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早孕期产前筛查标志物(PAPP-A、Freeβ-hCG和NT)及母血清D-二聚体(D-D)水平预测母体后期发生子痫前期(PE)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1月至2019年4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267例孕妇资料,其中,47例正常孕妇、126例妊娠期高血压(GH)、53例PE和41例重度子痫前期(SPE),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评价早孕期血清D-D水平对PE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的诊断价值。结果GH、PE和SPE组的D-D水平分别为(2
目的探讨腹盆腔局灿性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HV-LCD)的CT表现,并与低度恶性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比较,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HV-LCD14例和EGIST23例,分析两者临床及CT特征,并对两者的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与低度恶性EGIST相比,HV-LCD具有直径较大(5.77±1.38,t=2.409,P=0.021),病灶内低密度影相对少见(28.6%,x
2=5.450,P=0.020),呈裂隙样改变,钙化多见(42.8%,x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患者对微创,术后疼痛,瘢痕,快速康复提出更高的要求,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以其“无瘢痕”“术后恢复更快”“创伤更小”[1-2]的特点成为结直肠外科领域的热门术式,以弥补传统腹腔镜辅助手术的不足。
目的探讨在volume模式下低管电压及低对比剂用量在头颅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拟行头颅CTA检查的患者(BMI在18.5~25 kg/m2)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管电压分别采用100 kVp和120 kVp;管电流250 mA,对比剂量35 ml,两组一致。记录两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由2名高年资影像医师以5分制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价。采用CTA血管分析软件(Vitrea Extend Version6.7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在轻中度脑损伤中的应用,推断锥体束损伤的程度,并通过DTI的动态观察预测锥体束损伤后中长期的预后。方法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轻中度脑外伤患者25例,采用GE公司的Signa 1.5T HDX型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常规扫描方向是橫断及冠状位,DTI扫描应用自旋-平面回波技术,扫描方向为横断及冠状。采集DTI数据,额叶和额颞叶复合损伤,通过测量外伤病灶侧及非病灶侧的FA值,观察病灶远端神经束的FA值的变化。对颞叶损伤累及内囊的患者,在大脑脚水平测量病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由Dieterich和Brandt在1999年首次推荐使用[1]后一直沿用至今.VM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参考2012年Bárány学会和国际头痛学会发布的VM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阻滞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全身麻醉(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55~65岁,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全麻组(C组)、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D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D组在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前锯肌神经阻滞,注射0.375%罗哌卡因25 ml,C组患者以同样的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分别在T(苏醒期拔管即刻)、T2(拔管后S min)、T,(拔管后10 min)记录患者
目的比较雷替曲塞同步放疗与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PF方案)同步放疗治疗Ⅱ~Ⅲ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Ⅱ~Ⅲ期食管癌患者79例,均采用食管病灶区适形调强放射治疗(DT=60 Gy/30f),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雷替曲塞同步放疗组(观察组,n=39)和PF方案同步放疗组(对照组,n=40)。比较两组总有效率、1年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89.74%vs 80.00%,P=0.228;84.62%vs 80.00%,P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舌三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伴抑郁患者86例,均行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并随机接受rTMS±舌三针治疗(rTMS+舌三针组)和单纯舌三针治疗(舌三针组),1次/d,5次/周,疗程1个月。应用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吞咽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rTMS+舌三针组SSA评分(38.19±2.72)vs(24.56±3.95)和舌三针组SSA得分(38.30±2.34)vs
中药熏蒸疗法是通过组方药物煎煮后产生的热蒸汽熏蒸机体局部或全身的中医外治法[1],利用热力和药力的双重作用达到发汗祛邪、舒筋活络、由表及里、内病外治的目的[2].作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