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宣传中心 山西太原 030013
摘要: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开始越来越关注园林景观工程的规划设计。因此要加强对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研究,以加快城市的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规划
1生态园林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
1.1过度追求艺术性的体现
许多城市在进行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的时候,为了体现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或者城市的底蕴而忽视了对城市实际情况的考虑,经常采用一些不易成活的植物来进行城市环境的美化,大大提高了园林建设的成本。有时为了体现某一主题或者取得某种艺术效果而单纯的使用某种植物、对外来物种趋之若鹜,并进行各种植物的造型设计以追求艺术的效果,不仅没有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反而破坏了本城市的生态平衡。
此外,景观风、崇洋风、奢侈风随处可见。一些城市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仅仅从风景园林的视觉效果考虑,在不顾及植物生态习性的条件下强制栽培不适合在当地生长的植物。还有一些城市崇洋媚外,将国外的景观设计照搬到当地,忽视了本土文化,导致风景园林落入俗套。这些风气的存在不仅不能达到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还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比如,安徽合肥从越南引进的“天价”紫薇,由于栽植气候和土壤等原因不适合导致集体死亡,不仅不能够美化城市,还会造成浪费现象。
1.2引进外来物种不当
进行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大部分的规划设计工作者都认为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就是为了追求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美,从而忽略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真正目的。所以很多设计工作者在设计园林景观的时候为了取得想要的艺术效果,很少使用或不使用本地的物种,引进外来物种的时候也没有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有效的选择,导致后期管理的难度加大,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平衡,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效果也没有体现出来。
1.3绿化部件的使用不合理
绿化部件的使用不合理是城市园林景工程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为了达到设计者的目标,制造出他们想要的花坛、草坪的形状,很多园林设计工作者都会借助各种绿化部件进行园林景观造型的设计。盲目的借助绿化部件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建立,而且还会占用大量的空间,增加绿化部件养护的难度。这些都是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相悖的,所以,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合理使用绿化部件势在必行。
1.4忽视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
植物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核心内容。植物设计的好坏是评价园林工程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它最能够体现园林设计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这一目的。理论上植物设计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园林景观设计却常常忽略植物设计。
2生态园林景观规划的措施
2.1艺术追求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
城市园林景观工程的规划设计除了美化环境以外,还是人们追求艺术美的表现。但是在追求艺术美的时候,必须要以自然规律的发展为前提,只有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的艺术设计才能达到园林景观工程设计的目的。艺术追求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就引进外来物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它对本地环境的影响、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要关注植物的自然生长而不是强行改变植物的生长过程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园林建设过程中人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2.2充分考虑生态的平衡
城市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是为了实现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生态平衡的问题,要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主要的追求目的,才能实现园林设计的目的。考虑生态平衡就是外来物种的引进要以不影响当地生态平衡为前提,园林的设计要注重物种的多样性,尽量少使用单一的植物,设计的时候要协调好植物的他配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3合理使用绿化部件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很多园林设计者为了达到艺术追求的目的就大量的使用绿化部件来进行园林景观的建设,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达到了艺术追求的目的,但其实并不利于城市绿化的长远发展。所以园林植物造型设计过程中要合理使用绿化部件,多注重园林植物造型的自然美,能不使用绿化部件的就盡量避免使用,认识到艺术美的追求是建立在绿化环境的基础上的,这应是每位园林设计工作者都认识到的。
3生态园林景观规划中植物配置要点
3.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根据实际的土地状况,结合要求进行合理地规划安排,促使各种绿化植物的生长状况趋向良好。不可以盲目地引入外地的园林绿化植物,应当增强开发与应用本土绿化植物的意识。近些年以来陆续出现的广场色块风与木兰科植物风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违背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对此应当持着谨慎的态度。
3.2关注自然生物的多样性
在满足自然发展规律与园林风貌建设的基础上,应当加大对自然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度。对于某种特殊意义来说,关注园林绿化植物的多样性属于一个建造模拟化自然生态系统的关键过程。假如园林绿化植物的种群样式单一,在生态系统上出现贫乏现象,在景观风貌上显得格外单调。在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过程中应当注重乔木、灌木与草木的有机结合,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强植物群落生存发展的稳定性,有助于珍稀植物的继续存留,充分有效地利用高、中、低层的立体空间,这样不但可以扩大绿叶面积,同时能够提升生态效益,有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质量效果。
3.3景观植物的树种择取
当前,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国人口密集化程度逐年提高,城市显示出极大的热岛效应。此外,由于建筑物间间隙缩短,容积率升高,地面硬化率随之增强,不仅降低了阳光覆盖率,也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在为园林设计配置景观植物时,不仅要根据植物自然的生态特性合理配置,也要考虑城市独有的生态环境特点,在植物择取上尽可能偏向灌、乔木植物。通过科学可行的组合方式,增进复层种植结构,提高植物生长,从而获得稳定理想的园林覆盖层,满足园林设计中景观植物的配置要求,实现最终的设计效果。
3.4树形及绿地地形的配置
借由园林绿地上各类景观植物的配置和布局方式,可以营造出具备多种观赏形态的园林空间,实现多样化的景观效果。配置时应以绿地所属的地理位置及绿地类型为准,选择适合当地的景观植物,而在对群体景观进行布局设计时,则应注意植物轮廓线的变化,强调植物形态间的调和与对比。只有通过这些科学合理的景观植物配置,才能建设出既可满足人们旅游需要,又能达到休闲目的的多功能园林。
3.5各类景观植物间的搭配
通过将各类景观植物合理搭配起来,可有效提升园林的美观程度。为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不仅要注重园林景观的整体统一性,同时也要表现出景观的层次与变化感,丰富视觉感受。首先,为提高景观的趣味性,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植物布景可以视觉移动为根据,设计出景随步异的效果。其次在布局上,一方面要突出植物间尺寸大小的区别,另一方面要表现出清晰的上下层次感和左右配合感,并强调植物疏密。而对于部分重要景点,则应挑选具有较高观赏性,观赏时间长且特征鲜明的景观植物。
4结语
生态园林景观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对园林景观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尊重自然规律与生态平衡,充分认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和作用,以实现园林设计的艺术追求和环境绿化功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追求,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德才,孙永萍.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3(3)
[2]刘桂玉,罗中伟.如何在园林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J].吉林农业,
摘要: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开始越来越关注园林景观工程的规划设计。因此要加强对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研究,以加快城市的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规划
1生态园林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
1.1过度追求艺术性的体现
许多城市在进行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的时候,为了体现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或者城市的底蕴而忽视了对城市实际情况的考虑,经常采用一些不易成活的植物来进行城市环境的美化,大大提高了园林建设的成本。有时为了体现某一主题或者取得某种艺术效果而单纯的使用某种植物、对外来物种趋之若鹜,并进行各种植物的造型设计以追求艺术的效果,不仅没有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反而破坏了本城市的生态平衡。
此外,景观风、崇洋风、奢侈风随处可见。一些城市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仅仅从风景园林的视觉效果考虑,在不顾及植物生态习性的条件下强制栽培不适合在当地生长的植物。还有一些城市崇洋媚外,将国外的景观设计照搬到当地,忽视了本土文化,导致风景园林落入俗套。这些风气的存在不仅不能达到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还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比如,安徽合肥从越南引进的“天价”紫薇,由于栽植气候和土壤等原因不适合导致集体死亡,不仅不能够美化城市,还会造成浪费现象。
1.2引进外来物种不当
进行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大部分的规划设计工作者都认为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就是为了追求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美,从而忽略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真正目的。所以很多设计工作者在设计园林景观的时候为了取得想要的艺术效果,很少使用或不使用本地的物种,引进外来物种的时候也没有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有效的选择,导致后期管理的难度加大,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平衡,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效果也没有体现出来。
1.3绿化部件的使用不合理
绿化部件的使用不合理是城市园林景工程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为了达到设计者的目标,制造出他们想要的花坛、草坪的形状,很多园林设计工作者都会借助各种绿化部件进行园林景观造型的设计。盲目的借助绿化部件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建立,而且还会占用大量的空间,增加绿化部件养护的难度。这些都是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相悖的,所以,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合理使用绿化部件势在必行。
1.4忽视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
植物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核心内容。植物设计的好坏是评价园林工程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它最能够体现园林设计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这一目的。理论上植物设计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园林景观设计却常常忽略植物设计。
2生态园林景观规划的措施
2.1艺术追求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
城市园林景观工程的规划设计除了美化环境以外,还是人们追求艺术美的表现。但是在追求艺术美的时候,必须要以自然规律的发展为前提,只有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的艺术设计才能达到园林景观工程设计的目的。艺术追求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就引进外来物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它对本地环境的影响、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要关注植物的自然生长而不是强行改变植物的生长过程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园林建设过程中人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2.2充分考虑生态的平衡
城市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是为了实现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生态平衡的问题,要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主要的追求目的,才能实现园林设计的目的。考虑生态平衡就是外来物种的引进要以不影响当地生态平衡为前提,园林的设计要注重物种的多样性,尽量少使用单一的植物,设计的时候要协调好植物的他配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3合理使用绿化部件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很多园林设计者为了达到艺术追求的目的就大量的使用绿化部件来进行园林景观的建设,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达到了艺术追求的目的,但其实并不利于城市绿化的长远发展。所以园林植物造型设计过程中要合理使用绿化部件,多注重园林植物造型的自然美,能不使用绿化部件的就盡量避免使用,认识到艺术美的追求是建立在绿化环境的基础上的,这应是每位园林设计工作者都认识到的。
3生态园林景观规划中植物配置要点
3.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根据实际的土地状况,结合要求进行合理地规划安排,促使各种绿化植物的生长状况趋向良好。不可以盲目地引入外地的园林绿化植物,应当增强开发与应用本土绿化植物的意识。近些年以来陆续出现的广场色块风与木兰科植物风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违背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对此应当持着谨慎的态度。
3.2关注自然生物的多样性
在满足自然发展规律与园林风貌建设的基础上,应当加大对自然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度。对于某种特殊意义来说,关注园林绿化植物的多样性属于一个建造模拟化自然生态系统的关键过程。假如园林绿化植物的种群样式单一,在生态系统上出现贫乏现象,在景观风貌上显得格外单调。在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过程中应当注重乔木、灌木与草木的有机结合,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强植物群落生存发展的稳定性,有助于珍稀植物的继续存留,充分有效地利用高、中、低层的立体空间,这样不但可以扩大绿叶面积,同时能够提升生态效益,有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质量效果。
3.3景观植物的树种择取
当前,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国人口密集化程度逐年提高,城市显示出极大的热岛效应。此外,由于建筑物间间隙缩短,容积率升高,地面硬化率随之增强,不仅降低了阳光覆盖率,也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在为园林设计配置景观植物时,不仅要根据植物自然的生态特性合理配置,也要考虑城市独有的生态环境特点,在植物择取上尽可能偏向灌、乔木植物。通过科学可行的组合方式,增进复层种植结构,提高植物生长,从而获得稳定理想的园林覆盖层,满足园林设计中景观植物的配置要求,实现最终的设计效果。
3.4树形及绿地地形的配置
借由园林绿地上各类景观植物的配置和布局方式,可以营造出具备多种观赏形态的园林空间,实现多样化的景观效果。配置时应以绿地所属的地理位置及绿地类型为准,选择适合当地的景观植物,而在对群体景观进行布局设计时,则应注意植物轮廓线的变化,强调植物形态间的调和与对比。只有通过这些科学合理的景观植物配置,才能建设出既可满足人们旅游需要,又能达到休闲目的的多功能园林。
3.5各类景观植物间的搭配
通过将各类景观植物合理搭配起来,可有效提升园林的美观程度。为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不仅要注重园林景观的整体统一性,同时也要表现出景观的层次与变化感,丰富视觉感受。首先,为提高景观的趣味性,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植物布景可以视觉移动为根据,设计出景随步异的效果。其次在布局上,一方面要突出植物间尺寸大小的区别,另一方面要表现出清晰的上下层次感和左右配合感,并强调植物疏密。而对于部分重要景点,则应挑选具有较高观赏性,观赏时间长且特征鲜明的景观植物。
4结语
生态园林景观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对园林景观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尊重自然规律与生态平衡,充分认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和作用,以实现园林设计的艺术追求和环境绿化功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追求,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德才,孙永萍.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3(3)
[2]刘桂玉,罗中伟.如何在园林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J].吉林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