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类进入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工作环境和机制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大数据已经成为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因素和技术环境,这也对如何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创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时代使命。结合大数据内涵与特征,梳理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研究成果,从政府、高校以及学工队伍建设的三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 学生教育管理 创新
一、大数据的内涵解读
“大数据”(Big Data)绝非近年来的新发明,其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在人类生产方由工业技术向网络信息技术跃迁的近20年间,海量态势增长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各领域数据量的突出发展态势。在这一背景下,大数据对高等学校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的应用价值也愈发彰显。
相比于一般数据而言,大数据的显著特征是三个方面:数量(volume)、速度(velocity)、种类(variety),从根本看,大数据作为一种数据集合,在网络时代愈发彰显出巨大应用价值。第一是大数据不仅被生产,更可以通过网络的扁平化、及时化的功能,被迅速分享,更重要的是,借助数据挖掘技术,这些大数据经过进一步的过滤分析,其可以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信息参考。第二是大数据具有无可比拟的速度。相对于以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纸质档案信息和内部网站的学生学籍、成绩等信息,大数据具有更新及时的特征,即时地与学生的教育管理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系统相关联。第三是大数据的数据类型涵盖广泛。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视角看,大数据不仅包含学生的家庭住址、性别、姓名等传统型数据,还包括基于网络技术传输而生的数据,如学生登录“易班”等红色网站注册上传的即时数据,更有使用“微博”“微信”“抖音”“QQ”等社交媒体平台而生成的网络日志、用户评论、点击量、阅读量、转载量等交换数据,等等。
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应用大数据研究述要
一是利用大数据创新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方法与手段。有研究对高校应用大数据创新学生综合测评数据体系进行了探讨,指出可以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行为动态数据进行搜集,通过数据模型进行比对分析,旨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形成性评价、课程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决策参考。
二是利用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判方式。研究指出,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搜集,从而形成基于事实认知、思想认同、行为践行、价值判断等多维度的数据分析,为高校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研判借鉴。
三是大数据视域下辅导员素养提升研究。研究指出,大数据互联共享技术可以将辅导员从日常冗杂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将工作重心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与高效管理上,特别是强调了大数据生态下高校辅导员组织架构的重构与数据库共享方略的更新。还有的研究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成长的视野出发,将数据意识与素养作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应该涵养的重要维度之一。
三、大数据语境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策略
(一)政府应从信息化战略高度,建立统一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控体系
在大数据生成的信息浪潮冲击下,网络舆情成为挑战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面临的时代新课题。在瞬息万变的网络舆情面前,党和政府对于传统媒体舆情的搜集、管理和引导手段,其滞后性、单一性、碎片化,大多已不再适用,甚至有可能会引发“信息孤岛”效应,特别是在鱼龙混杂的大数据背后,往往隐藏着热点事件发酵膨胀成网络舆情的可能性。为了有效掌握高校的网络舆情发展动态,就需要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和高校联动,建立起统一的、动态化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控。一方面,要强化党政主流媒体对高校网络的舆情引导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专业的网络建设与监管技术,破解网络匿名性和流动性带来的数据隐患,对大学生生产和发布的网络数据进行及时搜集和分析,从中提炼和监控热点事件、思想动向,并对互联网数据进行全面科学的过滤审查和监督,必要时采取舆情预警与干预制度,从而为高校掌握网络舆情变化,研判学生思想动向提供参考。
(二)高校应结合自身校情和学情,搭建学生动态信息收集平台
相对于以往高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其数据一般是线下生成,依赖以院系班级为单位的人工采集录入,不仅耗时长、事物庞杂,而且动态更新较为困难。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虽然众多高校引进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子系统,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这些数据的共享、更新和调用往往出现条块分割的问题,并没有形成大数据技术下的信息整合与共享,更无法进行各部门协同育人。基于此,高校应结合自身的校情和学情,从顶层设计高度,对内部各部门的数据平台进行整合,并进行数据建模分析,切实发挥大数据在学生日常选课、生活消费、网络社交、网络政治参与方面的信息情报功能,为各个部门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三)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应从专业化建设提升入手,着力培育相关人员大数据素养
以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以及党团组织等有关人员,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和主要力量,在大数据时代,这支工作队伍的数据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应用大数据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如辅导员队伍是否能够根据反馈的舆情信息,通过学生点击量的热帖以及关键词,分析研判学生思想动态并制定应对方案;党团组织能否动态跟进“共青团中央”微博等主流意识形态平台,将热点事件进行转载或重新编辑,推送给大学生群体,并根据后台访问统计量进行教育引导。为此,高校应通过学工队伍的课程化建设,设置数据素养培训的相关课程和讲座,通过辅导员沙龙等形式,分享相关的大数据分析应用案例,提升学工队伍的数据素养,树立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意识上的工作自觉,有效应对大数据语境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的实践需要。
参考文献:
[1]杨现民,李新,田雪松.学校导入教育大数据项目:动因,模式,路径与误区[J].中国电化教育,2018,(01):9.
[2][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5.
[3]张效尉,王伟,姜静.“互联网 ”时代高校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建设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8,(02) :122.
[4]熊英,吳朝文,唐笑.基于大数据思维方法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调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8) :7.
[5]马加名,李潮欣,王世杰.“大数据”视域下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理论素养提升的理路探析[J].高校辅导员,2018,(2) :11.
[6]王静.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内涵与提升[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8,(05) :17.
基金项目:2018年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数据”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G18DB484);2017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一般项目(高校思政专项)“网络强国视域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路径研究”(L17BSZ046)。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 学生教育管理 创新
一、大数据的内涵解读
“大数据”(Big Data)绝非近年来的新发明,其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在人类生产方由工业技术向网络信息技术跃迁的近20年间,海量态势增长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各领域数据量的突出发展态势。在这一背景下,大数据对高等学校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的应用价值也愈发彰显。
相比于一般数据而言,大数据的显著特征是三个方面:数量(volume)、速度(velocity)、种类(variety),从根本看,大数据作为一种数据集合,在网络时代愈发彰显出巨大应用价值。第一是大数据不仅被生产,更可以通过网络的扁平化、及时化的功能,被迅速分享,更重要的是,借助数据挖掘技术,这些大数据经过进一步的过滤分析,其可以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信息参考。第二是大数据具有无可比拟的速度。相对于以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纸质档案信息和内部网站的学生学籍、成绩等信息,大数据具有更新及时的特征,即时地与学生的教育管理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系统相关联。第三是大数据的数据类型涵盖广泛。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视角看,大数据不仅包含学生的家庭住址、性别、姓名等传统型数据,还包括基于网络技术传输而生的数据,如学生登录“易班”等红色网站注册上传的即时数据,更有使用“微博”“微信”“抖音”“QQ”等社交媒体平台而生成的网络日志、用户评论、点击量、阅读量、转载量等交换数据,等等。
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应用大数据研究述要
一是利用大数据创新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方法与手段。有研究对高校应用大数据创新学生综合测评数据体系进行了探讨,指出可以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行为动态数据进行搜集,通过数据模型进行比对分析,旨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形成性评价、课程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决策参考。
二是利用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判方式。研究指出,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搜集,从而形成基于事实认知、思想认同、行为践行、价值判断等多维度的数据分析,为高校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研判借鉴。
三是大数据视域下辅导员素养提升研究。研究指出,大数据互联共享技术可以将辅导员从日常冗杂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将工作重心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与高效管理上,特别是强调了大数据生态下高校辅导员组织架构的重构与数据库共享方略的更新。还有的研究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成长的视野出发,将数据意识与素养作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应该涵养的重要维度之一。
三、大数据语境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策略
(一)政府应从信息化战略高度,建立统一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控体系
在大数据生成的信息浪潮冲击下,网络舆情成为挑战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面临的时代新课题。在瞬息万变的网络舆情面前,党和政府对于传统媒体舆情的搜集、管理和引导手段,其滞后性、单一性、碎片化,大多已不再适用,甚至有可能会引发“信息孤岛”效应,特别是在鱼龙混杂的大数据背后,往往隐藏着热点事件发酵膨胀成网络舆情的可能性。为了有效掌握高校的网络舆情发展动态,就需要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和高校联动,建立起统一的、动态化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控。一方面,要强化党政主流媒体对高校网络的舆情引导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专业的网络建设与监管技术,破解网络匿名性和流动性带来的数据隐患,对大学生生产和发布的网络数据进行及时搜集和分析,从中提炼和监控热点事件、思想动向,并对互联网数据进行全面科学的过滤审查和监督,必要时采取舆情预警与干预制度,从而为高校掌握网络舆情变化,研判学生思想动向提供参考。
(二)高校应结合自身校情和学情,搭建学生动态信息收集平台
相对于以往高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其数据一般是线下生成,依赖以院系班级为单位的人工采集录入,不仅耗时长、事物庞杂,而且动态更新较为困难。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虽然众多高校引进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子系统,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这些数据的共享、更新和调用往往出现条块分割的问题,并没有形成大数据技术下的信息整合与共享,更无法进行各部门协同育人。基于此,高校应结合自身的校情和学情,从顶层设计高度,对内部各部门的数据平台进行整合,并进行数据建模分析,切实发挥大数据在学生日常选课、生活消费、网络社交、网络政治参与方面的信息情报功能,为各个部门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三)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应从专业化建设提升入手,着力培育相关人员大数据素养
以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以及党团组织等有关人员,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和主要力量,在大数据时代,这支工作队伍的数据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应用大数据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如辅导员队伍是否能够根据反馈的舆情信息,通过学生点击量的热帖以及关键词,分析研判学生思想动态并制定应对方案;党团组织能否动态跟进“共青团中央”微博等主流意识形态平台,将热点事件进行转载或重新编辑,推送给大学生群体,并根据后台访问统计量进行教育引导。为此,高校应通过学工队伍的课程化建设,设置数据素养培训的相关课程和讲座,通过辅导员沙龙等形式,分享相关的大数据分析应用案例,提升学工队伍的数据素养,树立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意识上的工作自觉,有效应对大数据语境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的实践需要。
参考文献:
[1]杨现民,李新,田雪松.学校导入教育大数据项目:动因,模式,路径与误区[J].中国电化教育,2018,(01):9.
[2][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5.
[3]张效尉,王伟,姜静.“互联网 ”时代高校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建设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8,(02) :122.
[4]熊英,吳朝文,唐笑.基于大数据思维方法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调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8) :7.
[5]马加名,李潮欣,王世杰.“大数据”视域下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理论素养提升的理路探析[J].高校辅导员,2018,(2) :11.
[6]王静.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内涵与提升[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8,(05) :17.
基金项目:2018年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数据”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G18DB484);2017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一般项目(高校思政专项)“网络强国视域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路径研究”(L17BSZ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