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养老是和谐的基础。养老首在“食”,“老有所食,食有所安”,养老才有根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为和谐社会做了最好的注脚。经过了2000多年的文化传承,尊老已深入了中华文化骨髓,成为了和谐社会的一大主题。
现在,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养老问题将会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预测,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人口老龄化就意味着老年人口大幅度增加,相应的养老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建立最合适的养老体系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已成为必须解决的社会问题。
和谐,首要和。《说文·口部》月:“和,相唐也。从口,禾声。”在古代,“和”字有三种写法:和、味、稣。虽写法不同,但三者中都有“禾”、“口”二字,只有分别解析“禾”、“口”二字,才能阐明“和”字的真义,简单来说,就是吃饱、吃好。如果吃饭这一最基础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养老只能是空谈,和谐只能是空中楼阁。
吃饭的大事
谈到养老,人们通常会想到家庭、政府等等,但现实中,都难以单独解决日益严重的老年人吃饭问题。从家庭层面看,中国即将出现倒金字塔形人口结构,相对于老年人数量,老年人比例的提升将更为明显,家庭养老将从“多养一”转变为“一养多”,所负担的养老压力倍增,单靠子女解决老人吃饭问题似乎从时间和经济上都难以实现;从政府层面看,由于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加,政府很难有足够的人、财、物力解决老年问题,只能在规划和政策上有所倾斜,难以身体力行。
同时,由于经济和意识问题,仅有极少数的老人会选择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大部分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在这之中,多数老人都是独居,也有少部分跟子女同住,可即使跟子女住在一起,中午的那顿饭大多还得靠自己来解决。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身体大部分有大大小小的毛病,吃午饭,对一些老年人来说,是件难事。
居住在青岛市市南区湛山街道的李奶奶就曾为吃午饭的事很苦恼。李奶奶今年78岁,老伴已经80多岁了。对于吃饭的问题,她说:“我和老伴的身体都不怎么好,而且岁数大了脑子也糊涂,一般都不去菜市场买菜。平时都是孩子们周末过来时给我们准备好一周的菜,我们想做时就做点简单的,比如煮粥、下面条,不想做时就买点包子什么的。只有周末,孩子们回来看我们时才吃上顿像样的饭菜。对我们来说,好不好的无所谓,只要饿不着就行。”
像李奶奶这样的情况,在湛山街道不在少数。街道现有人口4.2万人,60岁以上老年约7219人,占总人口17%,其中70岁以上老人3134人。如何让老年人吃饱、吃好,是个大问题。
面对困难,湛山街道在市南区政府的帮助下,开展了新的探索,逐渐走出了一条“社区搭台、社会唱戏”的新模式。把政府的管理优势和社会的资源优势借助社区这一平台集中表现出来,让整个社区因养老互动起来,从而极大地缓解了老年人就餐难、子女照料负担重的问题。
助老大食堂,和谐大家庭
每天上午11时,都会有老人络绎不绝地走进位于华严支路8号的湛山街道助老食堂。不一会,干净整洁的食堂内就坐满了前来就餐的老人。刚出锅的饭菜热气腾腾,荤素搭配的菜色让人食欲大振,食堂大姐热情的笑脸温暖人心,大厨石师傅的手艺引得众人纷纷赞赏……每天,这幅安静祥和、温暖人心的画卷都会在湛山助老食堂徐徐展开。
今天的菜是山药炖肉、西红柿炒鸡蛋、炒大头菜,石师傅表示:“给老年人做饭,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不单要重视口味、营养还要兼顾口感和花样。要让老年人吃饱、吃好,还要吃得放心,吃得舒服。”
因为老友的介绍,李奶奶也加入了助老食堂这个“大家庭”:“大家都说助老食堂做的特别好,饭菜便宜,既营养又卫生,我这不也就来了。吃了两次,发现这离家近、吃得好,一人每天才10块钱,实在是很便宜,就固定在这吃了。”
美味、卫生、便宜、方便、安全,自然能吸引更多的老人。湛山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宋晓东告诉记者:“湛山街道助老食堂2014年7月开始试运行,得到了社区内老年人的广泛认可。最初,每天来吃饭的人数只有7人,经过口口相传,发展到现在平均每天都有60余人前来就餐。”
看见的是服务,看不见的是背后的努力。为了向老人提供安心、健康、卫生的午餐体验,湛山社区付出了很多。从资金投入到政策扶植,从员工体检到健康培训,从规章制定到监督回访……老人们满意笑容的背后浸透了社区工作人员辛勤的汗水。
湛山助老食堂的成功在市南区并不是个案,截至目前,市南区各街道办事处已依托社区中心用房建设社区助老食堂15处,累计投入资金260余万元,街道覆盖率达100%,有200余名“三无”、80岁以上低保且独居老人每天享受免费送午餐服务,1000余名老人享受低偿午餐服务。
助老食堂,已成为市南区养老的一大亮点,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优质服务。
邻里一家亲,互帮互助忙
助老食堂虽然好,但因为场地、位置等众多问题,难以解决整个社区的需求。因此,湛山街道创造性地开始了互助养老新尝试。
所谓互助养老,即政府号召有基础、有能力的住户在家开展互助养老食堂,街道仅仅负责对菜品质量、价格监管的新模式。
截至目前,已经有两户主动开展了互助养老新尝试。这两家人与助老大食堂在位置上形成了一个三角,相互补充,极大地满足了社区内老人就近就餐的需求。
家住仰口支路14号的崔阿姨就是两户互助养老中的一户。今年50岁的崔阿姨是个出了名的热心人,平常做饭就喜欢多做一点跟邻里一起分享,听说社区关于互助养老的事情,崔阿姨马上报名参加。“我是个闲不住的热心人。平常看见我家附近有不少独居老人吃饭这么困难,就一直想帮帮他们。”崔阿姨说,“有社区互助养老这个方式,也正好帮我实现了这个愿望。” 每天一早,崔阿姨便要出门买菜,购置一天所需的食材,为了保证材料的新鲜卫生,崔阿姨每次都要精挑细选。“今天我买了鲜鲅鱼、大头菜,午饭就做这两样了。这还有朋友给我送来刚摘的槐花,明天可以给大家做槐花包子吃。在我这吃,我可以保证一周每天不重样。”谈到做饭,崔阿姨流露出了骄傲和自豪的神情,“做饭对我来说是强项,我曾经干过十多年的家政,对照顾老年人很有心得,特别是给老人做饭方面。老人的口味清淡,做饭要注意少油少盐,不仅对口味,还健康,加上每次10元的价格十分便宜,附近的老人都喜欢来我这吃。”
现在,每天都有七八个老人来崔阿姨家吃中饭,看着他们满意的笑容,崔阿姨十分欣慰。
崔阿姨的背后,少不了社区的支持。湛山社区为崔阿姨家提供了各种设备帮助,有锅碗瓢盆,有桌椅,甚至还有消毒柜、微波炉等小家电。
“在帮助的同时,也少不了监督。”宋晓东副主任告诉记者,“对于参加互助养老的人员,我们要尽量给予最大的帮助,让他们做得舒心。同时,我们还要对他们进行监督,保证每天的饭菜价格和质量,还要组织定期体检和营养培训,确保老人吃上健康、卫生的午饭。”
出于食,不止于食
养老,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理问题,更需要心灵上的交流和互助。因此,湛山街道办事处特地对食堂进行了升级改造,将食堂搬迁到新址。在增加食堂面积的同时,进行了重新装修和升级,改善了老人的用餐环境,并特地开辟出一块区域作为棋牌室和阅览室,为老人提供了一个娱乐的场地和平台。4月1日,重新装修的助老食堂重装上阵,老人们的用餐环境不仅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更拥有了一个新的交流场所。从那开始,不少老人选择在午饭后留在食堂棋牌室内一起下棋、打牌、聊天,欢快的笑声不时传出,从此食堂和谐的氛围中又多了一份快乐。
正在用餐的赵爷爷告诉记者:“老年人好静,又好动,吃饭好静,吃完爱热闹。社区助老食堂能很好地满足我们。安静温馨的吃饭环境和设施齐全的活动区域分隔开来,不管是吃还是玩,都很尽兴。”
不仅是助老食堂,互助养老家庭也在分担着交流场所的责任。崔阿姨家每天午饭期间都是热闹非凡,不仅仅是为了便宜、可口、健康、营养的饭菜,更是为了在午饭期间说说话,聊聊天。“楼上李阿姨每天从我这打完了饭菜,回去伺候活动不便的老伴吃完,自己再下来跟大家一起吃午饭,为的就是能和大家聊聊天、说说话。”崔阿姨说,“每天吃完午饭,老人们都要在我这多呆一会,聊聊天、打打牌,也是个交流放松的好方式。”
吃饭在平常人看来是件小事,可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个大事。“老有所食,食有所安”,养老才有根基,和谐才有基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为和谐社会做了最好的注脚。经过了2000多年的文化传承,尊老已深入了中华文化骨髓,成为了和谐社会的一大主题。
现在,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养老问题将会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预测,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人口老龄化就意味着老年人口大幅度增加,相应的养老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建立最合适的养老体系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已成为必须解决的社会问题。
和谐,首要和。《说文·口部》月:“和,相唐也。从口,禾声。”在古代,“和”字有三种写法:和、味、稣。虽写法不同,但三者中都有“禾”、“口”二字,只有分别解析“禾”、“口”二字,才能阐明“和”字的真义,简单来说,就是吃饱、吃好。如果吃饭这一最基础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养老只能是空谈,和谐只能是空中楼阁。
吃饭的大事
谈到养老,人们通常会想到家庭、政府等等,但现实中,都难以单独解决日益严重的老年人吃饭问题。从家庭层面看,中国即将出现倒金字塔形人口结构,相对于老年人数量,老年人比例的提升将更为明显,家庭养老将从“多养一”转变为“一养多”,所负担的养老压力倍增,单靠子女解决老人吃饭问题似乎从时间和经济上都难以实现;从政府层面看,由于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加,政府很难有足够的人、财、物力解决老年问题,只能在规划和政策上有所倾斜,难以身体力行。
同时,由于经济和意识问题,仅有极少数的老人会选择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大部分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在这之中,多数老人都是独居,也有少部分跟子女同住,可即使跟子女住在一起,中午的那顿饭大多还得靠自己来解决。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身体大部分有大大小小的毛病,吃午饭,对一些老年人来说,是件难事。
居住在青岛市市南区湛山街道的李奶奶就曾为吃午饭的事很苦恼。李奶奶今年78岁,老伴已经80多岁了。对于吃饭的问题,她说:“我和老伴的身体都不怎么好,而且岁数大了脑子也糊涂,一般都不去菜市场买菜。平时都是孩子们周末过来时给我们准备好一周的菜,我们想做时就做点简单的,比如煮粥、下面条,不想做时就买点包子什么的。只有周末,孩子们回来看我们时才吃上顿像样的饭菜。对我们来说,好不好的无所谓,只要饿不着就行。”
像李奶奶这样的情况,在湛山街道不在少数。街道现有人口4.2万人,60岁以上老年约7219人,占总人口17%,其中70岁以上老人3134人。如何让老年人吃饱、吃好,是个大问题。
面对困难,湛山街道在市南区政府的帮助下,开展了新的探索,逐渐走出了一条“社区搭台、社会唱戏”的新模式。把政府的管理优势和社会的资源优势借助社区这一平台集中表现出来,让整个社区因养老互动起来,从而极大地缓解了老年人就餐难、子女照料负担重的问题。
助老大食堂,和谐大家庭
每天上午11时,都会有老人络绎不绝地走进位于华严支路8号的湛山街道助老食堂。不一会,干净整洁的食堂内就坐满了前来就餐的老人。刚出锅的饭菜热气腾腾,荤素搭配的菜色让人食欲大振,食堂大姐热情的笑脸温暖人心,大厨石师傅的手艺引得众人纷纷赞赏……每天,这幅安静祥和、温暖人心的画卷都会在湛山助老食堂徐徐展开。
今天的菜是山药炖肉、西红柿炒鸡蛋、炒大头菜,石师傅表示:“给老年人做饭,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不单要重视口味、营养还要兼顾口感和花样。要让老年人吃饱、吃好,还要吃得放心,吃得舒服。”
因为老友的介绍,李奶奶也加入了助老食堂这个“大家庭”:“大家都说助老食堂做的特别好,饭菜便宜,既营养又卫生,我这不也就来了。吃了两次,发现这离家近、吃得好,一人每天才10块钱,实在是很便宜,就固定在这吃了。”
美味、卫生、便宜、方便、安全,自然能吸引更多的老人。湛山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宋晓东告诉记者:“湛山街道助老食堂2014年7月开始试运行,得到了社区内老年人的广泛认可。最初,每天来吃饭的人数只有7人,经过口口相传,发展到现在平均每天都有60余人前来就餐。”
看见的是服务,看不见的是背后的努力。为了向老人提供安心、健康、卫生的午餐体验,湛山社区付出了很多。从资金投入到政策扶植,从员工体检到健康培训,从规章制定到监督回访……老人们满意笑容的背后浸透了社区工作人员辛勤的汗水。
湛山助老食堂的成功在市南区并不是个案,截至目前,市南区各街道办事处已依托社区中心用房建设社区助老食堂15处,累计投入资金260余万元,街道覆盖率达100%,有200余名“三无”、80岁以上低保且独居老人每天享受免费送午餐服务,1000余名老人享受低偿午餐服务。
助老食堂,已成为市南区养老的一大亮点,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优质服务。
邻里一家亲,互帮互助忙
助老食堂虽然好,但因为场地、位置等众多问题,难以解决整个社区的需求。因此,湛山街道创造性地开始了互助养老新尝试。
所谓互助养老,即政府号召有基础、有能力的住户在家开展互助养老食堂,街道仅仅负责对菜品质量、价格监管的新模式。
截至目前,已经有两户主动开展了互助养老新尝试。这两家人与助老大食堂在位置上形成了一个三角,相互补充,极大地满足了社区内老人就近就餐的需求。
家住仰口支路14号的崔阿姨就是两户互助养老中的一户。今年50岁的崔阿姨是个出了名的热心人,平常做饭就喜欢多做一点跟邻里一起分享,听说社区关于互助养老的事情,崔阿姨马上报名参加。“我是个闲不住的热心人。平常看见我家附近有不少独居老人吃饭这么困难,就一直想帮帮他们。”崔阿姨说,“有社区互助养老这个方式,也正好帮我实现了这个愿望。” 每天一早,崔阿姨便要出门买菜,购置一天所需的食材,为了保证材料的新鲜卫生,崔阿姨每次都要精挑细选。“今天我买了鲜鲅鱼、大头菜,午饭就做这两样了。这还有朋友给我送来刚摘的槐花,明天可以给大家做槐花包子吃。在我这吃,我可以保证一周每天不重样。”谈到做饭,崔阿姨流露出了骄傲和自豪的神情,“做饭对我来说是强项,我曾经干过十多年的家政,对照顾老年人很有心得,特别是给老人做饭方面。老人的口味清淡,做饭要注意少油少盐,不仅对口味,还健康,加上每次10元的价格十分便宜,附近的老人都喜欢来我这吃。”
现在,每天都有七八个老人来崔阿姨家吃中饭,看着他们满意的笑容,崔阿姨十分欣慰。
崔阿姨的背后,少不了社区的支持。湛山社区为崔阿姨家提供了各种设备帮助,有锅碗瓢盆,有桌椅,甚至还有消毒柜、微波炉等小家电。
“在帮助的同时,也少不了监督。”宋晓东副主任告诉记者,“对于参加互助养老的人员,我们要尽量给予最大的帮助,让他们做得舒心。同时,我们还要对他们进行监督,保证每天的饭菜价格和质量,还要组织定期体检和营养培训,确保老人吃上健康、卫生的午饭。”
出于食,不止于食
养老,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理问题,更需要心灵上的交流和互助。因此,湛山街道办事处特地对食堂进行了升级改造,将食堂搬迁到新址。在增加食堂面积的同时,进行了重新装修和升级,改善了老人的用餐环境,并特地开辟出一块区域作为棋牌室和阅览室,为老人提供了一个娱乐的场地和平台。4月1日,重新装修的助老食堂重装上阵,老人们的用餐环境不仅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更拥有了一个新的交流场所。从那开始,不少老人选择在午饭后留在食堂棋牌室内一起下棋、打牌、聊天,欢快的笑声不时传出,从此食堂和谐的氛围中又多了一份快乐。
正在用餐的赵爷爷告诉记者:“老年人好静,又好动,吃饭好静,吃完爱热闹。社区助老食堂能很好地满足我们。安静温馨的吃饭环境和设施齐全的活动区域分隔开来,不管是吃还是玩,都很尽兴。”
不仅是助老食堂,互助养老家庭也在分担着交流场所的责任。崔阿姨家每天午饭期间都是热闹非凡,不仅仅是为了便宜、可口、健康、营养的饭菜,更是为了在午饭期间说说话,聊聊天。“楼上李阿姨每天从我这打完了饭菜,回去伺候活动不便的老伴吃完,自己再下来跟大家一起吃午饭,为的就是能和大家聊聊天、说说话。”崔阿姨说,“每天吃完午饭,老人们都要在我这多呆一会,聊聊天、打打牌,也是个交流放松的好方式。”
吃饭在平常人看来是件小事,可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个大事。“老有所食,食有所安”,养老才有根基,和谐才有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