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LOFT已成为席卷全球的时尚高端炫耀性消费和身份与品位的象征,并成为都市精英新贵们追求的目标。
有谁还记得电视剧《奋斗》里陆涛那群人住的“心碎乌托邦”?高大宽敞的立体空间、裸露的红砖墙以及钢结构、个性化的装修、炫目的行为主义油画、小酒吧、篮球架、台球厅,处在不为人知的隐秘位置,这就是新生代精英们都梦想并为之奋斗的乌托邦“LOFT”。
LOFT在牛津词典上的解释是“在屋顶之下,存放东西的阁楼”。但现在所谓的LOFT所指称的是那些“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这个含义诞生于纽约SOHO区,从上世纪90年代在国外流行至今。如果说LOFT的诞生源于20世纪40年代初贫困潦倒的艺术家们的变废为宝,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愈演愈烈,这些其貌不扬的废旧厂房通过建筑艺术家的改造或重组后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或工作方式,已成为席卷全球的时尚高端的炫耀性消费和身份与品位的象征,LOFT不仅仅是定义建筑样式,还描述了居住者的生活方式,LOFT生活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并成为都市精英新贵们追求的目标,他们将这些旧工厂略加改造,稍有内饰,像《奋斗》里面陆涛们建的“心碎乌托邦”的装修风格,既有开放空间,也有个人的隐私空间,关键还需装修的很有范儿。
时尚非主流生活样板
LOFT是非主流的生活方式,它和人们熟知的居住概念截然不同,它不仅仅是公寓式的“单元格”,而是进入了一种更为高大宽敞的立体空间。
LOFT的主体基本全是上了年头的老厂房、仓库,而且风格也几乎是一个样子——大方块的集合体,红砖外墙,老式的防火梯,这些建筑不是为了审美而设计的,它唯一给人的感受就是高大、宽敞、结实。上下双层的复式结构,类似戏剧舞台效果的楼梯和横梁,具有流动性;户型内无障碍,具有透明性,减少了私密程度。
LOFT对花园洋房的传统居住观念提出了挑战,对现代城市有关工作、居住分区的概念提出了挑战,它意味着,工作和居住不必分离,可以发生在同一个大空间中。而LOFT在后现代的设计理念中也就是“生活+工作+时尚+体验”,他们可以不用去敷衍城市的人情世故,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自己应该做或者必须做的事,生存梦想表现为一种既存的现实,不得不说是一次令人愉悦的构建。
想象力与暧昧的交融
LOFT象征着先锋和前卫。在这里生活,艺术创造是第一位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的生活,使人们更加惬意,更能体现主人潜在的艺术家的激进气质。
“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却不懂得如何去用它。”这是京城798生活馆创立者的感慨。
生活在时代的间隙里,没有了传统的价值中心,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迷惘。过去和历史是美丽的,怀旧永远是潮流最时尚的元素。大生产时代的标语,巨大的风扇,这一切都让人感觉亲切和兴奋。对于一些生活在城市高端的有品位的精英群体,他们在浩大的厂房和仓库里找到了自由,他们在粗犷的铸铁中构造生活方式,约三五圈内好友(最好是亲密无间又颇有暖昧的),将LOFT作为工作之余娱乐放松的大本营,酣畅淋漓的快意生活,你调我侃,同喜同悲,同时大家都充分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听凭自己的内心,去按自己的梦想去创造生活,创造空间,丝毫不会被已有的机构或构件所制约。
人们可以让空间完全展开,也可以对其分割,从而使它蕴含个性化的审美情趣,比如像《奋斗》中外墙巨大的行为主义的油画、迷你小酒吧、个性化的吧台、篮球架以及铁链轮胎改造而成的秋千和拉丁美彩绘的陶盘,音乐享受、自然生态、健康运动、个性生活可谓一个都不少。在这样的“乌托邦”里,身体很受用,心情同样很受用。经过这番改造,从此,粗糙的墙壁,灰暗的水泥地面,裸露的钢结构已经脱离了旧仓库的代名词,一间间其貌不扬的旧式厂房里,一股青春的激进的气息正在涌动,这就是LOFT生活的真意所在。
精英新贵的个性释放
LOFT是自我和个性爆炸的地方,巨大的空间完全不受世俗、家族的羁绊。同时它又是传统的,LOFT的本质就是自由、灵活、个性、自我的生活姿态与生存方式,这或许是每一个经历过大学时代的年轻人都曾有过的梦想。LOFT还是前卫的,在后一切时代,明天永远比人类想像中更丰富、更多元,那就让时代的潮流来打破一切禁忌,挣脱一切束缚。
当财富和身份的鸿沟被一一蔑视之后,居住空间就成了下一个被冲击的对象。新生代的精英新贵们像一群无所顾忌的孩童,从不担心自己会犯错误,从不遵守“你家只能做成新古典主义,而不能做成简约主义”之类的规则。他们相信只有没有篱笆的天空才容得下千万种姿容的云彩。家,就是人类自由做梦的地方。如果失去这激进文化的精神内核,LOFT就只能蜕变为资产阶级或小资的那些貌似很酷、其实在精神上很平庸的东西。
LOFT又是传统的,身处空旷的闲置厂房,即便面对再多的时尚元素,怀旧依然无处不在,透过墙上的高音喇叭、斑驳的革命年代红色标语和语录、废弃的机床,感受到的是当年社会主义生产集体协作的忙碌气息,甚至于深深呼吸一口,都能嗅到在空气中弥漫着的那股若有若无的机油味道。或许,在这个空间出现的,本应该是那些胸别像章,臂缠红袖圈的飒爽英姿的铁姑娘,亦或是身着蓝色帆布工作服、胡子拉碴的老师傅,而不是这些全身洋溢着时尚和叛逆,追求打破一切规则的新生代精英。看着这样的场景,会有一种晕眩感,仿佛两个不同的时间在同一个空间重叠,历史的凝重和时代的激情放肆地混搅在一处。
当后现代的激进的生活方式与工业文明冲撞,这是外在与内涵的交锋,人一生至少都要疯狂一次,为理想、为爱情、为快乐,最终成就有梦想的人生。而LOFT是激进的、又是爆炸的,是奢华的、又是艺术的,那里面同时也包含着自身的一种自我放逐。热爱LOFT的精英新贵们,就这样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留下了他们艺术的印痕,给城市带来最潮流的文化气息和最激进前卫的时尚生活。
有谁还记得电视剧《奋斗》里陆涛那群人住的“心碎乌托邦”?高大宽敞的立体空间、裸露的红砖墙以及钢结构、个性化的装修、炫目的行为主义油画、小酒吧、篮球架、台球厅,处在不为人知的隐秘位置,这就是新生代精英们都梦想并为之奋斗的乌托邦“LOFT”。
LOFT在牛津词典上的解释是“在屋顶之下,存放东西的阁楼”。但现在所谓的LOFT所指称的是那些“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这个含义诞生于纽约SOHO区,从上世纪90年代在国外流行至今。如果说LOFT的诞生源于20世纪40年代初贫困潦倒的艺术家们的变废为宝,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愈演愈烈,这些其貌不扬的废旧厂房通过建筑艺术家的改造或重组后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或工作方式,已成为席卷全球的时尚高端的炫耀性消费和身份与品位的象征,LOFT不仅仅是定义建筑样式,还描述了居住者的生活方式,LOFT生活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并成为都市精英新贵们追求的目标,他们将这些旧工厂略加改造,稍有内饰,像《奋斗》里面陆涛们建的“心碎乌托邦”的装修风格,既有开放空间,也有个人的隐私空间,关键还需装修的很有范儿。
时尚非主流生活样板
LOFT是非主流的生活方式,它和人们熟知的居住概念截然不同,它不仅仅是公寓式的“单元格”,而是进入了一种更为高大宽敞的立体空间。
LOFT的主体基本全是上了年头的老厂房、仓库,而且风格也几乎是一个样子——大方块的集合体,红砖外墙,老式的防火梯,这些建筑不是为了审美而设计的,它唯一给人的感受就是高大、宽敞、结实。上下双层的复式结构,类似戏剧舞台效果的楼梯和横梁,具有流动性;户型内无障碍,具有透明性,减少了私密程度。
LOFT对花园洋房的传统居住观念提出了挑战,对现代城市有关工作、居住分区的概念提出了挑战,它意味着,工作和居住不必分离,可以发生在同一个大空间中。而LOFT在后现代的设计理念中也就是“生活+工作+时尚+体验”,他们可以不用去敷衍城市的人情世故,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自己应该做或者必须做的事,生存梦想表现为一种既存的现实,不得不说是一次令人愉悦的构建。
想象力与暧昧的交融
LOFT象征着先锋和前卫。在这里生活,艺术创造是第一位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的生活,使人们更加惬意,更能体现主人潜在的艺术家的激进气质。
“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却不懂得如何去用它。”这是京城798生活馆创立者的感慨。
生活在时代的间隙里,没有了传统的价值中心,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迷惘。过去和历史是美丽的,怀旧永远是潮流最时尚的元素。大生产时代的标语,巨大的风扇,这一切都让人感觉亲切和兴奋。对于一些生活在城市高端的有品位的精英群体,他们在浩大的厂房和仓库里找到了自由,他们在粗犷的铸铁中构造生活方式,约三五圈内好友(最好是亲密无间又颇有暖昧的),将LOFT作为工作之余娱乐放松的大本营,酣畅淋漓的快意生活,你调我侃,同喜同悲,同时大家都充分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听凭自己的内心,去按自己的梦想去创造生活,创造空间,丝毫不会被已有的机构或构件所制约。
人们可以让空间完全展开,也可以对其分割,从而使它蕴含个性化的审美情趣,比如像《奋斗》中外墙巨大的行为主义的油画、迷你小酒吧、个性化的吧台、篮球架以及铁链轮胎改造而成的秋千和拉丁美彩绘的陶盘,音乐享受、自然生态、健康运动、个性生活可谓一个都不少。在这样的“乌托邦”里,身体很受用,心情同样很受用。经过这番改造,从此,粗糙的墙壁,灰暗的水泥地面,裸露的钢结构已经脱离了旧仓库的代名词,一间间其貌不扬的旧式厂房里,一股青春的激进的气息正在涌动,这就是LOFT生活的真意所在。
精英新贵的个性释放
LOFT是自我和个性爆炸的地方,巨大的空间完全不受世俗、家族的羁绊。同时它又是传统的,LOFT的本质就是自由、灵活、个性、自我的生活姿态与生存方式,这或许是每一个经历过大学时代的年轻人都曾有过的梦想。LOFT还是前卫的,在后一切时代,明天永远比人类想像中更丰富、更多元,那就让时代的潮流来打破一切禁忌,挣脱一切束缚。
当财富和身份的鸿沟被一一蔑视之后,居住空间就成了下一个被冲击的对象。新生代的精英新贵们像一群无所顾忌的孩童,从不担心自己会犯错误,从不遵守“你家只能做成新古典主义,而不能做成简约主义”之类的规则。他们相信只有没有篱笆的天空才容得下千万种姿容的云彩。家,就是人类自由做梦的地方。如果失去这激进文化的精神内核,LOFT就只能蜕变为资产阶级或小资的那些貌似很酷、其实在精神上很平庸的东西。
LOFT又是传统的,身处空旷的闲置厂房,即便面对再多的时尚元素,怀旧依然无处不在,透过墙上的高音喇叭、斑驳的革命年代红色标语和语录、废弃的机床,感受到的是当年社会主义生产集体协作的忙碌气息,甚至于深深呼吸一口,都能嗅到在空气中弥漫着的那股若有若无的机油味道。或许,在这个空间出现的,本应该是那些胸别像章,臂缠红袖圈的飒爽英姿的铁姑娘,亦或是身着蓝色帆布工作服、胡子拉碴的老师傅,而不是这些全身洋溢着时尚和叛逆,追求打破一切规则的新生代精英。看着这样的场景,会有一种晕眩感,仿佛两个不同的时间在同一个空间重叠,历史的凝重和时代的激情放肆地混搅在一处。
当后现代的激进的生活方式与工业文明冲撞,这是外在与内涵的交锋,人一生至少都要疯狂一次,为理想、为爱情、为快乐,最终成就有梦想的人生。而LOFT是激进的、又是爆炸的,是奢华的、又是艺术的,那里面同时也包含着自身的一种自我放逐。热爱LOFT的精英新贵们,就这样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留下了他们艺术的印痕,给城市带来最潮流的文化气息和最激进前卫的时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