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被称为“成长股投资策略之父”,被巴菲特称为“特别的老师”。在其70年的职业生涯中,每年平均投资回报率都达20%以上。
在投资界的丛林中,沃伦•巴菲特一开口,总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仔细聆听。而巴菲特自己却只聆听极少数的那几个人的声音,除了恩师格雷厄姆,除了挚友芒格,就只有菲利普•费雪了。
2004年3月,费雪以96岁的高龄辞世,而他一直到去世的4年前还在不断地工作:从早期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咨询主管,再到写作和教学……这样的时光一直持续了70多年。
在其职业生涯中,每年平均投资回报率都达20%以上。这样的战绩,使这位现代投资理论的泰斗级人物,始终傲视群雄。
他降服的,不只有巴菲特……
成就于暴涨暴跌
费雪的成功,不仅构造了一个全新的投资理念,更重要的是他按照自己的理论,长期持有正确选择的股票,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费雪的投资生涯中,最成功也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在摩托罗拉还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的时候,他就断然大量买进其股票并持有21年。期间,摩托罗拉公司迅速成长为全球超一流公司,股价上升了19倍——由1美元上升至20美元。不计算股利,折合每年平均增长15.5%。
1955年他买进的德州仪器,到1962年升了14倍,随后暴跌80%。但随后几年又再度创出新高,比1962年的高点高出一倍以上,换言之,比1955年的价格高出30倍。
“涨14倍,再暴跌80%”,这样暴涨暴跌的情形与近期中国的股市是否十分相似?然而,正是因为选股成功,最终收益比之前的最高点翻了一番。
相类似的比如中国的万科,以复权价计算,在1993年2月22日万科达到了一个高点32.80元,此后的10多年的时间里再也没有达到这一价位。皆以不计算股利计算,期间,在1996年2月12日甚至跌倒了3.20元,跌了几乎10倍。但在1996年后,股价开始超越32.80元的这一高点,并在2007年11月1日达到了277.37元的高价,是1993年高点的8倍多。2008年9月5日万科的后复权股价是71.03元,是1993年高点2倍多。
也就是说,如果选股正确并长期持有,即使在一个高点买到了股票,即使曾经亏损了十分之九,也还是有翻番甚至翻几番的可能。
所以,对一个长期的投资者来说,首先要做好的是正确的选择股票。
从“闲聊”中获益
“正确的选择股票”,说着容易做着难。
但仔细翻阅费雪的《如何选择成长股》,有个办法听起来比较有道理,操作性也比较强。那就是费雪的“闲聊法”。
对于某只股票存在的疑问,很多人都有打电话咨询上市公司的经历,这就是“闲聊”的内容之一。但是,费雪的“闲聊”远不止于此。譬如,“闲聊”对象的范围,包括要关注的公司的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以及大学和政府的科学家、被解雇或辞职的员工等。
费雪的“闲聊”也是要讲究技巧的。比如选择了同一行业里的5家公司,问每一家公司一些问题,如另外4家的优劣之处。再注意一些谈话技巧,比如,让对手非常相信只是在闲聊,消除或减弱戒备心理。这样,最后5家公司的情况都可以了解得比较详细和准确。
投资者可以尝试从以下问题寻找“闲聊”中的亮点:这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没有充分的市场潜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总体销售水平,管理层是不是决心继续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和公司的规模相比,这家公司的研发努力有多大效果?这家公司有没有高人一筹的销售队伍?这家公司的利润率高不高?这家公司的劳资和人事关系是不是很好?公司管理层的社会资源如何?这个公司的会计体系有无问题?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家公司是否会大量发行股票,获取足够的资金,现有持股人的利益是否因预期中的成长而大幅受损?管理层是不是只向投资人报喜不报忧?公司管理层诚信正直吗,尤其是对小股东?
目前很多投资者“闲聊”的内容,非常侧重于公司的“内幕消息”。费雪认为,真正出色的公司,绝大多数的资讯都十分清楚,连经验不多但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样股票的投资人,也能够区分哪些公司值得进一步调查。所以费雪的“闲聊”,是在根据公开的资讯已经确定了初步的投资范围之后的进一步缩小投资范围的手段。
通过公开的资讯确定了一个选择范围之后,再通过侧面进行“闲聊”,下一步去接触公司的高层主管。这样经过一系列调查研究之后,对该公司的了解就会很透彻了。
热衷成长型股票
其实,费雪的天才气质,从小时候就开始闪现了。在他几岁的时候,他就知道股票市场的存在以及股价变动带来的机会。费雪十几岁的时候,就靠自己买卖股票赚了一点钱。
1928年,费雪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毕业。1928年5月,三藩市国安盎格国民银行到商学研究所招聘一名主修投资的研究生。费雪争取到了这个机会,受聘于该银行,当一名证券统计员(即后来的证券分析师),开始了他的投资生涯。
1931年3月1日,费雪创立了“费雪投资管理咨询公司”。最初他的办公室很小,没有窗户,只能容下一张桌子和两张椅子。
费雪第一只成功投资的股票是食品机械公司。他深入了解公司的经营,分析公司经营层的素质(素质在此有两种含义,一是企业的经营能力,二是前瞻未来和拟定长期计划的能力)。由于该股在股市大崩溃前上市,股灾后暴跌,股价极低,所以费雪最终决定投资,并于1932至1934年大量买进。之后几年,这家小公司为费雪带来丰厚的利润。
投资于有成长潜力的公司,无论其规模大小,这是费雪耗尽毕生心血总结出来的投资逻辑,后来也被巴菲特运用得炉火纯青。
70年投资生涯,费雪最喜欢引用英伦的“帝国诗人”吉卜林(Rudyard Kipling)的一首诗《If(如果)》,以提醒自己时刻保持冷静。
If you can keep your head when all about you,Are losing theirs and blaming it on you.(如果所有人都失去理智,咒骂你,你仍能保持头脑清醒);
If you can trust yourself when all men doubt you,But make allowance for their doubting too.(如果所有人都怀疑你,你仍能坚信自己,让所有的怀疑动摇)。
在投资界的丛林中,沃伦•巴菲特一开口,总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仔细聆听。而巴菲特自己却只聆听极少数的那几个人的声音,除了恩师格雷厄姆,除了挚友芒格,就只有菲利普•费雪了。
2004年3月,费雪以96岁的高龄辞世,而他一直到去世的4年前还在不断地工作:从早期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咨询主管,再到写作和教学……这样的时光一直持续了70多年。
在其职业生涯中,每年平均投资回报率都达20%以上。这样的战绩,使这位现代投资理论的泰斗级人物,始终傲视群雄。
他降服的,不只有巴菲特……
成就于暴涨暴跌
费雪的成功,不仅构造了一个全新的投资理念,更重要的是他按照自己的理论,长期持有正确选择的股票,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费雪的投资生涯中,最成功也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在摩托罗拉还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的时候,他就断然大量买进其股票并持有21年。期间,摩托罗拉公司迅速成长为全球超一流公司,股价上升了19倍——由1美元上升至20美元。不计算股利,折合每年平均增长15.5%。
1955年他买进的德州仪器,到1962年升了14倍,随后暴跌80%。但随后几年又再度创出新高,比1962年的高点高出一倍以上,换言之,比1955年的价格高出30倍。
“涨14倍,再暴跌80%”,这样暴涨暴跌的情形与近期中国的股市是否十分相似?然而,正是因为选股成功,最终收益比之前的最高点翻了一番。
相类似的比如中国的万科,以复权价计算,在1993年2月22日万科达到了一个高点32.80元,此后的10多年的时间里再也没有达到这一价位。皆以不计算股利计算,期间,在1996年2月12日甚至跌倒了3.20元,跌了几乎10倍。但在1996年后,股价开始超越32.80元的这一高点,并在2007年11月1日达到了277.37元的高价,是1993年高点的8倍多。2008年9月5日万科的后复权股价是71.03元,是1993年高点2倍多。
也就是说,如果选股正确并长期持有,即使在一个高点买到了股票,即使曾经亏损了十分之九,也还是有翻番甚至翻几番的可能。
所以,对一个长期的投资者来说,首先要做好的是正确的选择股票。
从“闲聊”中获益
“正确的选择股票”,说着容易做着难。
但仔细翻阅费雪的《如何选择成长股》,有个办法听起来比较有道理,操作性也比较强。那就是费雪的“闲聊法”。
对于某只股票存在的疑问,很多人都有打电话咨询上市公司的经历,这就是“闲聊”的内容之一。但是,费雪的“闲聊”远不止于此。譬如,“闲聊”对象的范围,包括要关注的公司的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以及大学和政府的科学家、被解雇或辞职的员工等。
费雪的“闲聊”也是要讲究技巧的。比如选择了同一行业里的5家公司,问每一家公司一些问题,如另外4家的优劣之处。再注意一些谈话技巧,比如,让对手非常相信只是在闲聊,消除或减弱戒备心理。这样,最后5家公司的情况都可以了解得比较详细和准确。
投资者可以尝试从以下问题寻找“闲聊”中的亮点:这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没有充分的市场潜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总体销售水平,管理层是不是决心继续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和公司的规模相比,这家公司的研发努力有多大效果?这家公司有没有高人一筹的销售队伍?这家公司的利润率高不高?这家公司的劳资和人事关系是不是很好?公司管理层的社会资源如何?这个公司的会计体系有无问题?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家公司是否会大量发行股票,获取足够的资金,现有持股人的利益是否因预期中的成长而大幅受损?管理层是不是只向投资人报喜不报忧?公司管理层诚信正直吗,尤其是对小股东?
目前很多投资者“闲聊”的内容,非常侧重于公司的“内幕消息”。费雪认为,真正出色的公司,绝大多数的资讯都十分清楚,连经验不多但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样股票的投资人,也能够区分哪些公司值得进一步调查。所以费雪的“闲聊”,是在根据公开的资讯已经确定了初步的投资范围之后的进一步缩小投资范围的手段。
通过公开的资讯确定了一个选择范围之后,再通过侧面进行“闲聊”,下一步去接触公司的高层主管。这样经过一系列调查研究之后,对该公司的了解就会很透彻了。
热衷成长型股票
其实,费雪的天才气质,从小时候就开始闪现了。在他几岁的时候,他就知道股票市场的存在以及股价变动带来的机会。费雪十几岁的时候,就靠自己买卖股票赚了一点钱。
1928年,费雪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毕业。1928年5月,三藩市国安盎格国民银行到商学研究所招聘一名主修投资的研究生。费雪争取到了这个机会,受聘于该银行,当一名证券统计员(即后来的证券分析师),开始了他的投资生涯。
1931年3月1日,费雪创立了“费雪投资管理咨询公司”。最初他的办公室很小,没有窗户,只能容下一张桌子和两张椅子。
费雪第一只成功投资的股票是食品机械公司。他深入了解公司的经营,分析公司经营层的素质(素质在此有两种含义,一是企业的经营能力,二是前瞻未来和拟定长期计划的能力)。由于该股在股市大崩溃前上市,股灾后暴跌,股价极低,所以费雪最终决定投资,并于1932至1934年大量买进。之后几年,这家小公司为费雪带来丰厚的利润。
投资于有成长潜力的公司,无论其规模大小,这是费雪耗尽毕生心血总结出来的投资逻辑,后来也被巴菲特运用得炉火纯青。
70年投资生涯,费雪最喜欢引用英伦的“帝国诗人”吉卜林(Rudyard Kipling)的一首诗《If(如果)》,以提醒自己时刻保持冷静。
If you can keep your head when all about you,Are losing theirs and blaming it on you.(如果所有人都失去理智,咒骂你,你仍能保持头脑清醒);
If you can trust yourself when all men doubt you,But make allowance for their doubting too.(如果所有人都怀疑你,你仍能坚信自己,让所有的怀疑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