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

来源 :清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教育内容,要求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都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实现以德育人。学习历史是学生了解史实、培养道德情感的重要渠道,初中历史的教材中包含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需要据此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但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开展德育教育
  初中阶段正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黄金时期,历史教师必须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搜集德育素材,把握教学时机,合理开展德育教育。新版历史教材对内容进行了优化,使得教材内容更具有趣味性、人文性以及科学性,教材中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等内容都可以成为很好的德育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接受德育教育。
  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秦统一中国”这节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秦王嬴政的故事,让学生学习嬴政坚韧刚毅的性格、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随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有关秦灭六国形势图的动画,让学生了解到嬴政统一天下的雄伟功绩。当教师讲解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知识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为学生创设秦朝高层会议的情境,学生通过对制度内容的演绎,融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以此学习秦朝制度创立的渊源,了解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焚书坑儒、修建阿房宫等纪录片的片段,让学生对秦始皇有更全面的认识,让学生明白评价历史人物需要遵循一分为二的原则,提升学生客观看待事物的意识与能力。
  注意联系时政热点,拓展德育知识
  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应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意识,要注意联系时政热点,为学生拓展德育知识,引导学生学史鉴今。教师可以在讲解历史知识时与当前国家的新政策、党的方针、时事热点等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探究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以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为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整合历史知识,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建党伟业》的电影片段,带领学生回顾近代中国,让学生探讨当时各种改造中国的方案为中国带来的不同影响,学生在谈论中便能体会到中国在巴黎和会中遭受的耻辱,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向社会主义道路迈进的重要作用。随后教师引入中国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当教师讲解到中共一大的内容与意义时,可以联系“十三五”规划,列举国家完成了哪些方面的创新与进步,以此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德育教育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些历史知识学生容易理解不到位,教师若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方便教师加强德育教育。
  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辛亥革命”为例,教师在讲解“三民主义”的知识点时,便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中山服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当时中山服比较流行?中山服有什么特点?学生学习了这一节的内容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回想中山服的样式,总结出中山服的特点:袖子上的扣子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这“三民”,四个口袋则代表“礼义廉耻”,以此加深学生对三民主义知识点的印象。
  积极开展德育活动,渗透德育思想
  历史教学应让学生牢记史实,使其将爱国主义情感用行动体现在生活中,从而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统一,将德育有效滲透到学生的思想中,以此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现自己的道德情感与优秀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运用德育知识的综合能力,使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节内容为例,教师在讲解宋元文化的知识点后,便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便能了解到各个阶段的文化现象,从而感悟到我国历史、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总而言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需积极创新,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从事实出发,基于教材内容,为学生传授准确的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推动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盐城亭湖新区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智慧课堂指将科学多媒体技术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将师生的智慧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智慧课堂与美术教学有效融合,有助于实现日常教学的开放性和自由化,对提高学生的情境感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智慧课堂的含义及表现特征  智慧课堂属于新型概念,具体指将信息技术引入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辅以教师的引导作用,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古人智慧在历史变迁后的沉淀,当代年轻人需要对其继承和发扬。初中美术教学凭借丰富多样的艺术呈现形式,十分适合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本文将探究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策略,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被
期刊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落实以及我国教学水平的进步和发展,现阶段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育理念培养和综合素质强化。新课改要求教師“以生为本,立德树人”,不但要完成“教书”的任务,更要落实“育人”的思想。语文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作为一门富有社会性和人文感的学科,在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理念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一些具有文学讨论价值的文章,让学生学会表达技巧、明白语文思想,从而塑造学生的文学素养
期刊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社会各界愈发重视小学生的品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提升德育内容的渗透效果,强化学生的德育素养与数学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将小学生培养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的人。为保障德育工作质量,教师可将德育与数学教学相融合,充分展现小学数学的智育与德育优势,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潜移默化地提升其德育素养。基于此,围绕新形势下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深入探究具
期刊
当代高中生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德,道德价值观的教育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高中美术是一门涉猎范围较广、相对容易接触到学生内心的学科,所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是比较有效的。本文将从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活情感、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这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更好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生
期刊
对小学生而言,拥有健康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他们的全面发展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当下的生活和学习状态,而且对其未来发展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身心快速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对于他们的价值观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在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班主任,应在日常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班主任
期刊
德育教育并不是脱离任何学科而独立存在的,它始终贯穿于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找游戏化的教学方法,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将小学数学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又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近年来,素质教育和游戏化教学逐渐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让教学更加人性化。在新课标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课
期刊
所谓科学素养,即个人经由训练及实践所获取的知识、技能、情感、意识以及能力等的综合反映,既可内化为隐性素质,又可表现为具体的显性行为。中学地理学科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学习领域,基本理念之一便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科学素养。  模拟实验情境,培养科学探究兴趣  模拟实验情境教学是近年来临床应用颇广的教学方法,指的是围绕教学主题创设针对性情境,以鲜明、生动、丰富的课堂活动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育意义。
期刊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工作,语文新课程鼓励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師要以新课程新理念的精神为引领,立足小学语文教材,努力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通过多样化、多元化、多维化的方式与策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让学生健康、持续、和谐地发展。  教师应重视学习与反思,奠定德育渗透的“基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期刊
生活态度指在生活中面对事物的心态。人们的生活态度能反映其价值观及道德观倾向。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态度,使学生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环境。  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教师要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捣练图》,引导学生看到画面中反映出的当时劳动妇女捣练、织线、熨烫布料的生活。学生通过学习,会发现他们在学习、生活、劳动中可以看到美好的事物,比如勤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