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调查研究了大连高校开设英语通识课程的基本情况,以及大连地区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趋势。以通识教育为切入点探讨大学专业英语、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对现有大学英语教育中出现的难以顺应时代要求,难以满足城市发展对英语人才需求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考证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 通识 英语教育 专业英语 公共英语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9-0005-02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不但经济发展全球化,文化传播、人才交流都呈现出全球化的特征。英语已经成为大多数非英语国家的第一外语。我国国民的整体英语水平相对于改革开放以前,有了极其显著的提高,尤其是在发达地区和高校云集的中心城市。承担着重要外语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也正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断地对教学的各个方面与环节进行着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间全球的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英语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新的需求。学生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科发展的需求都推动着人才培养向“全面型”、“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通识教育顺应了历史时代的要求是衔接“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最佳途径。大连地区高校教学改革融入通识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已走过几个年头,效果怎样、有什么经验教训、对日后的英语人才培养还有什么启示都是亟待回答的问题。
一、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衔接
1.打破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壁垒
长期以来拉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就是两架马车—“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二者虽然都是英语教学但是由于所属部门不同、授课对象不同、培养目标不同、教学任务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等等诸多的不同,使二者长期以来都是平行站位,没有交集。这样的设置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有其合理性,在肯定这样的模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今的大环境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教育、文化、人才培养都面临着全球化的趋势。其次,高校入学新生在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的英语学习之后,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英语水平,完全胜任大学期间的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资源也已极大丰富,无论是教学设备等硬件还是师资力量的软件都得到了完善和发展,已经可以胜任更大规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2.通识教育衔接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纽带
首先通识教育既是针对大学阶段的一种教育理念。与时代要求的全面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非常吻合。 也就是一种“全人” 的培养模式。所谓“ 全人” 就是全面发展的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这也就是立项中“专业英语‘公共化’”的内涵。而公共英语“专业化”也并不是对通识理论的否定,相反是公共英语学习者在广泛涉猎英语文化、历史、语言、戏剧等多方面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喜好、专业发展需要、就业取向所做出的有选择的细化强化学习。由此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理想。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培养较高的综合素质,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具立体化。
二、大连地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趋势
大连作为东北地区的优质良港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截至2009年,大连纯进口公司有13000家;外资银行19家;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结算网络,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结算中心。据省统计局联合年检(2007)统计资料表明,在全省进行联合年检的外资企业9053家中大连市达4570家,占全省比重的50.5%,居全省14个城市之首。大连正向着国际化城市的目标阔步前进。随着交流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大连对于外语的人才需求也呈现上升趋势。反观大连地区高校每年输送约7万毕业生,这些学生在大学期间都经过两年的公共英语学习,且绝大多数通过非专业英语四级考试。但是市场对人才的选择却面临着有专业知识的毕业生却缺乏对应专业的英语知识;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对旅游、会展、物流等专业知识一无所知。这种状况困扰着在连发展的众多企业。在大连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上,全面的复合型的外语人才正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人才。
三、大连高校英语通识教育调查
大连外国语大学作为大连一所省属外国语大学,肩负着为大连的发展培养专业外语人才的重任。大连外国语大学于2011年出台了《大连外国语学院课程建设规划(2011-2015)》提出了以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双语课程建设、课程国际化特色建设等四大建设为核心的“十二五”时期学校课程建设体系整体框架。明确了课程格局立体化、课程内容现代化、课程发展个性化和课程视角国际化建设目标。把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建设与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重点课程建设、双语课程建设、课程的国际化建设等七个方面作为主要工作任务,并从课程管理机制、课程团队建设、沟通与合作、经费支持等方面予以保障。由此可见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被高度重视,为培养全面应用型外语人才奠定了基础。
大连工业大学引进了超星尔雅通识课作为该校“通识教育网络学习平台课”。超星尔雅通识课是北京尔雅卓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知名教授、学者,通过专业制作、强大的技术团队倾力打造的数字化教育平台。包含了2000多位全国一流名师的课程资源,内容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军事法学、经济管理学、教育社会学、工程技术、医学、农学等10个方面。该校以超星尔雅通识课平台为依托开通 “通识教育网络学习平台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网上辅导、课堂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网络资源的开放、共享、异步交互的优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专业发展的需求选择自己想学习的课程,在校内享受国内一流课程资源。这样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知识结构立体、有针对性的通识课程对于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满足未来人才市场需求,服务大连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大连理工大学将通识教育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强调能力、方法和性情的培养。该校启动了2012-2015年为期三年的通识课程建设项目。在该项目中着重建设30门通识课程。逐步达到每门核心课程5-7名高水平主讲教师,每门扩展课程3-5名主讲教师。逐渐形成发散式立体课程网络。并进一步打造完善系统的适合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教材、评价标准、实践体系。最终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中心,扩展课程为延展的较为完善的通识课程体系。为了保障通识课程的顺利开设,学校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主讲教师的选拔与培养,以教学团队的形式逐渐形成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保障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每门核心课程建设经费为10万元,每门扩展课程建设经费5万元的经费
四、大连高校英语通识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1.提高学生所选课程的质量
通识课的课程设置还不能满足绝大多数学生专业知识以外的相关学科知识的需求。既然通识课程的设立是为了扩展学生专业知识以外的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那么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全校绝大多数学生在通识课程的设置中找到适合自己未来就业所需相关课程。面对这样的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通过网络实现课程共享。全国所有相似类型的高校的通识课整合在一个网络下建设通识课程共享平台,既可以保证学生有课可选,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所选课程的质量,保证通选课程的学习效果。
2.通识课程的评价标准单一,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甚至是一些专业能力考试都存在着一个共性问题“一卷定乾坤”。通识课程的考核方式也毫无例外的以一次性结课考试为主。这与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熏陶优美情感的通识课程设立的初衷背道而驰。通识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结合课程的具体要求灵活地将试卷与融入学生个人学习感悟的研究报告将结合,鼓励学生基于课程的创造性思维。评价标准也应全面而具体化。
3.市场对于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求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短板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专业英语人才的培养必将走向多元化。例如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学生在未来就业中势必要涉及到法律翻译、旅游翻译、会展翻译、新闻翻译、人力资源管理等,因此在校期间有必要通过辅修、通识选修课等方式研修法律、旅游、会展经济与管理等课程。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应该由二级学院根据自身师资优势、专业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方向据全院之力开设一个方向的通选课,并可以借鉴大连理工大学的成功经验以校内立项的方式保证所开设通选课的质量和课程开设的连续性,保证知识传授的系统性。
五、结束语
通识教育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也是必由之路,但是目前通识课程的设置还存在诸多问题,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次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通识课程的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等细节上,深入探讨了通识课程在某一专业方面课程设置单一,缺乏系统性,连贯性;评价标准显效性差,无法反映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等问题,并通相关研究提出有效可行的改善建议,望对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借鉴,为“服务大连”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履行作为高校教师的社会职责。
【参考文献】
[1] 大连市政府统计局.http://www.stats.dl.gov.cn.
[2] 辽宁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http://www.ln.gov.cn.
[3] 滕芳.大连市对外语人才的未来需求方向[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17-18.
[4] 大连外国语大学. http://www.dlufl.edu.cn/jxky/.
[5] 大连工业大学.http://jiaowu.dlpu.edu.cn/news_show.asp?id=1400.[6] 大连理工大学. http://teach.dlut.edu.cn/.
【关键词】 通识 英语教育 专业英语 公共英语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9-0005-02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不但经济发展全球化,文化传播、人才交流都呈现出全球化的特征。英语已经成为大多数非英语国家的第一外语。我国国民的整体英语水平相对于改革开放以前,有了极其显著的提高,尤其是在发达地区和高校云集的中心城市。承担着重要外语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也正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断地对教学的各个方面与环节进行着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间全球的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英语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新的需求。学生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科发展的需求都推动着人才培养向“全面型”、“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通识教育顺应了历史时代的要求是衔接“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最佳途径。大连地区高校教学改革融入通识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已走过几个年头,效果怎样、有什么经验教训、对日后的英语人才培养还有什么启示都是亟待回答的问题。
一、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衔接
1.打破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壁垒
长期以来拉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就是两架马车—“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二者虽然都是英语教学但是由于所属部门不同、授课对象不同、培养目标不同、教学任务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等等诸多的不同,使二者长期以来都是平行站位,没有交集。这样的设置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有其合理性,在肯定这样的模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今的大环境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教育、文化、人才培养都面临着全球化的趋势。其次,高校入学新生在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的英语学习之后,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英语水平,完全胜任大学期间的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资源也已极大丰富,无论是教学设备等硬件还是师资力量的软件都得到了完善和发展,已经可以胜任更大规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2.通识教育衔接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纽带
首先通识教育既是针对大学阶段的一种教育理念。与时代要求的全面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非常吻合。 也就是一种“全人” 的培养模式。所谓“ 全人” 就是全面发展的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这也就是立项中“专业英语‘公共化’”的内涵。而公共英语“专业化”也并不是对通识理论的否定,相反是公共英语学习者在广泛涉猎英语文化、历史、语言、戏剧等多方面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喜好、专业发展需要、就业取向所做出的有选择的细化强化学习。由此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理想。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培养较高的综合素质,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具立体化。
二、大连地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趋势
大连作为东北地区的优质良港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截至2009年,大连纯进口公司有13000家;外资银行19家;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结算网络,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结算中心。据省统计局联合年检(2007)统计资料表明,在全省进行联合年检的外资企业9053家中大连市达4570家,占全省比重的50.5%,居全省14个城市之首。大连正向着国际化城市的目标阔步前进。随着交流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大连对于外语的人才需求也呈现上升趋势。反观大连地区高校每年输送约7万毕业生,这些学生在大学期间都经过两年的公共英语学习,且绝大多数通过非专业英语四级考试。但是市场对人才的选择却面临着有专业知识的毕业生却缺乏对应专业的英语知识;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对旅游、会展、物流等专业知识一无所知。这种状况困扰着在连发展的众多企业。在大连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上,全面的复合型的外语人才正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人才。
三、大连高校英语通识教育调查
大连外国语大学作为大连一所省属外国语大学,肩负着为大连的发展培养专业外语人才的重任。大连外国语大学于2011年出台了《大连外国语学院课程建设规划(2011-2015)》提出了以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双语课程建设、课程国际化特色建设等四大建设为核心的“十二五”时期学校课程建设体系整体框架。明确了课程格局立体化、课程内容现代化、课程发展个性化和课程视角国际化建设目标。把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建设与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重点课程建设、双语课程建设、课程的国际化建设等七个方面作为主要工作任务,并从课程管理机制、课程团队建设、沟通与合作、经费支持等方面予以保障。由此可见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被高度重视,为培养全面应用型外语人才奠定了基础。
大连工业大学引进了超星尔雅通识课作为该校“通识教育网络学习平台课”。超星尔雅通识课是北京尔雅卓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知名教授、学者,通过专业制作、强大的技术团队倾力打造的数字化教育平台。包含了2000多位全国一流名师的课程资源,内容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军事法学、经济管理学、教育社会学、工程技术、医学、农学等10个方面。该校以超星尔雅通识课平台为依托开通 “通识教育网络学习平台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网上辅导、课堂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网络资源的开放、共享、异步交互的优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专业发展的需求选择自己想学习的课程,在校内享受国内一流课程资源。这样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知识结构立体、有针对性的通识课程对于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满足未来人才市场需求,服务大连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大连理工大学将通识教育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强调能力、方法和性情的培养。该校启动了2012-2015年为期三年的通识课程建设项目。在该项目中着重建设30门通识课程。逐步达到每门核心课程5-7名高水平主讲教师,每门扩展课程3-5名主讲教师。逐渐形成发散式立体课程网络。并进一步打造完善系统的适合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教材、评价标准、实践体系。最终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中心,扩展课程为延展的较为完善的通识课程体系。为了保障通识课程的顺利开设,学校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主讲教师的选拔与培养,以教学团队的形式逐渐形成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保障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每门核心课程建设经费为10万元,每门扩展课程建设经费5万元的经费
四、大连高校英语通识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1.提高学生所选课程的质量
通识课的课程设置还不能满足绝大多数学生专业知识以外的相关学科知识的需求。既然通识课程的设立是为了扩展学生专业知识以外的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那么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全校绝大多数学生在通识课程的设置中找到适合自己未来就业所需相关课程。面对这样的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通过网络实现课程共享。全国所有相似类型的高校的通识课整合在一个网络下建设通识课程共享平台,既可以保证学生有课可选,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所选课程的质量,保证通选课程的学习效果。
2.通识课程的评价标准单一,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甚至是一些专业能力考试都存在着一个共性问题“一卷定乾坤”。通识课程的考核方式也毫无例外的以一次性结课考试为主。这与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熏陶优美情感的通识课程设立的初衷背道而驰。通识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结合课程的具体要求灵活地将试卷与融入学生个人学习感悟的研究报告将结合,鼓励学生基于课程的创造性思维。评价标准也应全面而具体化。
3.市场对于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求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短板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专业英语人才的培养必将走向多元化。例如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学生在未来就业中势必要涉及到法律翻译、旅游翻译、会展翻译、新闻翻译、人力资源管理等,因此在校期间有必要通过辅修、通识选修课等方式研修法律、旅游、会展经济与管理等课程。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应该由二级学院根据自身师资优势、专业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方向据全院之力开设一个方向的通选课,并可以借鉴大连理工大学的成功经验以校内立项的方式保证所开设通选课的质量和课程开设的连续性,保证知识传授的系统性。
五、结束语
通识教育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也是必由之路,但是目前通识课程的设置还存在诸多问题,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次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通识课程的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等细节上,深入探讨了通识课程在某一专业方面课程设置单一,缺乏系统性,连贯性;评价标准显效性差,无法反映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等问题,并通相关研究提出有效可行的改善建议,望对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借鉴,为“服务大连”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履行作为高校教师的社会职责。
【参考文献】
[1] 大连市政府统计局.http://www.stats.dl.gov.cn.
[2] 辽宁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http://www.ln.gov.cn.
[3] 滕芳.大连市对外语人才的未来需求方向[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17-18.
[4] 大连外国语大学. http://www.dlufl.edu.cn/jxky/.
[5] 大连工业大学.http://jiaowu.dlpu.edu.cn/news_show.asp?id=1400.[6] 大连理工大学. http://teach.dl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