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春节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本地“青岛论坛”一则征“睡友”的帖子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关注:一位空巢老人愿意提供自己的住处,寻一位“睡友”和自己说说话,让空荡荡的家有点回声。这个帖子引发了无数爱心网友的响应,随着第一位“爱心睡友”的上岗,这种新颖的陪伴老人过夜的家政服务项目火爆岛城。
“爱心睡友”这一独特服务项目大受欢迎的背后,存在着责任与义务的厘清问题,反映了独居老人精神孤寂的现状,也折射出我国目前养老存在的困境。值得肯定的是,“爱心睡友”这一新生事物对解决独居老人的精神空虚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值得推广。
与独居老人搭伴过近距离看清老人的孤独
2014年7月30日晚7时左右,86岁的青岛市民王秀兰老人泡了壶热茶,坐在客厅门口静静地等着,厨房还专门留了一份晚饭。10分钟后,敲门声响起,51岁的代珍庆拎着一袋圣女果走了进来,这是身患糖尿病的王秀兰唯一能吃的水果。
你也许想不到,相互体贴亲如母女的两代人竟认识不到四个月。现在她俩的关系,最适用一个刚走俏岛城不久的新名词——“睡友”。
这对“忘年”睡友的缘分始于2014年4月中旬。那天,代珍庆从《青岛早报》上看到一则启事,内容大致是:一位姓王的86岁大妈,因为儿女忙不愿麻烦孩子,想以每月500元酬金找一名“爱心睡友”,应聘者最好50岁左右,有一定的护理经验。
看了这则启事,代珍庆觉得自己年龄合适,又有一定的护理经验,就到“手牵手”家政公司报了名。在几十名报名的“爱心睡友”中,她如愿被选中。就这样,代珍庆走进了王秀兰老人的生活。
与老人相处没几天,代珍庆便熟悉了她家里的境况,王秀兰有7个儿女,生活都不太好,家人没法照顾老人,又担心老人独居发生危险无人知道。看到报纸上曾有过独居老人征“睡友”的报道,就到家政公司给老人也登了记,才有了代珍庆的应征……
上岗后,王秀兰坚持要给代珍庆500元补贴,可代珍庆看到老人生活这么困难,儿女又不富裕,便坚决不要老人的补贴。
即便不要补贴,代珍庆对王秀兰的照顾也很周到,老人腿上长骨刺,她坚持每天晚上给老人洗脚、按摩,还常陪她聊天。
时间一长,王秀兰对代珍庆精神上有了依赖,每天总盼着她早一点儿回家。有一次,代珍庆回老家几天,尽管儿女们排班晚上照顾母亲,王秀兰总觉得没有代珍庆贴心,催孩子们给代珍庆打电话,问她什么时候回来?四天后,代珍庆再次出现在王秀兰面前,老人欢喜得流下了泪水。
代珍庆发现,王秀兰晚上虽然有她做伴,漫长的白天却孤独难捱。儿女们也就双休日过来看看,其他时间都是一个人守在老屋里。代珍庆把这个情况反映到“爱心睡友”团队,58岁的纪培凤住在伊春路附近,便主动来到老人家里,负责白天看护。
为了让老人接触外界,纪培凤经常搀着她下楼转转,让她和老邻居聊会儿天。有时老人不想在屋里呆了,她就陪她到楼下晒晒太阳。
有人问纪培凤,你和老人非亲非故,为何如此尽心?纪培凤真诚地说:“我的父母已经过世了,他们在世的时候,我没能在二老膝前尽孝,看到王大妈,就像看到我的母亲一样!”
因为共同照顾一个老人,纪培凤和代珍庆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她俩从王秀兰身上看清了年老的孤独与无奈,她们也即将迈入老龄时代,一对姐妹还约好,如果将来儿女们忙,她俩就搭伴过日子,互相扶持。
儿女工作忙“爱心睡友”成了空巢老人的精神支柱
52岁的李振芝也是“爱心睡友”团队中的一员。一天,她在《青岛早报》上看到一则征“睡友”的启事,涌起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打定主意后,李振芝与老人取得联系。第二天下午下班后,李振芝来到那位姓曹的老人家里接受“面试”,老人住着一套两居室的老房子,屋里物品十分凌乱。手脚勤快的李振芝与老人边聊天,边帮她收拾房子。不到一个小时,房子变得整洁温馨,曹大妈被李振芝的举动感染了,恳求她每晚都能过来陪她。
聊天中,李振芝了解到,曹大妈是一家国企退休职工,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住在青岛市区,儿子在北京定居,逢年过节才能回家看看。
曹大妈说,前两天邻居有个老太太去世了,因为家里没其他人,三天后才被发现,这件事情让她有些担心,就想晚上找个人陪一陪,需要吃药的时候有人提醒一下。
李振芝理解曹大妈的心情,便答应了下来。
李振芝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老公,老公虽然表示支持,却也不无顾虑:“83岁的老人,很容易出现突发意外,要是出了事怎么办?如果要去,第一要和老人的儿女商量好,第二要签一份书面协议。”
李振芝觉得老公说得有道理,便对曹大妈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曹大妈非常理解,打电话叫来女儿说明此事,两个女儿表示反对,理由是找个不知根底的人住进自己家,一是不安全,二是她们也不放心。曹大妈却认定了李振芝,坚持要请她到家里“陪睡”,并斥责女儿:“我一周只能见你们一天,其他六天,我一个人守着个空房子,怎么过的你们知道吗?”女儿怕气坏心脏不好的母亲,只好同意了。
李振芝第一天上岗,便主动带来自己的身份证和户口本,曹大妈的两个女儿看李振芝说话得体可靠,稍稍放了心,留下了她们的手机号码以备不时之需。相处时间一长,曹大妈对李振芝有了依赖,有时,晚上八点不到,她就到大门口去迎李振芝,接到了,李振芝搀着老人有说有笑地回家。
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李振芝提出跟曹大妈睡一个房间,这样有了事情她能马上相助,曹大妈怕她休息不好,坚持单独睡一个房间。细心的李振芝在老人床头放个杯子,危急时让她扔杯子,这样她就会被惊醒。
没想到,这个土办法还真起了大用处。一天夜里,李振芝被清脆的杯子碎裂声惊醒,忙起身来到曹大妈床前,只见曹大妈闭着眼睛半躺在床上,喃喃地说:“头晕得厉害,起不了床!”
李振芝不敢怠慢,赶忙拨打了急救电话以及曹大妈两个女儿的电话。曹大妈被送到医院,医生说老人是脑部暂时性缺血,造成眩晕,吃点药调养下就过来了。 有了这次经历,曹大妈的两个女儿深深理解了母亲征集“睡友”的苦衷,来探望母亲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持证上岗还应厘清责任“睡友”受欢迎折射养老困境
有了“爱心睡友”,独居老人不仅有人陪着聊天,晚上遇到突发情况也有人陪在身边,既慰藉了他们孤寂的心灵,又让老人的子女得到喘息的机会,所以很受空巢老人的欢迎。而自从青岛出现第一位“爱心睡友”后,到家政公司报名当“睡友”的固定成员已有几百位,上岗的也有数十人。
虽然这项带有公益性质的服务很受客户青睐,但却存在着不少隐性问题。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容易发生意外,一些“睡友”上岗前都很担心,万一出了事,家属会追究他们的责任。为避免和提供服务的老人家属发生法律纠纷,每一位“爱心睡友”正式上岗前,家政公司都会为他们提供法律上的保护,并和需要服务的老人签订一份协议,如果老人在夜间出现猝死、摔伤等意外事故,睡友并不承担责任。而在入住老人家之前,这些责任就要明确下来。
对于家政公司这一举动,许多独居老人的子女也非常理解。代珍庆进入王秀兰老人家提供服务时,王大妈的儿女爽快地与代珍庆签订了协议。王秀兰的小女儿说:“我们兄妹和母亲都是通情达理的人,也做不出老人遇到意外责怨‘爱心睡友’的事情,即使我们兄妹在老人身边看护,也不能保证老人不会发生任何意外,更不会拿这个标准去苛责睡友。”
尽管一些享受爱心服务的家庭对于“爱心睡友”签免责协议非常支持,家政公司却并没有放松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在“爱心睡友”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一旦老人遇到突发脑血管或者噎食等情况,如不能对老人进行正确的及时救护,也就失去了“爱心睡友”的意义。为了避免实际操作与初衷背道而驰,家政公司在每一位“爱心睡友”上岗前,都要进行培训,考取“老人应急救护证”后才能正式上岗。
目前,“爱心睡友”陪护老人走俏岛城,这项颇具特色的家政服务需求火爆的背后,反映出独居老人精神孤寂的现状,也折射出我国目前养老存在的困境。据最新发布的《中国老人及空巢老人数量增长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是平均人口增长比例的五倍,占世界老年人口五分之一,其中49.7%老年人为空巢老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统计,城市老年人中感觉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只占56.9%,农村老年人的这个比例仅为33.1%,老龄人同时也是我国自杀率最高的一个群体。青岛“爱心睡友”的出现,是目前老龄化社会的一项新生事物,也是解决空巢老人精神空虚、值得推广的一条新路子。
“爱心睡友”这一独特服务项目大受欢迎的背后,存在着责任与义务的厘清问题,反映了独居老人精神孤寂的现状,也折射出我国目前养老存在的困境。值得肯定的是,“爱心睡友”这一新生事物对解决独居老人的精神空虚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值得推广。
与独居老人搭伴过近距离看清老人的孤独
2014年7月30日晚7时左右,86岁的青岛市民王秀兰老人泡了壶热茶,坐在客厅门口静静地等着,厨房还专门留了一份晚饭。10分钟后,敲门声响起,51岁的代珍庆拎着一袋圣女果走了进来,这是身患糖尿病的王秀兰唯一能吃的水果。
你也许想不到,相互体贴亲如母女的两代人竟认识不到四个月。现在她俩的关系,最适用一个刚走俏岛城不久的新名词——“睡友”。
这对“忘年”睡友的缘分始于2014年4月中旬。那天,代珍庆从《青岛早报》上看到一则启事,内容大致是:一位姓王的86岁大妈,因为儿女忙不愿麻烦孩子,想以每月500元酬金找一名“爱心睡友”,应聘者最好50岁左右,有一定的护理经验。
看了这则启事,代珍庆觉得自己年龄合适,又有一定的护理经验,就到“手牵手”家政公司报了名。在几十名报名的“爱心睡友”中,她如愿被选中。就这样,代珍庆走进了王秀兰老人的生活。
与老人相处没几天,代珍庆便熟悉了她家里的境况,王秀兰有7个儿女,生活都不太好,家人没法照顾老人,又担心老人独居发生危险无人知道。看到报纸上曾有过独居老人征“睡友”的报道,就到家政公司给老人也登了记,才有了代珍庆的应征……
上岗后,王秀兰坚持要给代珍庆500元补贴,可代珍庆看到老人生活这么困难,儿女又不富裕,便坚决不要老人的补贴。
即便不要补贴,代珍庆对王秀兰的照顾也很周到,老人腿上长骨刺,她坚持每天晚上给老人洗脚、按摩,还常陪她聊天。
时间一长,王秀兰对代珍庆精神上有了依赖,每天总盼着她早一点儿回家。有一次,代珍庆回老家几天,尽管儿女们排班晚上照顾母亲,王秀兰总觉得没有代珍庆贴心,催孩子们给代珍庆打电话,问她什么时候回来?四天后,代珍庆再次出现在王秀兰面前,老人欢喜得流下了泪水。
代珍庆发现,王秀兰晚上虽然有她做伴,漫长的白天却孤独难捱。儿女们也就双休日过来看看,其他时间都是一个人守在老屋里。代珍庆把这个情况反映到“爱心睡友”团队,58岁的纪培凤住在伊春路附近,便主动来到老人家里,负责白天看护。
为了让老人接触外界,纪培凤经常搀着她下楼转转,让她和老邻居聊会儿天。有时老人不想在屋里呆了,她就陪她到楼下晒晒太阳。
有人问纪培凤,你和老人非亲非故,为何如此尽心?纪培凤真诚地说:“我的父母已经过世了,他们在世的时候,我没能在二老膝前尽孝,看到王大妈,就像看到我的母亲一样!”
因为共同照顾一个老人,纪培凤和代珍庆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她俩从王秀兰身上看清了年老的孤独与无奈,她们也即将迈入老龄时代,一对姐妹还约好,如果将来儿女们忙,她俩就搭伴过日子,互相扶持。
儿女工作忙“爱心睡友”成了空巢老人的精神支柱
52岁的李振芝也是“爱心睡友”团队中的一员。一天,她在《青岛早报》上看到一则征“睡友”的启事,涌起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打定主意后,李振芝与老人取得联系。第二天下午下班后,李振芝来到那位姓曹的老人家里接受“面试”,老人住着一套两居室的老房子,屋里物品十分凌乱。手脚勤快的李振芝与老人边聊天,边帮她收拾房子。不到一个小时,房子变得整洁温馨,曹大妈被李振芝的举动感染了,恳求她每晚都能过来陪她。
聊天中,李振芝了解到,曹大妈是一家国企退休职工,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住在青岛市区,儿子在北京定居,逢年过节才能回家看看。
曹大妈说,前两天邻居有个老太太去世了,因为家里没其他人,三天后才被发现,这件事情让她有些担心,就想晚上找个人陪一陪,需要吃药的时候有人提醒一下。
李振芝理解曹大妈的心情,便答应了下来。
李振芝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老公,老公虽然表示支持,却也不无顾虑:“83岁的老人,很容易出现突发意外,要是出了事怎么办?如果要去,第一要和老人的儿女商量好,第二要签一份书面协议。”
李振芝觉得老公说得有道理,便对曹大妈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曹大妈非常理解,打电话叫来女儿说明此事,两个女儿表示反对,理由是找个不知根底的人住进自己家,一是不安全,二是她们也不放心。曹大妈却认定了李振芝,坚持要请她到家里“陪睡”,并斥责女儿:“我一周只能见你们一天,其他六天,我一个人守着个空房子,怎么过的你们知道吗?”女儿怕气坏心脏不好的母亲,只好同意了。
李振芝第一天上岗,便主动带来自己的身份证和户口本,曹大妈的两个女儿看李振芝说话得体可靠,稍稍放了心,留下了她们的手机号码以备不时之需。相处时间一长,曹大妈对李振芝有了依赖,有时,晚上八点不到,她就到大门口去迎李振芝,接到了,李振芝搀着老人有说有笑地回家。
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李振芝提出跟曹大妈睡一个房间,这样有了事情她能马上相助,曹大妈怕她休息不好,坚持单独睡一个房间。细心的李振芝在老人床头放个杯子,危急时让她扔杯子,这样她就会被惊醒。
没想到,这个土办法还真起了大用处。一天夜里,李振芝被清脆的杯子碎裂声惊醒,忙起身来到曹大妈床前,只见曹大妈闭着眼睛半躺在床上,喃喃地说:“头晕得厉害,起不了床!”
李振芝不敢怠慢,赶忙拨打了急救电话以及曹大妈两个女儿的电话。曹大妈被送到医院,医生说老人是脑部暂时性缺血,造成眩晕,吃点药调养下就过来了。 有了这次经历,曹大妈的两个女儿深深理解了母亲征集“睡友”的苦衷,来探望母亲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持证上岗还应厘清责任“睡友”受欢迎折射养老困境
有了“爱心睡友”,独居老人不仅有人陪着聊天,晚上遇到突发情况也有人陪在身边,既慰藉了他们孤寂的心灵,又让老人的子女得到喘息的机会,所以很受空巢老人的欢迎。而自从青岛出现第一位“爱心睡友”后,到家政公司报名当“睡友”的固定成员已有几百位,上岗的也有数十人。
虽然这项带有公益性质的服务很受客户青睐,但却存在着不少隐性问题。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容易发生意外,一些“睡友”上岗前都很担心,万一出了事,家属会追究他们的责任。为避免和提供服务的老人家属发生法律纠纷,每一位“爱心睡友”正式上岗前,家政公司都会为他们提供法律上的保护,并和需要服务的老人签订一份协议,如果老人在夜间出现猝死、摔伤等意外事故,睡友并不承担责任。而在入住老人家之前,这些责任就要明确下来。
对于家政公司这一举动,许多独居老人的子女也非常理解。代珍庆进入王秀兰老人家提供服务时,王大妈的儿女爽快地与代珍庆签订了协议。王秀兰的小女儿说:“我们兄妹和母亲都是通情达理的人,也做不出老人遇到意外责怨‘爱心睡友’的事情,即使我们兄妹在老人身边看护,也不能保证老人不会发生任何意外,更不会拿这个标准去苛责睡友。”
尽管一些享受爱心服务的家庭对于“爱心睡友”签免责协议非常支持,家政公司却并没有放松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在“爱心睡友”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一旦老人遇到突发脑血管或者噎食等情况,如不能对老人进行正确的及时救护,也就失去了“爱心睡友”的意义。为了避免实际操作与初衷背道而驰,家政公司在每一位“爱心睡友”上岗前,都要进行培训,考取“老人应急救护证”后才能正式上岗。
目前,“爱心睡友”陪护老人走俏岛城,这项颇具特色的家政服务需求火爆的背后,反映出独居老人精神孤寂的现状,也折射出我国目前养老存在的困境。据最新发布的《中国老人及空巢老人数量增长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是平均人口增长比例的五倍,占世界老年人口五分之一,其中49.7%老年人为空巢老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统计,城市老年人中感觉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只占56.9%,农村老年人的这个比例仅为33.1%,老龄人同时也是我国自杀率最高的一个群体。青岛“爱心睡友”的出现,是目前老龄化社会的一项新生事物,也是解决空巢老人精神空虚、值得推广的一条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