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回顾本学期的校本教研工作,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兢兢业业,以新课程改革和教学评估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校本教研。真正做好校本教研这本真经,思维的碰撞使一批年轻的语文教师羽翼渐丰。真正做到了校本教研出发于教学,服务于教学。以下是我們在教学研究中总结的作文教学经验。
关键词:兴趣 创情境 给素材 师生同作 鼓励
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的语文教师,我们的中学生往往也是谈文色变、双眉紧锁。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卢梭说过:“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点燃他们的作文兴趣之火。兴趣之火越旺,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就越大,作文能力的提高就越有可能。所以为了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探究:
一、“多管齐下”创情境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在作文指导中,教师作为引路人要创设各种情境。用一句句真诚的话语,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大脑感受到强烈的冲击,感到兴奋,从而产生浓烈的兴趣。这一方法尤其适用于口头作文。
例如,在刘老师讲授《黄河颂》一课时采用深情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片来创设写作情境,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首先以情导入:曾经黄河以她伟岸的身躯保卫了中华民族,它九曲十八弯的走向,就像一条巨龙横贯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幼时就是唱着“二月二,龙抬头,黄河水,向东流”的歌谣长大的。而现在我们只能痛惜地说:“二月二,龙抬头,黄河泪,向东流”。接下来展示的一组图片令人触目惊心:黄河断流图,黄河河床龟裂图……学生看到这里眉头紧锁,他们的心弦已经被拔动。
此刻要求他们就黄河的现状及黄河的未来说一段话,他们立刻发挥想象力,表达出感人肺腑的精彩演说。学生们争先恐后,唯恐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真是欲罢而不能休。
听完语文课后,我们教研组立刻组织了集体教研,总结吸收了其中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帮助的方法。教师的适当启发,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棒,让学生畅所欲言,摆脱学生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的困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这种临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口头作文兴趣的方法,我们已经广泛推广,一致认为这种训练方法随机性强,便于临时发挥把握。
二、不失时机给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诸如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学校秋季运动会、竞选双月之星乃至第一次上实验课等等,都是活生生的素材,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用这些素材,让他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悟生活的真善美。相信学生作文就不会总抱怨“没啥好写”了。
比如,到了秋天,学生跑到办公室向我抱怨卫生区的值日不好做,夸张的说:“每天、每时、每刻都有落叶。”为此教导处总是班里的扣分。
我们在与教导处协商处理好这件事的同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组织了作文竞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写出了成功的记叙文——《树下落叶何时休》;不错的说明文《大树为什么会“脱发”》,还有抒情散文——《奉献——观落叶有感》。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时时机给素材,极大的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三、师生同作乐融融
通常在学生为作文而忧心忡忡、一筹莫展之时,教师总在一旁隔岸观火。若教师能放下架子,敢于并乐于同学生一道作文,形成一种百舸争流、师生同作的局面,学生必然在写作方面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在教研组长的领导和鼓励下,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胆且成功的尝试。
有一次作文课上我先给学生做了必要的写作指导,然后当众宣布:“今天,我同大家一道限时作文,来个“华山论文”,时间为××分钟。”学生听后无不兴趣倍增,恨不能一挥而就与老师决一高低。那次的作文结果是:我的作品被学校选作校刊《小荷初露》的卷首语,十名同学的作品被刊登在校刊上,学生看着自己和自己老师的作品被印成铅字,散发着幽幽墨香,无一不兴奋。当他们品读着自己老师的作品时,一种崇拜之情油燃而生。于是会对这种“其乐融融,共同作文”的方式更加感兴趣。爱好写作的同学还会不服气的主动提出挑战。
四、“花言巧语”多鼓励
心理学告诉我们:成功感是人们渴望获得的自然情感之一。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的“闪光点”,俯下身来去认真揣摩,用充满爱的鼓励性语言点燃习作中的星星之火。如“‘我瞪着眼睛,竖起耳朵’一句描写生动形象,你认真听课的神情一下子就出现在我脑海里!”;“你的结尾意味深长,令老师思绪随你笔飞扬!”等等。我们,以“读书作文竞赛为契机”集体教研,使学生冲破自卑的阴影,自然增强了写作的信心。从而一步一步攀登写作的天梯,走向成功。
以上即是我们在进行校本教研方面的点滴收获和些微经验。我们认为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校本教研有益于老教师经验的积淀,这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同时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新老教师一起在语文这块充满希望的天空上方飞翔。
参考书目:
《语文新课程标准》
《冲关作文》
关键词:兴趣 创情境 给素材 师生同作 鼓励
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的语文教师,我们的中学生往往也是谈文色变、双眉紧锁。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卢梭说过:“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点燃他们的作文兴趣之火。兴趣之火越旺,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就越大,作文能力的提高就越有可能。所以为了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探究:
一、“多管齐下”创情境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在作文指导中,教师作为引路人要创设各种情境。用一句句真诚的话语,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大脑感受到强烈的冲击,感到兴奋,从而产生浓烈的兴趣。这一方法尤其适用于口头作文。
例如,在刘老师讲授《黄河颂》一课时采用深情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片来创设写作情境,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首先以情导入:曾经黄河以她伟岸的身躯保卫了中华民族,它九曲十八弯的走向,就像一条巨龙横贯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幼时就是唱着“二月二,龙抬头,黄河水,向东流”的歌谣长大的。而现在我们只能痛惜地说:“二月二,龙抬头,黄河泪,向东流”。接下来展示的一组图片令人触目惊心:黄河断流图,黄河河床龟裂图……学生看到这里眉头紧锁,他们的心弦已经被拔动。
此刻要求他们就黄河的现状及黄河的未来说一段话,他们立刻发挥想象力,表达出感人肺腑的精彩演说。学生们争先恐后,唯恐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真是欲罢而不能休。
听完语文课后,我们教研组立刻组织了集体教研,总结吸收了其中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帮助的方法。教师的适当启发,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棒,让学生畅所欲言,摆脱学生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的困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这种临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口头作文兴趣的方法,我们已经广泛推广,一致认为这种训练方法随机性强,便于临时发挥把握。
二、不失时机给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诸如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学校秋季运动会、竞选双月之星乃至第一次上实验课等等,都是活生生的素材,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用这些素材,让他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悟生活的真善美。相信学生作文就不会总抱怨“没啥好写”了。
比如,到了秋天,学生跑到办公室向我抱怨卫生区的值日不好做,夸张的说:“每天、每时、每刻都有落叶。”为此教导处总是班里的扣分。
我们在与教导处协商处理好这件事的同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组织了作文竞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写出了成功的记叙文——《树下落叶何时休》;不错的说明文《大树为什么会“脱发”》,还有抒情散文——《奉献——观落叶有感》。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时时机给素材,极大的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三、师生同作乐融融
通常在学生为作文而忧心忡忡、一筹莫展之时,教师总在一旁隔岸观火。若教师能放下架子,敢于并乐于同学生一道作文,形成一种百舸争流、师生同作的局面,学生必然在写作方面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在教研组长的领导和鼓励下,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胆且成功的尝试。
有一次作文课上我先给学生做了必要的写作指导,然后当众宣布:“今天,我同大家一道限时作文,来个“华山论文”,时间为××分钟。”学生听后无不兴趣倍增,恨不能一挥而就与老师决一高低。那次的作文结果是:我的作品被学校选作校刊《小荷初露》的卷首语,十名同学的作品被刊登在校刊上,学生看着自己和自己老师的作品被印成铅字,散发着幽幽墨香,无一不兴奋。当他们品读着自己老师的作品时,一种崇拜之情油燃而生。于是会对这种“其乐融融,共同作文”的方式更加感兴趣。爱好写作的同学还会不服气的主动提出挑战。
四、“花言巧语”多鼓励
心理学告诉我们:成功感是人们渴望获得的自然情感之一。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的“闪光点”,俯下身来去认真揣摩,用充满爱的鼓励性语言点燃习作中的星星之火。如“‘我瞪着眼睛,竖起耳朵’一句描写生动形象,你认真听课的神情一下子就出现在我脑海里!”;“你的结尾意味深长,令老师思绪随你笔飞扬!”等等。我们,以“读书作文竞赛为契机”集体教研,使学生冲破自卑的阴影,自然增强了写作的信心。从而一步一步攀登写作的天梯,走向成功。
以上即是我们在进行校本教研方面的点滴收获和些微经验。我们认为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校本教研有益于老教师经验的积淀,这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同时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新老教师一起在语文这块充满希望的天空上方飞翔。
参考书目:
《语文新课程标准》
《冲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