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的戏剧化讲述

来源 :中国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话的核心要义是“想象、幻想、夸张和故事性”.在童话故事教学中适时嵌入场景,融入戏剧元素,就形成了童话阅读所特有的戏剧式教学,从而让儿童“在故事中”培养与形成戏剧化讲述的能力.rn一、童话故事的戏剧样态rn在童话故事教学中适时嵌入场景,融入戏剧元素,就形成了童话阅读特有的戏剧式教学.戏剧化讲述,不是贯穿教学始终的行为,而是在教学实施中,在需要的时候临时切换,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进入戏剧模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转变为角色关系.当师生成为童话故事中的角色伙伴,完全浸泡在故事中,就形成具有戏剧特征的沉浸式表达.而“沉浸式”的概念来源于沉浸式戏剧.其中,互动式、多感官体验、观演关系是沉浸式戏剧的核心元素.在童话课堂中,这种没有专门的表演区,没有别出心裁的服装、化妆、灯光音效,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角色表达的形式,常被称作即兴戏剧、质朴戏剧.此时,学习的环境形态发生了变化,教室变成了剧场,学生不再是坐在位置上的学习者,而是童话里的思考者、讲述者.
其他文献
前一段时间,网上流传某某县文旅局送戏下乡巡回演出的照片.照片中,古式建筑的舞台上有一群演员,舞台下的场坝里却没有一个观众.一眼望去,空旷的大坝中有个小黑点.细看,那是一只小黑狗,它孤零零地蹲在场地中央,用后背对着舞台.如果只看这张图片,真让戏曲人触目惊心.rn但网上也有另一些消息,足以让戏曲人受到鼓舞.比如,某剧团演出4场戏,第一天开票就卖得50万元.rn上述情况是两个极端.处于两个极端中的情况是有的戏演一天便门可罗雀,有的戏演几天还门庭若市.rn这说明各剧种、剧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剧目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期刊
知名品牌策划人文硕先生在评价中国民族音乐剧发展时谈道,中国民族音乐剧好比万里长征只走了一半,它是中国歌舞剧现代化运动的典型代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说,当代越加欧美化的中国原创音乐剧犹如迷途羔羊,犯了路线错误,那么,没有形成气候的当代民族音乐剧,迄今也未找到传统性与现代性全面对接的接口,目前依然处在夹生状态”①.在文硕先生看来,中国音乐剧在日益西化的过程中尚未形成自己的本土化特征.事实上,中国本土音乐剧语言、叙事等方面都缺少民族性统领下的原创思维.
好的艺术作品必然是形神兼备的.毫无疑问,主旋律作品的“神”是“主旋律”,“形”是“旋律感”.当前,有一些主旋律作品为了应景急就快上,图解“主旋律”,弱化“旋律感”,往往听起来“炯炯有神”,但实际上“黯然无形”,未能达到“主旋律”文以载道、春风化雨的濡染效果,反而落下一个贴标签、喊口号的口实,沙化了行业,疏远了观众.而那些善于将“主旋律” “旋律化”的文艺作品不但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策理解力,同时兼备艺术创造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和精雕细琢的名匠技术,让观众在喜闻乐见中羚羊挂角一般将“主旋律”内化于心.这里
一 rn我国第一部研究梅耶荷德的专著——徐琪教授的《梅耶荷德戏剧创作与思想研究》终于问世了.从确定博士论文选题到论文写成、通过答辩,再到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最后通过结项、交付出版,前后花了12年时间.其间,徐琪两次赴俄罗斯进修,时间都是半年.进修期间,她抓紧时间听课、收集资料、观摩演出、与俄罗斯同行交流,对书稿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说她是“十二年磨一剑”,一点也不过分.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常州市锡剧院排演了以张太雷烈士的真实故事为题材的大型锡剧《烛光在前》,5月去北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6月又在南京作为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展演的开幕演出,隆重献演.演出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肯定、观众的欢迎,也得到了张太雷烈士后人的认可.
期刊
在脱贫攻坚伟业已于2020年年底完成决战决胜之后,2021年就成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开局之年.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不仅意味着中国的农业生产、农村发展稳定等各项事业都将迈入崭新的阶段,而且,随着这一战略的持续有效推进,每一个农民个体的生活方式、价值理想、精神状态乃至人生观念等,都有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文艺作品总是把对“人”本身的表现作为其终极意义,及时、准确而深刻地展现这崭新形势有可能带给人的深刻变化.这应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其背后则是文艺工作者的时代担当、文化自觉及敏锐洞察力的
2021年3月30日,上海市宝山沪剧团经典沪剧《挑山女人》在上海美琪大剧院上演.该剧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自2012年10月26日首演至今,辗转多个城市,好评接连不断.该剧历时9年不减其盛况,曾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优秀剧目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在内的22个文艺奖项.
期刊
2020年8月,《洋麻将》再次登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成为疫情后首部上演的作品.《洋麻将》剧情简单明了,主要围绕魏勒和芳西雅两位养老院中的孤独老人展开.他们通过玩纸牌的游戏形式陪伴彼此,在不同的牌局间展现两人的脾气秉性与生活经历.而整部剧中最打动人的是两位主人公形象鲜明的性格特点.在魏勒身上,我们看到了他性格的偏激且暴躁;而芳西雅倔强、固执、自欺欺人.两个人所展现的正是台下生活中老年人的常见心态.
期刊
“大别山上红旗飘,革命旗帜永不倒.”为进一步宣传湖北大悟县的光辉革命历史,向党的百岁华诞献礼,由大悟县楚剧团历时3年精心打造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北路子花鼓现代戏《大悟烽火》,于6月16日在湖北孝感成功上演.大悟是湖北省著名的革命老区,全国十大将军县之一.自1925年境内成立党组织以来,大悟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4个时期,一直是红色政区的腹地和革命斗争中心.《大悟烽火》这样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剧的上演,具有极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红军被的意向性体现,温暖人心.《半条红军被》是长沙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作品,也是省会长沙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江大河交响季百里画廊百年歌”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取材于1934年发生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的感人事迹.虽然歌剧名为《半条红军被》,但说的其实是两个半条.徐解秀老人保存下来的那半条被子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可当年红军女战士还带走了另外半条.这半条被子,则引出了革命前辈为了信仰不断前行的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