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优化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意义
现代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用“一桶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现代教师应拥有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这是学生的渴望,也是社会的期望及时代的盼望。教师现有的单一、被动、封闭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任务和目标要求,教育改革和发展必然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因此,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势在必行。
二、 优化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的内容
(一) 本体性知识
教师从事教育教学要有精湛的业务知识,不仅要有自己所任教学科的宽厚的基础理论和较深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新型的教师不应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传授者,不应是固守于一门学科的狭隘专业人士,而应成为具有全面性知识的人才。
(二) 条件性知识
要当好一名教师,光有学科基础知识,没有教育理论的指导,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那是非常危险的。现代教师只有具备较扎实的教育学知识,具备较高的心理学素养,才能使自己的工作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教育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如果说,高职教师精通自己所任教学的理论知识是解决教什么、培养哪方面的专业人才的问题,那么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就是解决如何教、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知道“教什么”,即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教”,即掌握教育科学专业知识。
(三) 实践性知识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所必需具备的智力资源,是教师从事专业活动时所体现的一种独特的智慧技能。高职教师职业技能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具有胜任常规教学的能力外,还应具有工程实训能力,能带领学生进行科技实验活动,善于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只有具备娴熟的职业操作技能,才能把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内容,才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直接影响。
三、 优化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的对策
(一)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适应主体的学习能力,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认识技艺进行创造性教学活动。同时,爱学生是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这种爱必然促使教师对教学规律进行深入探索,必然会从各个方面影响学生,使学生“亲其师”,进而“信其道”。
(二) 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
1. 建立校内外教师技能培训基地,按周期抽调一定比例的教师在校内外基地挂职锻炼,参加全部或部分生产实践,跟踪生产一线实用新技术,并形成周期性的轮回锻炼机制,鼓励他们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2. 对于新参加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要安排在校内实习车间和实验室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要求参训教师正确执行操作规程,熟练使用实训工具和仪器设备,独立完成实验、实训任务,做到能掌握本专业操作技能的训练内容。
3. 鼓励结合教学需要,自行研制实习、实验设备,既可节省经费,又锻炼了教师的动手能力。
4. 从生产、管理一线聘请科研人员、专业技师及管理人员作为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可以弥补师资缺口,同时通过他们的教学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生产建设一线对人才素质、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通过与兼职教师的交流,学校可以了解目前社会上各专业发展、变化的动态,为高职院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提供参考。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对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努力扩大其比例。
(三)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1. 教师要积极参与高校的科研课题,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主动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转化科研成果,让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2. 教学必须与教研相结合,用教研成果来带动教学改革。教研成果与教师业绩考核相挂钩,鼓励教师勤思考,勇探索,创新出成果,教师辛勤劳动应得到充分肯定,优秀教研成果应给予重奖。
3. 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学科带头人是指那些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在某一学科的前沿领域取得了创造性的、具有突出学术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并善于培养青年教师的高级职称人员。学科带头人是“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和核心,是学科建设的旗帜和领路人,所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至关重要,既要从制度上规范他们履行学科领导职责,又要从人、财、物等方面尽可能保证他们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担当指导青年教师的重任,以此带动学科学术梯队的形成和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谢爱林
现代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用“一桶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现代教师应拥有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这是学生的渴望,也是社会的期望及时代的盼望。教师现有的单一、被动、封闭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任务和目标要求,教育改革和发展必然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因此,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势在必行。
二、 优化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的内容
(一) 本体性知识
教师从事教育教学要有精湛的业务知识,不仅要有自己所任教学科的宽厚的基础理论和较深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新型的教师不应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传授者,不应是固守于一门学科的狭隘专业人士,而应成为具有全面性知识的人才。
(二) 条件性知识
要当好一名教师,光有学科基础知识,没有教育理论的指导,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那是非常危险的。现代教师只有具备较扎实的教育学知识,具备较高的心理学素养,才能使自己的工作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教育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如果说,高职教师精通自己所任教学的理论知识是解决教什么、培养哪方面的专业人才的问题,那么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就是解决如何教、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知道“教什么”,即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教”,即掌握教育科学专业知识。
(三) 实践性知识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所必需具备的智力资源,是教师从事专业活动时所体现的一种独特的智慧技能。高职教师职业技能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具有胜任常规教学的能力外,还应具有工程实训能力,能带领学生进行科技实验活动,善于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只有具备娴熟的职业操作技能,才能把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内容,才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直接影响。
三、 优化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的对策
(一)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适应主体的学习能力,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认识技艺进行创造性教学活动。同时,爱学生是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这种爱必然促使教师对教学规律进行深入探索,必然会从各个方面影响学生,使学生“亲其师”,进而“信其道”。
(二) 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
1. 建立校内外教师技能培训基地,按周期抽调一定比例的教师在校内外基地挂职锻炼,参加全部或部分生产实践,跟踪生产一线实用新技术,并形成周期性的轮回锻炼机制,鼓励他们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2. 对于新参加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要安排在校内实习车间和实验室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要求参训教师正确执行操作规程,熟练使用实训工具和仪器设备,独立完成实验、实训任务,做到能掌握本专业操作技能的训练内容。
3. 鼓励结合教学需要,自行研制实习、实验设备,既可节省经费,又锻炼了教师的动手能力。
4. 从生产、管理一线聘请科研人员、专业技师及管理人员作为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可以弥补师资缺口,同时通过他们的教学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生产建设一线对人才素质、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通过与兼职教师的交流,学校可以了解目前社会上各专业发展、变化的动态,为高职院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提供参考。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对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努力扩大其比例。
(三)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1. 教师要积极参与高校的科研课题,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主动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转化科研成果,让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2. 教学必须与教研相结合,用教研成果来带动教学改革。教研成果与教师业绩考核相挂钩,鼓励教师勤思考,勇探索,创新出成果,教师辛勤劳动应得到充分肯定,优秀教研成果应给予重奖。
3. 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学科带头人是指那些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在某一学科的前沿领域取得了创造性的、具有突出学术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并善于培养青年教师的高级职称人员。学科带头人是“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和核心,是学科建设的旗帜和领路人,所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至关重要,既要从制度上规范他们履行学科领导职责,又要从人、财、物等方面尽可能保证他们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担当指导青年教师的重任,以此带动学科学术梯队的形成和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谢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