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学而》中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中职学校的学生中考成绩低,学习兴趣差,来自不同的中学,他们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参差不齐,作为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在教学中不能用“齐步走”的方式,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以做到有的放矢。
中职学校 计算机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针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来说,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由于地域、生源的差异,学习计算机的起点不同,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多与少,以及学生个体水平的参差不齐,造成了一个班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悬殊,这些差异使学生的发展处在不同的起点上;使得教师在以班级授课为主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以“齐步走”的方式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分层次教學就显得十分有必要。笔者依据任务驱动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了解差异,分类建组。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在进行计算机课堂教学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源地;初中就读的学校是否开设计算机课程;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等,然后归类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分层的依据之一。笔者在上第一节课时,并没有急于讲授课本内容,而让每位学生连用两节课的时间,利用计算机软件自由完成一个作品。作品形式不限,可以是绘画作品、作文、一份课程表等等。再经过两周的新课讲授,对上传的作业情况作以分析,分析结果作为分层的依据之二。然后教师根据这两个分层依据在心目中将学生分为基础好的、一般的和基础差的,最后根据计算机室微机分组情况,将分好层的学生分别对应在A组、B组、C组,中途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随意调整一次。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学生知道教师的分组依据,明确告诉学生是随机分组。
二、针对差异,分类目标。
一节课的设计,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在分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设定分类目标:例如教学目标可分为这样三个层次:A组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素质; B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C组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笔者常常采用分层模式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设计课堂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设计分层任务,因材施教,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例如在flash课程的遮罩动画学习中,要求全体学生完成画卷展开动画,B组和C组学生在完成基础任务后分别完成放大镜动画和迪斯尼动画(这两种动画为遮罩动画的高级应用)。
四、阶段考查,分类考核。
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十分重要。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应抓住一切时机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善于运用表扬式评价肯定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保持高涨的学习激情。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应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作为评价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标准。在评价方法上,对于A层学生回答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完成要求较高的操作,教师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拓展要求;对于B层学生要看到他们的成绩,如回答的不完整、不准确,操作完成得不够完善,还是应及时激励、鼓励;对于学习较困难的C层学生在评价上,要不挖苦、不讽刺,而是热情鼓励,耐心帮助,发现他们积极的因素,给予肯定,从而促进他们树立自信心。
总之,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格,习惯,智力的差异,计算机技能的掌握程度是我们分层教学中要了解与掌握的。教授知识不但要讲究“因材施教”,而且也要讲究“量体裁衣”,这正是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倡的分层教学模式,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
参考文献
[1]谢荣敏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2期
[2]360百科 分层教学
中职学校 计算机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针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来说,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由于地域、生源的差异,学习计算机的起点不同,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多与少,以及学生个体水平的参差不齐,造成了一个班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悬殊,这些差异使学生的发展处在不同的起点上;使得教师在以班级授课为主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以“齐步走”的方式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分层次教學就显得十分有必要。笔者依据任务驱动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了解差异,分类建组。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在进行计算机课堂教学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源地;初中就读的学校是否开设计算机课程;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等,然后归类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分层的依据之一。笔者在上第一节课时,并没有急于讲授课本内容,而让每位学生连用两节课的时间,利用计算机软件自由完成一个作品。作品形式不限,可以是绘画作品、作文、一份课程表等等。再经过两周的新课讲授,对上传的作业情况作以分析,分析结果作为分层的依据之二。然后教师根据这两个分层依据在心目中将学生分为基础好的、一般的和基础差的,最后根据计算机室微机分组情况,将分好层的学生分别对应在A组、B组、C组,中途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随意调整一次。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学生知道教师的分组依据,明确告诉学生是随机分组。
二、针对差异,分类目标。
一节课的设计,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在分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设定分类目标:例如教学目标可分为这样三个层次:A组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素质; B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C组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笔者常常采用分层模式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设计课堂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设计分层任务,因材施教,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例如在flash课程的遮罩动画学习中,要求全体学生完成画卷展开动画,B组和C组学生在完成基础任务后分别完成放大镜动画和迪斯尼动画(这两种动画为遮罩动画的高级应用)。
四、阶段考查,分类考核。
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十分重要。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应抓住一切时机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善于运用表扬式评价肯定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保持高涨的学习激情。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应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作为评价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标准。在评价方法上,对于A层学生回答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完成要求较高的操作,教师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拓展要求;对于B层学生要看到他们的成绩,如回答的不完整、不准确,操作完成得不够完善,还是应及时激励、鼓励;对于学习较困难的C层学生在评价上,要不挖苦、不讽刺,而是热情鼓励,耐心帮助,发现他们积极的因素,给予肯定,从而促进他们树立自信心。
总之,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格,习惯,智力的差异,计算机技能的掌握程度是我们分层教学中要了解与掌握的。教授知识不但要讲究“因材施教”,而且也要讲究“量体裁衣”,这正是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倡的分层教学模式,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
参考文献
[1]谢荣敏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2期
[2]360百科 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