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德清土墩墓出土古老瓷器
□广州新发现120座古墓葬
□六安战国双墓出土六山镜、完整皮质甲胄等珍贵文物
□甘肃发现多处茶马古道遗迹全国唯一有碑刻佐证
□湖北隨州叶家山墓地出土多件有“曾侯”、“曾侯谏”铭文青铜器
□安徽首次发现战国土墩墓
德清小紫山14座土墩墓重见天日,其中一座商代早期土墩墓为全国最早,这座坟墓里埋着全世界最老的瓷器。
成熟的瓷器烧制始于东汉,距今大约2000年。这座3500年前的土墩墓里,珍藏着现代瓷器的祖先——“原始瓷”。这批3500岁的瓷器追平了黄河流域发现的最古老瓷器的纪录,堪称世界陶瓷年龄之最,把浙江的瓷器史推前了约400年。
经过一年多的勘探和发掘,广州考古专家披露,在荔湾区西湾路旧广州铸管厂地块发掘出100多座大大小小的古代墓葬,墓葬跨越西汉、东汉、唐、宋、明、清等各个时期,专家清理出明代青瓷碗、金药勺、龙虎纹铜镜、砖质地券等各类精美、重要文物标本1000余件(套),不少出土文物堪称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精品。
已经发掘的近百座墓葬中,以西汉南越国时期墓葬最多,共39座。大部分墓葬结构完整,随葬器物保存完好,随葬品丰富,极大地丰富了广州地区南越国时期的考古资料,对研究南越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六安战国大墓呈南北并列分布,两座墓方向一致,距离是10米。经过统计,北墓外藏室出土了铜器、漆器、陶器等文物120件,其中最为贵重的是一件直径达到27厘米的青铜六山镜。南墓外藏室也已发掘整理出50多件文物,出土了战国青铜剑、完整的皮质甲胄、木俑等文物。
六山镜因其背面有连贯式的六个“山”字形菱纹,而被称为六山镜,是战国时期青铜镜中少见的名品。这种规格和形制的青铜镜目前在国内尚不多见。南墓东外藏室一侧出土的一副战国皮质甲胄,呈折叠好的状态摆放在外藏室内,包括肩甲、胸甲、腹甲、甚至腰以下部位的群甲各部分全部齐全,保存相当完好,这在古墓中十分难得,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出土过这样的皮质甲胄。
甘肃康县日前发现多处茶马古道遗迹,有窑坪桥、白马关古城、盘古山古道、龙凤桥、三功桥、羊倌岩栈道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道文化遗存,其中一处刻有“巡按陕西监察御史”等字样的路碑,为明代前后官方所立,这是全国唯一有碑刻佐证的茶马古道途经之地。
在中国,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商道,历经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西部国际贸易古通道之一。康县茶马古道文化的挖掘印证了当时此地民族融合、贸易往来的繁荣及其与丝绸之路的联系,同时丰富了中国茶马古道文化,完善了中国西部茶马古道研究体系。
叶家山墓地位于随州经济开发区淅河镇蒋寨村八组。出土陶、铜、瓷、漆木、玉石等各类文物达七百多件套,其中青铜器多达三百多件。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青铜器上都有铭文,在多座墓葬的青铜器上见有“曾侯”、“曾侯谏”铭文,比已知的曾侯乙墓要早500余年,说明此处墓地应是与早期曾国和曾侯相关的一处墓地,西周早期已有曾国。
大量出土的青铜器、原始瓷器及铭文,刷新了湖北考古发现的多项纪录,对于研究汉水流域的西周文化、曾国的来源和始封以及原始瓷器的产地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对古文字学的研究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对西周早期曾国历史的研究也将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安徽省当涂县陶庄遗址发现一座战国土墩墓,这个战国土墩墓,长径约23米、短径约18米。土墩墓主要在西周至春秋时期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发现战国土墩墓,在安徽还是首次。
在出土的40多件珍贵文物中,主要有陶器和原始青瓷,同时还发现了一颗“蜻蜓眼”玻璃珠,这一“舶来品”见证了中外文明交流的历史。据文献记载,“蜻蜓眼”是古代一种饰物的俗称,为玻璃制成,公元前2500年人造玻璃首次出现于西亚及埃及,最早的用途是制造珠饰,先是出现单色玻璃,1000年后又出现彩色玻璃。公元前15世纪玻璃珠上开始有彩斑条纹或点状图案,公元前10世纪,开始在玻璃珠母体上镶同心圆,制造出“眼睛”效果的镶嵌玻璃。春秋战国时期,游牧民族将这种镶嵌玻璃珠由西亚带入中国。
□广州新发现120座古墓葬
□六安战国双墓出土六山镜、完整皮质甲胄等珍贵文物
□甘肃发现多处茶马古道遗迹全国唯一有碑刻佐证
□湖北隨州叶家山墓地出土多件有“曾侯”、“曾侯谏”铭文青铜器
□安徽首次发现战国土墩墓
德清小紫山14座土墩墓重见天日,其中一座商代早期土墩墓为全国最早,这座坟墓里埋着全世界最老的瓷器。
成熟的瓷器烧制始于东汉,距今大约2000年。这座3500年前的土墩墓里,珍藏着现代瓷器的祖先——“原始瓷”。这批3500岁的瓷器追平了黄河流域发现的最古老瓷器的纪录,堪称世界陶瓷年龄之最,把浙江的瓷器史推前了约400年。
经过一年多的勘探和发掘,广州考古专家披露,在荔湾区西湾路旧广州铸管厂地块发掘出100多座大大小小的古代墓葬,墓葬跨越西汉、东汉、唐、宋、明、清等各个时期,专家清理出明代青瓷碗、金药勺、龙虎纹铜镜、砖质地券等各类精美、重要文物标本1000余件(套),不少出土文物堪称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精品。
已经发掘的近百座墓葬中,以西汉南越国时期墓葬最多,共39座。大部分墓葬结构完整,随葬器物保存完好,随葬品丰富,极大地丰富了广州地区南越国时期的考古资料,对研究南越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六安战国大墓呈南北并列分布,两座墓方向一致,距离是10米。经过统计,北墓外藏室出土了铜器、漆器、陶器等文物120件,其中最为贵重的是一件直径达到27厘米的青铜六山镜。南墓外藏室也已发掘整理出50多件文物,出土了战国青铜剑、完整的皮质甲胄、木俑等文物。
六山镜因其背面有连贯式的六个“山”字形菱纹,而被称为六山镜,是战国时期青铜镜中少见的名品。这种规格和形制的青铜镜目前在国内尚不多见。南墓东外藏室一侧出土的一副战国皮质甲胄,呈折叠好的状态摆放在外藏室内,包括肩甲、胸甲、腹甲、甚至腰以下部位的群甲各部分全部齐全,保存相当完好,这在古墓中十分难得,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出土过这样的皮质甲胄。
甘肃康县日前发现多处茶马古道遗迹,有窑坪桥、白马关古城、盘古山古道、龙凤桥、三功桥、羊倌岩栈道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道文化遗存,其中一处刻有“巡按陕西监察御史”等字样的路碑,为明代前后官方所立,这是全国唯一有碑刻佐证的茶马古道途经之地。
在中国,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商道,历经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西部国际贸易古通道之一。康县茶马古道文化的挖掘印证了当时此地民族融合、贸易往来的繁荣及其与丝绸之路的联系,同时丰富了中国茶马古道文化,完善了中国西部茶马古道研究体系。
叶家山墓地位于随州经济开发区淅河镇蒋寨村八组。出土陶、铜、瓷、漆木、玉石等各类文物达七百多件套,其中青铜器多达三百多件。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青铜器上都有铭文,在多座墓葬的青铜器上见有“曾侯”、“曾侯谏”铭文,比已知的曾侯乙墓要早500余年,说明此处墓地应是与早期曾国和曾侯相关的一处墓地,西周早期已有曾国。
大量出土的青铜器、原始瓷器及铭文,刷新了湖北考古发现的多项纪录,对于研究汉水流域的西周文化、曾国的来源和始封以及原始瓷器的产地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对古文字学的研究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对西周早期曾国历史的研究也将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安徽省当涂县陶庄遗址发现一座战国土墩墓,这个战国土墩墓,长径约23米、短径约18米。土墩墓主要在西周至春秋时期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发现战国土墩墓,在安徽还是首次。
在出土的40多件珍贵文物中,主要有陶器和原始青瓷,同时还发现了一颗“蜻蜓眼”玻璃珠,这一“舶来品”见证了中外文明交流的历史。据文献记载,“蜻蜓眼”是古代一种饰物的俗称,为玻璃制成,公元前2500年人造玻璃首次出现于西亚及埃及,最早的用途是制造珠饰,先是出现单色玻璃,1000年后又出现彩色玻璃。公元前15世纪玻璃珠上开始有彩斑条纹或点状图案,公元前10世纪,开始在玻璃珠母体上镶同心圆,制造出“眼睛”效果的镶嵌玻璃。春秋战国时期,游牧民族将这种镶嵌玻璃珠由西亚带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