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互联网时代,公共生活愈发由线下延伸到线上。从热衷跟帖盖楼,到微博互动,从个性表达观点,到社群互帮互助,“人人都能手持麦克风”,公共舆论场从未像今天这般热闹。
但热闹里往往也少不了喧嚣。一段时间以来,“大声嘶吼”成了部分人表达自己的惯常方式,“一言不合就……”甚至入选了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粽子和豆腐脑要吃咸的还是甜的,相声圈师徒反目应该支持师傅还是徒弟,熊孩子与路人打闹谁更占理……简单的议题讨论轻易就会“开撕”,使得海纳百川的舆论场变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炙烤着网民焦躁的情绪,冰冻着并不复杂的真相。
从以前“不懂得生气”,变得倾向“一言不合就生气”,这一现象本身也在网上引发争论。有人说,“会生气”是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恰恰是种社会进步。司机路怒是因为前车不遵守规则,用餐突然暴起是缘于孩子吵闹影响公共秩序,面对侵犯个体权利的行为,“生气”成为一些人表达社会是非观念、提醒公民素养的主动选择。
然而,当许多这样的个体反应,通过社交网络的放大发酵,就会成为互相点燃的引信。只和持相同意见的人们抱团,使得人们难以发现自己思考方式的漏洞,增加了走向极端的可能,这便是社会心理学中“集群极化”效应。在集群刺激之下,看似正当的“生气”,逐渐演变成对自身权利的过度反应。
在一个多元社会,利益的冲突与妥协、价值的碰撞与交融、观念的萌生与变迁不可避免。碰撞冲突中,“生气”无可厚非,但表达“生气”的方式却应该有的放矢。任何时候,“灼伤彼此”“以毒攻毒”都不是消解分歧、化解矛盾的良策。
当“吃瓜群众”身陷情绪泥沼,就需要有人挺身相助。对那些有能力定纷止争的人来说,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当一个网红或者大V,而要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性精神,引导网民共建当代中国公共舆论领域的“罗伯特议事规则”,通过和谐有序的探讨、条分缕析的解惑,避免網民陷入集群极化的陷阱。
记得去年,围绕要不要建大型对撞机,丘成桐和杨振宁开始在网络上各抒己见;紧接着,针对要不要产业政策,林毅夫和张维迎公开辩论。这样的理性交锋,没有动辄挥舞道德大棒,而是思维碰撞、火花四射。在尊重对方前提下切磋观点,不仅没有让哪一位当事人“掉价”,反而让真理越辩越明,让决策的合理性达到极致。
色彩斑斓的世界离不开每一种颜色的汇聚。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形成,都要经过从分歧到最大公约数的阵痛;任何一件舆论争议的解决,也是依赖感同身受的换位思考,而不是党同伐异的不断争吵。说到底,“不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言”就“不合”、“不合”就“生气”的简单粗暴。多些彼此尊重宽容,少些一言不合,方能让弥漫社会的戾气、火气,转变成弥合差异的和气、弥足珍贵的朝气。
但热闹里往往也少不了喧嚣。一段时间以来,“大声嘶吼”成了部分人表达自己的惯常方式,“一言不合就……”甚至入选了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粽子和豆腐脑要吃咸的还是甜的,相声圈师徒反目应该支持师傅还是徒弟,熊孩子与路人打闹谁更占理……简单的议题讨论轻易就会“开撕”,使得海纳百川的舆论场变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炙烤着网民焦躁的情绪,冰冻着并不复杂的真相。
从以前“不懂得生气”,变得倾向“一言不合就生气”,这一现象本身也在网上引发争论。有人说,“会生气”是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恰恰是种社会进步。司机路怒是因为前车不遵守规则,用餐突然暴起是缘于孩子吵闹影响公共秩序,面对侵犯个体权利的行为,“生气”成为一些人表达社会是非观念、提醒公民素养的主动选择。
然而,当许多这样的个体反应,通过社交网络的放大发酵,就会成为互相点燃的引信。只和持相同意见的人们抱团,使得人们难以发现自己思考方式的漏洞,增加了走向极端的可能,这便是社会心理学中“集群极化”效应。在集群刺激之下,看似正当的“生气”,逐渐演变成对自身权利的过度反应。
在一个多元社会,利益的冲突与妥协、价值的碰撞与交融、观念的萌生与变迁不可避免。碰撞冲突中,“生气”无可厚非,但表达“生气”的方式却应该有的放矢。任何时候,“灼伤彼此”“以毒攻毒”都不是消解分歧、化解矛盾的良策。
当“吃瓜群众”身陷情绪泥沼,就需要有人挺身相助。对那些有能力定纷止争的人来说,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当一个网红或者大V,而要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性精神,引导网民共建当代中国公共舆论领域的“罗伯特议事规则”,通过和谐有序的探讨、条分缕析的解惑,避免網民陷入集群极化的陷阱。
记得去年,围绕要不要建大型对撞机,丘成桐和杨振宁开始在网络上各抒己见;紧接着,针对要不要产业政策,林毅夫和张维迎公开辩论。这样的理性交锋,没有动辄挥舞道德大棒,而是思维碰撞、火花四射。在尊重对方前提下切磋观点,不仅没有让哪一位当事人“掉价”,反而让真理越辩越明,让决策的合理性达到极致。
色彩斑斓的世界离不开每一种颜色的汇聚。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形成,都要经过从分歧到最大公约数的阵痛;任何一件舆论争议的解决,也是依赖感同身受的换位思考,而不是党同伐异的不断争吵。说到底,“不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言”就“不合”、“不合”就“生气”的简单粗暴。多些彼此尊重宽容,少些一言不合,方能让弥漫社会的戾气、火气,转变成弥合差异的和气、弥足珍贵的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