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基坑工程是高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主体施工顺利进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众所周知,任何建筑都必须有一个好的基础,对大型高层、超高层建筑来讲,这点尤为重要。于是深基坑的施工安全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探讨了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说明支护体施工特点和要求。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技术;建筑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大型建筑和高层建筑工程剧增,为了节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许多大型建筑物都会设置地下室等地下设施,深基坑支护技术随之迅速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实际应用,相关的设计与施工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伴随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大量的新结构、新工艺雨后春笋般出现。由当前的城市空间规划得知,城市建筑物间的距离很近,部分基坑与相邻建筑物的距离仅有十几米甚至几米,传统的地下建筑技术已不能完全适应施工需求,因此急需大力发展深基坑支护技术,为大型或高层建筑提供安全的施工条件。
1、 深基坑支护的几种型式及特点
基坑支护体系种类繁多,各支护体系各有优劣,在具体工程中采用哪种形式,需要根据工程地质以及周围的环境条件来决定。在建筑工程中,按工作原理和围护的形式分,基坑支护体系主要有:放坡开挖式、水泥土挡墙式、排桩与板墙式、边坡稳定式、逆作拱墙式以及沉井式。具体如下图:
在深基坑支护方式中,主要包括支护型和加固型的支护方式,常用的支护方式包括有以下几种:排桩悬臂式支护、排桩与锚杆(或内支撑)组合式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喷锚支护、土钉墙支护、水泥土(或劲性水泥土)墙支护、排桩与水泥土桩组合支护、钢板桩及其组合支护以及沉井支护等。
1.1支护型支护体系
排桩及其组合支护方式、地下连续墙及其组合支护方式、钢板桩及其组合支护方式和沉井支护方式属于支护型支护体系,其支护方法优劣不一。
1.1.1排桩及其组合支护排桩与锚杆组合支护。此方法适于大型较深基坑,施工工期较长,邻近有高层建筑,不允许支护,邻近地基不允许有任何下沉位移时使用。排桩与内支撑组合支护。适于深度较大,面积不大,地基土质较差,要求支护变形较小的深基坑支护使用。排桩与水泥土桩组合支护。适于土质条件较差、地下水位较高、要求既挡土又挡水防渗的支护工程。
1.1.2地下连续墙及其组合支护地下连续墙。适于开挖较大较深、有地下水、周围有建筑物、公路的基坑,同时作为地下结构外墙的一部分,可用于逆作法施工。地下连续墙与锚杆组合支护。适于开挖较大、较深(大于10m)、有地下水的大型基坑,周围有高层建筑,不允许支护有变形,采用机械开挖,要求有较大空间,不允许设置内支撑时候采用。
1.2加固型支护体系
在土质较差的情况下,可对基坑边坡进行加固,使边坡达到稳定状态。主要可采用水泥土墙支护方式、土钉墙支护和喷锚支护方式。
1.2.1 水泥土墙支护即用深层搅拌机将压入的水泥浆与边坡土强力搅拌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土柱桩挡土确保基坑稳定。此法适于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素填土等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大于150kPa的土层及深度不大于6m的基坑支护工程。若插入H型钢,形成劲性水泥土墙(即SWM工法),可支护深8m-10m的基坑,其最大优点式,可以回收型钢,降低造价。
1.2.2 土钉墙支护即在边坡表面铺6~10mm@150~300mm的钢筋网,喷厚度不小于80mm的 C20细石混凝土,每隔1~2m呈梅花形打16~30mm钢筋土钉,长为挖深0.5~1.2倍,使边坡土与之形成复合体,确保边坡稳定。此法适于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等地基、地下水位較低、基坑深度在12m以内时采用。
1.2.3喷锚支护 即在边坡表面铺6mm@200200mm的钢筋网,喷射100~200mm厚、C20混凝土,间距2m~2.5m钻直径为80mm~150mm的孔,埋设16~32mm预应力锚杆,使边坡土与锚固力共同工作,保证边坡的稳定。此法适于土质不均匀、稳定土层,地下水位较低、埋置较深、基坑深度在18m以内。
2、基坑支护的设计
基坑支护的设计要根据场地地质条件、水文情况、邻边建筑物情况、周围环境情况、拟建建筑物情况以及工程造价,结合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等科学严谨的制定设计方案,应充分做到以下几点:
2.1 制定设计方案前,需要全面了解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邻边建筑物(特别是基础)情况、交通道路情况、管线埋设情况、拟建建筑物尺寸及荷载情况、其他环境情况。根据上述条件和现行规范确定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选择经济适用的基坑支护方案。
2.2 在常规设计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充分考虑荷载和水文情况,但切忌盲目套用公式。由于工程地质的勘测并不能将基坑范围内的全部情况勘测清楚,故在设计时应选择一个或者多个最不利勘测点作为依据。
2.3 重视收集施工现场数据及试验数据,为基坑支护设计提供第一手资料。因基坑设计理论尚不成熟,现有设计理论尚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场地,在传统支护方法难以实现或成本较大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充分吸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成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敢于突破传统设计,探索出更科学的设计方法。
基坑支护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具有很多的功能。不同的支护结构适应于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因此,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选择经济适用的支护结构。
3、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施工单位在施工前一定要对图纸进行认真细致的研读,充分明确设计意图,随时随地与相关的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并制定施工方案,采用最优的施工方法,确保深基坑的安全可靠。施工过程中及回填土方前,要定时对基坑进行监测,监测控制的关键是基坑的稳定性(主要是通过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来确定)、地面变形及地下水的控制,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方案。在进行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3.1 在城市建筑工程中,基坑支护大多采用排桩及组合支护和地下连续墙及组合支护方式。对于排桩的施工,应确定桩的施工顺序,保证桩与桩间不会受到过大影响。目前而言,排桩大多选用冲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由于人工挖孔桩安全隐患较大,在一些大城市如广州已逐步禁止使用,现大多采用旋挖灌注桩代替。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流程包含:定位放线、支护结构施工、土方开挖、加固措施施工、基坑定时监测。无论采用何种支护方式,都必须遵循“先支护后开挖,分层开挖”的原则。如对于选用设计有悬臂段的排桩组合支护方式支护的深基坑,在完成支护桩施工后,可开挖土方至悬臂桩支护的设计允许深度,而后必须停止继续开挖土方,应按设计要求完成加固措施(设置锚杆或内支撑)后方能继续开挖,依此类推,直至开挖至基坑设计深度。
3.2由于高层建筑的工地多在市中心,那里人口稠密,附近地区有很多高大建筑,地下管线又十分复杂,这就要求在施工中要注意工程对附近建筑的影响,并努力使各种管线的使用不受干扰。基坑施工期间,地下水控制也是基坑支护的重要一环。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科学的运用明排、降水、截水和回灌等形式控制地下水从而确保基础施工的安全可靠。最后,要依照具体的工程情况来实施最科学的施工手段,争取既科学合理又经济实用。3.3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实时监测尤为重要。监测的内容包括:基坑围护结构完整性、水平位移、坑顶沉降量、坑内渗水情况以及周围建筑物或路面的变形情况。一旦出现监测值大于允许值,须立即停止施工,同时观察基坑的变形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加固措施,待监测值符合规范要求时,方能继续施工。若基坑变形量较大或者变形速度较快,应及时实施应急措施(如采用回填土方、紧急疏散人群等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在最初开挖基坑时,一般是两三天监测一回,以后再逐惭增加,如果基坑内壁有较大位移时,则必须每天再增加一次监测。
4.结语
深基坑的支护工程要从支护的设计和施工两面着手具体需要哪一种支护技术,需要根据当地工程地质、水文、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深入地分析,充分发挥支护技术的重要作用,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工期。良好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是整个工程施工顺利的前提与保证,是整个庞大工程的重要开端。因此,加强对建筑深基坑施工技术的认识与研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张雪松建筑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2] 方伟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科技风2011
[3] 徐美艮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4] 江正荣 朱国梁 简明施工手册(第四版) 2012
中图分类号:TU9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大型建筑和高层建筑工程剧增,为了节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许多大型建筑物都会设置地下室等地下设施,深基坑支护技术随之迅速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实际应用,相关的设计与施工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伴随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大量的新结构、新工艺雨后春笋般出现。由当前的城市空间规划得知,城市建筑物间的距离很近,部分基坑与相邻建筑物的距离仅有十几米甚至几米,传统的地下建筑技术已不能完全适应施工需求,因此急需大力发展深基坑支护技术,为大型或高层建筑提供安全的施工条件。
1、 深基坑支护的几种型式及特点
基坑支护体系种类繁多,各支护体系各有优劣,在具体工程中采用哪种形式,需要根据工程地质以及周围的环境条件来决定。在建筑工程中,按工作原理和围护的形式分,基坑支护体系主要有:放坡开挖式、水泥土挡墙式、排桩与板墙式、边坡稳定式、逆作拱墙式以及沉井式。具体如下图:
在深基坑支护方式中,主要包括支护型和加固型的支护方式,常用的支护方式包括有以下几种:排桩悬臂式支护、排桩与锚杆(或内支撑)组合式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喷锚支护、土钉墙支护、水泥土(或劲性水泥土)墙支护、排桩与水泥土桩组合支护、钢板桩及其组合支护以及沉井支护等。
1.1支护型支护体系
排桩及其组合支护方式、地下连续墙及其组合支护方式、钢板桩及其组合支护方式和沉井支护方式属于支护型支护体系,其支护方法优劣不一。
1.1.1排桩及其组合支护排桩与锚杆组合支护。此方法适于大型较深基坑,施工工期较长,邻近有高层建筑,不允许支护,邻近地基不允许有任何下沉位移时使用。排桩与内支撑组合支护。适于深度较大,面积不大,地基土质较差,要求支护变形较小的深基坑支护使用。排桩与水泥土桩组合支护。适于土质条件较差、地下水位较高、要求既挡土又挡水防渗的支护工程。
1.1.2地下连续墙及其组合支护地下连续墙。适于开挖较大较深、有地下水、周围有建筑物、公路的基坑,同时作为地下结构外墙的一部分,可用于逆作法施工。地下连续墙与锚杆组合支护。适于开挖较大、较深(大于10m)、有地下水的大型基坑,周围有高层建筑,不允许支护有变形,采用机械开挖,要求有较大空间,不允许设置内支撑时候采用。
1.2加固型支护体系
在土质较差的情况下,可对基坑边坡进行加固,使边坡达到稳定状态。主要可采用水泥土墙支护方式、土钉墙支护和喷锚支护方式。
1.2.1 水泥土墙支护即用深层搅拌机将压入的水泥浆与边坡土强力搅拌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土柱桩挡土确保基坑稳定。此法适于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素填土等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大于150kPa的土层及深度不大于6m的基坑支护工程。若插入H型钢,形成劲性水泥土墙(即SWM工法),可支护深8m-10m的基坑,其最大优点式,可以回收型钢,降低造价。
1.2.2 土钉墙支护即在边坡表面铺6~10mm@150~300mm的钢筋网,喷厚度不小于80mm的 C20细石混凝土,每隔1~2m呈梅花形打16~30mm钢筋土钉,长为挖深0.5~1.2倍,使边坡土与之形成复合体,确保边坡稳定。此法适于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等地基、地下水位較低、基坑深度在12m以内时采用。
1.2.3喷锚支护 即在边坡表面铺6mm@200200mm的钢筋网,喷射100~200mm厚、C20混凝土,间距2m~2.5m钻直径为80mm~150mm的孔,埋设16~32mm预应力锚杆,使边坡土与锚固力共同工作,保证边坡的稳定。此法适于土质不均匀、稳定土层,地下水位较低、埋置较深、基坑深度在18m以内。
2、基坑支护的设计
基坑支护的设计要根据场地地质条件、水文情况、邻边建筑物情况、周围环境情况、拟建建筑物情况以及工程造价,结合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等科学严谨的制定设计方案,应充分做到以下几点:
2.1 制定设计方案前,需要全面了解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邻边建筑物(特别是基础)情况、交通道路情况、管线埋设情况、拟建建筑物尺寸及荷载情况、其他环境情况。根据上述条件和现行规范确定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选择经济适用的基坑支护方案。
2.2 在常规设计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充分考虑荷载和水文情况,但切忌盲目套用公式。由于工程地质的勘测并不能将基坑范围内的全部情况勘测清楚,故在设计时应选择一个或者多个最不利勘测点作为依据。
2.3 重视收集施工现场数据及试验数据,为基坑支护设计提供第一手资料。因基坑设计理论尚不成熟,现有设计理论尚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场地,在传统支护方法难以实现或成本较大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充分吸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成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敢于突破传统设计,探索出更科学的设计方法。
基坑支护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具有很多的功能。不同的支护结构适应于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因此,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选择经济适用的支护结构。
3、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施工单位在施工前一定要对图纸进行认真细致的研读,充分明确设计意图,随时随地与相关的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并制定施工方案,采用最优的施工方法,确保深基坑的安全可靠。施工过程中及回填土方前,要定时对基坑进行监测,监测控制的关键是基坑的稳定性(主要是通过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来确定)、地面变形及地下水的控制,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方案。在进行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3.1 在城市建筑工程中,基坑支护大多采用排桩及组合支护和地下连续墙及组合支护方式。对于排桩的施工,应确定桩的施工顺序,保证桩与桩间不会受到过大影响。目前而言,排桩大多选用冲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由于人工挖孔桩安全隐患较大,在一些大城市如广州已逐步禁止使用,现大多采用旋挖灌注桩代替。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流程包含:定位放线、支护结构施工、土方开挖、加固措施施工、基坑定时监测。无论采用何种支护方式,都必须遵循“先支护后开挖,分层开挖”的原则。如对于选用设计有悬臂段的排桩组合支护方式支护的深基坑,在完成支护桩施工后,可开挖土方至悬臂桩支护的设计允许深度,而后必须停止继续开挖土方,应按设计要求完成加固措施(设置锚杆或内支撑)后方能继续开挖,依此类推,直至开挖至基坑设计深度。
3.2由于高层建筑的工地多在市中心,那里人口稠密,附近地区有很多高大建筑,地下管线又十分复杂,这就要求在施工中要注意工程对附近建筑的影响,并努力使各种管线的使用不受干扰。基坑施工期间,地下水控制也是基坑支护的重要一环。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科学的运用明排、降水、截水和回灌等形式控制地下水从而确保基础施工的安全可靠。最后,要依照具体的工程情况来实施最科学的施工手段,争取既科学合理又经济实用。3.3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实时监测尤为重要。监测的内容包括:基坑围护结构完整性、水平位移、坑顶沉降量、坑内渗水情况以及周围建筑物或路面的变形情况。一旦出现监测值大于允许值,须立即停止施工,同时观察基坑的变形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加固措施,待监测值符合规范要求时,方能继续施工。若基坑变形量较大或者变形速度较快,应及时实施应急措施(如采用回填土方、紧急疏散人群等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在最初开挖基坑时,一般是两三天监测一回,以后再逐惭增加,如果基坑内壁有较大位移时,则必须每天再增加一次监测。
4.结语
深基坑的支护工程要从支护的设计和施工两面着手具体需要哪一种支护技术,需要根据当地工程地质、水文、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深入地分析,充分发挥支护技术的重要作用,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工期。良好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是整个工程施工顺利的前提与保证,是整个庞大工程的重要开端。因此,加强对建筑深基坑施工技术的认识与研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张雪松建筑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2] 方伟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科技风2011
[3] 徐美艮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4] 江正荣 朱国梁 简明施工手册(第四版)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