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当自强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per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个历史时期和地区,油纸伞都大不相同,伞面图案反映着人们祈愿与历史环境。辛亥革命后,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倡导国货运动的社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推广国货销售和旨在改进国货生产结构的运动也不时出现,各式各样倡导国货的活动更是层出不穷。至上世纪20年代已发展成相当规模的全国性活动,30年代初期活动更到达顶峰,在当时人们将这一社会运动正式称作“国货运动”。
  该油纸伞则是这一历史时期最好的实证。虽显岁月旧痕,但仍难掩其制作精美,绘画雅致的制作技艺。伞面造型呈八角形,这与普通圆形油纸伞造型大相径庭,独特新颖,用典雅的黑色、绿色和彩色绘有梅、兰、竹、菊四季花卉,最大的特点是在花卉中巧妙布局“请用国货”四字,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据宋代高承所著《事物纪原》记载,在公元前11世纪时,中国就有了用丝帛制成的伞,但至今没有实物证据。汉代纸发明后,开始代替丝帛。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涂上桐油的纸成为伞面材料,标志着油纸伞的诞生。唐代曾出现了专门用宣纸做伞面的纸伞,以便书画家在伞面上写字绘画。也正在这一时期,油纸伞传播至日本、朝鲜、南洋等地。宋代广泛使用“绿油伞”,颜色以绿色为主,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热闹的集市上人们用的就是这种“绿油伞”。油纸伞伴随中国人走过了漫长的路程,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现代伞普及,才退出历史舞台。
  作为一种雨具,油纸伞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两方面的条件,一是气候多雨,二是有制伞的主要材料——竹。这两方面,中国南方的条件都远优于中国北方,这就决定了中国伞业的发展,尤其是油纸伞的发展,主要是多雨和盛产竹子的南方地区。这种格局,甚至到了金属取代竹成为伞的骨干时,依然如此。关于历史上油纸伞的生产与经营,文献中记载不多。近代以来仍从事传统油纸伞生产的作坊,主要分布在浙江、四川、湖南、江苏、江西、福建、云南等竹产区。
其他文献
材料与工具:胶枪、小海螺、戒托、指甲油     1.用胶枪在戒托中间涂上一层玻璃胶,注意控制好量。   2.将小海螺的尾部一个个整齐地粘合在戒托上。   3.中心再点上玻璃胶,胶量可以稍多一些,同样的方法粘合第二层小海螺。   4.海螺外层涂上透明或珠光指甲油,让戒指更绚烂多彩。  如何保养海螺壳:  海边捡到新鲜的海螺后,放到热水里几秒钟,用牙签轻轻掏出螺丝肉,用干净的收纳盒存放,需定期放到水里
位于老成都西门外,有一座高大巍峨、形同小山的夯土堆。相传这里曾是西汉词赋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在成都的居所,人称“抚琴台”。  1940年底,为避免日机轰炸,人们在抚琴台边挖掘防空洞,不料竟掘到坚实的砖砌体。恰逢冯汉骥先生赴美学习归来,这位西南地区考古学的开拓者,正在着手筹建四川博物馆(又称川西博物馆)。经过实地考察,冯先生及考古学者们推断此处是座墓葬。1942年,经过一番挖掘,人们震惊地发现,原来相
在大理古城,人称“菜妈”的宋夏艳小有名气。她混两个圈,一个是“素食圈”,一个是“在家上学圈”。  两年多前,她为了女儿的教育,从广东定居大理,开了一家素食餐厅。如今,菜妈的名字在“在家上学圈”里忽然响起来了。这是由于她搞的教育共生社区(也叫蔬菜社区)吸收了很多在家上学孩子的父母的关注与追随。他们带着或退学或休学的孩子来到大理,住在亲子游学客栈或者菜妈免费提供的老院子里,依托一片四亩菜地和一个素菜馆
拥有“山中天堂”之称的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方兰和女儿穿梭于景色秀丽的古老建筑。然而,她们的目的地不止于此,从泰国到印度,再到尼泊尔……一件件充满当地风情的手工艺品让她们停不下脚步,每去一个地方,总有丰盛的收获,用方兰的话讲:带回的,都是美好的回忆。  而在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藏匿着一家别样风情的店,它就是“尼姆的店”,店主正是方兰,她将“回忆”全部收藏在这里,展示给每一位喜爱手工艺的同好。  
[开栏语]  工美院校里青春飞扬的年轻人,说他们是工美行业的未来也毫不夸张。不过现在,这些还未步入社会的新一代大多还是籍籍无名。但是也许就在明天,他们之中会冒出一个设计天才;也许很多年后,某一位会成为工艺大师衣锦还乡。然而在一飞冲天之前,他们的学习生活、设计理念、创意思想又是怎样?于是,借这一篇篇访谈,探寻“未来大师”鲜为人知的一面,鼓励他们在艺术之路上继续前行。这就是“新生代”开栏的意义。  在
又到一年万圣节,厌倦了大街上的游行作乐,是否想过一个不噪不闹的节日?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植物园是个不错的地儿。因为每年万圣节,这里便会出现一个只有在童话里才存在的村庄——南瓜村。  童话里的南瓜庄园  浅绿色的南瓜小屋、金色南瓜铺就的林荫小道,还有一个个圆南瓜做的风车……走进达拉斯植物园里的南瓜庄园,眼前的南瓜数量比你这一辈子见的南瓜都多。尽管离万圣节还有些时日,但因为德克萨斯州纬度较低的原
“生活,如同时光中的一把座椅。”  走进爱恩喜实木家具公司,这句话映入眼帘。与其他的家具店不同,这里没有浪漫的情调,没有华丽的装饰,更像是一间木制的作坊,整齐安静地摆放着各种实木家具,简单地低调着。  随着木梯的吱呀声上到2楼,宋智林热情迎来,招呼我们坐在环桌的木椅上。他身着暗红色棉衣,外面套一件白色马甲,脚上穿一双柔软舒适的棉鞋,很随意地窝在木椅上。看得出,他很享受这充满木头气息的房间  尊重每
每一门手艺大概都有这样一种人,他们视自己的手艺为一种涉及灵魂的东西。在钟表制造业,这个人就是菲利普·杜佛。他一年只做十几只表,却是世界上最好的纯手工机械表。  车子在一座石头结构的房前停下,前门有些破败,一块小小的黄铜牌子上写着“菲利普·杜佛,制表师”。听到声响,穿着白色工作服、白头发、白胡子的菲利普·杜佛从工作台前起身,前额戴了一个小型放大镜。  工作室不到100平方米,摆满了各种制表的机械和仪
有什么样的格局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方土的艺术空间是别处的生活。  在员村红专厂,穿过城中村雨后略带泥泞的小路,从窄小的行人入口一拐进来,身心倍觉清凉:巨大的老榕树在雨后轻舒枝叶,间或还听到了久违的鸟叫声。我放慢脚步寻找红专厂E15,面前赫然出现了一间上世纪50年代的苏式厂房,门口还摆放着工厂废弃的重型机器,以及画家方土从各地搜寻回来的石雕。  很多来往的行人和衣着摩登的模特在围观拍照,这就是方土在红
50多年前,雨丝游荡的意大利北部小镇卡斯泰卢基奥,埃内斯塔·帕索蒂(Ernesta Pasotti)骑着她的小摩托从条条小巷中穿梭而过,兜售自己缝制的雨伞。她的丈夫就是这个家庭小作坊的另外一位员工。50年后,帕索蒂有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品牌,聚集了百名员工,却依然守在曼托瓦这个乡村小镇里,不做网销,甚少宣传,只在全球几十个国家最有声望的店铺中零售。在时尚王国意大利,帕索蒂带着意式贵族般的慵懒,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