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大学新生心理問题为切入点,通过一起真实的突发事件案例具体分析和探讨了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学生教育管理问题。主要通过案例简介、案例分析、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经验与启示这四个部分来具体剖析案例并重点阐述了辅导员解决学生因心理问题造成突发事件的一些方法和想法,试从辅导员角度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的新举措。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问题;突发事件;案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0.092
1 案例简介
小欣同学是一位性格乖巧的女生,成绩优异的他一入学就在强化班里担任学习委员。可是,大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后,发现她对于班委工作不是很积极,人的情绪也比之前显得低落。两次谈话后,了解到是自己的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父母要求又过高,感觉力不从心。经过谈心疏导,小欣表示自己心情舒缓了很多,同时也提出请假,周末去找自己在外校的男朋友聊天散心,在得知父母知情的情况下,笔者予以批假,并希望小欣的男朋友也可以给小欣以鼓励与安慰。没想到,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原本到了小欣应该返校销假的时间,但是她却没有按时返回。打电话拒接,父母联系也拒接。随后小欣在QQ上发来消息“我不回去了,我要寻找我的诗和远方”。就此断定,小欣打算离校出走,考虑到近期女大学生频频失联,此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上报学院后,劝导工作就此展开。
2 案例分析
此案例是学生因心理问题而造成的突发事件。问题关键点在于:一是如何及时了解小欣动态,甚至联系到她,确保她的人身安全。二是如何劝导小欣尽快返回学校或父母身边,了解其出走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三是正值期中考试期间,私自离校出走不仅威胁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对学业造成重大影响,如何与教务部门及任课老师做好沟通、衔接工作。
3 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1)联系家长,建立联络网,极力取得联系。事发第一时间,同小欣家长取得联系,父母连夜从老家赶来学校,共同商讨对策。据悉,小欣出走前不久与母亲发生了一次很激烈的争吵,主要是关于自己的学习成绩,母亲说小欣情绪特别激动。目前掌握的信息是小欣在离校前去找在某高校的男朋友,且两人为高中同学,小欣父母知道是同村的小仲,于是和小仲父母取得联系,但小仲也拒接电话,但发了一则信息“我们很好”,在父母要求下,没有选择报警,因为起码可以有方法与小欣取得联系。果不其然,在出走的第二天,可能是看到父母和老师这么多未接电话以及微信、短信、QQ留言,小欣终于回了电话给她的父亲,她表示两人很安全,但是不要去找他们,不会回来。父母声泪俱下,苦苦哀求小欣回来,但是被拒绝。
(2)尝试定位,积极沟通。接下来的两天,小欣也拒绝接任何电话,发消息也不回,父母百感交集,又怕报警给孩子前途造成影响,于是,笔者利用每天晚上,根据小欣的QQ登录信息,尝试用IP来定位小欣他们的位置,因为数据实时都在变动,所以寻找起来非常考察眼力,同时也消耗很多时间,但是即便再辛苦,也希望能寻找一丝线索,知道小欣的下落,让父母安心,让她重返校园生活,面对面的谈谈心里话。
(3)耐心劝导,积极调适,真诚感化。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欣终于在离校的第四天开始回复消息,表示不想回学校。接下来的七天,笔者都和小欣保持密切沟通,第一,了解基本情况与深层原因——通过对话得知学业压力大,父母要求严,吵架是这次事件的导火索;通过心理中心记录得知,问卷测评显示小欣患有重度抑郁症,但自己仅以为是心情不好,家长也缺乏相应的心理治疗常识,没有足够关心。第二,用温暖、激励的语言在QQ上与小欣交谈,一方面打开心扉,对症劝导;另一方面通过高考、强化班、学习委员、男朋友等话题鼓励小欣。第三,笔者想方设法在对话里问出小欣他们的具体位置,关心安全状况,生活近况,让她体会学校的关怀与温暖,消除戒心,回归校园。
(4)取得进展,终于归来。七天的劝导工作终于起效,小欣返回了学校与父母团聚,考虑到学业、心理疾病这些问题,父母决定给小欣申请休学,带小欣去医院把心理问题治好,另外回家放松放松,好好关心小欣。
4 经验与启示
(1)遇到突发应激状况,不可盲目解决,要行之有效,急中生智。这个事件看似是非常紧急的女生离校失联案件,但因为可以或多或少的与孩子取得联系,所以没有盲目的拨打报警电话,其问题发生的本质还是心理问题,需要人的沟通、理解和劝导。劝导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要注意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不可慌乱,注意说话的技巧,更要关注问题的实质和学生的立场。事有轻重缓急,解决需行之有效,急中生智。
(2)作为一名辅导员,要用爱心、耐心和诚心与学生相处,遇到问题,成为学生最依赖的人。要尊重学生、平等对话,并给予他们帮助和更多的鼓励,让他们从内心里发现你是在帮他,促使他们内心转化,打消错误念头,更加奋发向上。
(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每一名辅导员手上或多或少都有心理存在问题学生,及时发现,及时关心,及时疏导,及时与心理中心或专业人员取得联系,寻求心理治疗,这是对孩子负责,也能及时规避很多应激事件。
参考文献
[1]岳海晶.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03):220+250.
[2]王金柯.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基于辅导员实际工作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69-70.
[3]吴荆平,尹育专.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J].现代交际,2015,(02):168.
[4]龚静.高校辅导员突发事件案例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5,(09):24-26.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问题;突发事件;案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0.092
1 案例简介
小欣同学是一位性格乖巧的女生,成绩优异的他一入学就在强化班里担任学习委员。可是,大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后,发现她对于班委工作不是很积极,人的情绪也比之前显得低落。两次谈话后,了解到是自己的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父母要求又过高,感觉力不从心。经过谈心疏导,小欣表示自己心情舒缓了很多,同时也提出请假,周末去找自己在外校的男朋友聊天散心,在得知父母知情的情况下,笔者予以批假,并希望小欣的男朋友也可以给小欣以鼓励与安慰。没想到,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原本到了小欣应该返校销假的时间,但是她却没有按时返回。打电话拒接,父母联系也拒接。随后小欣在QQ上发来消息“我不回去了,我要寻找我的诗和远方”。就此断定,小欣打算离校出走,考虑到近期女大学生频频失联,此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上报学院后,劝导工作就此展开。
2 案例分析
此案例是学生因心理问题而造成的突发事件。问题关键点在于:一是如何及时了解小欣动态,甚至联系到她,确保她的人身安全。二是如何劝导小欣尽快返回学校或父母身边,了解其出走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三是正值期中考试期间,私自离校出走不仅威胁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对学业造成重大影响,如何与教务部门及任课老师做好沟通、衔接工作。
3 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1)联系家长,建立联络网,极力取得联系。事发第一时间,同小欣家长取得联系,父母连夜从老家赶来学校,共同商讨对策。据悉,小欣出走前不久与母亲发生了一次很激烈的争吵,主要是关于自己的学习成绩,母亲说小欣情绪特别激动。目前掌握的信息是小欣在离校前去找在某高校的男朋友,且两人为高中同学,小欣父母知道是同村的小仲,于是和小仲父母取得联系,但小仲也拒接电话,但发了一则信息“我们很好”,在父母要求下,没有选择报警,因为起码可以有方法与小欣取得联系。果不其然,在出走的第二天,可能是看到父母和老师这么多未接电话以及微信、短信、QQ留言,小欣终于回了电话给她的父亲,她表示两人很安全,但是不要去找他们,不会回来。父母声泪俱下,苦苦哀求小欣回来,但是被拒绝。
(2)尝试定位,积极沟通。接下来的两天,小欣也拒绝接任何电话,发消息也不回,父母百感交集,又怕报警给孩子前途造成影响,于是,笔者利用每天晚上,根据小欣的QQ登录信息,尝试用IP来定位小欣他们的位置,因为数据实时都在变动,所以寻找起来非常考察眼力,同时也消耗很多时间,但是即便再辛苦,也希望能寻找一丝线索,知道小欣的下落,让父母安心,让她重返校园生活,面对面的谈谈心里话。
(3)耐心劝导,积极调适,真诚感化。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欣终于在离校的第四天开始回复消息,表示不想回学校。接下来的七天,笔者都和小欣保持密切沟通,第一,了解基本情况与深层原因——通过对话得知学业压力大,父母要求严,吵架是这次事件的导火索;通过心理中心记录得知,问卷测评显示小欣患有重度抑郁症,但自己仅以为是心情不好,家长也缺乏相应的心理治疗常识,没有足够关心。第二,用温暖、激励的语言在QQ上与小欣交谈,一方面打开心扉,对症劝导;另一方面通过高考、强化班、学习委员、男朋友等话题鼓励小欣。第三,笔者想方设法在对话里问出小欣他们的具体位置,关心安全状况,生活近况,让她体会学校的关怀与温暖,消除戒心,回归校园。
(4)取得进展,终于归来。七天的劝导工作终于起效,小欣返回了学校与父母团聚,考虑到学业、心理疾病这些问题,父母决定给小欣申请休学,带小欣去医院把心理问题治好,另外回家放松放松,好好关心小欣。
4 经验与启示
(1)遇到突发应激状况,不可盲目解决,要行之有效,急中生智。这个事件看似是非常紧急的女生离校失联案件,但因为可以或多或少的与孩子取得联系,所以没有盲目的拨打报警电话,其问题发生的本质还是心理问题,需要人的沟通、理解和劝导。劝导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要注意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不可慌乱,注意说话的技巧,更要关注问题的实质和学生的立场。事有轻重缓急,解决需行之有效,急中生智。
(2)作为一名辅导员,要用爱心、耐心和诚心与学生相处,遇到问题,成为学生最依赖的人。要尊重学生、平等对话,并给予他们帮助和更多的鼓励,让他们从内心里发现你是在帮他,促使他们内心转化,打消错误念头,更加奋发向上。
(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每一名辅导员手上或多或少都有心理存在问题学生,及时发现,及时关心,及时疏导,及时与心理中心或专业人员取得联系,寻求心理治疗,这是对孩子负责,也能及时规避很多应激事件。
参考文献
[1]岳海晶.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03):220+250.
[2]王金柯.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基于辅导员实际工作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69-70.
[3]吴荆平,尹育专.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J].现代交际,2015,(02):168.
[4]龚静.高校辅导员突发事件案例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5,(09):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