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现代教育技术,激活小学数学课堂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orc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也必须紧随时代前进的脚步,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带入课堂,融于到自己的课堂之中。在现代数学的课堂中,如果我们能巧妙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不但能够让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进入学习过程中,而且还能够调动学生的自我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妙用现代化教育方法还可以有效地、充分地发挥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散学生的思维,集中注意力,加强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的效率,从而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中如果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很难将学生引入生动的学习情境,也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已经为师生之间提供了一个可以互动的广阔学习天地、沟通的空间,将即时有关的信息反映出来,服务于每一位师生。作为新型的教育课程技术工具,现代化的教育科学技术己经进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正在呈现出其无与伦比的优势。作为数学教师,若我们可以妙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会激活小学数学课堂,使得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小学数学的课堂情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现在的儿童是一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到了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在现代数学教育课堂中,“巧”用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为广大学生教师提供丰富多样化的外部学习环境、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充分引起广大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引起广大学生的集体学习的兴趣并有效提高他们集体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从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开始,为整堂好的数学课做好前期铺垫,让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科学求知探索欲望。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笔者运用动漫《熊出没》结合多媒体设备创造出了一部新的动漫故事:熊大,熊二等人来到小镇社区,争论“两个花坛(一个是长方形的花坛和一个是平行四边形的花坛)谁比较大?”从这一课开始,结合动漫的声音与图片,迅速让学生走向课堂,在快乐的氛围中开展了新课程的学习。之后的教学情境都紧紧围绕《熊出没》的故事情节探索新知。先在活动教学中的趣味性中数大的格子后就可以直接得出一个平行长方形与一个平行立方四边形的整体面积相同大,再通过富有启发性的引导方法让每位学生把一个大的平行立方四边形面积变成一个平行长方形并将其推导出来得出等于平行立方四边形的整体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电子设备呈现的课堂情境中快乐地探索新知,整堂课充满了活力。
  二、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观察力
  小学生常注意一些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而忽略了主要的东西。比如,在《立体图形》这一课的知识点掌握中,观察力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由看图向认识立体图形转换,非常需要观察力。教学中的“妙”在于所采用的方法就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它能够让屏幕上一切运动着的东西都静止着地发生变化,静止地使这些事物运动着,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观察的目光性、规律性,也十分适合教师进行教学全过程的调节。
  例如,数学教师讲解一个长方体的外观特点时,以前常常都会使用一个长方体的外观教具演示来进行说明和详细讲解这个长方体,包括面、棱、顶点等与这个长方体外观有关的基本概念,而常常因為不同的教具,学生在进行观察时的角度不同及有些教师在学生进行教具演示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教具内部被手所遮挡等各种原因,很多学生在进行观察时看不清楚这个长方体的某些外观特点,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对长方体的全面探究。现在通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使原本的实物很容易被表现出来,降低了学生观察方法上的难度。又因为本节课中的电脑绘图画面是可以做到动静结合的,刺激了学生们的视觉和感官,使观察的重点变得更为凸显,更加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正确的观测方法,引起学生们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消化所学知识中的重难点,学生们对于本节课很感兴趣,学得轻而易举,知识也就掌握得好。
  三、活用多媒体的知识互动学习平台,发散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思维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性思考能力,在教育课堂上通过交流与协调,发散小学生的创新性思考能力。而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它能够通过平台以“动”的方式模拟学生思维的过程。
  比如,笔者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首先需要通过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开展课堂教学,介绍角的构建和形成。先出示一个点,再引出两条射线,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轻松理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在比较两边角的尺寸时,先给出两边角,再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设备让两边角的顶点与另一条边相互交叉,演示比较角的尺寸大小的方法,学生就能够很直观地知道哪个边角是什么,谁的角是什么。最后突破着重“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时”。笔者播放了《红角和蓝角》的动漫故事:(边更长)嘲笑蓝角(边更短)没有他大,再通过动画表示虽然两个角边的长短不一样,但是大小相等。学生们通过观看录像中的视频来分析划线的角度对应尺寸的关系及其边界线的长短对应关系,也就有了初步的根据性理解。在网上播放完这部动漫之后,学生还是有一些小的困惑,笔者再次在计算机上再次展示了一个椭圆形的角,动态地再次展示了这两条边的边距大小和时间的长短,让学生透过观摩发现,这两个角的边距大小并不会导致它们发生很多的改变,从而能够促使受教育的学生更加形象化、直观而且正确地认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长短不相关”。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基于静态的空间知识过程动态化,而这种基于动态的空间绘画教学画面和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实践活动具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独立思维性和主动性也随之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和应对空间现象的观察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四、善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对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小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所需要表现出来的理解能力仍然比较弱,每次在学习几何图形和几何现象时都有一些难以理解,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综合运用各种多媒体的直观视觉效果,用诸多视觉感官,通过活动创设各种情景,促进学生依靠思维能力快速掌握新鲜的知识。把传统数学学科课本上抽象的静态文字图像信息转换转化为具体的、直观的教学过程,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掌握数学难题、重点知识。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的时候,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看到了许多平移和旋转的各种运动形态和现象,在他们的思维中已經想象出了一些平移和旋转的运动形态,但是因为受到生活和实际操作的限制,对于许多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的认识和判断依旧模糊,更加难以分析,不能将这种运动的现象作为一个数学点去准确理解它所表达的运动形态方式。所以,本节课必须借助动画演示缆车、升降电梯、风车、电扇的运动,充分利用动画的停顿和光标提醒学生特别要注意观察的地方。在演示运动的时候,让全班学生一起跟着动画配合手势做平移和旋转的动作。结合几组模仿运动,学生不知不觉在脑海里就有了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再叫他们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时,学生也很快可以列举出来。随后,在练习中也利用课件出示一些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辨别,学生能很快辨别出来。这样的一节课使得学生们切实地见到物体平移和旋转的变化过程,对概念的深刻印象也就非常深刻了,学生对抽象的知识体系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这就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常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常用现代化的动画教育教学技术,利用各种声、形、色图文并茂的多彩动画展示效果,能够强有力地、生动地吸引每个学生,把每个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学习境界,学生在教师们精心创造的突出的、活泼的良好课堂和学习气氛中很容易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画角色的运用就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比较枯燥。如果直接拿着一个尺子在黑板上比划“角”的方式和画法,学生就会难以看懂,更难学会。但是如果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播放带有趣味性的动画教授“角”的画法和步骤,学生跟着动画效果一步一步地画。最后,再利用一段动画片播放“画角儿歌”:小小的角真简单,一个角的顶点只能有两条边,画角时一定首先要时刻牢记,先开始画一个大的顶点再再开始画一个小的边,学生很轻松地就能掌握画角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和技能都能得到提升,个性特长也得到有效的发挥,能够轻松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上运用现代教育的技术,让学生在教育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相比“满堂灌”或“填鸭式”教育更有可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判断、归纳、推理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地对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才会在课堂中呈现一种更加多边、更加轻松、更加生动活泼的场面。巧运用现代化数学教育的科技,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自觉寻求知识并不断发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数学课堂,让我们的数学课堂重新焕发出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兆君.现代教育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林燕.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课堂教学效果[OL].https://wenku.baidu.com/view/91b3c62bb4daa58da0114a91.html.
  [3]李丽新.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数学教育,2001(9):21-23.
  责任编辑  李  源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2020年“线上教育”的热潮推动,各教育部门、学校意识到线上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线上教育的模式也从尝试摸索到逐步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微课成为一线教师完成线上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东平小学(以下简称“东平小学”)一站式线上教育的微课设计与运用为例,分析适合小学线上学习的微课特点,探索并实践小学线上教学微课制作的路径。  【关键词】小学;线上教育;微课;设计
期刊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小学科学名师的随堂观课和课例录像的个案研究分析,发现名师的教学特点有以下五点:稳定的课堂仪式和有效的课堂常规管理、吸引学生的课堂导入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兼顾群体与个体的提问和恰当的反馈、一定时间的教学组织和指导到位的操作活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建议普通教师可尝试根据这五个教学特点努力拉近与名师的距离。  【关键词】小学科学;名师;个案研究;教学行为  一、研究
期刊
案例背景描述:  本人本学期担任四年级某班的班主任,我们班是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大部分学生文明有礼、能友爱互助。凡凡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接班以后,通过处理一系列班级事务,我发现凡凡的很多行为存在偏差:1.上课时不举手随意发言,甚至发笑起哄,擅自离开座位,离开教室。2.无聊时嚼纸、嚼笔芯,总是弄脏衣裤。3.受老师批评教育时大哭甚至满地打滚。4.不经允许乱拿同伴东西,不分场合随意脱裤子玩私
期刊
本报综合消息 8月28日下午,深圳市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专家聘任仪式在学会办公楼三楼举行,会长金依俚,副会长温希东,秘书长钟莉等参加会议,副会长叶文梓主持会议。  叶文梓向参会的领导和专家介绍了深圳市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成立的背景、意义及筹备的过程。他指出,学术委员会的成立,有利于繁荣深圳教育学术研究,完善学会的决策咨询机制;有利于促进深圳市教育学会高质量发展,为深圳教育先行示范提供专家智库
期刊
【内容摘要】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课文内容,通过学习和训练所形成的高度自觉的、主动持久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必备的语文学习修养。学习习惯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个学习发展的历程,而且将会影响其一生的成长历程。笔者从培养学生质疑思维、预习与复习、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勤于积累的学习习惯四个方面浅谈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习好习惯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朱自清
期刊
本报综合消息 8月31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发展指导、毕业升学、学校育人质量评价的依据或参考,提出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意见》自2021年10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为5年。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學期评价和毕业评价。各学期结束时实施
期刊
本报综合消息 8月26日,广州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通知》,为落实“双减”再发力——为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五项管理”等政策精神,广州市教育局在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和部署的基础上,以“三提两优一少”为主要举措,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
期刊
【摘要】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对小学数学教育有很大的启发。数学知识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只有学好数学,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才可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核心素养的理念出发,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观点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获得思维方式、关键能力和数学品格上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主体;核心素养;探究课堂  小
期刊
3-6岁的儿童正处于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时期。因而要从幼儿开始进行爱的启迪,让爱在幼儿心中萌发,有计划地创设激发幼儿爱的情感教育,将爱的情感培养渗透到日常活动中,要重视家庭和幼儿园的相互配合, 提升幼儿爱的情感,同时渗透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  什么是爱?广义的爱就是博爱,如,官员对老百姓的关心爱护,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在广州市白云区松洲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松洲第一幼儿园”)的教育中
期刊
【摘要】导数的综合运用是历年来高考数学卷中的难点题目,而通过导数方法解决函数的单调性问题为其重要考点之一,尤其是含参单调性的讨论更是高考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总结近几年高考真题,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含参单调性的讨论”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按照“趋势→根→端点”的知识脉络,形成一个有章可循、化难为简、操作性强的解题思路。  【关键词】含参单调性;解题思路  改革后的新高考提出,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