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试数学教学知识灌输多,联系实际少;统一要求多,个性发展少;平常作业多,实践活动少。要改变这种教学状况,就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學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必须从根本上改革教与学的方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搭建数学实践活动和探讨交流广阔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交流数学思想、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活动搭台 创新能力 实践中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1
在素质教育要求的大背景下,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摆在了突出位置。现代教育必须从小着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重视以活动为基础的数学课程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下面就我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以学生的活动为基础,浅谈认识与体会。
1 活动是学生开发智力、茁壮成长的
平台
1.1 建成“情景、方法、应用”三位一体的基本模式
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使学生主动思考去在实践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把实践活动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学以致用。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我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数学课堂上设计“超市购物”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地读出了商品的价格,知道小数表示的实际钱数。当学生进入角色时,紧接着结合教材的教学出示相关问题。这时学生学习小数已成为自身迫切需要,他们主动参与探索,逐步建立数学知识。课后,又能把所学的小数知识与方法应用于生活具体实践。这样,就用活动架起了知识与现实之间联系的桥梁,激起了学习情绪,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2 形成“合作、探求、交流、”三点一线的学习方式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学生合作主动参与数学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等来研究讨论,获取亲身体验。从而使掌握的知识更加稳固。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我先让学生回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探寻过程,并要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点拨学生试着自己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共同特点。我观察了一个较差小组的讨论情况:开始,学生按着整除2、5书的特征,寻找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点,结果不行。一会儿,一个学生说:“12、15、21、都数能被3整除,这三个数的个位分别是2、5、1,个位是1、2、5的数能被3整除?”这时有同学举反例:11、22、25个位是1、2、5,但都不能被3整除!正当同学们处在困惑之时,有个学生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论怎么互换,都能被3整除。这一思维上质的改变,为找到规律提供了可能。小组学生们为此不断举例验证,得出了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是个位、十位数之和能被3整除。并延伸到三位、四位、五位进一步验证,最后终于找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样同学们在合作、研究、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收获了快乐与成功。
2 活动是展现创新、展示个性的最佳平台
教师创造性地教,小学生创造性地学。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突破书本,标新立异,以新的思维、新的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去解决实际问题。
2.1 标新立异,让学生张扬个性
一个问题会有多种解决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敢于标新立异。让学生主动探求,多方式、多角度思考,使问题得到创造性地解决。我在“圆的认识”教学中,首先出示问题:用多种工具,多种测量手段,对一元的硬币找出圆心,画出直径并测量出直径的长度。然后同学们分头做实验。在让学生交流做法时,有的是用直尺沿硬币边缘找最长线段的方法测量的;有的是同时用直尺定位、两三角板直角边加固硬币边缘的方法测量的;有的是紧贴硬币外面画正方形的方法测量的等等。这样,多种思维方式、不同的操作方法实现了殊途同归。在这种热烈而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积极学,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得到了真正发挥。
2.2 增强数感,让学生焕发创力
怎样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让积极而健康的情感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我认为只有将数学融于生活、融入活动,才能培养出学生的良好数学情感,激发出创造力。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我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让他们交流感情,以焕发出创新的火力。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弄懂元、角、分的关系后,接着,我打破教材限定,设计了“我当银行专银员”的实践活动。当“顾客”拿着1元钱来找“工作人员”(全体同学)换零钱时,大家想了各种各样的换钱方法,如:10张1角的、2张5角的、2张2角、1张1角、1张5角的……课堂气氛热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在此基础上,又设计购物活动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东西”。从而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同时注重了学习延伸,让学生回家帮爸爸妈妈购买物品。使数学课成了活动的课堂,表现自我、激发创造的课堂。
3 活动是学生开放学习、自我发展的
平台
立足学生发展,只有采用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应把自我发展的空间交给学生,使数学活动形成学生自由开放、整体发展的机制。所以,在开放性的数学学习中,应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成功机会。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强烈求知欲和创新潜能。如“位置与方向”教学,我为学生设定了“为居民小区设计合理布局图”这一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会辨认方位,并会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后,前后位的同学结组拿出事先准备的一张居民小区平面图。课件出示:居民小区应建哪些公共设施?建在哪?为什么?说说这些公共设施的方位。由于活动是开放性的,学生们的设计各式各样,且富有创造性。开放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将机械模仿变为探索创造,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活动是学生充分实践、培养能力的
平台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发展的动力。因此,在数学活动中,应努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教师在一个盛有水的长方体缸里放入一个圆柱体石块,水面上升,使学生对物体占据空间这一特性有了直观理解。然后学生亲自观察体验、动手实践,并感性出计算液体体积的多种方法。这种对未知事物的主动探索,使能力在实践中得以生成。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大胆想象,探索不同事物的关系,让学生真正体会了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 郎利民.浅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J].考试周刊,2011(93):75.
[2] 姚兴明.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5).
关键词:数学教学 活动搭台 创新能力 实践中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1
在素质教育要求的大背景下,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摆在了突出位置。现代教育必须从小着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重视以活动为基础的数学课程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下面就我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以学生的活动为基础,浅谈认识与体会。
1 活动是学生开发智力、茁壮成长的
平台
1.1 建成“情景、方法、应用”三位一体的基本模式
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使学生主动思考去在实践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把实践活动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学以致用。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我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数学课堂上设计“超市购物”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地读出了商品的价格,知道小数表示的实际钱数。当学生进入角色时,紧接着结合教材的教学出示相关问题。这时学生学习小数已成为自身迫切需要,他们主动参与探索,逐步建立数学知识。课后,又能把所学的小数知识与方法应用于生活具体实践。这样,就用活动架起了知识与现实之间联系的桥梁,激起了学习情绪,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2 形成“合作、探求、交流、”三点一线的学习方式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学生合作主动参与数学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等来研究讨论,获取亲身体验。从而使掌握的知识更加稳固。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我先让学生回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探寻过程,并要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点拨学生试着自己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共同特点。我观察了一个较差小组的讨论情况:开始,学生按着整除2、5书的特征,寻找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点,结果不行。一会儿,一个学生说:“12、15、21、都数能被3整除,这三个数的个位分别是2、5、1,个位是1、2、5的数能被3整除?”这时有同学举反例:11、22、25个位是1、2、5,但都不能被3整除!正当同学们处在困惑之时,有个学生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论怎么互换,都能被3整除。这一思维上质的改变,为找到规律提供了可能。小组学生们为此不断举例验证,得出了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是个位、十位数之和能被3整除。并延伸到三位、四位、五位进一步验证,最后终于找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样同学们在合作、研究、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收获了快乐与成功。
2 活动是展现创新、展示个性的最佳平台
教师创造性地教,小学生创造性地学。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突破书本,标新立异,以新的思维、新的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去解决实际问题。
2.1 标新立异,让学生张扬个性
一个问题会有多种解决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敢于标新立异。让学生主动探求,多方式、多角度思考,使问题得到创造性地解决。我在“圆的认识”教学中,首先出示问题:用多种工具,多种测量手段,对一元的硬币找出圆心,画出直径并测量出直径的长度。然后同学们分头做实验。在让学生交流做法时,有的是用直尺沿硬币边缘找最长线段的方法测量的;有的是同时用直尺定位、两三角板直角边加固硬币边缘的方法测量的;有的是紧贴硬币外面画正方形的方法测量的等等。这样,多种思维方式、不同的操作方法实现了殊途同归。在这种热烈而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积极学,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得到了真正发挥。
2.2 增强数感,让学生焕发创力
怎样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让积极而健康的情感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我认为只有将数学融于生活、融入活动,才能培养出学生的良好数学情感,激发出创造力。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我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让他们交流感情,以焕发出创新的火力。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弄懂元、角、分的关系后,接着,我打破教材限定,设计了“我当银行专银员”的实践活动。当“顾客”拿着1元钱来找“工作人员”(全体同学)换零钱时,大家想了各种各样的换钱方法,如:10张1角的、2张5角的、2张2角、1张1角、1张5角的……课堂气氛热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在此基础上,又设计购物活动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东西”。从而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同时注重了学习延伸,让学生回家帮爸爸妈妈购买物品。使数学课成了活动的课堂,表现自我、激发创造的课堂。
3 活动是学生开放学习、自我发展的
平台
立足学生发展,只有采用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应把自我发展的空间交给学生,使数学活动形成学生自由开放、整体发展的机制。所以,在开放性的数学学习中,应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成功机会。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强烈求知欲和创新潜能。如“位置与方向”教学,我为学生设定了“为居民小区设计合理布局图”这一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会辨认方位,并会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后,前后位的同学结组拿出事先准备的一张居民小区平面图。课件出示:居民小区应建哪些公共设施?建在哪?为什么?说说这些公共设施的方位。由于活动是开放性的,学生们的设计各式各样,且富有创造性。开放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将机械模仿变为探索创造,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活动是学生充分实践、培养能力的
平台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发展的动力。因此,在数学活动中,应努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教师在一个盛有水的长方体缸里放入一个圆柱体石块,水面上升,使学生对物体占据空间这一特性有了直观理解。然后学生亲自观察体验、动手实践,并感性出计算液体体积的多种方法。这种对未知事物的主动探索,使能力在实践中得以生成。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大胆想象,探索不同事物的关系,让学生真正体会了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 郎利民.浅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J].考试周刊,2011(93):75.
[2] 姚兴明.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