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教育内容,要求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都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实现以德育人。学习历史是学生了解史实、培养道德情感的重要渠道,初中历史的教材中包含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需要据此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但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开展德育教育
初中阶段正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黄金时期,历史教师必须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搜集德育素材,把握教学时机,合理开展德育教育。新版历史教材对内容进行了优化,使得教材内容更具有趣味性、人文性以及科学性,教材中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等内容都可以成为很好的德育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接受德育教育。
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秦统一中国”这节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秦王嬴政的故事,让学生学习嬴政坚韧刚毅的性格、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随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有关秦灭六国形势图的动画,让学生了解到嬴政统一天下的雄伟功绩。当教师讲解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知识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为学生创设秦朝高层会议的情境,学生通过对制度内容的演绎,融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以此学习秦朝制度创立的渊源,了解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焚书坑儒、修建阿房宫等纪录片的片段,让学生对秦始皇有更全面的认识,让学生明白评价历史人物需要遵循一分为二的原则,提升学生客观看待事物的意识与能力。
注意联系时政热点,拓展德育知识
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应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意识,要注意联系时政热点,为学生拓展德育知识,引导学生学史鉴今。教师可以在讲解历史知识时与当前国家的新政策、党的方针、时事热点等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探究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以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为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整合历史知识,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建党伟业》的电影片段,带领学生回顾近代中国,让学生探讨当时各种改造中国的方案为中国带来的不同影响,学生在谈论中便能体会到中国在巴黎和会中遭受的耻辱,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向社会主义道路迈进的重要作用。随后教师引入中国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当教师讲解到中共一大的内容与意义时,可以联系“十三五”规划,列举国家完成了哪些方面的创新与进步,以此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德育教育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些历史知识学生容易理解不到位,教师若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方便教师加强德育教育。
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辛亥革命”为例,教师在讲解“三民主义”的知识点时,便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中山服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当时中山服比较流行?中山服有什么特点?学生学习了这一节的内容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回想中山服的样式,总结出中山服的特点:袖子上的扣子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这“三民”,四个口袋则代表“礼义廉耻”,以此加深学生对三民主义知识点的印象。
积极开展德育活动,渗透德育思想
历史教学应让学生牢记史实,使其将爱国主义情感用行动体现在生活中,从而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统一,将德育有效滲透到学生的思想中,以此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现自己的道德情感与优秀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运用德育知识的综合能力,使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节内容为例,教师在讲解宋元文化的知识点后,便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便能了解到各个阶段的文化现象,从而感悟到我国历史、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总而言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需积极创新,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从事实出发,基于教材内容,为学生传授准确的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推动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盐城亭湖新区初级中学)
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开展德育教育
初中阶段正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黄金时期,历史教师必须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搜集德育素材,把握教学时机,合理开展德育教育。新版历史教材对内容进行了优化,使得教材内容更具有趣味性、人文性以及科学性,教材中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等内容都可以成为很好的德育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接受德育教育。
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秦统一中国”这节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秦王嬴政的故事,让学生学习嬴政坚韧刚毅的性格、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随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有关秦灭六国形势图的动画,让学生了解到嬴政统一天下的雄伟功绩。当教师讲解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知识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为学生创设秦朝高层会议的情境,学生通过对制度内容的演绎,融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以此学习秦朝制度创立的渊源,了解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焚书坑儒、修建阿房宫等纪录片的片段,让学生对秦始皇有更全面的认识,让学生明白评价历史人物需要遵循一分为二的原则,提升学生客观看待事物的意识与能力。
注意联系时政热点,拓展德育知识
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应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意识,要注意联系时政热点,为学生拓展德育知识,引导学生学史鉴今。教师可以在讲解历史知识时与当前国家的新政策、党的方针、时事热点等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探究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以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为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整合历史知识,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建党伟业》的电影片段,带领学生回顾近代中国,让学生探讨当时各种改造中国的方案为中国带来的不同影响,学生在谈论中便能体会到中国在巴黎和会中遭受的耻辱,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向社会主义道路迈进的重要作用。随后教师引入中国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当教师讲解到中共一大的内容与意义时,可以联系“十三五”规划,列举国家完成了哪些方面的创新与进步,以此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德育教育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些历史知识学生容易理解不到位,教师若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方便教师加强德育教育。
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辛亥革命”为例,教师在讲解“三民主义”的知识点时,便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中山服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当时中山服比较流行?中山服有什么特点?学生学习了这一节的内容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回想中山服的样式,总结出中山服的特点:袖子上的扣子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这“三民”,四个口袋则代表“礼义廉耻”,以此加深学生对三民主义知识点的印象。
积极开展德育活动,渗透德育思想
历史教学应让学生牢记史实,使其将爱国主义情感用行动体现在生活中,从而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统一,将德育有效滲透到学生的思想中,以此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现自己的道德情感与优秀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运用德育知识的综合能力,使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节内容为例,教师在讲解宋元文化的知识点后,便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便能了解到各个阶段的文化现象,从而感悟到我国历史、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总而言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需积极创新,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从事实出发,基于教材内容,为学生传授准确的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推动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盐城亭湖新区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