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特色培育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ayer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雷同、内涵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提出应从人才培养特色、科研师资特色、社会服务特色等方面着手,注重培育、凝练并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进而提高高职教育的吸引力。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特色;培育
  
  专业特色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核心,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只有找准自身的办学目标定位,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注重培育、凝练并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才能提高高职教育的吸引力。
  
  一、专业特色培育的若干思考
  
  培育专业特色既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形成办学特色、彰显办学实力的有效途径。
  
  1 走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是形成高职教育专业特色的核心因素。要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高职院校应深入研究产业背景、行业背景、职业背景以及经济发展趋势等。同时,还要积极研究全国同类院校专业建设水平,关注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及中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状况,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
  从培养目标与定位特色培育来看,高职院校应根据区域、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本校、本专业的现实基础和特点,坚持高职专业教育的高等性、区域性、职业性,选择最适合的特色方向,寻找差异化竞争优势,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以会计专业为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具有厚理论、高素质的高级财会人才,中职院校培养的是操作技能型会计人员,而高职会计专业兼具高等性和职业性特征,应注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从课程体系与内容特色培育来看,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基于工作过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参照岗位职业资格标准,深入分析不同行业、区域背景下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打破传统学科教学体系,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差异化的专业课程、特色课程、教学内容、特色实践方案等,以寻求同类专业的不同内涵。同样是高职会计专业,处于不同行业背景下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内涵应不尽相同,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也应存在差异性。如金融行业背景下的会计专业,培养的应是“熟练掌握工商企业财会业务和金融企业柜台业务双重从业技能”的技能型会计人才,带有明显的金融行业“烙印”。
  从教学模式特色培育来看,不同于本科专业教育,高职院校应坚持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征。积极推进“做中学”、“学中做”和“做中考”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大力倡导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首岗适应能力、转岗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铸就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自身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2 行合作建设之路,形成科研师资特色
  科研师资建设是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形成高职教育专业特色的关键因素。要形成教学团队特色,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强化合作意识,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共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与本科院校要求不尽相同,高职院校应以建设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为目标,以师资队伍建设工程为抓手,以教师的实践能力、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为中心,以优秀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为重点,形成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进一步重视和发挥行业兼职教师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建立起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如通过与兼职教师所在单位人力资源部共同管理,校企共同开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校教学的需要,统一安排兼职教师开展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教学、毕业设计指导、企业岗前培训等,使校企双方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形成紧密合作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在科研能力提升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着重抓好专业教师应用性研究能力的培养。使教师不仅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还能根据企业的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开展技术革新、工艺流程改造等应用性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通过学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开发职业资格标准,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等,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撑与服务,提升其在行业和企业的影响力。
  
  3 拓开放发展之路,形成社会服务特色
  社会服务是高校承担的三大职能之一,也是形成高职教育专业特色的支撑因素。要形成自身的服务特色,高职院校应依托区域经济、行业发展优势,构建多元化、多层次、能适应多变化要求的开放式服务平台,实现资源、信息的互补和共享,拓展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与本科院校要求不完全相同,高职院校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合作为机制,发挥教师专业技术方面的优势,开展以应用性科研为支撑的社会服务,切实提高服务市场、服务行业、服务区域、服务社会的本领。如财经类专业可以依托行业协会,共同研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标准,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为政府、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提供咨询服务等;工科类专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展项目研发,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等,并形成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
  
  4 擅创新发展之法,铸就高职专业特色
  在专业特色培育与形成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在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积极创新实践,善于研究和分析自身的比较优势,精于提炼亮点,长于宣传和外塑特色品质。如首批国家示范建设专业,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自身专业所在区域、行业以及学校的实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全国1200余所高职院校提供了较好的范式。同时,这些专业还十分注重深入挖掘、提炼特色和亮点,注重把握专业内涵的独特性、建设成效的示范性。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有的职业院校提出了“面向西部,实施全程工学结合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凸显了高职专业教育的区域性、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征。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有的职业院校提出了建设“双元双优教学团队”等,突出体现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求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特征等。
  
  二、专业特色培育的实践——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
  
  自创办以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十分注重顶层设计,系统规划,通过科学布局,构建了以金融专业群为核心,以经贸管理专业群为主体,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专业群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敏捷型专业布局和发展体系。学院坚持结合地方经济,突出区域特色,发挥办学优势,凸显行业特色,结合学生个性,通过健全与完善专业指导委员会,吸引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要求相融合,形成了各 具特色的专业建设成果。如金融管理与实务等5个专业成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重点专业,市场营销等7个专业成为省级特色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订单为载体的金融‘银领’人才培养机制建设”获得了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 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市场调研制度
  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前提。学院不断完善人才需求调研机制,组织开展“校企合作农村行、产学合作园区行”活动等,从学院与专业两个层面,面向行业、社会、家长及学生等了解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使学院与专业掌握各类人才的需求和规格要求。同时,坚持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面向毕业生、用人单位搜集相关信息。建立动态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反馈机制。将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反馈体现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调整上来,使人才培养更好地体现区域特色与行业特色。此外,学院还注重加强与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比较与交流,凝练并形成自身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2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推进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办出水平和培育特色的切入点。学院大力倡导各专业探索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积极实践以订单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银领学院”这一开放管理平台,实现优质“银领”人才培养,实现了高水平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形成了鲜明的金院特色;保险专业全面推进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构建人才培养的“大课堂”;会计专业深化诚信教育,促进育人环境与工作要求的统一,推进“岗证单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国际贸易专业通过开展“课证”融合改革,推动人才培养要求与岗位职业能力标准的融合;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通过网络化专业教学改革,构建基于三维网络合作育人的“433”人才培养模式。
  
  3 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标准,推动项目教学为主体的多元化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学院要求各专业紧随行业、企业变化,紧盯职业岗位要求,紧贴职业能力标准,结合课程特点,探索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多元化课程教学改革。例如:金融类专业课程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开展全真化实践教学改革;营销类专业课程根据市场要求,进行半工半读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商务类专业课程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推动学生自主创业;信息类专业课程借助网络平台,以学生作品为载体,改进在线教学方法。具有完善的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与职业认证体系的专业,着重进行“课证”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性、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则着重进行项目课程改革。通过几年来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课程改革成效,如“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项目课程整体改革与实践”获得了第六届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4 以“双师素质”教师为重点,努力打造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建设“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学院通过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优质双师培育工程”等,鼓励专业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实习,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科研攀登计划”、“科研倍增计划”和“科研拓展计划”等,提升教师的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同时,学院实施“兼职教师规范化工程”等,积极吸引行业专家与业务骨干前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强化学生的技能水平,丰富学生的职业经验。以“五位一体”为特色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5 以服务为宗旨,着力提升社会影响力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学院坚持服务强校,立足金融,面向市场,努力建设成为浙江省金融高技能人才集训中心、浙江省金融职业人才培训中心、浙江省金融图书信息交流中心、浙江省金融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中心和浙江省金融学术交流中心五个金融教育服务中心,主动为金融行业提供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技能鉴定、从业资格考核、图书资源共享等服务,也为浙江省金融政策制订提供决策咨询。依托金融类专业成立的浙江地方金融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浙江省政府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监局、浙江证监局、浙江保监局、浙商银行、浙江省农信联社和浙江省金融教育基金会八家机构,共同开展地方金融理论与对策研究,进行学术交流,为打造浙江金融强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影响力。
其他文献
本文分别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冲突调适的根本方法、基本保障和重要条件,它们分别是创新体系、健全机制和优化环境。 This article discusses respectively the fundame
现在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有利于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有利于缩小贫困差距、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找到破解提升农民收入这个难题的突破口。各级各部门要抓好
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它凝聚着学校的学风、校风、作风的整体素质,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极其重要。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对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
摘要:建筑项目工程风险是客观存在和不可避免的,其贯穿于建筑项目工程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因此必须加强建筑項目工程风险管理,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建筑项目工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建筑项目工程管理风险的基本流程及其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保障建筑项目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建筑项目工程;风险管理;重要性;流程;策略  一、建筑项目工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项目工程风险管理是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组
英语阅读一般分为精读(intensive reading)、泛读(extensive reading)、略读(skimming)和查阅(scanning)。英语阅读的技巧主要有略读(skimming)、寻读(scanning)、组读(reading in gro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