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残病友忏悔录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yh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月20日是第十七个“全国助残日”,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保障残疾人权益,共建和谐社会。每个人都是和谐社会的一块基石,糖尿病患者也不例外,残疾病友更不能例外。值此“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几位不幸致残的糖尿病病友,将他们的故事转述给广大病友,希望大家能从中吸取教训。人生的每一个细节都在直播,没有后悔可言。
  我国目前有4000多万糖尿病患者,并且每年以150万~200万人的幅度递增。有关专家表示,糖尿病患者最终致残的几率很高,调查得到的结论让人触目惊心:糖尿病患者晚年患残疾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高47%之多。专家提示,糖尿病致残最常见的有:糖尿病足而致的截肢、糖尿病肾病而致的肾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致的失明……
  讳疾忌医——一失“足”成千古恨
  
  “你就给我解开吧!你给我解开好吗?”刘大爷躺在病床上,不住地求着护工。老人面色蜡黄,一看就是长期被病痛折磨,有些浮肿的眼皮下,一双浑浊的眼睛无意识地半闭着。嘴里时不时地哼一下,这时记者才发现他的双手被绳子绑在了病床的栏杆上。
  撩开老人的衣服,看见皮肤上有很多紫色结痂,而左胳膊上还留着输液的导管。“因为浑身痒,他总是乱抓,常常把自己抓破,还曾3次拔掉了身上正在输液的导管,实在没办法才把他绑了起来。”护工说道。老人看到记者后问:“你是谁啊,我已经认不出人来了,我快死了,你看我还像个活人吗?”老人的老伴和女儿来了,才让记者了解到病榻上的老人是怎样从一个健康人变成如今的样子,并且在失去了一条腿后,正在等待截掉另一条腿的命运。
  一只蚊子拉开了序幕
  
  1995年8月22日晚上,和老伴遛弯回来后,刘大爷突然晕倒在地,不省人事。家人连忙把他送到最近的中日友好医院,经医生会诊后,发现是因蚊子叮咬引起了脑脊髓炎。确诊后,刘大爷马上被转院送到传染病医院。住院后在例行检查中,医生发现刘大爷还患有2型糖尿病。昏迷了24天后,医生对家属说,老人炎症已经消除,现在的昏迷不醒是糖尿病造成的,应该马上转院治疗糖尿病。
  家人立即把老人转送进了冶金医院,在内分泌科用了三天胰岛素后刘大爷醒了。醒后,刘大爷感觉自己和正常人一样,他想:“我大难不死是必有后福啊。”住院的第6天,他趁着医生没注意,偷偷溜回了家。医院想再给他调整用药方案,也找不到人了。还是儿子去给他收拾东西并拿了些药回来。刘大爷说:“你看,我身体那么棒,什么事都没有,吃什么药啊?对肾还不好,不吃!”
  
  接踵而至的并发症
  
  一不用药,二不控制饮食,女儿给他买的血糖仪都没开封,就这样,刘大爷逍遥了好几年。直到2002年,突然出现的半身不遂才再一次让他感受到糖尿病的厉害。当时,刘大爷突然感觉左腿软得不能动,家人马上带他赶到安贞医院,医生说:“幸好你们来得快,在6个小时之内赶到了,所以没有瘫痪,但这是明显的糖尿病并发了心脑血管方面的并发症,如果不好好控制血糖,还会有更可怕的事情发生。”
  医生建议刘大爷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药也买了,针也买了,可是,活动自如后的刘大爷又觉得没事了。回到家后,老伴在饭前叫他来注射,他一巴掌把针给打飞了,“我好好的,用什么药啊,你们是想折磨我啊!”
  就这样,刘大爷照旧想玩就玩,想吃就吃,转眼又过了两年。慢慢地,刘大爷觉得视力越来越差,最后视力模糊得几乎看不见东西了,才开始害怕。
  
  胆小怕痛的严重后果
  
  刘大爷爱喝酒,平时家里人总拦着,他就经常背着家人偷着喝。去年4月,刘大爷心情好,在家多喝了两口,走路时一不留神崴了脚,他并没在意,还是老伴心细发现他的左脚中趾有些发黑,感觉不对,再次把他送到中日友好医院。进了医院他就被留下住院治疗,住了半个月后,听说脚保不住,要截肢,刘大爷不干了。 “大风大浪我都闯过来了,我就不信会没有别的办法!”刘大爷留下了豪言壮语后,又一次不辞而别。
  回到家,看着脚,他也知道不治不行。听人说用中药泡脚可以把脚治好,就跑到一家中医医院开始泡脚,这脚一泡就是半年。泡到夏天,就发现脚已经感染了,除了原来烂掉的中趾外,现在旁边的两个脚趾也相继变黑。儿女听说宣武医院治疗血管病比较好,就又安排老人去住院。但儿女没想到,他们前脚离开,老人后脚就出了病房,在护士站蹲了一宿,就没进病房门,早上自己打个车又回家了。原来,和他同病房的患者也是因糖尿病足而被截肢的,看到同屋的情况,他感到很害怕,所以死活不肯进屋。
  在询问过老人的意见后,儿女又安排老人住进了北京中医医院,住院半个月后,病情终于控制住了,医生开始了手术的计划安排。经过全面体检,医生发现刘大爷心脏不好,必须在术前做心脏临时搭桥。刘大爷一听又不干了,死活不同意,又逃回家接着泡脚。可这脚是越泡越烂,眼看着一天比一天情况差,整个脚面都烂完了。
  
  无法挽回的结局
  
  迫不得已,刘大爷选择了一家医院做截肢手术。手术截掉了他小腿中部以下的部分,但手术并不成功,在ICU住了一个月后,腿还在继续往上烂,不久膝盖就整个变黑,一直流着黄水。他疼得整夜地叫唤,并且开始发烧。一天夜里,刘大爷痛得实在不行了,叫护工把他大女儿叫来,对女儿说:“我真的不想走啊,还想多陪你们几年,现在只有你能救我,你救救我吧。”女儿含泪对父亲说:“爸,您等着我,您挺住了,我背也要把您背出去。”
  女儿出了医院就连夜上网查资料,查到306医院许樟荣院长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经过多次努力,家人终于联系上了许院长,在谈完情况后,许院长说:“你送患者来看看吧,怎么也不能放弃啊。”被送到306医院时,刘大爷的腿已经烂得露出骨头了,仍在发烧,神智不清。没想到的是,经过治疗,刘大爷在第一天晚上就退烧了。女儿说,这是因为医生了解糖尿病,对症下药才能有效果。三天后,刘大爷顺利地进行了第二次截肢手术,截到了大腿中部、膝盖以上,现在刘大爷的伤口已经完全愈合。但早期右脚跟变黑的部分,又开始兴风作浪,已经由原来的指甲大小变成了巴掌大。刘大爷的女儿告诉记者,看来右脚也保不住了,已经开始手术计划。
  最后,刘大爷的女儿说;“我把父亲的经历讲出来,是希望大家能够了解糖尿病是可控的。人不能和自己的身体对着干,治病要听医生的,不要到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时才去努力。现在什么都晚了,这么多年,为了给父亲治疗,家里花费巨大,全家人都背负了一大笔债。如果以前好好用药控制糖尿病,怎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误信庸医——透析肾脏,透析人生
  
  四十多岁的年纪,三十四年的糖尿病病史,肾脏透析已近三年。全身没有一处 完整皮肤可以进针……这一串数字有没有令你感到一丝心痛?
  在今年的“北京糖尿病病友聚会”上,记者认识了赵大姐,当时她一直安静地坐在角落里,寡言少语,主持人点名让大家发言时,她勉强说了几句,可是就这简单几句话,却令在场的病友无不震惊——她已经糖尿病并发肾衰,每周需要在医院透析三次,现在全身没有一处完整皮肤可以进针……
  
  病来如山倒
  
  赵大姐发病是在1973年,那时她在上小学。一次上课时,她肚子痛,继而腹泻,到医院看病,医生觉得可能是得痢疾了,转到了传染病医院,化验没有发现痢疾杆菌,结果一查血糖,高达23.0mmol/L。在检查中,她因酮症酸中毒突然昏迷不醒,当即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医生赶紧打电话叫家长过来,转到了医疗合同医院——解放军301医院,进行糖尿病治疗,她属于血糖波动很大的1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起来很困难。在医生的努力之下,血糖终于被基本控制。小小年纪的她,体会到了病来如山倒的感觉。
  
  人生路上绊脚石
  
  出院后,因为当时胰岛素非常紧缺,不住院就没有胰岛素可用,所以,所谓的出院也是三天两头地住院。在她小学、中学时期,每周都有两三天在医院度过,用老师的话说,她上学绝对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于同学的歧视,她选择了默默忍受,然而在高中毕业时,学校坚决不同意她考大学,这是当时的规定,就这样,她失去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毕业后,找工作成了大问题,她四处碰壁,遭人白眼。有一次,面试一结束她就忍不住“哇”地一声哭出来了。最后,她父亲的单位为了照顾她,给她安排了工作,还算轻松,但是工资很低。随着逐渐长大,结婚也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人一听说她有糖尿病就马上分手,直到遇见了现在的丈夫,一见面,赵大姐就跟他坦白:“我有糖尿病,需要每天打针,可能要打一辈子。”他的第一反应是:“你是不是看不上我,不好意思直接说?”赵大姐非常肯定地告诉他,自己真的有糖尿病,最后他才相信了,并且说:“我愿意照顾你一辈子。”背过身去,她感动得泪流满面。
  
  是谁害了她的肾
  
  虽然在结婚之前,赵大姐就跟丈夫说过不打算生孩子,可是女人的母性还是难以抗拒,要生一个孩子的想法一直困扰着她。一边是自己迫切要生个孩子,一边是家人和医生的谆谆告诫,那几年她每天都在考虑这个问题,直到后来偶然地怀孕了,赵大姐就横下心来——一定要把孩子生下来。
  在生完孩子之后不到一年,她发现尿中开始出现蛋白,到医院检查后得知已经并发了肾病,血肌酐也高出很多,医生说,发展下去可能要透析。她对“透析”两个字非常恐惧,1995年时,很多人给她推荐山东的一家医院,一些电视台在播放这则广告:山东某医院,治疗糖尿病肾病,三个月可以治愈,不用透析。当时,她被“不用透析”这四个字深深地吸引了,借钱就去了山东。到了那里吃的是他们自制的“中药”,其实,她也不知道那些药是不是真的中药、里面有没有加了西药。不到半个月,症状越来越明显,胸闷得难以呼吸,全身浮肿,四肢一按都是坑,身体里面全是水,已经出现“心衰”了。赵大姐回忆说:“当时我感觉自己好像快死了,赶紧联系家人把我接回了北京,还是住进了301医院,这才逐渐地‘活’了过来,当时我就发誓从此再也不信这些骗子了,太坑人了,不知道有多少像我一样的患者被他们耽误了。”
  
  痛过之后再回首
  
  现在她每个星期都要去医院透析3次,风雨无阻,从不间断,春节也不例外。赵大姐叹息着说:“除非是哪一天,厌倦了,不想活了,才能不去透析!最近一个病友‘走’了,他的钱都花光了,只能停止透析,没几天就‘走’了。还有很多病友今天看起来好好的,但是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再见。”
  医院离赵大姐家很远,每隔一天她就要很早起床,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才能到医院。到医院后,在护士的带领下排队,等候透析,至少需要透析两个小时。透完之后身体非常虚弱,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回家,回家也干不了家务活,一整天就这样过去了。
  谈话间,赵大姐指着身上的针眼说:“我现在全身都是‘眼’,都没有地方下针了。今天实在没办法,就在锁骨下方下针,扎了几次都没有成功,痛得我直流眼泪。有时候,我也觉得这样活着真是受罪,但是却必须明白,活着不光是为了自己。”
  麻痹大意——永夜世界的黑暗
  
  老李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失明了!这一消息在老李的朋友圈子里很快传开了,大家都感到惊讶和惋惜。平日里,老李是个热心肠,不管谁有困难,他都会真诚给予帮助,大家都说他是一个讲义气的汉子。听说失明的原因是糖尿病,大家就更是惊讶不已,因为老李平时和朋友聚会,总是大鱼大肉,开怀畅饮,从没见到他有所忌讳,他竟然有糖尿病?
  
  自恃身强体健,拼命挥霍健康
  
  老李可是老糖尿病病友了,因为年轻时是单位的篮球主力,自认为身体强壮,即使发现了糖尿病也是满不在乎。医生对他进行了深入的糖尿病教育,可他从来不当回事,总说自己没啥不舒服的,身体棒极了。
  前年老李在单位办内退,体检中眼底检查时发现他眼底出血,医生要他马上接受治疗,并且要严格控制饮食和血糖。他说自己眼睛早就花了,人上了岁数哪有不花眼的。体检之后,他也就内退了,专心地干起了自己的事业,至于眼底出血的事早就被忘之脑后,更别提吃药治疗了。
  干起了事业,应酬就更多了,大家都说老李为人仗义,酒桌上最能看出他的豪迈,推杯换盏之间老李谈成了一桩桩生意。事业和财富得到了双赢,老李内心的满足和自信与日俱增,朋友的圈子也越来越大。
  前不久老李过55岁生日,朋友们在一家豪华酒店为他举行了生日宴会,席间大家对功成名就的老李赞不绝口,老李得意忘形,一杯又一杯酒灌下肚,老李眼前直花,他以为是喝多了,也没在意。
  热闹的气氛依旧,欢声笑语依旧,美丽的生日蛋糕和鲜花也依旧……然而老李眼前的一切突然模糊得有些混乱、有些黯淡,接着黑暗充斥了一切……在老李惊呼一声捂上双眼时,欢笑凝结在空气中,时间似乎也停止了……
  黑暗相伴,金钱已经换不来光明
  
  老李立刻被送往最近的医院,医生的诊断:双目失明!
  从老李那失明的眼睛里,人们依然可以感到他的无助、惊恐和悔恨。朋友们落泪了,面对曾经坚强的老李,安慰的话不知从何说起。
  以后的日子就更不必说了,空守着万贯家财,老李身心沮丧,悔恨中,他想告诫其他病友:不要像他一样自己毁了自己。医生说过糖尿病视网膜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糖尿病容不得麻痹和大意,再硬朗的身体也不能一味轻视病魔。其实本来是很简单的少吃多运动,如果他听从医生的话,尽早改变生活方式,尽早治疗,悲剧就不会发生,至少不会这么早就发生,如今真是自己害了自己。
  如果在发现糖尿病的时候,哪怕在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时候,老李能给予足够重视,他现在也不会每天与黑暗为伴了。身体比金钱重要得多,老李渴望光明的心依然跳动,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其他文献
刘先生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惟有一件事让他苦恼不堪——母亲的糖尿病。含辛茹苦的母亲多年前就患了糖尿病,但是为了培养他读书,母亲舍不得花钱治病,一直随便吃些便宜的降糖药控制病情。近几年,当刘先生发现母亲时常感觉手脚发麻时,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到处寻医问药之后,他得知胰岛素泵的强化治疗既安全又便捷,而且疗效稳定,虽然价位偏高,但是对于刘先生来说,只要能对母亲的病情有利,可以不惜任何代价。  然而,
期刊
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目的是口减少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减少大血管病变的风险。因此,仅仅降糖是不够的,在降糖的同时还应给予患者调脂、降压、抗凝、减肥等综合治疗。  近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血糖的波动大比血糖的持续性增高对血管的危害更大。众所周知,衡量血糖控制好坏的“金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但HbA1c仅代表血糖的平均值,并不能反映血糖的波动。血糖波动很大的患者,其血糖平均值可以与血糖波动很
期刊
据欧洲一项调查显示,2型糖白尿病伴肥胖者高达90%,肥胖伴代谢综合征(Ms)尤其是血脂异常者高达70%,而2型糖尿病无超重或肥胖者仅占10%,无MS者仅约30%。足见肥胖与2型糖尿病及MS并存的情况绝非偶然,所以曾有学者提出了“糖胖病”、 “糖脂病”的命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肥胖与2型糖尿病及MS的密切联系源于共同的基础——胰岛素抵抗(IR)。    肥胖的危害不能一概而论    肥胖是否必然
期刊
笔者在临床中遇到过两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特点是:①两人均为老年人,年龄分别为84岁和72岁,2型糖尿病病程均在10年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偶有血压升高,经心电图检查,怀疑有冠心病,但无临床症状;②早期用口服降糖药,血糖可降到允许水平,但有剂量增大和联合用2~3种口服降糖药的趋势。最后,2种或3种药物用到最大剂量时血糖还不能达标;③近三四年来改用胰岛素治疗,因为体重超重,两人分别加用二甲双胍和文迪雅
期刊
马先生今年54岁,患糖尿病3年,平时很关注自己的健康,血糖也控制得很好。去年冬天,他发现自己只要稍稍活动就会满身大汗,即使在严寒天气,也会莫名其妙地流汗,头发和脖子总是被汗水浸湿。三个月来症状越来越重,考虑到出汗可能与低血糖有关,就调整了糖尿病治疗方案。先停用格列吡嗪,换用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的瑞格列奈,但仍大量出汗。停用瑞格列奈等口服促胰岛素分泌剂后,不仅出汗症状无明显好转,而且血糖还逐渐升高。最后
期刊
病 例    最近,河南郑州某公司的甄女士来电说,前不久,她到医院检查身体被查出血糖高,医生说她患了2型糖尿病。她不明白,自己平时十分注意饮食,3L家里又无人有糖尿病病史,怎么自己也会惠上糖尿病呢?当她向医生提出这个疑问时,医生反复问了她有无其他病史,她说:“别的没有,就是牙齿经常发炎,据说是牙龈炎”。医生说她的牙龈炎很可能与糖尿病有关。她不明白,糖尿病怎么会与牙龈炎有关呢?  笔者的一位堂妹,近
期刊
急性心肌梗死的突出症状是持续性胸前疼痛,而不少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并无胸痛症状,称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中极易因漏诊、误诊而延误抢救。  糖尿病患者除高血糖外往往还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凝状态,这些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高血糖会使患者动脉内膜的内皮细胞受损,使脂质、黏多醣等在动脉壁沉积,导致血管管腔狭窄。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如堵塞冠状动脉,就会引起心肌梗死。约1/3糖尿病患者同
期刊
Q:糖尿病患者可以吃蛋白粉吗?  我今年54岁。有1 3年糖尿病史,血糖一直基本达标,但最近心血管出现问题,正在治疗中。家人非常关心我,怕我身体被拖垮,就花了一千多元钱给我买了蛋白粉,还强制我吃。但我怕对糖尿病不好。一直不敢吃。所以我想问专家,糖尿病患者可以吃蛋白粉吗?如果可以吃,应该怎样吃?  湖北 杜 某  答: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中,关键是控制好每天摄入的总热量,而不是食物的种类。但为了使
期刊
杨先生患2型糖尿病6年多了,近来总感觉血糖控制不太理想,尤其有时夜间会出现心慌、做噩梦、突然憋醒等情况,并且次日一整天都昏昏沉沉的,就像醉酒之后的感觉。难受时,杨先生曾查血糖为3.0mmol/L,医生认为他的不舒服感觉是低血糖引起的。但是杨先生不能理解,他说早晨起来自己的空腹血糖可不低,有时还在1 0.0mmol/L以上呢。  杨先生近半年来口服二甲双胍和糖适平,晚21:00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医
期刊
病 例    有位61岁的糖尿病病友,退休后,家人发现他有些反常,而且越来越明显,如忘性很大,刚和说他过的话,一会儿就忘了。一个人上街时,经常很晚回家,问他原因,他也不回答,家人发现他有几次竟然找不到回家的路。而且该病友越来越不爱说话,还常常自责,反复思考以往的过失和错误。整天提心吊胆、入睡困难、常做噩梦,而且好像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并伴有胸闷和消化不好的症状.一开始,家人以为他的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