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的爱与恨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萧红的《呼兰河传》以其质朴生动的语言、真实沧桑的情感取胜于文坛。其中“儿童化”叙事视角和悲剧的产生对文本的构架都有特定的意义与作用。本文以萧红对在呼兰城中童年回忆里的爱与恨为起点,分析萧红的“儿童化叙事视角”和悲剧产生的机制。
  【关键词】:呼兰河传;萧红;儿童化叙事;悲剧
  没有离家经验的人是无法理解萧红的。一直认为最好的作家写作的语言都不会是华丽浓艳、辞藻堆叠的。运用质朴的语言却读来韵味无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而作家的深度和内力也都可以因此感受得到。萧红简朴的语言竟能承担起一份复杂而深厚的情感,简单而厚重。读罢,掩卷遐思,一种苦涩的味道扑面而来。
  茅盾说:“《呼兰河传》不象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于这‘不象’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象’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讽刺,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有美,即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眩惑。”[1]
  一、儿童化叙事下的梦幻视角
  萧红的童年是短暂的,但毕竟还是有的。有祖父,有后花园,有泥烤鸭子。那时候的萧红贪玩、调皮,幼稚的可爱。祖父教她念诗,“少小离家老大回”,祖父念一句,萧红也跟着念一句。虽然根本不知道诗的意思,但小萧红很高兴的念着,喊的声音比祖父还大,纯粹是因为诗的声音很好听。祖父的宽容和无限的溺爱,是萧红童年唯一的幸福源泉。
  除了祖父,家里的父亲母亲祖母,没有人愿意理睬她。虽然是家中长女,但她的降生并没有给家人带来喜悦,相反却因为出生在农历端午节这个不吉利的日子里,又是女儿而遭到嫌弃。于是,萧红就这样自由而孤独地成长了。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造就了萧红倔强的性格和悲剧式的命运——享受自由但又渴望保护,渴望温暖而又生性孤独。
  对于童年的欢乐和祖父的爱,《呼兰河传》中萧红以一种儿童化的叙事视角和方式营造了一个美丽梦幻的世界。萧红用小女孩般单纯、口语化的叙事口吻将故事娓娓道来,稚嫩美好而又纯真。例如《呼兰河传》中对家里的后花园的一段记述文字:“这花园里蜂子、蝴蝾、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采花上.胖田圃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2]整段文字不带有任何隐喻、排比等富有技巧的叙事手法,也盡量避免高级形容词的使用。可以看到的只有单纯的动物名称的罗列和纯色的描述。仿佛一幅艳丽的油画上泼满了各种颜料。其中的童趣由此自然生成。
  “儿童视角”带来一种“陌生化”的效果。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的概念,他们认为艺术就是要“反常化”。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延,要抱真归朴,激发自己第一次面对事物的原初感受和震颤。萧红以儿童的原始思维还原了对自然世界的新鲜感受,从而让这些动植物都有了和人类一样的情感和意志.充满了生机和灵性。
  吴晓东在《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中,将“儿童视角”定义为:“小说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辨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索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呼兰河传》中叙述视角是一个小女孩的视角,或者更确切的说,是萧红自己小时候的视角。孩子的视角让文字显得天真可爱,纯净无邪,仿佛远离世上的所有尘埃污垢。
  但《呼兰河传》是一篇回忆性质的小说,回忆里既有回忆也有痛苦。在萧红复调化的文章结构安排下,这种儿童化天真的视角将邪恶的污浊淡化,痛苦被蒙上一层面纱显得不清晰。但无论怎样掩饰,我们还是可以在童稚的语言下发现萧红的呼兰城里愚昧的人们肮脏的现实和不断上演的悲剧。
  二、悲剧的两个幕后机制
  爱恨相生,方为人生本色。小萧红在淳朴善良的祖父呵护下快乐成长的时也目睹到了世间的肮脏苦难和悲剧。笔者造成认为《呼兰河传》中悲剧的主要机制有两个:一是传统父权制对女性的不平等压制;二是生活贫困带来的人情冷漠。
  除却文本前期描写到父亲对“我”的冷淡之外,后文中父权制对女性的欺压更明显的体现侧面描写的“小团圆媳妇”的死亡悲剧上。其中有一段众人救小团圆的语言描写尤为具有代表性。“于是凡有善心的人都帮起忙来。他说他有一个偏方,她说她有一个邪令。有的主张给她画上花脸,把大神请到家里,让那大神看了,嫌她太丑,也许就不捉她当弟子了,就可以不必出马了。周三奶奶则主张给她吃一个全毛的鸡,连毛带腿地吃下去,吃了用被子把人蒙起来,让她出一身大汗。蒙到第二天早晨鸡叫,再把她从被子放出来。”[3]
  只因小团圆媳妇活泼、作风大方,周围的人便说她不像个团圆媳妇.婆婆就根据传下来的规矩打她,把她吊在房梁用皮鞭抽她,用烧红的烙铁烙她,团圆媳妇被虐待折磨生病了,请人用愚昧残忍的方法治病。小团圆媳妇婆婆是父权制的维护者代表,她按“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牛活”,她只想把团圆媳妇规矩成像样的媳妇以得到父权社会的认同。她的愚钝、顽固、毫不自知的虔诚足以证实她被父权侵染毒害之深已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萧红没有直接写男性如何欺压女性,反之通过女性的自身的心理描写侧面刻画了父权制度下女性地位与心理的扭曲。
  呼兰城的贫困也是各种悲剧形成的根源。人们的生存地位比一般的牲口低,因为牲口可以干活赚钱,而人只能吃饭。小孩子死去是没有人会为他伤心太久的,因为生活还要继续。这里开粉坊的人住的是倾斜潮湿的稻草房,一下午就漏水,天气一晴房子长了蘑菇,他们为此为自己的房子出产可口的蘑菇自豪不已。他们工作时一边挂着粉,也是一边唱着的。那唱不是不是从工作中得到的愉快,好笑含着眼泪在笑似的。
  这里的人们已经被苦难折磨得分不清苦难和幸福的界限。于是,欣赏苦难反而成了他们的乐趣所在。凡是有跳井投河,或是上吊的,看热闹的人就特别多。小团圆媳妇被按在热水缸里昏死过去时,看热闹的人们都以为她是死了,大家都跑过去拯救她。可是,当团圆媳妇被救活后,却再一次无情的观赏她的苦难。正是在贫困的驱使下,人们忘记了尊严为何物,善良的价值,只是悲剧的活着。而失去尊严而活着对萧红来说简直比死亡更难以接受。这也就是为什么刚成年,萧红便毫无留恋的离开了这个让她又爱又恨的故乡。萧红笔下的故乡,仿佛看得见鲁迅《故乡》里同样的东西,即是一种留恋憎恨交织的无奈之情和沧桑之感。
  三、结语
  多年后的萧红将要面临家庭的逼婚,她选择了逃离。虽然生在这片土地上,但萧红和周围是格格不入的,曾经有过的爱已经随着祖父的去世和后花园的荒芜消失殆尽,弥留下的是梦想与现实的不和谐。萧红有追求,有渴望,有生命力,却因此遭到已经失去了这些东西的人的嫉妒与怨恨。
  书的最后,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道一声珍重珍重,萧红逃离了这里,不知道临走前,她的脸上是怎样一副表情,也许是厌恶的,也许是留恋的,也许只是满脸的苍凉,隐忍着想流也流不出的眼泪……
  参考文献:
  [1]茅盾.《呼兰河传》序[M].茅盾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96-97
  [2]萧红.《呼兰河传》[M].南京:译林出版社,第四章.
  [3]萧红.《呼兰河传》[M].南京:译林出版社,第五章.
其他文献
【摘要】:先分析某高校现状,从教师、教研室、系部、教务处、学院行政管理部门等角色的需求出发,分析出某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  【关键词】:需求分析;spring框架  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使学校的各个部门能运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全校教师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实时向各主管部门上报相关信息,例如:教职工的各类考核、评比、评选,主持或者参与的教研、科研项目,各类教学、科研成果
期刊
好一池破败烟火。  好一场半梦半醒。  她端着手中的酒,一如五年前,一个小时,一口没动。  她又看见他了,比五年前更加的光鲜亮丽,周围的人依旧是围着他转的。  时光是公交车,载着我们穿过熟悉的街道,推着我们回忆那些往事,于是我们专注于看清自己的脸,却发现里面承载了愚昧,虚伪,或者还有那一瞬间的迟疑。  五年前,他抢走了她的酒杯,就这么一口饮下,喉结一动。她的心也随之一颤。  他笑得一脸无辜说,这叫
期刊
1、秋分  在你的身体内部全是火  在另外一个世界可以点燃  微弱的叫喊没有人听见  灵魂在飘渺的夜空中混沌得无法醒来  那是在某日的一夜晚  你不可能记起与今生无关的记忆  那是无法证明和相信的前生  今生里没有半点迹痕  無声的吉它  在与一个陌生的女人说话  废墟沉沦到了看不清楚的天边  无视黑夜和黎明一起到来  2、海蓝   在苍茫的人世,我们读过多少繁花   美妙,如梦幻奇景   在生命
期刊
作 品:《一抹嫣然1》390mm×543mm  作 者:纪磊 重庆师范大學 美术学院 2013级研究生  指导教师:龚文
期刊
【摘要】:尽管校园安全问题是各级各类学校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教职员工也颇为尽职尽责,但是各种学生伤害事故仍难以避免,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纠纷也日益增多。笔者就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伤害事故;民事责任;制度;完善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与社会的重视,各级各类学校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机遇。然而,学校毕竟属于人员高度密集场所,在校园里经常发生学生伤害事
期刊
【摘要】: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这部写给大人的童话,自问世以来深受人们喜爱。作者在书中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贪图名利和冷漠,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麻木、孤独和寂寞,同时也呼唤人们回归人的本质。  【关键词】:小王子;生命哲学;自由;成长  生命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期在德法等国流行的一种具有非理性主义特征的哲学思潮,它由对生命的揭示推及到对整
期刊
《闺蜜》  闺蜜  很甜  很腻  不知从何说起  但只要在一起  明天是末日  我也愿意  就这样一起死去  我也不觉的可惜  珍惜  扶持  疯狂老去  回忆  思绪  从未停止  从现在起  屏住 呼吸  让风吹干我们的记忆  让爱 别离  《父亲》  父亲  沉重  深邃  如天  似地  再多的话语  也不及一句  我爱你  《等》  等 等 等  又等了一个四季  你依旧还没出现在我的
期刊
【摘要】:茹志娟的《百合花》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充满了人性美与人情美。茹志娟用她细腻的抒情笔调,运用典型的意象和细节、以虚写实、以情动人,成功塑造了饱满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形象,达到现实和人情美、人性美的完美融合。读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就好像在读诗化的散文一般,让人陶醉其中。在那样一个战乱的年代里,茹志娟似要把我们带入一个空气中浸润着香味,风中野菊花招摇,百合花飘洒的诗的世界。茹志娟用她那真诚细
期刊
【摘要】:鲁迅,作为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中国小说在他的手中开始并且成熟,从而进入中国文学的殿堂,走入世界文学之林。他是现代杂文的开创者,创作了大量的杂文,让杂文这一艺术形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形成了以他命名的“鲁迅杂文”。他在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发展史上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尝试具有诗的精魂和散文的外形的文体的作
期刊
【摘要】:《小王子》中作者借用孩童的口吻,采用象征的手法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贯彻到自己创造的童话世界中。通过对文中不同的事物赋予不同的意象,从而揭露了现实世界的虚伪和丑陋,同时也为人们重现了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小王子;象征意义;驯化;爱情观  《小王子》是法国著名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留于后人的惊人之作。他用细腻的笔锋写出了成人世界的空虚和势力,刻画出一个纯洁可爱、善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