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当前建筑学发展的方向,介绍生态建筑学的概念,阐述了生态建筑学的现状和研究生态建筑学的意义,并对设计生态建筑的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生态建筑学;意义;措施
0、引言:
生态建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建筑学是当今建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建筑学发展史上创造性的突破,将是21世纪建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必须要针对生态建筑固有的特点进行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护生态、回归自然,实现建筑、人类、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1、生态建筑学的概念
生态建筑学即生态学与建筑学的有机结合,是人们依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具备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达到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间良性的循环系统。生态建筑学自产生至今,一直致力于解决建筑学中人类面临的空间与生态问题,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完善。社会的进步和建筑学领域的科技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建筑技术日新月异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随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理论成为了全球的共识,环境、生态、建筑、资源共同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进入到21世纪,人与环境、建筑的和谐共生更是成为生态建筑学致力的目标,人们开始高度重视研究生态建筑学的重大意义。
2、生态建筑学的发展现状
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生态建筑”新理念。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我国对生态建筑的认识正是在此次会后才起步。1994年我国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同时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一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19%年又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保证措施。到2000年前后生态建筑才逐渐成为讨论热点。因此,我国对生态建筑的探索只有十几年的时间,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技术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3、研究生态建筑学的意义
3.1、理论研究的意义
“生态”是建筑的“命脉”。生态建筑学是研究建筑学进化的科学,生态建筑学的研究将从根本上革新我们的建筑学观念,使我们熟悉生态原理,树立完整的生态观念。生态建筑学将会给建筑作品注人生命,使建筑“活起来”。
生态建筑学是形成古今中外建筑精华融合、雅俗共赏的结合点。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赖特向民间学习设计出有机建筑;芬兰建筑大师阿尔托注重运用当地材料使建筑人性化;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的文丘里、约翰逊等人强调文脉等,古今中外这样的实例很多。
发展生态建筑将大大丰富我们的建筑类型,我们应该用生态的观点、从生态圈的角度来考察我们的建筑类型。人类的生命圈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横向提出生活、教育、文化、娱乐、工作等诸方面的生态要求。因此,一幢建筑物不论是何种类型,从满足相应生命圈的生态活动要求考虑,是不会“千篇一律”的。
3.2、实践应用的意义
目前,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而实际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且仍在不断加剧。就能源消费而言,在我国所探明的能源资源储量中,7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天然气仅为4t5%;而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一3倍以上。就土地的消耗而言,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一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正是这些严峻的事实,也为生态建筑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4、设计生态建筑的措施
针对上述生态建筑学的意义,我们来研究设计生态建筑的具体措施。个人认为,生态建筑就是要实现建筑形态上的生态、舒适度上的生态和节能上的生态。
4.1建筑形态上的生态设计
形态是人们认识建筑最直观的印象,它对城市周围环境影响极大,所以建筑形态上的生态设计是不容小觑的。设计可以从整体角度把握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以生态为基础进行整体形态规划,合理利用土地,组织各功能分区,确定建筑物朝向、间距、形体、绿化配置等内容,利用建筑周边环境及其自身的形态,组织立体绿化和水体,改善建筑气候使人们生活在具有生命力的生态建筑中,具体到形态上可尽量减少建筑上的角点,改变以往生硬的建筑形式,多运用曲线,多与周边已有建筑结合,让建筑流线更加流畅自然,与环境浑然一体,那么它对周围环境的空间影响就会降至最小。总的来说,形态上的生态设计,不仅仅是减少土壤破坏,多种植绿化,还可以是外形上的自然流畅,也可以是引入某个生命体的概念让人产生美好的想象,最好是能够让建筑成为真正会“呼吸”的生态建筑,长久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4.2、建筑舒适度上的生态设计
建筑舒适度上的生态设计就是要求建筑内部空气质量、采光条件、温度气候等方面能达到人们满意的程度。简单来讲就是清爽的空气、良好的光影效果、适宜的活动范围和远离城市的喧嚣都是人们所期望的生态设计。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把建筑视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考虑建筑空间的形体与自然空间的联系,使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结合,实现空间的多样化和科学化,加大使用功能的灵活性和空间的可变性,留有余地的变化,让建筑内部的采暖、通风、照明、电气等系统高效协调运转,并经过改造或装饰可以实现可再生使用,降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达到人体舒适度的需求。
4.3、建筑节能上的生态设计
生态建筑自产生到形成,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建筑面临的能源和污染问题,所以说节能是生态建筑最重要的部分。由于现代建筑因其巨大的体量、复杂的功能空间以及深层的地下层使用,使得建筑某些空间的舒适度并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这就需要通过巨大的能源耗费(机械通风、照明发电、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来解决,有的能源消耗会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得原本为人类服务的美好变成人类的困扰,故建筑节能上的生态设计恰为适宜的出现被人们广泛提倡,设计的好可以有效地减小建筑自身给环境带来的麻烦,使建筑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运作的生命体,甚至能够给周围的环境带来改善作用,让人类、建筑、环境和谐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
5、结束语
我国生态建筑学研究尚不全面,缺乏系统的政策法规体系,只有深入研究生态建筑学的意义,掌握有效的设计措施,设计具有生命力的生态建筑是建筑行业应牢记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王新,郑爱兴. 关于建筑学的若干分析[J]. 经营管理者. 2012(12)
[2]李延喜,隋大权. 促进建筑学与生态学的结合[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03)
【关键词】生态建筑学;意义;措施
0、引言:
生态建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建筑学是当今建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建筑学发展史上创造性的突破,将是21世纪建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必须要针对生态建筑固有的特点进行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护生态、回归自然,实现建筑、人类、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1、生态建筑学的概念
生态建筑学即生态学与建筑学的有机结合,是人们依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具备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达到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间良性的循环系统。生态建筑学自产生至今,一直致力于解决建筑学中人类面临的空间与生态问题,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完善。社会的进步和建筑学领域的科技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建筑技术日新月异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随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理论成为了全球的共识,环境、生态、建筑、资源共同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进入到21世纪,人与环境、建筑的和谐共生更是成为生态建筑学致力的目标,人们开始高度重视研究生态建筑学的重大意义。
2、生态建筑学的发展现状
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生态建筑”新理念。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我国对生态建筑的认识正是在此次会后才起步。1994年我国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同时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一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19%年又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保证措施。到2000年前后生态建筑才逐渐成为讨论热点。因此,我国对生态建筑的探索只有十几年的时间,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技术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3、研究生态建筑学的意义
3.1、理论研究的意义
“生态”是建筑的“命脉”。生态建筑学是研究建筑学进化的科学,生态建筑学的研究将从根本上革新我们的建筑学观念,使我们熟悉生态原理,树立完整的生态观念。生态建筑学将会给建筑作品注人生命,使建筑“活起来”。
生态建筑学是形成古今中外建筑精华融合、雅俗共赏的结合点。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赖特向民间学习设计出有机建筑;芬兰建筑大师阿尔托注重运用当地材料使建筑人性化;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的文丘里、约翰逊等人强调文脉等,古今中外这样的实例很多。
发展生态建筑将大大丰富我们的建筑类型,我们应该用生态的观点、从生态圈的角度来考察我们的建筑类型。人类的生命圈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横向提出生活、教育、文化、娱乐、工作等诸方面的生态要求。因此,一幢建筑物不论是何种类型,从满足相应生命圈的生态活动要求考虑,是不会“千篇一律”的。
3.2、实践应用的意义
目前,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而实际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且仍在不断加剧。就能源消费而言,在我国所探明的能源资源储量中,7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天然气仅为4t5%;而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一3倍以上。就土地的消耗而言,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一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正是这些严峻的事实,也为生态建筑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4、设计生态建筑的措施
针对上述生态建筑学的意义,我们来研究设计生态建筑的具体措施。个人认为,生态建筑就是要实现建筑形态上的生态、舒适度上的生态和节能上的生态。
4.1建筑形态上的生态设计
形态是人们认识建筑最直观的印象,它对城市周围环境影响极大,所以建筑形态上的生态设计是不容小觑的。设计可以从整体角度把握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以生态为基础进行整体形态规划,合理利用土地,组织各功能分区,确定建筑物朝向、间距、形体、绿化配置等内容,利用建筑周边环境及其自身的形态,组织立体绿化和水体,改善建筑气候使人们生活在具有生命力的生态建筑中,具体到形态上可尽量减少建筑上的角点,改变以往生硬的建筑形式,多运用曲线,多与周边已有建筑结合,让建筑流线更加流畅自然,与环境浑然一体,那么它对周围环境的空间影响就会降至最小。总的来说,形态上的生态设计,不仅仅是减少土壤破坏,多种植绿化,还可以是外形上的自然流畅,也可以是引入某个生命体的概念让人产生美好的想象,最好是能够让建筑成为真正会“呼吸”的生态建筑,长久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4.2、建筑舒适度上的生态设计
建筑舒适度上的生态设计就是要求建筑内部空气质量、采光条件、温度气候等方面能达到人们满意的程度。简单来讲就是清爽的空气、良好的光影效果、适宜的活动范围和远离城市的喧嚣都是人们所期望的生态设计。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把建筑视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考虑建筑空间的形体与自然空间的联系,使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结合,实现空间的多样化和科学化,加大使用功能的灵活性和空间的可变性,留有余地的变化,让建筑内部的采暖、通风、照明、电气等系统高效协调运转,并经过改造或装饰可以实现可再生使用,降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达到人体舒适度的需求。
4.3、建筑节能上的生态设计
生态建筑自产生到形成,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建筑面临的能源和污染问题,所以说节能是生态建筑最重要的部分。由于现代建筑因其巨大的体量、复杂的功能空间以及深层的地下层使用,使得建筑某些空间的舒适度并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这就需要通过巨大的能源耗费(机械通风、照明发电、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来解决,有的能源消耗会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得原本为人类服务的美好变成人类的困扰,故建筑节能上的生态设计恰为适宜的出现被人们广泛提倡,设计的好可以有效地减小建筑自身给环境带来的麻烦,使建筑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运作的生命体,甚至能够给周围的环境带来改善作用,让人类、建筑、环境和谐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
5、结束语
我国生态建筑学研究尚不全面,缺乏系统的政策法规体系,只有深入研究生态建筑学的意义,掌握有效的设计措施,设计具有生命力的生态建筑是建筑行业应牢记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王新,郑爱兴. 关于建筑学的若干分析[J]. 经营管理者. 2012(12)
[2]李延喜,隋大权. 促进建筑学与生态学的结合[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