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本土智业的“标杆”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题指导:朱冬
  主持人:郭德苍 刘韶华
  执行编辑:宋玮 窦林毅
  
  主持人:从2008年第三季度起,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让企业感受到透骨之寒的同时,一批批智业公司也体验到了切肤之痛。随着企业客户服务订单的减少,作为服务业的智业公司快速进入了寒冬,在伴随中国十几年GDP高速成长的过程中,以快速消费品、大众消费品全面市场化为背景的中国智业在高速成长了十几年后,中国的本土智业突然面临着市场的冲击与拐点。
  危机即转机。上世纪70年代,西方“能源危机”、“金融危机”同步爆发,企业界哀鸿遍野,但就是这一危机孕育了接下来30年的繁荣和商业规则的全面升级。市场大环境的复杂多变,使得本土智业的未来充满了变数,各自领域的“单科状元”能否成长为市场公认的领袖,关键是能否有超前的战略眼光和与时俱进地自我革命、自我完善的精神。
  基于这一背景,我们推出“2008年度本土最具合作价值智业机构”评选活动。聚焦中国本土智业,邀请学者、企业家共同组成评审机构,搭建企业家与智业公司沟通平台;通过专业数据分析、研究模型进行评估,为中国智业机构加冕、排序。
  
  [报告篇]“2008年度本土最具合作价值智业机构50强”榜单解析
  
  1.“2008年度本土最具合作价值智业机构50强”评选活动,根据智业机构自愿参评原则进行,不排除有知名智业机构遗漏现象;
  2.公司规模、知名度是本次评选的主要依据,企业的认知度、公司的成长性也是本次评选的重要参考;
  3.依据智业机构业务性质,本次评选分为管理咨询类、营销咨询类、广告全案三类,在每个类别内,评出先后名次,共同组成“2008年度本土最具合作价值智业机构50强”。
  


  
  [扫描篇]咨询的个人领袖与价值符号
  路长全
  
  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到“而立之年”,而咨询行业只是“弱冠之年”。咨询行业并不成熟,这种不成熟是发展的里程所决定的,对于这种行业的不成熟,其主要的表现是:
  
  尚未形成完整知识系统
  咨询是舶来品,舶来的知识体系最容易患上水土不服的症状。国际咨询公司尚且需要对“中国式”的市场特征、文化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进行适应性的改良,那么照搬国外知识体系注定在中国市场难以行得通。然而,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中国的咨询行业迫切需要适用于本土的咨询体系。
  很多行业大腕都在致力于这样的研究和努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远远不够。专业细分与知识系统深入建构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战略咨询、管理咨询、营销咨询、人力咨询、资本咨询等都是咨询行业需要树立的分支。只有细分才可能最深入地研究,才可能形成更为专业的咨询工具。
  
  行业市场需要规范
  另一方面,咨询行业的生存环境并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来自于咨询行业本身。在西方,咨询与广告是泾渭分明的两个圈子,在中国,这往往被认为是一回事。叫做“拉大旗、扯虎皮”也好,叫做“挂羊头,卖狗肉”也好,总之是想叫什么就叫什么。对此认识并不深刻的本土中小型企业往往因而“找错了大夫,开错了药方”,耽误了发展的机遇。
  对于这种现象,只能通过发展的进程而改变。首先,咨询行业的从业人员会慢慢地自我觉醒,以职业的态度面对行业。其次,行业发展让一批真金不怕火炼的优秀者慢慢沉淀下来,慢慢形成规范群体。
  
  咨询尚未形成价值认同
  中国的咨询行业最显著的特点是还没有形成一种普遍范围上的“价值认同”。第一种现象是大型企业,其思维的惯性往往是把咨询人才纳入到自我的体系当中。殊不知,咨询人才被纳入到体系之中后,往往被同化到难以发挥作用;第二种现象是大中型企业,大中型企业往往具备聘用职业经理人和聘用外脑的意识,但结果往往是咨询流于形式,个人价值与外来价值的碰撞在“位置感”的左右下,智慧往往趋于中庸。第三种现象是中小型企业找不到对位的咨询机构,大腕级的请不起,普通的又担心服务质量不敢去请,造成了咨询价值难以呈现。这种情况不是短期就能改变的,需要企业和咨询公司之间双重的努力才能形成和谐的互补关系。
  
  个人领袖转化价值符号
  中国的咨询行业存在很多“领袖”正是如上所述的行业特点所造成的。在知识系统并不完善、行业市场并不规范、咨询价值不能完全呈现的客观情况下,企业的咨询需求又客观存在,那么会怎样?其结果一定是出现一批“英雄”。
  在一个并不成熟的领域,信任最难建立,而“个人领袖”是建立了一定信任基础的行业从业者。正是因为这样的信任,个人才能向“领袖”转化,而“领袖”是价值认同的一个“符号”。
  另外,咨询在中国也是具有历史传统的,自古从事智业的就大有其人。三国的诸葛亮、明朝的刘伯温都是典范。这样的传统在中国人的骨子里种下了一种文化的基因,即智慧总是产生在某些人的脑袋里。这种文化基因催生了咨询行业里的“个人领袖”,但领袖们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人们对“智慧的脑袋”期待着怎样的价值。
  个人领袖不过是行业不成熟阶段的历史产物,是“认同”“信任”的凝结,是“价值”的高度集中。伴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成熟,这种状况将慢慢地转化为机构的生命力,并逐渐形成品牌。一旦品牌形成,“价值符号”的本体去留将不再影响“价值”的呈现。
其他文献
“家乐福越来越像沃尔玛,沃尔玛越来越像家乐福”,当人们还在争论连锁超市是“营采合一”好还是“营采分离”好的时候,以沃尔玛和家乐福为代表的零售巨头已经在走折中的“模糊”路线了。对供应商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挑战。    到底是营采分离模式好,还是营采合一模式好?这一争论自20世纪90年代超市大发展以来从未停过。支持营采分离模式的基本上是学者,他们以沃尔玛为营采分离的代表进行研究,由于沃尔玛不但已成为全球
期刊
大量传统企业介入网上销售,频繁的投融资行为也显示出网购市场的诱人前景,与此同时,国内B2CA务正进入快速上升通道,各种服务与互动的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    艾瑞咨询和淘宝网联合发布的《2008年上半年网购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08年上半年,国内网购市场飞速增长,交易总额已经达到531.5亿元,逼近2007年全年的561亿。而国内网购人群数也已达到1.2亿,全民网购时代已经来临。  日益完善
期刊
萧条时期,消费者可以不买或少买东西,但品牌如果也选择“冬眠”,很可能就会长睡不醒。    经济寒冬让购买者在缩减消费预算的同时,购买决策也变得越来越谨慎了。在这种特定的经济环境之下,维持、培育和巩固顾客关系就变得尤为重要。那么,企业要作出怎样的营销选择,才可以使自己的品牌与顾客“形影不离”,进而安全“过冬”?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以各种文化经营手段为主线,加强顾客的品牌体验,进而维系长久稳固的顾客关
期刊
想要跳出一线市场的“竞争僵局”进军二、三线市场快速“掘金”,企业除了需要具备科学、清晰、系统的思维逻辑和思维架构,还需要在正确的方向上走得既快又稳。    随着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在一线市场的营销工作愈加困难,投入不少,成效不高。以白酒市场为例,在一线市场,高端白酒有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寡头垄断,中档白酒又遭受“二名酒”和地产酒的激烈角逐,市场拥挤不堪,想迅速取得市场突破成为“镜中月”,遥不
期刊
美国在建国233年间,经历722次经济衰退,其发展史即“衰退史”。有7位从哀鸿遍野的经济危机中走过的商业巨人,他们洞悉了企业经营的实质,他们创办的企业已经成了文化符号。    中国企业最擅长的是把握机会,但是,擅长把握机会的人往往是不擅长应付萧条的,更何况中国企业在过去的30年内就没有经历过萧条。  从1776年建国以来,美国在自由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机会与风险共存,发展伴随着萧条,繁荣孕育着危机,
期刊
国际品牌有两个长处,一是不太会采用破坏行业生态的竞争方式,二是长久以来习惯于文化输出,占领成长型消费者的心智。这两点正是中国品牌的缺陷。    文化是企业经营之“道”,是贯穿企业发展始终可知可感但未必可见的一种隐形的“共识和约束力”,它潜行于企业人员心中,表现在企业的行为规范以及细节、制度中。它无形却有力,是企业成长的内在基因,健康者能长久,病态则难以行远。  海尔副总裁杨绵绵女士曾说:海尔的核心
期刊
经济危机孕育着无限机会,有战胜竞争对手的机会,有品牌重塑的机会也有更长远发展的机会。    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了美国的华尔街,并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正在蔓延。自二战以来,西方各国至少发生过6次影响较大的经济危机,这些危机普遍持续的时间是1~2年(见表1)。  祸福相倚,危机孕育机会,只要把握住机会,不仅能度过危机,甚至能如“凤凰涅槃”般获得重生乃至放出更大的光彩。《商
期刊
2008年,中央电视台对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30周年、“神七”发射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报道备受关注,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空前高涨。央视CSM市场研究公司的报告显示,2008年1月1日到9月1 3日,CCTV收视份额高达36.88%,比去年同期增长2.37个百分点,增幅为6.9%。在全国上星频道收视排名前十位的频道中占据了九席。  2008年上半年,央视广告客户总量进一步扩大,央视黄
期刊
2009年1月7日14时30分,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三张3G牌照,结束了长久以来的悬念和猜想。接下来,以全面理性接手普遍乐观,或许更有利于3G的未来。    想象有那么一天,你早上起来上班,不用携带公文包,不需要准备烦琐的文件,不必携带钱包,更不用携带张张银行卡,你只带手机就可以了。到达办公室以后,拿手机在打卡机前做一个简单的操作,就“自报家门”了。下班回家途中,看到路
期刊
这几年智业公司所面临的困境,也是常常被企业所诟病的焦点,马云都说“不要相信专家,说起来都对,做起来都错”!笔者曾在一次面对企业的演讲中坦率说到,若论中国最乱的行业,智力行业也算是其中之一吧。为什么说中国智力行业乱呢?  1.缺乏成熟的运营模式:智力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多是一边干一边悟,因此也难有成型的运营模式可供借鉴和完善。  2.缺乏完善的公司经营机制:尽管智业公司将“合伙人”经常挂在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