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学困生”在自身身心发展水平、潜质开发教育以及家庭环境氛围等方面所显示的特点,结合对待“学困生”群体转化教育中的成功案例分析,提出了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学困生”激励教育中所采用的相关策略与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困生 班主任 教师 教育
“学困生”这个名词,不知起源于何时。它的存在似魔杖,带给了多少学生暗无天日的生活,又使多少学生步入万丈深渊,更无情地剥夺了多少学生脸上的纯真。他们或许是教师口中的“捣蛋鬼”,或是教育学家倾力研究的“后进生”“问题学生”“潜力学生”,甚至是家长口中提及的“小祖宗”。可是在这一切的背后,我们是否真正了解过他们?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班主任,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领悟到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用善心去呵护,用真爱去滋润学困生的幼小的心灵。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而爱学生的那颗心,正是教师心中的阳光。因为教师心中有了爱,才会发自内心地去关心爱护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真正了解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学困生”对自我评价较低,且自卑感严重,自尊心也常常因为“学困”的问题受到了伤害。有时甚至不能很好地与同学相处,与教师的相处过程中也常常站在教师的对立面。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相信在对待学困生时,班主任的真诚、关心和爱护可以打开“学困生”的心灵,从而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重拾信心和力量,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以下是我在多年教育实践中用“爱”激励“学困生”的一些做法与心得。
一、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如农家之于植物焉,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需食则资以肥料,好光则覆以有色玻璃。”因此对于不同特点的“学困生”,我们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我教学工作的第一年,班上有个瘦弱的男孩。我发现他与其他学生不能很好地相处,甚至常常充满敌意。一旦与同学产生分歧,这位学生立即采取暴力行为,并伴随着咒骂的语言,严重时甚至不能自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成了班上的“打架王”。我与其父母沟通交流后,发现学生的父母对学生的管教过于严格,教育手段多采用苛刻的批评责骂的方式,天长日久学生在与他人相处时也多采用这样的方式。此外,这位学生从一周岁起,就一人独自睡在自己的房间,父母对这孩子的拥抱等培养亲情和安全感的手段采取得较少,因此学生在幼年时便缺少安全感。于是我便积极与其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常常交流双方的意见和建议。然而有一次,他又对其他同学追着喊要打人的时候,我立即把红着双眼的他紧紧地抱在怀里,渐渐地,我发现他安静了下来。我向他问明原因,原来课间他在做作业时,对方不小心撞到他的手,导致他写字潦草,致使他怒不可遏。我发现身体的接触能拉近我与他的距离。以后我再与他接触时,常常会拍拍他肩膀,摸摸他的小脑袋。午休时我常常拉着他坐在一起说一说小故事,谈一谈小秘密。时间长久后,他快乐时会急匆匆地来找我分享他的快乐,下课时会与同学们一起玩耍,和大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教室里少了他嘶喊的声音,多了他的笑声。
二、发掘闪光点,培养自信心
每位学生都有其长处和短处,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使之扬长避短,从而树立自信。我曾经听过一个关于闪光点的故事。从前有个男孩,小时候写诗就写得很有灵气,数学却相当糟糕,在教师讲解的几道四则运算题的最终结果都是零后,无论解答什么数学题目,甚至连题目都不看一眼,就直接在等号后面写上零。教师发现了这一现象,对这个毫无希望的学生说:“去写你的诗吧!数学对于你来说就意味着是个零。”男孩从此选择了诗,结果他成功了,他就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这位教师发现了普希金的长处,并鼓励其发展。否则,世界文坛无疑就少了一颗璀璨的明星。
教学工作的第三年,我班上有位女生上课走神,作业拖拉,甚至常常因为一些啼笑皆非的理由,跑出教室不愿上课。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显然是不尽如人意,渐渐成为众人眼里的“学困生”。有一次我在她的数学作业本的空白处上看见畫了一只可爱的小猫。于是,我便把这位学生带到办公室,学生噘着小嘴,翻着白眼等着我的批评。我问她:“这小猫可真可爱,是你画的吗?”学生惊讶地看着我,支吾地回答:“是的,是我画的。”“那画得真可爱,下回能画在漂亮的白纸上,送给教师吗?”学生默默地点头。自此,我便发现这位学生对美术的喜爱。从最初表扬她的画,到后来凡学校有关于美术的比赛或展示,都试着让她去参加。后来她成为班上人人称赞的“美术大王”。一次数学课下课后,她默默地跟我回办公室,看着办公室四下无人,塞给我一张画得活灵活现的小猫,然后抬起头大声地说:“钱老师,我长大以后也想像你一样成为一名教师,不过是美术教师。”“我相信你,可是做老师得先要认真上课哦,你要加油哦!”从那以后,该学生在课堂上多了几分专注的神情,眼里少了几丝游离;多了几分坚定的态度,少了几分厌恶之感,不再是众人口中的“学困生”了。
三、多些激励,培养兴趣
我曾经读到一个故事,有一位优秀的教师,他虽然是数学专业毕业,但是他的写作能力却让许多语文教师敬佩。他在回忆中学学生时代时深情地说:“我在读中学时,语文学得特别好,这得感谢高一年级的马教师。记得马教师在我第一次作文标题旁边打了个五分(五分制)。从这次满分的体验中,我得到了成功的体验。从此,我渴望天天上语文课,盼望着写作文……”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也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同样,面对“学困生”,身为教师的我们若以微笑的表情,以激励的方式,充分发掘学生身上闪光点并加以肯定、表扬,那么必将使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作为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既是一名班主任,同时也是一名数学教师。数学是在前人无数直接经验后抽象、概括出来的一门系统的学科。小学生要学好这门学科,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我班上有一位女生,相比其他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强,此外在学习上也常常依赖父母为她做题,学习不求甚解,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在一次观察中,我发现学生的口算能力在速度和正确率上都是不错的。于是,在数学课堂上,每每轮到口算题时,我总是有意识地请她试着回答。在一次次的“你真棒”“你回答得真好”中,这位学生开始从我请她回答问题变成了自己举手回答问题。从回答简单的口算题,到试着回答难题。课堂上这位学生不再是“低头族”了,课后这位学生也愿意拿着不会解答的题目和我一起思考,共同解决问题。“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渐渐地这位学生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结语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而脆弱的,对那些所谓的“学困生”,我们教育者要爱他、关心他、不放弃他,对待他们随时保持微笑,而不是严厉苛责。所谓的“学困生”群体是我们“爱”的重点关注对象,而不是我们的监管对象与放弃的对象,让他们随时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这样在爱的沐浴中,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请牢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让你的爱进入校园,进入学生的心田,让爱为我们筑一座桥,让它连通学生的心灵,以心换心,达到师生之间心心相印,从而帮助学生铸就明天的辉煌!
【关键词】学困生 班主任 教师 教育
“学困生”这个名词,不知起源于何时。它的存在似魔杖,带给了多少学生暗无天日的生活,又使多少学生步入万丈深渊,更无情地剥夺了多少学生脸上的纯真。他们或许是教师口中的“捣蛋鬼”,或是教育学家倾力研究的“后进生”“问题学生”“潜力学生”,甚至是家长口中提及的“小祖宗”。可是在这一切的背后,我们是否真正了解过他们?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班主任,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领悟到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用善心去呵护,用真爱去滋润学困生的幼小的心灵。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而爱学生的那颗心,正是教师心中的阳光。因为教师心中有了爱,才会发自内心地去关心爱护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真正了解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学困生”对自我评价较低,且自卑感严重,自尊心也常常因为“学困”的问题受到了伤害。有时甚至不能很好地与同学相处,与教师的相处过程中也常常站在教师的对立面。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相信在对待学困生时,班主任的真诚、关心和爱护可以打开“学困生”的心灵,从而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重拾信心和力量,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以下是我在多年教育实践中用“爱”激励“学困生”的一些做法与心得。
一、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如农家之于植物焉,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需食则资以肥料,好光则覆以有色玻璃。”因此对于不同特点的“学困生”,我们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我教学工作的第一年,班上有个瘦弱的男孩。我发现他与其他学生不能很好地相处,甚至常常充满敌意。一旦与同学产生分歧,这位学生立即采取暴力行为,并伴随着咒骂的语言,严重时甚至不能自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成了班上的“打架王”。我与其父母沟通交流后,发现学生的父母对学生的管教过于严格,教育手段多采用苛刻的批评责骂的方式,天长日久学生在与他人相处时也多采用这样的方式。此外,这位学生从一周岁起,就一人独自睡在自己的房间,父母对这孩子的拥抱等培养亲情和安全感的手段采取得较少,因此学生在幼年时便缺少安全感。于是我便积极与其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常常交流双方的意见和建议。然而有一次,他又对其他同学追着喊要打人的时候,我立即把红着双眼的他紧紧地抱在怀里,渐渐地,我发现他安静了下来。我向他问明原因,原来课间他在做作业时,对方不小心撞到他的手,导致他写字潦草,致使他怒不可遏。我发现身体的接触能拉近我与他的距离。以后我再与他接触时,常常会拍拍他肩膀,摸摸他的小脑袋。午休时我常常拉着他坐在一起说一说小故事,谈一谈小秘密。时间长久后,他快乐时会急匆匆地来找我分享他的快乐,下课时会与同学们一起玩耍,和大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教室里少了他嘶喊的声音,多了他的笑声。
二、发掘闪光点,培养自信心
每位学生都有其长处和短处,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使之扬长避短,从而树立自信。我曾经听过一个关于闪光点的故事。从前有个男孩,小时候写诗就写得很有灵气,数学却相当糟糕,在教师讲解的几道四则运算题的最终结果都是零后,无论解答什么数学题目,甚至连题目都不看一眼,就直接在等号后面写上零。教师发现了这一现象,对这个毫无希望的学生说:“去写你的诗吧!数学对于你来说就意味着是个零。”男孩从此选择了诗,结果他成功了,他就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这位教师发现了普希金的长处,并鼓励其发展。否则,世界文坛无疑就少了一颗璀璨的明星。
教学工作的第三年,我班上有位女生上课走神,作业拖拉,甚至常常因为一些啼笑皆非的理由,跑出教室不愿上课。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显然是不尽如人意,渐渐成为众人眼里的“学困生”。有一次我在她的数学作业本的空白处上看见畫了一只可爱的小猫。于是,我便把这位学生带到办公室,学生噘着小嘴,翻着白眼等着我的批评。我问她:“这小猫可真可爱,是你画的吗?”学生惊讶地看着我,支吾地回答:“是的,是我画的。”“那画得真可爱,下回能画在漂亮的白纸上,送给教师吗?”学生默默地点头。自此,我便发现这位学生对美术的喜爱。从最初表扬她的画,到后来凡学校有关于美术的比赛或展示,都试着让她去参加。后来她成为班上人人称赞的“美术大王”。一次数学课下课后,她默默地跟我回办公室,看着办公室四下无人,塞给我一张画得活灵活现的小猫,然后抬起头大声地说:“钱老师,我长大以后也想像你一样成为一名教师,不过是美术教师。”“我相信你,可是做老师得先要认真上课哦,你要加油哦!”从那以后,该学生在课堂上多了几分专注的神情,眼里少了几丝游离;多了几分坚定的态度,少了几分厌恶之感,不再是众人口中的“学困生”了。
三、多些激励,培养兴趣
我曾经读到一个故事,有一位优秀的教师,他虽然是数学专业毕业,但是他的写作能力却让许多语文教师敬佩。他在回忆中学学生时代时深情地说:“我在读中学时,语文学得特别好,这得感谢高一年级的马教师。记得马教师在我第一次作文标题旁边打了个五分(五分制)。从这次满分的体验中,我得到了成功的体验。从此,我渴望天天上语文课,盼望着写作文……”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也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同样,面对“学困生”,身为教师的我们若以微笑的表情,以激励的方式,充分发掘学生身上闪光点并加以肯定、表扬,那么必将使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作为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既是一名班主任,同时也是一名数学教师。数学是在前人无数直接经验后抽象、概括出来的一门系统的学科。小学生要学好这门学科,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我班上有一位女生,相比其他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强,此外在学习上也常常依赖父母为她做题,学习不求甚解,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在一次观察中,我发现学生的口算能力在速度和正确率上都是不错的。于是,在数学课堂上,每每轮到口算题时,我总是有意识地请她试着回答。在一次次的“你真棒”“你回答得真好”中,这位学生开始从我请她回答问题变成了自己举手回答问题。从回答简单的口算题,到试着回答难题。课堂上这位学生不再是“低头族”了,课后这位学生也愿意拿着不会解答的题目和我一起思考,共同解决问题。“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渐渐地这位学生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结语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而脆弱的,对那些所谓的“学困生”,我们教育者要爱他、关心他、不放弃他,对待他们随时保持微笑,而不是严厉苛责。所谓的“学困生”群体是我们“爱”的重点关注对象,而不是我们的监管对象与放弃的对象,让他们随时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这样在爱的沐浴中,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请牢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让你的爱进入校园,进入学生的心田,让爱为我们筑一座桥,让它连通学生的心灵,以心换心,达到师生之间心心相印,从而帮助学生铸就明天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