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q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29.81%。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日益增长的肝硬化和肝癌的原因之一。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临床前研究,对于阐明其发病机制至关重要。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常见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FLASH放疗是一种在超高剂量率下进行的,具有与传统剂量率照射相似的肿瘤控制效果,并且减少正常组织和器官损伤的超快速放疗手段。由于其独特的放射生物学优势,FLASH放疗正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了当前放疗领域的前沿热点。结合质子治疗在布拉格峰上的剂量学优势和在三维方向上剂量的高度可控性,以及对细胞组织相对更高的穿透性,使得FLASH在质子治疗中的应用具备了更高的临床价值和更深远的意义
目的与二维快速自旋回波金属伪影减少序列(2D FSE MARS)相比较,评估多采集变谐波图像融合-选择性激发序列(MAVRIC-SL)在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减低金属伪影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78例患者(101侧膝关节),均于术后2周内接受3.0 T MR检查,序列包括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2D FSE MARS和MAVRIC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全身性代谢紊乱的肝脏表现,其患病率高,除经常与多种病毒感染导致的肝损害共存并相互作用外,还与特定细菌或真菌感染性疾病存在关联,共同影响肝内和肝外临床结局。现对二者合并共存时的相互影响、肝病自然进程和疾病肝外表现等做一阐述。
放疗是肿瘤治疗三大手段之一,近年来伴随着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理论与实践方式也愈发得到关注。人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4(CTLA-4)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在黑色素瘤、肺癌等癌种的治疗中都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因而其与放疗联用的机制与方式也成为目前关注的重点。本文梳理了近年来CTLA-4单抗与放疗联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实践,为下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PD-L1)抑制剂治疗现已批准用于多种肿瘤,但其单药治疗疗效偏低。如何通过放疗来增敏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是放疗业界研究的热点。放疗与PD-1/PD-L1抑制剂的联合应用,在多项研究中已显示出生存获益。然而电离辐射对于PD-1/PD-L1免疫治疗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充分发挥放疗免疫激活作用的同时,尽量避免放疗的免疫抑制效应,这
远处转移鼻咽癌在从初治转移到继发转移、从寡转移到播散性转移方面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对于远处转移(ⅣB期)的鼻咽癌患者,其预后与转移灶的解剖学特性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对M1期进行细分,为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奠定基础。初治转移鼻咽癌不仅涉及全身治疗,还要考虑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处理。目前,初治ⅣB期鼻咽癌缺乏公认的治疗模式,仍需更多研究来评估不同治疗手段的临床益处。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其特征是肝内胆管破坏,门静脉炎症以及进展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通过1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I期合并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生物化学检验、影像学及病理检查对该病作出诊断分析,结合肝功能及全身情况对疾病发展作出预估,为临床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治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基于锥光束乳腺CT(CBBCT)影像特征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鉴别致密类乳腺内肿块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20年8月接受CBBCT增强检查并取得病理结果的106例致密类乳腺肿块患者(130个肿块)资料,作为训练集;自2020年8月起,前瞻性连续收集符合相同标准的49例患者(54个肿块)资料并作为验证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训练集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组。采用t检
目的研究基于多任务学习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MTLW-CNN)在肺部危及器官(OAR)自动分割中的应用。方法MTLW-CNN包含多个特征共享层和OAR的对应勾画分支。收集497例肺癌病例,以同时包含肺、心脏和脊髓的CT及医生勾画的轮廓为样本,随机划分300例用于训练与验证,197例用于测试。在测试集应用MTLW-CNN计算OAR的戴斯相似性系数(DSC),与Unet、DeepLabv3+的DSC、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