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它们已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掌握和使用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公民的基本生存能力。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造就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新一代青少年学生,是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但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更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必然途径。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进一步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呢?
一、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外部因素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进步、学校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思维方式的转变,中小学生也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外界多方面的影响,更早地融入到复杂多变的社会之中。因此,我认为,作为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学校、家庭、社会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三个外部因素。它们为学生提供了树立信息意识、学习信息知识、掌握信息技能、培养信息道德的氛围和环境,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促进各方面均衡、健康发展的主要场所,因此,在三个外部因素当中,它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一个拥有先进教学理念以及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学校学校可以为学生营造浓郁的信息文化氛围,创造优良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家庭也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为学生创造一个全面发展的成长环境。眼光长远的父母在给孩子提供电脑、网络的时候不仅仅只是考虑到孩子当前的学习和娱乐,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一个孩子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未来的发展与生存。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基地。先进发达的信息技术以及社会各界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视等会为学生创造浓郁的信息化大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觉得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是十分应该而且普遍的事情。
二、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在因素
在这里,我所提到的“内在因素”指的是学生自身存在的因素,我认为有两点:一是学生对于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的好奇与探索;二是学生对于自身需求的清醒认识。我先来谈谈第一个方面。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源头。学生们感兴趣于自己未知的领域,对此,他们也会投入极大的热情。电脑、网络等信息技术对于整天处于枯燥题海、书海中的学生来说是那么的新鲜、陌生而充满趣味,这不仅仅是生活的一种调剂,更是对自身的一种挑战——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
如果说第一个方面反映的是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这第二条针对的则是中学生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他们开始渐渐明白自己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所需要的是什么了。他们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增长自己的见识,开阔自己的视野;通过网络进行辅助性学习,浏览名师名家的教学过程;通过网络学习自己应该掌握的对自己的发展有好处的课本以外的知识,以便于自己将来能够适应信息化的时代,做信息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增强学校领导层的信息意识,建立信息技术教育的大环境。
学校领导层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应用水平,是决定一个学校是否具有良好信息技术教育大环境的关键因素。也只有他们深刻领会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才能在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建设上狠下功夫,才能利用信息技术来为教学、办公、管理等服务,竭力打造数字化校园,真正营造出全校上下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
(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可靠的师资保证。
教师是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导向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首先需要教师树立起现代教育的信息观,并主动、自觉、敏感地捕获新的信息,加强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不断充实自己,并将这些观念、行为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在潜移默化中诱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当然,信息素养还包括信息道德。教师自身应首先做到明辨是非,遵守网络道德以及各项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以及课程整合,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供良好的课堂氛围。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主要途径,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探究性为目标,逐渐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动手能力。而通过课程整合,不仅丰富了学生视觉、听觉上的感观,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而且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课堂环境。
(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培养信息素养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因此,学校应经常性地开放微机室、电子阅览室等,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信息技术大赛等,给学生创设学以致用的环境,让学生灵活驾驭信息。在家里,家长也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知识,探索未知的领域。
(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辨别、评价信息的能力。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技术也一样,它在提供方便快捷、及时准确的信息资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教师和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加强对学生的伦理、道德和法治教育,引导学生在信息万千的网络世界里区分真理和谬误,树立他们的信息安全与道德意识,正确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高度发达与发展的社会,只有充分掌握信息技术,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所以,只有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进一步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呢?
一、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外部因素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进步、学校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思维方式的转变,中小学生也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外界多方面的影响,更早地融入到复杂多变的社会之中。因此,我认为,作为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学校、家庭、社会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三个外部因素。它们为学生提供了树立信息意识、学习信息知识、掌握信息技能、培养信息道德的氛围和环境,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促进各方面均衡、健康发展的主要场所,因此,在三个外部因素当中,它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一个拥有先进教学理念以及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学校学校可以为学生营造浓郁的信息文化氛围,创造优良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家庭也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为学生创造一个全面发展的成长环境。眼光长远的父母在给孩子提供电脑、网络的时候不仅仅只是考虑到孩子当前的学习和娱乐,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一个孩子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未来的发展与生存。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基地。先进发达的信息技术以及社会各界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视等会为学生创造浓郁的信息化大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觉得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是十分应该而且普遍的事情。
二、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在因素
在这里,我所提到的“内在因素”指的是学生自身存在的因素,我认为有两点:一是学生对于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的好奇与探索;二是学生对于自身需求的清醒认识。我先来谈谈第一个方面。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源头。学生们感兴趣于自己未知的领域,对此,他们也会投入极大的热情。电脑、网络等信息技术对于整天处于枯燥题海、书海中的学生来说是那么的新鲜、陌生而充满趣味,这不仅仅是生活的一种调剂,更是对自身的一种挑战——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
如果说第一个方面反映的是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这第二条针对的则是中学生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他们开始渐渐明白自己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所需要的是什么了。他们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增长自己的见识,开阔自己的视野;通过网络进行辅助性学习,浏览名师名家的教学过程;通过网络学习自己应该掌握的对自己的发展有好处的课本以外的知识,以便于自己将来能够适应信息化的时代,做信息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增强学校领导层的信息意识,建立信息技术教育的大环境。
学校领导层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应用水平,是决定一个学校是否具有良好信息技术教育大环境的关键因素。也只有他们深刻领会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才能在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建设上狠下功夫,才能利用信息技术来为教学、办公、管理等服务,竭力打造数字化校园,真正营造出全校上下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
(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可靠的师资保证。
教师是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导向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首先需要教师树立起现代教育的信息观,并主动、自觉、敏感地捕获新的信息,加强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不断充实自己,并将这些观念、行为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在潜移默化中诱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当然,信息素养还包括信息道德。教师自身应首先做到明辨是非,遵守网络道德以及各项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以及课程整合,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供良好的课堂氛围。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主要途径,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探究性为目标,逐渐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动手能力。而通过课程整合,不仅丰富了学生视觉、听觉上的感观,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而且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课堂环境。
(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培养信息素养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因此,学校应经常性地开放微机室、电子阅览室等,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信息技术大赛等,给学生创设学以致用的环境,让学生灵活驾驭信息。在家里,家长也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知识,探索未知的领域。
(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辨别、评价信息的能力。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技术也一样,它在提供方便快捷、及时准确的信息资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教师和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加强对学生的伦理、道德和法治教育,引导学生在信息万千的网络世界里区分真理和谬误,树立他们的信息安全与道德意识,正确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高度发达与发展的社会,只有充分掌握信息技术,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所以,只有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