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教关注
“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有的地方开展得很好,有的地方还没有很好地展开进行。中国音乐学院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各地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应形成联盟,支撑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这是日前在中国音乐学院召开的首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筹备会议上,来自全国9所音乐艺术学院专家学者的一致呼声。
人才培养:通盘考虑
培养少数民族音乐人才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培养少数民族的音乐人才仍面临重重困难。
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赵塔里木认为,搭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发展平台,需要高等艺术院校的主动参与。当前,研究少数民族音乐的大多数还是汉族人,少数民族音乐人才的加入很必要,也很重要。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田联韬说,近10年来,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中央音乐学院只招收了为数不多的几名少数民族学生。我们不仅要寻找生源,还要帮助这些学生,经过基本的考试,达到学院的入学要求。可喜的是,从去年开始,教育部每年给中央音乐学院10个名额(硕士5名、博士5名),为西部地区培养骨干人才,学费全部由教育部承担。
培养少数民族人才,要虚心向少数民族音乐家学习。云南艺术学院院长吴卫民认为,比如对于李怀秀、李怀福姐弟俩的演唱,我们就无法用所谓的学院派观点去评判他们演唱的音高和音准。对于少数民族人才,我们要把他们的特点和长处总结出来,再考虑如何进一步培养和教学。否则会适得其反,南辕北辙。
“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必须有兄弟民族的营养。”音乐理论家赵宋光认为,要在保护传承方面建立新的机制,就需要各音乐艺术院校主动对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作出规划。要进行”根”的教育,动员培养出来的人才要回到自己的家乡、民族。此外,也要汲取当地民族文化资源,通过科研转化为音乐教育的生产力。音乐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其他学科,不同学科之间互相协作,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少数民族音乐才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火炬工程:留住传统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不仅要面向少数民族学生,也要面向非少数民族的普通学生。总的来说,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在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培养方面仍比较欠缺。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包爱军说,从2002年开始,中央民族大学把“中国民族音乐”这门课程分为两部分,上学期讲授汉族音乐,下学期讲授少数民族音乐。另外,学院还鼓励学生多听多唱少数民族音乐,从感性上多认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然而,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艺术在走下坡路。延边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姜光勋忧虑地说,如今学院的招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出现了一些专业没有人报考的现象。云南艺术学院院长吴卫民认为,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艺术缺乏情感,文化生态就令人忧心。通过基层文化调查,云南艺术学院启动了“火炬工程”,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人,还开办了少数民族文化管理干修班,专门对文化局的官员进行培训。
“一个院校不可能把56个民族的人才培养担任起来,只有地方院校联合起来,才会做得更有效果。”中国音乐学院前任院长、作曲家樊祖荫认为,一些院校对少数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的很有效果,既保存了原本的特色和情感特征,艺术效果也很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进入音乐艺术学院后把原来的风格改变了,更有甚者,把嗓子练坏了。对此,我们要总结经验。对于招进来的少数民族学生,我们不能仅仅采用音乐艺术学院原有的这一套教材教法。
近年来,新疆艺术学院着力于音乐文化传承, 进行木卡姆教学的探索。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爱娣雅买买提认为,民间的音乐传承和学校的教学是两个不同的传承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产生了一些困惑,很多从民间招进来的学生,到了学校后感觉很迷茫,找不到学习感觉。用学生们的话来说,“感觉离开了土壤”。的确,课程设置等诸多问题,需要学院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此外,与会专家还指出,民间、博物馆、节庆活动、学校等不同的传承方式要并行不悖,变成联盟,资源共享才会更加有效。
务实办学:靠山吃山
地方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应当担当什么角色,承担什么样的历史重任也引发了与会专家的思考。2000年,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曾主持过一次少数民族音乐研讨会,梳理办学思路理念,提出“彰显特色、强化优势”。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玉林说,我们的特色就是以蒙古族为代表的民族音乐、舞蹈,要强调创作、表演,把特色转化为优势,今年蒙古族长调马头琴专业的考试中进行了一些改革,优先录取具有潜质的少数民族音乐人才。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位于湖南西部的一个偏远地区,院长张淑萍说,虽然我们学校地处湘西,但是学院几十年来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湘西有土家族、苗族等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长期以来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坚持把湘西的民族民间音乐作为必修课,请专家编配教材,开展教学。植根民族音乐的土壤,对民族的音乐进行传承和教学是学院办学的立足点。
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黄志豪、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王晓宁认为,在建设“文化广西”中,美术界打造漓江画派,音乐界也应该作出贡献。高校首先要承担起传承音乐文化的重任。为此,今年学院创建了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心,收集乐器,办展馆。最近,学院还与越南签署了跨境音乐研究的协议。
■
“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有的地方开展得很好,有的地方还没有很好地展开进行。中国音乐学院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各地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应形成联盟,支撑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这是日前在中国音乐学院召开的首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筹备会议上,来自全国9所音乐艺术学院专家学者的一致呼声。
人才培养:通盘考虑
培养少数民族音乐人才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培养少数民族的音乐人才仍面临重重困难。
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赵塔里木认为,搭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发展平台,需要高等艺术院校的主动参与。当前,研究少数民族音乐的大多数还是汉族人,少数民族音乐人才的加入很必要,也很重要。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田联韬说,近10年来,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中央音乐学院只招收了为数不多的几名少数民族学生。我们不仅要寻找生源,还要帮助这些学生,经过基本的考试,达到学院的入学要求。可喜的是,从去年开始,教育部每年给中央音乐学院10个名额(硕士5名、博士5名),为西部地区培养骨干人才,学费全部由教育部承担。
培养少数民族人才,要虚心向少数民族音乐家学习。云南艺术学院院长吴卫民认为,比如对于李怀秀、李怀福姐弟俩的演唱,我们就无法用所谓的学院派观点去评判他们演唱的音高和音准。对于少数民族人才,我们要把他们的特点和长处总结出来,再考虑如何进一步培养和教学。否则会适得其反,南辕北辙。
“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必须有兄弟民族的营养。”音乐理论家赵宋光认为,要在保护传承方面建立新的机制,就需要各音乐艺术院校主动对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作出规划。要进行”根”的教育,动员培养出来的人才要回到自己的家乡、民族。此外,也要汲取当地民族文化资源,通过科研转化为音乐教育的生产力。音乐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其他学科,不同学科之间互相协作,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少数民族音乐才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火炬工程:留住传统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不仅要面向少数民族学生,也要面向非少数民族的普通学生。总的来说,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在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培养方面仍比较欠缺。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包爱军说,从2002年开始,中央民族大学把“中国民族音乐”这门课程分为两部分,上学期讲授汉族音乐,下学期讲授少数民族音乐。另外,学院还鼓励学生多听多唱少数民族音乐,从感性上多认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然而,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艺术在走下坡路。延边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姜光勋忧虑地说,如今学院的招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出现了一些专业没有人报考的现象。云南艺术学院院长吴卫民认为,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艺术缺乏情感,文化生态就令人忧心。通过基层文化调查,云南艺术学院启动了“火炬工程”,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人,还开办了少数民族文化管理干修班,专门对文化局的官员进行培训。
“一个院校不可能把56个民族的人才培养担任起来,只有地方院校联合起来,才会做得更有效果。”中国音乐学院前任院长、作曲家樊祖荫认为,一些院校对少数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的很有效果,既保存了原本的特色和情感特征,艺术效果也很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进入音乐艺术学院后把原来的风格改变了,更有甚者,把嗓子练坏了。对此,我们要总结经验。对于招进来的少数民族学生,我们不能仅仅采用音乐艺术学院原有的这一套教材教法。
近年来,新疆艺术学院着力于音乐文化传承, 进行木卡姆教学的探索。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爱娣雅买买提认为,民间的音乐传承和学校的教学是两个不同的传承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产生了一些困惑,很多从民间招进来的学生,到了学校后感觉很迷茫,找不到学习感觉。用学生们的话来说,“感觉离开了土壤”。的确,课程设置等诸多问题,需要学院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此外,与会专家还指出,民间、博物馆、节庆活动、学校等不同的传承方式要并行不悖,变成联盟,资源共享才会更加有效。
务实办学:靠山吃山
地方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应当担当什么角色,承担什么样的历史重任也引发了与会专家的思考。2000年,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曾主持过一次少数民族音乐研讨会,梳理办学思路理念,提出“彰显特色、强化优势”。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玉林说,我们的特色就是以蒙古族为代表的民族音乐、舞蹈,要强调创作、表演,把特色转化为优势,今年蒙古族长调马头琴专业的考试中进行了一些改革,优先录取具有潜质的少数民族音乐人才。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位于湖南西部的一个偏远地区,院长张淑萍说,虽然我们学校地处湘西,但是学院几十年来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湘西有土家族、苗族等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长期以来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坚持把湘西的民族民间音乐作为必修课,请专家编配教材,开展教学。植根民族音乐的土壤,对民族的音乐进行传承和教学是学院办学的立足点。
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黄志豪、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王晓宁认为,在建设“文化广西”中,美术界打造漓江画派,音乐界也应该作出贡献。高校首先要承担起传承音乐文化的重任。为此,今年学院创建了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心,收集乐器,办展馆。最近,学院还与越南签署了跨境音乐研究的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