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中科院物理研究员陈春先在中关村创办了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京协先进科技发展服务部”,并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硅谷”,为今天中关村的形成及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崛起撒下第一掀土,后人称之为“中关村第一人”。此后,科研人员“下海”不再遭受非议,“科技创造生产力”成为主流: 1983年,中关村成立了京海公司; 1984年又成立了四通、信通以及科海; 到1984年底,联想集团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自此,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初具规模。
其后,中国IT产业的创业热情从北京向全国辐射,更多的知识精英开始将自己的智慧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一批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迅速崛起。在这个创业浪潮中,第一份中美合资报纸《中国计算机世界》于1980年10月悄然诞生,开启了中国IT媒体窗口。
1985年6月20日中美第一个高科技合资企业——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早在1981年,惠普公司中国技术服务处便在北京成立。1983年,惠普与中方签订了《合资经营备忘录》,1984年签订《合资经营合同》,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以惠普、中电总公司为主要合资方的中国惠普公司最终在1985年6月20成立。
在封闭了多年之后,中国IT业好奇的目光与世界IT业探索的目光在1985年终于产生了对视。中国惠普的发展,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变迁的一个缩微,它见证和推动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也记录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新篇章。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通过拨号上网,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这封电子邮件从北京出发,经意大利到达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成为我国Internet的开山之笔。钱天白被称为“中国上网第一人”,自电子邮件在中国首次开通以来,有数十个科研单位通过他的渠道收发电子邮件。
1989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对会计软件提出了“十条要求”,这不仅建立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制度,而且推动了财务软件产业的最终形成。1990年,北京用友电子财务技术公布的UFO通用财务报表管理系统问世。这个被专家称誉为“中国第一表”的系统,改变了我国报表数据处理软件主要依靠国外产品的局面。
1993年6月17日原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通过全国电子工业系统电视电话会议郑重宣布: 组织实施“三金”工程,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国家公用数据信息通信网工程)、金关工程(国家对外贸易经济信息网工程)和金卡工程(银行信用卡支付系统工程)。“三金”工程的启动,标志着我国“金”字工程全面铺开。
1994年7月原电子工业部、原电力工业部、铁道部和原国家经贸委,以及10大股东的代表共同见证了中国电信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立。
联通成立前,我国公用通信网由原邮电部独家垄断经营,集政府与企业职能于一身; 同时,我国铁道、电力、军用通信等专用通信网的通信能力存在富余,但由于垄断经营,这些富余资源被长期闲置。鉴于此,原电子工业部建议国务院大力推进电信管理体制改革,将几大专用通信网的富余能力整合起来,组建新的电信公司,在电信行业内引入竞争机制。
当前,我国在用户规模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通信大国,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创造了世界电信史上的奇迹。在这个过程中,以引入竞争、打破垄断为目的进行的改革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
1995年3月曙光1000正式推出。它是我国第一台实际运算速度超过每秒10 亿次浮点运算(峰值速度25亿次)的并行机,对推动我国的并行计算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1997年,曙光1000获得了我国信息领域惟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5月6日下午北京新世纪饭店,联想第100万台PC下线庆典仪式。代号为“天琴”的第100万台联想PC,被柳传志赠送给“英特尔之父”葛鲁夫。葛鲁夫当时激动地说: 4年前第一次认识联想,根本没想到会有今天。
1994年的葛鲁夫的确没料到: 联想能超越IBM、HP等国外厂商,成为中国市场上最大的PC商。也正是从这一刻起,国产PC的市场份额开始超过国外PC,成为中国PC市场的主力军。
2002年9月2001年3月,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开始研制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通用CPU芯片,并将其命名为“龙芯”。2002年9月,中科院计算所宣布: 我国首款可商业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的CPU——“龙芯1号”研制成功,“龙芯1号”主频高达266MHz,实测定点与双精度浮点运算速度均超过每秒两亿次。这标志着我国结束了在计算机关键技术领域的无“芯”历史。
2002年11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在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中明确提出: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十六大报告从国家发展道路的角度,全面高度概括了信息化工作的意义,指明了信息化工作的未来方向。
2003年4月“非典”期间,北京市代市长王岐山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传播途径,向中外记者介绍关于北京市政府防治非典的举措和进展。这被称为一次体现信息化精髓的公开事件。
2003年4月24日~5月11日,10天内抢建成功小汤山信息系统,不仅使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得到新契机,更为重要的是: 由于意识到加强对类似突发性公共灾难的预防,于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在诸多政府公共事务管理部门看来,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十分迫切。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收购IBM在全球范围的笔记本电脑及台式机业务,获得Think系列品牌,成为中国IT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这也是继2001年下半年惠普宣布购并康柏后,全球信息科技业最受瞩目的合并案件。本次收购完成后,联想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年收入规模约120亿美元。
2006年1月20日原信息产业部宣布,为及时发挥行业标准对促进系统设备的规范作用,决定发布TD-SCDMA标准。有分析人士称,TD-SCDMA行业标准的发布对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将有重大影响。2006年3月,TD-SCDMA规模测试开始; 2006年9月,原信息产业部副部长、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透露,TD产业化准备已基本就绪; 2006年11月5日,TD-SCDMA步入规模放号阶段。
2007年4月24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意味着,我国第一部国家级信息公开立法正式颁布。
这一《条例》的草案于2007年1月17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会后,草案经过进一步修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7年4月5日签署了国务院令,最终于4月24日上午正式向社会公布。2008年5月1日,《条例》开始正式施行,政务公开由此提上新高度。同时,在“大部制”改革的背景下,电子政务进入全面反思期。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通讯受阻,道路不通,救援人员无法及时获取受灾信息,给实施针对性的救援增加了困难。从抢修通信传输线、开发手机疫情应急报告系统、启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抢修电力、物资调配,到网络寻人,无处不彰显IT的力量,提升信息技术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被提升到全新高度。
2008年5月23日新一轮的电信重组方案尘埃落定: 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组成了新的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分拆双网,其中CDMA网络并入中国电信,保留GSM网络,与中国网通组成新的联通集团。
2008年6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挂牌成立。工信部的正式运行,使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在体制上得到了保障,有利于产业的升级换代,同时也有利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信部成立被专家一致认为是中国历次机构改革以来最大的一次成功,它不仅标志着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次再轮回,同时也体现了国家转变政府职能、用市场的手段去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
2008年北京奥组委在申办第29届奥运会时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科技奥运意在紧密结合国内外科技最新进展,集成全国科技创新成果,举办一届高科技含量的体育盛会; 提高北京科技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在人民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北京奥运会成为展示新技术成果和创新实力的窗口。
申奥成功7年内,围绕与举办奥运会直接相关的场馆建设、大型活动、赛事组织等方面的科技需求,国家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应用,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一大批先进技术应用于北京奥运建设中,成为一笔丰富的奥运遗产。
三十年三十个人物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办人、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如今,阿里巴巴已经形成了涵盖B2B、C2C和第三方独立支付平台在内的电子商务体系。他旗下的淘宝成功击退了国外电子商务网站eBay对中国市场的抢占,可谓是“中国电子商务第一领导者”。
马化腾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现任腾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世界100名最具权威和影响力人物”。他将即时聊天工具引入中国,并为业界公认不能赚钱的IM创造出了新的商业模式,将腾讯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即时通信服务企业。
王之前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董事长。1986年~2004年期间一直领导着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18年间,他将长城集团打造成中国IT制造业的一个著名品牌,也造就了一个独特的IT“中国制造”模式,长城的产品线也涵盖了硬盘生产、计算机整机生产、软件和宽带等多个领域。
王永民“五笔字型”(王码)之父、北京王码电脑公司总裁。他于1998年发明了我国第一个能同时处理中、日、韩三国汉字的“98规范王码”,同时推出世界上第一个汉字键盘输入的全面解决方案及系列软件,成为我国汉字输入技术发展应用的里程碑。最高峰时,王码曾占有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
王志东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新浪网创始人、原新浪网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他创办的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IT产业引进风险投资的首家企业。他主持开发的RichWin中文平台是全球惟一的支持多个操作系统、并全面支持Internet应用的多内码语言支持系统,为国产软件之最。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创办和领导了北大方正集团,成为产、学、研结合成功的典范。他领导下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王选生前曾四度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
叶培建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的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他参与开发并基本建成了卫星与飞船设计的数据库、应用软件包和制造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总体方案及各个分系统的设计,优化了卫星总体方案。
任正非现任华为公司总裁。1987年,任正非抓住中国固定电话普及的时机,创办了华为,并从自主研发的交换机销售起家。从2001年开始,华为逐渐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投入,依靠高额的研发投入比例、大量的专利数量,华为圈定了自己的世界版图。2007年,华为成为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经销商。
任连仲解放军总医院原计算机室主任、中国卫生信息学会顾问。他早年参与了我国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和银河计算机的研制。来到医院后,参加了我国第二代和第三代医院信息系统的研制和应用,是“军惠医院信息系统”的主要设计者和组织者之一,该系统已推广到1000多家医院使用。获得过科学大会奖及多项军队部委科技进步奖。
刘积仁现任东软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东北大学副校长。他是我国第一个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也是中国产、学、研结合的有力探索者。1991年创办东软,1996年,东软成为中国第一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软件企业。如今,东软拥有1.4万名员工,营业额达33亿元,并于2006年成为世界经济论坛在中国地区的第一批成长型公司会员。
孙玉芳中国Linux发展的先驱者,2000年创建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红旗Linux操作系统等产品; 参与筹建北京红旗中文贰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了国内首个跨平台办公套件产品RedOffice,为国产软件产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曲维枝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原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原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她借助各种机会“布道”信息化,积极引导各地建设信息化工程,被誉为“中国信息化的播火者”。
吴基传原邮电部部长,原信息产业部第一任部长。在他任职期间,我国的信息产业经历了邮电分营、政企分开、电信重组、开放市场、海外上市等重大发展,用几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才能完成的电信改革历程。
张效祥他被称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拓荒者”,先后领导了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的仿制和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并行计算机系统的开发,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世鹤TD-SCDMA之父。他带领开发的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无线传输技术成为国际上现行的三大3G标准之一,这是我国百年电信史上的首创,对我国形成一条完整的TD-SCDMA产业链、掌握3G技术的话语权有重要意义。
李国杰现任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1995年至今任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主持研制成功了曙光1号并行计算机、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机和曙光天演系列计算机,缔造了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的第一品牌。
李彦宏全球搜索引擎最早研究者之一,最先创建ESP技术,并将其成功应用于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1999年底创办百度,并将其发展成为中国人最常使用的中文网站、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和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在中国首创竞价排名商业模式。
杨元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他从2001年开始成为联想集团总裁兼CEO,领导联想成功进行了“Lenovo”品牌的塑造、收购IBM PC部门,联想的国际化步伐也走得更快。2008年,联想成为中国第一家进入世界财富500强的中国民营企业,成为中国企业的新标杆。
杨芙清计算机软件专家,被称为“我国软件工程的铺路人”。她在国内首倡开展软件工程基础研究,致力于我国软件产业建设,提出了软件企业健康发展的TRDC模式,并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个操作系统和第一个全部用高级语言书写的操作系统。
杨国勋中国海关总署总工程师,也是中国政府机构中的第一位CIO。他成功设计并推动实施了海关总署信息系统、“金关工程”和中国电子口岸系统,使海关信息化实现了电子底账、联网核查、联网服务。从电子海关、电子口岸到电子总署,杨国勋把中国海关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推向新高。
求伯君现任金山软件董事长兼CEO。1989年开发成功国内第一套文字处理软件WPS,几乎占据了国内办公软件100%的市场,后来在与微软Office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他立志打败微软的梦想,让他成为国产办公软件的一名旗手。
麦戈文 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董事长。他把第一份IT媒体——《计算机世界》送入中国,在取得商业成就的同时,他更直接地推动了整个中国信息产业的成长。至今,他领导的IDG VC已经在中国投资了腾讯、搜房、携程、百度、迅雷等多家IT企业,成为风险投资界的代表人物。
周宏仁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信息化理论研究专家。他曾经服务于联合国,为几十个国家提供过信息化技术、产业和工程咨询,负责过50多个联合国援助的信息化与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的执行。如今,他关注于国家信息化战略的研究,并于今年出版了《信息化论》。
柳传志现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1984年,凭着20平方米的小平房和20万元人民币,他参与创办了联想,并走出了一条“贸工技”的发展道路。1996年,联想PC首次超越国外品牌,占据中国PC市场第一位。1999年,联想荣登亚太区PC销量榜首。如今,他又在投资界大展拳脚,完成了从实业家向资本家的转变。
段永基中国IT业风云人物。1989年开始领导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四通集团,1993年,四通投资新浪网的前身—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他也从1997年开始担任新浪董事会董事、董事长等职务。2007年开始,他相继淡出北京中关村科技公司和新浪网董事会,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胡启立原机械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和原电子工业部部长。在他任职期间,启动了中国电信行业的改革,成立了中国联通,实行了邮电分离。
倪光南首批工程院院士,呼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软件的灵魂人物。他曾任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首创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近年来致力于在中国推广Linux、非Wintel架构的网络计算机(NC),以及中国文档标准(UOF)。
夏培肃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先行者,20世纪50年代设计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她还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为中国计算机科技界培养了大批人才。
曹国伟现任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董事。 他于1999年9月加入新浪,在将新浪打造成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媒体和网络广告平台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促成了新浪公司历史上的多次重要并购。
温世仁前英业达公司副董事长。他提出了“西部开发10年可成”的大胆论断,并将网络建设当做西部大开发的有力工具。2001年,他在天津创办了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决定在中国西部全面实施“千乡万才”计划,该计划的内容是在中国西部1000个乡镇培养1万名软件、英语、电脑打字的网络专业人才。目前,这项工程仍在继续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