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高考文言文、诗词、文学类文本阅读难点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f657094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高考语文的主体部分,也是考生拉开分数差距的关键部分。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针对文言文阅读中的翻译通病、诗词阅读中的思想情感、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开头作用这三个阅读难点进行解读,并对考生的复习备考提出了相应的突破方法,希望能帮助广大考生缩小差距,决胜高考。
  一、消除文言文阅读中的翻译通病
  在文言文阅读中,翻译题成为考查考生文言文真实阅读水平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考生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难点。在学生平时的练习中,笔者总结出了一些常见的翻译通病,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典型病例及翻译指津一】
  【例句1】
  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4分)
  学生病例1:恰逢军队遭受狂风暴雨,死亡的人数达到一半。(3分)
  参考翻译:恰逢各路军队遭遇强风而顺水漂流淹没,死亡的人数达到一半。(得分点为:“会”、“流溺”、“所亡”、“中分”各1分)
  失分原因1:实词有漏译,句意不连贯。
  【例句2】
  賊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3分)
  学生病例2:叛贼势力大而(贺齐)兵力少,不足以用来讨伐叛贼,贺齐让军队驻扎休养兵将。(2分)
  参考翻译:叛贼势力大而(贺齐)兵力少,不足以用来讨伐叛贼,贺齐让军队驻扎停止战事。(得分点为:省略句、“住”、“息兵”各1分)
  失分原因2:关键实词理解不准确。
  【例句3】
  齐身出周行,观视行便。(3分)
  学生病例3:贺齐亲自出去走了一圈,观察寻找有利的地形。(2分)
  参考翻译:贺齐亲自出去绕山巡行,观察寻找便于进攻的地形。(得分点为:“身”、“周行”、“行便”各1分)
  失分原因3:实词活用未翻译。
  翻译指津一:重要实词,是翻译之关键
  对于重要实词的理解,积累是基础,关键是要学会词义的推断,笔者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1.联系语境法
  即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实词的大概含义。如: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已,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通过联系上下文语境,可知:“弄璋”,意为生男;“弄瓦”,意为生女。
  2.字形推断法
  指通过分析字形结构,再联系前后文,推测其大致含义。如“贫民虽平价不能籴”中的“籴”的结构,即可推断出这个词义应该与“米”有关,联系前文,根据语境,解释为“买入粮食”。
  3.语法分析法
  古汉语有其特殊的语法结构,任何一个实词都与其前后词构成特定的语法关系,因此,可以从语法结构入手进行推断。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中的“渔樵”置于名词之后,则名词活用为动词“捕鱼,砍柴”。注:判断一个实词是否活用,主要就是依据语法分析法。
  4.对应互译法
  在一些语言结构中,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相近或相反,可根据其对称的原则进行推断。如“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中的“简”对应“择”,联系语境,解释为“选择、选拔”。
  5.联想迁移法
  指考生拿到考题时可联想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从中找到相关依据,进行灵活迁移。如“敌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中的“薄”,通过联想成语“日薄西山”,再联系语境,解释为“逼近”。
  注意,此五法不可单独运用,要注意在具体的语段中,互为辅助,互为验证。
  【典型病例及翻译指津二】
  【例句4】
  孙楚雅敬济,而后来,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 (3分)
  学生病例4:孙楚很敬重王济,后来,哭得很伤心,宾客没有不落泪的。(2分)
  参考翻译:孙楚很敬重王济,然而(吊唁)来得晚,哭得很伤心,宾客没有不落泪的。 (得分点为:“雅”、“而”、“垂涕”各1分)
  失分原因4:关键虚词有遗漏。
  【例句5】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3分)
  学生病例5:于是孙膑跟田忌说:“您弟弟下重的赌注,我能够让您取胜。”(2分)
  参考翻译:于是孙膑跟田忌说:“您只管下重的赌注,我能够让您取胜。” (得分点为:“弟”、“重射”、语句连贯通顺各1分)
  失分原因5:重要虚词翻译错误。
  翻译指津二:关键虚词翻译不能虚
  对于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用法,除了可灵活仿用以上实词推断五法外,还可运用标志确认法,因为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如:判断句的标志词有“者”“也”“乃”“为”“则”等;被动句的标志词有“见”“于”“为”“所”等;宾语前置的标志词有“之”“是”等;状语后置的标志词有“于”“以”等;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有“之”“者”等。我们只要能判断出是哪种标志词,就能判断出它的意义和用法了。
  【典型病例及翻译指津三】
  【例句6】
  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4分)
  学生病例6:士大夫有远大志向而无法施展才华的,大多退处于山野林下,听到消息后,纷纷响应前来归附。(3分)
  参考翻译: 抱有远大志向而又不合时宜、无法施展才华的士大夫,大多退处于山野林下,听到(顾宪成办书院的)消息后,纷纷响应前来归附。(得分点为:定语后置句、“抱道”、“忤时”、“响附”各1分)
  失分原因6:特殊句式未译出。
  【例句7】
  夫寿夭者天也,先生其奈我何 ?(3分)   学生病例7:长寿还是短命是上天决定的,先生我该怎么办呢?(2分)
  参考翻译:长寿还是短命是上天决定的啊,先生又能把我怎么样? (得分点:“寿夭”1分,“奈……何”1分,“其”所表达出的反问语气1分)
  失分原因7:特殊语气未译出。
  翻译指津三:特殊句子,特殊翻译
  常考查的特殊句式包含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及省略句,在上文已对其常见标志作了介绍,此外还需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系统记忆并加以灵活运用。
  总之,翻译句子带有很强的综合性,除了以上三个翻译指津,同学们在翻译时还要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联系语境、保持通顺、看分定点,力争达到翻译古文句子要求做到的“信”(忠于原文)、“达”(准确表达出原意)、“雅”(简明通顺,有文采)。
  二、把握诗词阅读中作者的思想情感
  正所谓“诗言志”,诗歌大多是为表达主观思想情感而作。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也是高考古诗词鉴赏考查的核心。下面笔者就学生容易掌握的方法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科学有效地把握诗歌鉴赏中作者的思想情感。
  1.巧分类
  不同诗歌所表现的主旨虽说各异,但同一类别的诗歌往往有着相同或类似的感情表达。因此,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作者思想情感的一个突破口。诗歌按内容可分为赠友送别诗、羁旅行役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抒怀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因此,掌握了每一类别诗歌的情感规律,就更容易把握作者的情感。如咏史抒怀诗,往往将所咏史实在题目中点明。根据咏史抒怀诗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消个人胸中块垒的基本特点,抓住题目和诗文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再联系作者的人生遭遇,就容易揣摩并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思想情感了。
  【例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思路点拨:从题目上可以判断这是一首怀古诗,自然可以联想到怀古伤今的情感。诗的首句统摄全篇,奠定了极其哀愁的感情基调,接着描绘眼前荒郊的景象,最后两句点明怀古伤今之情。
  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明意象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寄托着特定的情感。在把握诗歌思想情感时,有时还要以解读诗词的意象为突破口,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如“杜鹃”“夕阳”“残荷”“浮云”“鸿雁”等,都有相对固定的含义,因此,考生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利用自己的知识积累。此外,要注意对某一具体“意象”的解读,须置于一定的语境之中。如“杨柳”的含义,一般是留别的象征,但有时又能表现为柔美、灵活、留恋等意义,倘若脱离具体语境,就无法领会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作: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思路点拨:尽管在诗词中“杨柳”“飞絮”的内涵是固定的,即“留别”“飘忽”,也要依据词作的情境进行具体分析。从词作内容与其中“动离忧,泪难收”“人不见,水空流”“流不尽,许多愁”等字眼可见本词“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还有对春光易逝的留恋、感伤之情。
  参考答案:“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这首词抒发了暮春伤别之情及愁情别恨。
  3.抓字词
  诗歌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能生动传神地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我们称之为“情感关键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解题时如能抓住这些字词,便抓住了解读诗歌主旨的钥匙,从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如阅读《芣苢》一诗,若抓住“有”“捋”“”这三个重点动词,就容易发现主要写妇女们采集芣苢时的娴熟而欢快的特点,从而容易理解作者歌颂劳动的思想感情。
  【例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王维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莺啼过落花”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思路点拨:此题可从抓关键字词的角度进行突破。“过”直接描写鸣叫着的黄莺,显其动态;黄莺“过”落花,既点明季节特征,又平添惜春之感。以一“过”字绾结两个意象,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构成鲜明生动的场景,其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以一平常字眼,巧妙传达丰富的思想情感,正所谓“看似平常却奇崛”。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伤春惜时的感慨。通过一个“过”字将黄莺、啼叫声、落花组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多重想象空间,进而引发诗人伤春惜时的感慨。
  4.析尾句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样的:以景作结、以情作结、以理作结、以问作结。但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用点心思,因为他们懂得结尾在全诗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鉴赏诗歌的时候,要学会仔细分析结尾,这样就可能会很快掌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常见的以景作结的诗歌,我们应该学会从结句所描写的景物中,揣摩景物所蕴含的言外之意,从中发现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4】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虚堂
  寇准
  虚堂寂寂草虫鸣,
  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
  夜深风露更凄清。
  [注]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因刚直不阿,两次罢相。
  本诗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思路点拨:“一切景语皆情语”,“斜月”照“半轩”映“疏树”,“夜深风露更凄清”,结合注释可知,环境的凄清是作者心境凄然的折射。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暮年迁谪,难忘旧情的凄楚之感。月光斜照在半截窗户上,又把稀疏的树影投在堂屋的地上,夜半更深的风露渐浓,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而这凄清的环境正是作者心境凄然的折射。
  此外,在鉴赏诗歌思想情感时,还要注意综合运用读诗和赏诗的知识,全面准确地把握全诗,且表达要点化、规范化,一是一,二是二,不似是而非,不滥竽充数。三、正确解答文学类文本“开头”作用题
  对于此阅读难点,只有在熟悉常见题型、分析常见错因后审清题干,掌握解题步骤,运用相关知识规范答题。
  【常见题型】
  1.文章开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开头的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3.文章开头写了……景(自然景、场景、情景等),有什么作用?
  4.文章开头人物说的话有什么作用?
  5.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却又从什么写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典型题例及病因分析】
  我觉得许多人在吃喝方面都忽略了一桩十分重要的事情,即大家只注意研究美酒佳肴,却忽略了吃喝时的那种境界,或称为环境、气氛、心情、处境等等。此种虚词不在酒菜之列,菜单上当然是找不到的。可是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讲,虚的却往往影响着实的,特别决定着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
  (《吃喝之外》——陆文夫)
  请分析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分)
  学生病例1:为下文做铺垫,总领全文,与下文相呼应。
  学生病例2:内容上:写的是吃喝时虚的东西对食客的影响;结构上:总领全文“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
  参考答案:①本句写饮食中虚的因素对食客的影响,点明题旨; ②总领全文,全文内容是吃喝时虚的东西对食客的影响; ③引出下文“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 。
  失分原因:①脱离文本,不能联系文本具体分析和解说; ②思维混乱,答题无绪。
  【典型题例及解题角度】
  1.《朋友》——[美]斯考特·奥洛斯基(小说)
  “今天晚上出来有点儿冷。”亚当·塞巴斯坦对自己咕哝着。
  小说开篇借主人公之口交代天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①交代自然环境的寒冷,暗写社会环境的冷漠;②烘托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凄凉;③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④奠定了全篇悲凉的感情基调。
  解题角度:交代环境、烘托心情、铺垫情节、奠定基调。
  2.《孩子的力量》——[俄]列夫·托尔斯泰(小说)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小说开头写人群大声叫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作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表现了人们亢奋情绪和内心的愤怒仇恨之情;②为下文警察的出场做铺垫;③与结尾处人们表现出的宽容善良形成反差,从而突出小说弘扬人道主义的主旨;④将读者置身于紧张的氛围中,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题角度:表达情感、铺垫情节、前后对比、设置悬念。
  3.《上善若水》——张笑天(散文)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蹚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参考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解题角度:领起全文、表明思路、激发思考。
  4.《画师洪野》——施蛰存(散文)
  洪野是个并不十分有名的画家,我认识他,是在一个薄暮,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他的画。我们立刻就很熟识了。他的殷勤,他的率直,我完全中意了。他展示许多国画及洋画给我看,因为是个门外汉,我只能不停地称赞着。他在逊谢了一阵之后,忽然问道:“真的好吗?那么,请教好在什么地方呢?”
  文章写道“他的殷勤,他的率直,我完全中意了”。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凸显人物性格特点,展现二人友情;引起下文对画师洪野的叙写;和画师洪野在艺术上不被人接受构成对比。
  解题角度:凸显性格、引起下文、构成对比。
  【解题角度归类】
  1.内容:主旨角度——①交代事情发生的自然环境(或时间、地点)或社会环境;②营造了……的氛围,奠定了……的基调;③暗示题旨或点明主旨。
  人物(作者或写作对象)角度——①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征;②烘托了人物……的心情;③抒发了人物……的情感。
  2.结构: 开门见山(点题或扣题),总领全文,表明行文思路。
  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与下文……相呼应,为……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首尾照应(或对照)。
  3.效果: 读者角度——引起读者思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题步骤】
  1.审题,注意题干暗示的信息。
  2.圈出关键词,概括句意或段意。
  3.向上看,向下看。
  4.考虑有何效果。
  注:①积累并归类;②联系文本具体分析,避免贴标签;③术语准确,规范答题。
  在正确解答文学类文本“开头”的作用后,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反哺到今后的写作中,即学会雕琢“凤头”。
  总之,阅读不仅是智慧的挥洒,更是长期的积累,同学们要多读、多背、多感悟、多积累,这样阅读各类文章時才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其他文献
从我们出生睁开眼睛、听到声音、尝到味道开始,我们就在建立与这个世界的联系。长大后碰到的人,遇到的事也是世界在建立健全我们的三观和人格。老人们总说一个人见得多了,看得就远。而见识短浅的人,自然免不了鼠目寸光。  而看世界的重点,不在于世界,而在于看。看有看的高度,也有看的角度。影片《闪灵》中的237房间,导演通过片中一男孩的视角来仰视那扇门,体现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压抑和对未知的恐惧。漫画中两个囚犯看
期刊
一封富有情怀的辞职信在网上掀起热浪,不久反鸡汤来势汹汹,“看世界”骤然变了味。其实,正如评论员所说,我想去“看世界”没有那么无趣和功利。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啊,万千世界,大洲大洋,山川草木,世界的美为什么不能去欣赏?而“我想”,这是一种个人想法,我想不是我要,他并没有说我一定要去很远很久。为什么要苛责他甚至扼杀有这种想法的人呢?写这封辞职信时,顾少强肯定没想过会勾起大家的情怀,自然也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读了郅敏写的关于我的艺术评论文章《不易驾驭的水星》,以及他近期发表的总结自己于不惑之年的雄文《跳崖》,都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如同好久没有梳洗过也没有镜子可照的状态下
期刊
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因为有了学生的存在,教师才能更好地传授学生知识.所以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学科本身的特色、遵循语言的特点,为学生搭建语文学
2017年岁末至2018年年初,央视一档新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带热了许多人在这个春节里的博物馆之旅。作为一个有着逛了二十几年博物馆经历的艺术鉴赏与文博研究的“发烧友”,我不禁想起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一些经历与感受。  我的博物馆之旅是从上海博物馆开始的。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上海读书,学的是美术。课程中有大量的古代书画临摹的内容。当时的印刷技术很不发达,画册上的图片印得很模糊,我分到一张元
期刊
因yīn为wèi下xià雨yǔ,五wǔ岁suì的de孙sūn子zi被bèi关ɡuān在zài家jiā里li好hǎo几jǐ天tiān。这zhè天tiān,他tā硬yìnɡ是shì要yào出chū去qù玩wán,我wǒ对duì他tā说shuō:“明mínɡ天tiān如rú果ɡuǒ天tiān晴qínɡ,爷yé爷ye就jiù带dài你nǐ去qù公ɡōnɡ园yuán。”小xiǎo孙sūn子zi坐zuò在zà
期刊
1994年,在列维坦的故乡立陶宛基巴尔塔,张伟画了一批风景画,优雅、冷峻.画中有连绵的山,有很多蓝色的湖.彼时的他是俄罗斯艺术家中的一员.俄罗斯艺术家可能工资没多高,但是有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