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股东资格确认原则分析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w1339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匿名股东,是指“实际出资人或者认购股份的人以他人名义履行出资义务或者认购股份。股东身份的确认是股东行使自身权利的前提,也是股权转让的必要条件,因此至关重要。另外,公司、股东、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和冲突也要求对于股东资格予以认定。要想成为股东,出资是实质要件,但还须具备形式要件,即签署公司章程,在公司章程上被记载为股东;在工商行政机关登记为公司股东;持有公司签发的出资证明书;在公司股东名册上有记载等等。一般来说,证明股东资格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应该是一致的;但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的分离的情况,从而使得对股东资格的认定往往出现相互矛盾的判断结论。
  笔者认为,不能因为匿名股东形式特征的不规范就轻易否定匿名股东的股东资格。现阶段公司匿名股东资格的认定因为牵涉到股东、公司和债权人等多方主体的利益,普遍遵循以下几种原则。
  维持公司稳定性原则
  公司是世界范围内最为重要的企业形式,其最大优点是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股东均以出资和所持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这种形式符合市场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将投资的风险程度大大地降低了。因此,只要公司经营顺利,股东就可以长期从公司获取投资回报。公司作为一个社团,其牵涉的利益主体众多,法律关系复杂。只有公司内部的法律关系稳定才能保障公司外部的法律关系稳定,才能避免纠纷的出现,才能使公司更好的存续下去。
  匿名股东资格的确认也要本着这个原则,不可轻易否认已实际享有股东权的匿名股东资格。匿名股东如果已经实际参与到公司的经营中,并对公司的经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时如果轻易否认匿名股东股东资格,有可能导致公司的经营发生混乱。同样的,如果显名股东实际享有股东权利,轻率地依匿名投资协议和匿名股东的主张确认匿名股东的股东资格同样是不可取的。匿名股东的显名必须经有限责任公司一半以上的股东予以同意,或者有证据证明其他股东对匿名股东行使股东权利的事实已经知晓。匿名股东的资格确认应当以维护公司的交易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为前提。
  保护和鼓励投资原则
  营利性是公司的根本法律特征,公司不过是“股东为降低投资风险、谋求最大经济利益而借以实现其目标的工具。”匿名股东将属于自己的财富投入公司形成公司资本,并期待带来投资收益。虽然,这种资本投入的动机是利己的,但是资本的增值过程同样也是利他的。市场经济鼓励市场主体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公司法》明确指出该法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公司、股东、债权人的合法利益。这种合法利益当然也包括股东因投资而产生的各项利益。确认匿名股东资格应该本着这个原则,在匿名股东没有恶意规避法律的情况下,保障匿名股东的应得利益,维护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
  利益平衡原则
  公司的内外关系牵涉到股东、公司、债权人等多方主体的利益。在匿名股东的问题中,公司的内部关系包括匿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其他股东以及与公司之间的关系,这些都属于公司制度的调整范畴。而公司与公司外第三人之间的关系则属于交易制度的范畴。认定匿名股东资格,要同时从这两个范畴进行考虑,维护交易制度和公司制度的关系,使两者达到最佳平衡,没有偏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着两种制度的功能,维持匿名股东、显名股东和公司等各方主体的利益平衡。
  外观主义原则
  商法上的外观主义原则要求以交易当事人双方行为的外观为准来认定商事交易行为的效果。外观主义的宗旨是为了维护商事主体间的交易安全。根据外观主义原则,商事交易在行为完成后,原则上不得撤销,即使出现行为人公示事项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交易相对人仍可以依外观公示主张权利。即当行为主体的意思表示成立后即发生法律效力。这是因为,如果在当事人以外观表示与真实意思不符为由随意撤销交易行为,将对交易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害,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匿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的法律关系中涉及第三人的,应以公司工商登记材料中的记载为准。第三人有权依工商登记材料认定显名股东为实际股东,匿名股东不得以自己与显名股东的匿名投资协议予以抗辩。因此,在公司外部涉及第三人的情形下,不应认可匿名股东的股东资格,这是基于对第三人信赖利益的保护。
  禁止规避法律原则
  国家出于对经济安全的保护,设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公司的设立和运行都需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因此《公司法》具有比较明显的强制性特征。公司在设立和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除了要以《公司法》为依据,还要遵守其他相关法律规定。
  禁止规避法律原则认为,匿名股东为实现规避法律的目的而采取的投资行为应产生不利于当事人的法律后果。民商事主体进行民商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的规范,违法行为不应当得到支持或者纵容。为了规避法律的强制性约定采取利用他人名义进行投资的,匿名股东要求确认股东资格的诉讼请求不应该得到法院的支持。有权机关应该强制这类股东退股或转让股权。股东的认定结果应将当事人之间的相关法律关系调整到合法状态,使匿名股东的不法意图无法实现。
  (作者单位:房山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办公室)
其他文献
在社会市场经济空前发展的当下,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使得工业上的革新也呈现出一个迅猛的态势.其中,产品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占据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产生活,而最为重要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3例乙肝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LP、Pre-S1蛋白及HBV M,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我国现行公司法关于公司瑕疵设立的内容是在原《公司法》第二百零六条的基础上的发展,原公司法在此问题上的规定因主要着眼于行政处罚,规定的内容也过于简单粗糙而倍受广大学者的垢病。新公司法在公司瑕疵设立的规定方面有所进步,但令人遗憾的是关于公司瑕疵设立的效力,公司法并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关于公司瑕疵设立的规范不能组成有机的体系,而且具体内容原则性较强,缺乏可操作性。  现行的公司瑕疵设立制度的缺陷具体表现
期刊
正确定位制度价值,确立制度规制原则  完善我国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首要是要明确表决权排除制度在我国公司法制度体系中的价值。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对我国股份有限公司而言,起到了防止控股股东权利滥用的事前预防作用,是股份有限公司法律规制的重要部分。其作为公司法中有关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决议公正性维护的事前预防制度,在公司法中应该单独成章予以规定,并完善其各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明确界定其适用范围,充分处理
期刊
不管是在企业生产中,还是在实际生活中,女人发挥着巨大、不可替代的作用,能顶“半边天”.作为女工组织,如何发挥好引领、带头作用,才能使女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活力有激情有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建筑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向海外市场。由于国与国之间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海外经营中不可避免地遭遇“水土不服”的尴尬。跨文化冲突成为企业在“走出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实施跨文化科学管理势在必行。  近年来,中铁五局积极开拓海外建筑市场,勇于探索国际化发展环境下的跨文化管理之路,努力朝着理念先进、管理科学、文化先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型企业集团迈进。  跨文化管理认识  跨文化管
期刊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是现代建设工程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因为混凝土技术会影响混凝土浇灌效果,而混凝土浇灌质量会影响建筑质量,故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混凝土无
违反合同附随义务的法律后果是承担违约责任,适用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违反附随义务既不属于给付不能,也不属于给付迟延,不能请求对方承担继续履行的违约责任,附随义务的法律性质承担采取补救措施的法律责任也不适当,因此违反附随义务的法律后果是承担损害赔偿的违约责任。违反合同附随义务的民事责任包含四个构成要件,即违约行为,损害事实,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间的因果关系,过错。只有符合这些要件,才能对债务人课加责任,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企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从过去单纯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到目前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意识形态的两种表现方式,同属于上层建筑领域,是企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为了有效地促进企业整体实力的快速建设和发展,我们必须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态势和与时俱进的工作方式,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推进企业的发展。
劳动竞赛活动是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工作热情,促进企业工作开展行之有效的途径.当前在油田公司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工会组织如何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