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3D打印有多火爆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打印出吃的、穿的、用的,令人惊讶的是它甚至还可以“救死扶伤”。
近期,北医三院用3D打印“骨骼”治病救人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得不让人感叹科技力量之大。有业内专家表示:“它预示骨科手术治疗即将进入一个新时代。未来医疗受3D打印技术的影响将有着巨大的改变,从打印骨骼、仿真医疗模型,到量身定做的器官替代品,都将一一实现并普及。”
打印骨骼救死扶伤
从2009年开始,北医三院骨科就开展3D打印骨骼技术的动物实验研究。如今该项技术已经通过动物实验,并于今年被正式批准进入临床观察阶段。截至目前,已经有近40位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之后,植入了3D打印机制造的钛合金骨骼,并接受定期追踪检查。
北医三院骨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刘忠军是这一研究的牵头人。他透露,参加人体试验者主要是颈椎病患者和髋关节病患者,在北医三院接受脊椎人工椎体植入、颈椎的椎间融合器植入和人工髋臼植入手术。
据了解,北医三院本身并不拥有3D打印机,它只是与厂家联手开展合作研究。“比如我们把脊椎设计图样传送给厂家,几个小时之后就可以拿到打印出来的产品。”刘忠军表示,“3D打印能够生产各种不规则形状的骨科内植物,无论想要什么形状,只要能把它设计出来,就可以实现。”
原来医生将患者的骨肿瘤切除后,为了支撑和固定需要在切除骨骼的部位放入一个钛网,然后从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取出部分骨头填充进去,再用钢板和钢钉固定住,让它慢慢生长。但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这种填充方法并不理想,植入骨骼与周边骨骼融合的时间会很长,而且在生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金属塌陷等问题。
有了3D打印技术,医生可以直接生产出同一形状、体积的内植物,填充到缺损部位里面,上下用螺钉固定,就非常牢固,这一点是以往医疗水平不可能做到的。而让人兴奋的是,打印出来的骨骼表面布满孔隙,它们像海绵一样可以将周边的骨头吸引进来,使真骨与假骨之间结成牢固的一体,患者骨骼能尽快康复。
虽然3D打印技术在精度和速度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有不少人都认为3D打印钛合金骨骼价格肯定不菲。对此,刘忠军表示,目前3D打印“骨骼”还没有确切价格,因为它是一个全新的工艺,定价会涉及方方面面,目前说不出一个精确价格,但是大体上,用3D打印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与传统工艺产品相比,成本不会增加,甚至有可能降低。以人工椎体为例,现在临床使用的人工椎体价格从1万元到3万元不等。这意味着,3D打印“骨骼”的价格大概也就是这个价位。
将3D打印技术引入骨骼制造并非北医三院首创。在2009年,瑞士研究人员就已复制出一位男子的拇指骨骼。之后,美国研究人员也利用3D打印机开发骨骼打印技术,造出类似骨骼的材料。研究人员说,它可被用于骨科、牙科治疗或开发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而未来患者需要的假耳、假肢等都可以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
医疗领域应用渐广
除了打印骨骼,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远不止于此。
打印各式各样的器官或组织3D模型是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另一重要应用。而3D打印的器官模型,已经出现在医院里。美国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儿科心脏病学家劳拉·奥利弗里近日打印出一个心脏模型。通过使用CT扫描患者心脏图像,利用一部价格约25万美元的3D打印机,她制造了一个真实复制患者疾病的心脏模型。
该心脏样本是由塑料制成,是患有不寻常并发症病人的心脏的精确解剖副本。劳拉·奥利弗瑞表示,心脏副本对于练习复杂手术来说是非常理想的对象,它使得手术外科医生能够看清他们要进行手术的精确解剖情景。不难想象,未来医学学者甚至可以用3D打印的解剖标本取而代之珍贵的人体解剖标本。
此外,3D打印在器官移植上也发挥了巨大作用。5月底,美国媒体报道了全球首例3D打印器官人体移植手术,引发不少研究者与生物投资者关注。密歇根大学公共医疗中心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了一段人工气管,移植入一位只有六周的美国婴儿体内。
这名植入3D打印器官的男婴患有先天性的气管发育缺陷。由于气管受到压迫,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待他的很可能是缺氧死亡。为了挽救他的生命,该所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师大卫·措普夫,通过计算机设计了一条适合这个男婴的气管支架模型,随后将具有热塑性的生物可吸收材料作为墨水,最后打印出一百条细小管道,通过电脑激光技术,堆砌出一层层不同形状和体积的塑料薄层,从而制造出一段人工气管。
然而,对于一些对材料有着严格要求的移植器官来说,3D生物打印机则更加适合。3D生物打印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利用一层层的塑料,而是利用一层层的生物构造块,去制造真正的活体组织。器官移植可以拯救很多人体器官功能衰竭或损坏的患者生命,但这项技术也存在器官来源不足、排异反应难以避免等弊端。不过,随着未来3D生物打印机的应用,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据业内人士介绍,3D生物打印机需要生物墨水,而最有可能成为墨水的便是人体细胞。首先,研究者将从人们的骨髓或脂肪中提取出干细胞,通过生物化学手段,使它们分化成不同类型的其他细胞。随后,这些细胞将被封存成“墨粉”,每一滴“墨粉”里可能包含1万到3万个细胞。当3D生物打印机开动时,“墨粉”将通过打印头聚拢在事先设计的部位上,打印器官的雏形便逐渐显现。
据悉,由美国Organovo公司研制的3D生物打印机如今已经可以制造动脉。Organovo公司首席执行官基思·墨菲指出,终有一天,只需轻轻按下按钮,就能让3D生物打印机制造出我们所需要的器官。这不是科幻,是科学。
链接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过去其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意味着这项技术正在普及。
近期,北医三院用3D打印“骨骼”治病救人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得不让人感叹科技力量之大。有业内专家表示:“它预示骨科手术治疗即将进入一个新时代。未来医疗受3D打印技术的影响将有着巨大的改变,从打印骨骼、仿真医疗模型,到量身定做的器官替代品,都将一一实现并普及。”
打印骨骼救死扶伤
从2009年开始,北医三院骨科就开展3D打印骨骼技术的动物实验研究。如今该项技术已经通过动物实验,并于今年被正式批准进入临床观察阶段。截至目前,已经有近40位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之后,植入了3D打印机制造的钛合金骨骼,并接受定期追踪检查。
北医三院骨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刘忠军是这一研究的牵头人。他透露,参加人体试验者主要是颈椎病患者和髋关节病患者,在北医三院接受脊椎人工椎体植入、颈椎的椎间融合器植入和人工髋臼植入手术。
据了解,北医三院本身并不拥有3D打印机,它只是与厂家联手开展合作研究。“比如我们把脊椎设计图样传送给厂家,几个小时之后就可以拿到打印出来的产品。”刘忠军表示,“3D打印能够生产各种不规则形状的骨科内植物,无论想要什么形状,只要能把它设计出来,就可以实现。”
原来医生将患者的骨肿瘤切除后,为了支撑和固定需要在切除骨骼的部位放入一个钛网,然后从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取出部分骨头填充进去,再用钢板和钢钉固定住,让它慢慢生长。但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这种填充方法并不理想,植入骨骼与周边骨骼融合的时间会很长,而且在生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金属塌陷等问题。
有了3D打印技术,医生可以直接生产出同一形状、体积的内植物,填充到缺损部位里面,上下用螺钉固定,就非常牢固,这一点是以往医疗水平不可能做到的。而让人兴奋的是,打印出来的骨骼表面布满孔隙,它们像海绵一样可以将周边的骨头吸引进来,使真骨与假骨之间结成牢固的一体,患者骨骼能尽快康复。
虽然3D打印技术在精度和速度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有不少人都认为3D打印钛合金骨骼价格肯定不菲。对此,刘忠军表示,目前3D打印“骨骼”还没有确切价格,因为它是一个全新的工艺,定价会涉及方方面面,目前说不出一个精确价格,但是大体上,用3D打印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与传统工艺产品相比,成本不会增加,甚至有可能降低。以人工椎体为例,现在临床使用的人工椎体价格从1万元到3万元不等。这意味着,3D打印“骨骼”的价格大概也就是这个价位。
将3D打印技术引入骨骼制造并非北医三院首创。在2009年,瑞士研究人员就已复制出一位男子的拇指骨骼。之后,美国研究人员也利用3D打印机开发骨骼打印技术,造出类似骨骼的材料。研究人员说,它可被用于骨科、牙科治疗或开发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而未来患者需要的假耳、假肢等都可以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
医疗领域应用渐广
除了打印骨骼,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远不止于此。
打印各式各样的器官或组织3D模型是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另一重要应用。而3D打印的器官模型,已经出现在医院里。美国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儿科心脏病学家劳拉·奥利弗里近日打印出一个心脏模型。通过使用CT扫描患者心脏图像,利用一部价格约25万美元的3D打印机,她制造了一个真实复制患者疾病的心脏模型。
该心脏样本是由塑料制成,是患有不寻常并发症病人的心脏的精确解剖副本。劳拉·奥利弗瑞表示,心脏副本对于练习复杂手术来说是非常理想的对象,它使得手术外科医生能够看清他们要进行手术的精确解剖情景。不难想象,未来医学学者甚至可以用3D打印的解剖标本取而代之珍贵的人体解剖标本。
此外,3D打印在器官移植上也发挥了巨大作用。5月底,美国媒体报道了全球首例3D打印器官人体移植手术,引发不少研究者与生物投资者关注。密歇根大学公共医疗中心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了一段人工气管,移植入一位只有六周的美国婴儿体内。
这名植入3D打印器官的男婴患有先天性的气管发育缺陷。由于气管受到压迫,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待他的很可能是缺氧死亡。为了挽救他的生命,该所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师大卫·措普夫,通过计算机设计了一条适合这个男婴的气管支架模型,随后将具有热塑性的生物可吸收材料作为墨水,最后打印出一百条细小管道,通过电脑激光技术,堆砌出一层层不同形状和体积的塑料薄层,从而制造出一段人工气管。
然而,对于一些对材料有着严格要求的移植器官来说,3D生物打印机则更加适合。3D生物打印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利用一层层的塑料,而是利用一层层的生物构造块,去制造真正的活体组织。器官移植可以拯救很多人体器官功能衰竭或损坏的患者生命,但这项技术也存在器官来源不足、排异反应难以避免等弊端。不过,随着未来3D生物打印机的应用,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据业内人士介绍,3D生物打印机需要生物墨水,而最有可能成为墨水的便是人体细胞。首先,研究者将从人们的骨髓或脂肪中提取出干细胞,通过生物化学手段,使它们分化成不同类型的其他细胞。随后,这些细胞将被封存成“墨粉”,每一滴“墨粉”里可能包含1万到3万个细胞。当3D生物打印机开动时,“墨粉”将通过打印头聚拢在事先设计的部位上,打印器官的雏形便逐渐显现。
据悉,由美国Organovo公司研制的3D生物打印机如今已经可以制造动脉。Organovo公司首席执行官基思·墨菲指出,终有一天,只需轻轻按下按钮,就能让3D生物打印机制造出我们所需要的器官。这不是科幻,是科学。
链接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过去其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意味着这项技术正在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