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泳的动力来自于哪里?
在亚洲竞技体育争夺上,传统的中、日、韩三强格局自1990年亚运会之后就已经不复存在,日、韩和中国的差距越来越大。不过,田径,游泳这两个基础大项中国优势并不明显,特别是游泳,中、日长期分庭抗礼,中国女队胜出,日本男队占优,多哈亚运会双方金牌数刚好打成平手。
在整个竞技体育成绩呈压倒性优势的背景下,中国游泳为什么很难战胜日本?
多哈亚运会后,游泳队会对成绩突出的运动员以“红包”的形式进行奖励,前中国游泳总教练赵戈解释说,金钱刺激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透露出一个信息,亚运会更重视个人成绩的提高。不过,亚运会赛前就扬言要战胜中国队的日本游泳队比赛结束后,没有人给他们分文奖励,他们的动力又是来自何处呢?
事实上,在游泳高水平的国家,靠游泳也是赚不到钱的。美国仰泳名将克莱茨尔伯格2002年来中国时,向记者透露,“(游泳)这个项目在美国不那么有名,要想用它挣钱是不行的,除了极少数人之外。比如全国锦标赛,不算家长和朋友的话,看台上也一样是空荡荡的。”
不仅在美国像菲尔普斯这样的名将来自于大学,这些年日本的游泳选手同样是从高校中走出,从女队的中村真衣、青山绫里到男队的北岛康介、山本贵司,出道时无一例外都是大学生,甚至高中生。美国名将汤普森29岁“高龄”重返泳坛时说:“重返国际泳坛后,我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有一种新鲜感。”这句话恐怕道出了这些运动员的心里话:游泳的目的就是挑战自我,寻找快乐。
赵戈还提到,中国运动员的运动生命完全可以延长,但问题的关键是保障问题。生活是现实的,运动员不能不考虑退役之后的去向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有力的保障系统支持,运动员很难坚持下去。
中国游泳以全运会为核心,尤以男队为甚,近年来游泳的国际比赛成绩下滑,这一点更是备受诟病。
“三英战吕布”是怎么出现的?
欧阳鲲鹏被认为是多哈亚运会最郁闷的人,因为他在50米、100米和200米三个仰泳比赛中都获得了银牌。在这三个项目中,日本队分别派出了不同的选手来“对付”他,被媒体戏称为“三英战吕布”,欧阳说:“每个项目日本队都派出一个不同的人,我还要拼接力,实在有点游不动的感赏。”
日本游泳历史悠久,基础雄厚,中小学普及上游泳课,有完善的学校和俱乐部训练和比赛制度,因此长期游泳水平较高,在亚洲更是独霸泳坛多年。中国游泳直至1982年第9届亚运会上才刚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1990年的第11届北京亚运会上,中国游泳才在金牌和奖牌数上超过日本。90年代初中国队游泳迅速崛起,对日本游泳界震动很大,经过几年奋起直追,现在整体实力已经在中国游泳之上。
在我国虽然游泳也是一项普及率高的运动,但调查表明,把游泳当做一项技能来学的人多,真正从事专业训练并坚持下来的人很少。根据2002年的一组数字,参加我国甲级赛的运动员人数为300人,而日本6月的全国比赛参赛人数为700多人;中国注册运动员人数约3万人,日本为10万人。可见,两国的游泳基础人口,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在国际比赛的运动员选拔上,日本采用和美国、澳大利亚一样严格的选拔赛制度。去年世锦赛,奥运冠军北岛康介在国内选拔赛上仅获得200米的第三各,结果无缘世锦赛,日本队仅由今村元气获得一枚铜牌。即便可能会影响到国际比赛成绩,美、澳、日都执行人口基数的原因,国内缺乏竞争、知名运动员高枕无忧不能说就没有一点责任。
中国男队的瓶颈
中国游泳训练有很多成功经验,现在教以欧阳鲲鹏这样的选手来说,在国内比赛他们可以轻松占据霸主的地位,就是他现有的水平在降低一个档次,国内都没有对手。中国体育常说一句话,“国内练兵,一致对外”,但对于有的游泳项目来说国内根本无兵可练。严格的选拔赛制度,这在我国仍然难以实行。可以想象,即使有这样的选拔赛,如果罗雪娟输给齐晖、罗男或者其他选手仅获得第三,奥运会就真的不让她参加吗?
本文不想讨论选拔方式的优劣,但在国际赛场上出现“三英战吕布”,除了整个运动练员的执教水平也不低。男队成绩差一些,但是他们的教练同样也都带女队员,带女队能成功,为什么带男队就不能突破呢?
中国游泳一向是女子项目优于男子,短距离比长距离占优势。赵戈曾经说,对于优秀选手,国家队肯定会把对她们的投入和各种支持放在重要位置,一些高校也表示合作意向,愿意对顶尖选手进行技术支持。游泳中心主任李桦也曾说,在以后的大赛中,中国队的目标要在优势项目上取得突破,然后带动其他项目的全面发展。可见,除了客观上男女线训练、比赛有本质差别,到底更重视谁一目了然。
日本是游泳的传统强国,而中国只是上世纪90年代才异军突起。在竞技体育的很多领域,中国队都已经超过日本队,但是在游泳方面的差距仍然存在,基础,底蕴、文化、观念都有差别,恐怕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在亚洲竞技体育争夺上,传统的中、日、韩三强格局自1990年亚运会之后就已经不复存在,日、韩和中国的差距越来越大。不过,田径,游泳这两个基础大项中国优势并不明显,特别是游泳,中、日长期分庭抗礼,中国女队胜出,日本男队占优,多哈亚运会双方金牌数刚好打成平手。
在整个竞技体育成绩呈压倒性优势的背景下,中国游泳为什么很难战胜日本?
多哈亚运会后,游泳队会对成绩突出的运动员以“红包”的形式进行奖励,前中国游泳总教练赵戈解释说,金钱刺激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透露出一个信息,亚运会更重视个人成绩的提高。不过,亚运会赛前就扬言要战胜中国队的日本游泳队比赛结束后,没有人给他们分文奖励,他们的动力又是来自何处呢?
事实上,在游泳高水平的国家,靠游泳也是赚不到钱的。美国仰泳名将克莱茨尔伯格2002年来中国时,向记者透露,“(游泳)这个项目在美国不那么有名,要想用它挣钱是不行的,除了极少数人之外。比如全国锦标赛,不算家长和朋友的话,看台上也一样是空荡荡的。”
不仅在美国像菲尔普斯这样的名将来自于大学,这些年日本的游泳选手同样是从高校中走出,从女队的中村真衣、青山绫里到男队的北岛康介、山本贵司,出道时无一例外都是大学生,甚至高中生。美国名将汤普森29岁“高龄”重返泳坛时说:“重返国际泳坛后,我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有一种新鲜感。”这句话恐怕道出了这些运动员的心里话:游泳的目的就是挑战自我,寻找快乐。
赵戈还提到,中国运动员的运动生命完全可以延长,但问题的关键是保障问题。生活是现实的,运动员不能不考虑退役之后的去向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有力的保障系统支持,运动员很难坚持下去。
中国游泳以全运会为核心,尤以男队为甚,近年来游泳的国际比赛成绩下滑,这一点更是备受诟病。
“三英战吕布”是怎么出现的?
欧阳鲲鹏被认为是多哈亚运会最郁闷的人,因为他在50米、100米和200米三个仰泳比赛中都获得了银牌。在这三个项目中,日本队分别派出了不同的选手来“对付”他,被媒体戏称为“三英战吕布”,欧阳说:“每个项目日本队都派出一个不同的人,我还要拼接力,实在有点游不动的感赏。”
日本游泳历史悠久,基础雄厚,中小学普及上游泳课,有完善的学校和俱乐部训练和比赛制度,因此长期游泳水平较高,在亚洲更是独霸泳坛多年。中国游泳直至1982年第9届亚运会上才刚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1990年的第11届北京亚运会上,中国游泳才在金牌和奖牌数上超过日本。90年代初中国队游泳迅速崛起,对日本游泳界震动很大,经过几年奋起直追,现在整体实力已经在中国游泳之上。
在我国虽然游泳也是一项普及率高的运动,但调查表明,把游泳当做一项技能来学的人多,真正从事专业训练并坚持下来的人很少。根据2002年的一组数字,参加我国甲级赛的运动员人数为300人,而日本6月的全国比赛参赛人数为700多人;中国注册运动员人数约3万人,日本为10万人。可见,两国的游泳基础人口,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在国际比赛的运动员选拔上,日本采用和美国、澳大利亚一样严格的选拔赛制度。去年世锦赛,奥运冠军北岛康介在国内选拔赛上仅获得200米的第三各,结果无缘世锦赛,日本队仅由今村元气获得一枚铜牌。即便可能会影响到国际比赛成绩,美、澳、日都执行人口基数的原因,国内缺乏竞争、知名运动员高枕无忧不能说就没有一点责任。
中国男队的瓶颈
中国游泳训练有很多成功经验,现在教以欧阳鲲鹏这样的选手来说,在国内比赛他们可以轻松占据霸主的地位,就是他现有的水平在降低一个档次,国内都没有对手。中国体育常说一句话,“国内练兵,一致对外”,但对于有的游泳项目来说国内根本无兵可练。严格的选拔赛制度,这在我国仍然难以实行。可以想象,即使有这样的选拔赛,如果罗雪娟输给齐晖、罗男或者其他选手仅获得第三,奥运会就真的不让她参加吗?
本文不想讨论选拔方式的优劣,但在国际赛场上出现“三英战吕布”,除了整个运动练员的执教水平也不低。男队成绩差一些,但是他们的教练同样也都带女队员,带女队能成功,为什么带男队就不能突破呢?
中国游泳一向是女子项目优于男子,短距离比长距离占优势。赵戈曾经说,对于优秀选手,国家队肯定会把对她们的投入和各种支持放在重要位置,一些高校也表示合作意向,愿意对顶尖选手进行技术支持。游泳中心主任李桦也曾说,在以后的大赛中,中国队的目标要在优势项目上取得突破,然后带动其他项目的全面发展。可见,除了客观上男女线训练、比赛有本质差别,到底更重视谁一目了然。
日本是游泳的传统强国,而中国只是上世纪90年代才异军突起。在竞技体育的很多领域,中国队都已经超过日本队,但是在游泳方面的差距仍然存在,基础,底蕴、文化、观念都有差别,恐怕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