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教材)课堂的有效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从教与学交往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学情境营造的有效性、教学媒体运用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教材;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方法
  【中图分類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
  二期课改提出:“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学的角度谈“全面发展”,则“教学”意味着教师要有目的的引导学习。在化学课堂中运用有效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2.怎样的课堂是有效的?
  学生的进步不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简单的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
  3.如何实现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是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在不同学科不同课堂里,这三个方面整合的角度和切入点不同,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整合。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1)教与学交往的有效性
  教与学交往的有效性是指师生与生生之间通过有效地交流,促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有效知识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时时进行着交往,有时通过提问、讨论、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气氛,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充当了一名组织者、引导者、交流的伙伴,使课堂学习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做到了师生、生生互动,达到了一种师生情感交融、言语共鸣境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出多样化教学。
  发现探究式:
  探究学习是以发现并提出问题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和体验,达到过程和结果的开放性。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
  案例:鉴别食盐和纯碱
  【学生讨论】根据食盐和纯碱的不同性质,有多种方案鉴别它们。如:物理方法、手摸、口尝、观察是否潮解等。再如化学方法:用稀酸溶液(如稀醋酸、稀盐酸、稀H2SO4、稀HNO3等),碱溶液[如Ca(OH)2溶液、Ba(OH)2溶液等],盐溶液(如CaCl2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和稀HNO3等)优化答案时,选原理正确、现象明显、操作简便为最简方案。
  【探索设计】方案一:分别取白色粉末少许置于容器中,过几天后,有潮解现象发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二:用口尝两种的白色粉末,有咸味的原样品为食盐,有涩味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三: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稀醋酸(或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有气泡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四: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过程活动式:
  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探究,用实验去探讨整个知识的全过程,这是以激励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
  案例:中和反应后溶液成分的探讨
  【讨论假设】(1)酸碱完全反应:NaCl;(2)可能酸过量:NaCl、HCl;(3)有微量的碱过量不足以使酚酞变红:NaCl、NaOH。
  【方案设计】(1)测溶液的酸碱性,(2)鉴定溶液中的阴离子,(3)鉴定溶液中的阳离子。
  【学生实验】教师提供有颜色变化的反应及其操作的相关知识,完成本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验证,这样实验的开放性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增强了。
  【组织交流】学生总结、汇报鉴定结果,最后讨论,为完成该实验,在操作时,为什么要逐滴加酸?反应之前为什么要加几滴酚酞有了深刻的认识?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再是只为了分数,为了考试,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关注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学。
其他文献
妈妈说,姥姥家有一片茶山,山上种满了山茶.妈妈小时候,每年茶春的时候都要上山采茶.每次听到妈妈说她“左手右手一起上,挑着嫩尖择择择”,我的脑海里便浮现了妈妈在绿油油的
期刊
别集类是《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中收录文献最多的部类,其正目所著录的魏晋南北朝文集虽与其他朝代文献数量相差巨大,但对于文献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有着重要的价
旅行中为了打发旅途的寂寞,如果只允许你随身带一件物品,你会带什么呢?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还是一套拼图……  而我,会带上一本古诗集。我们都知道,诗在古代是人们用来抒发感情的朋友,我读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读懂了他的思鄉之情;读张籍的“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看到了他对亲人的牵挂;读黄巢的“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领悟了农民起义领袖的豪迈气质……  所
期刊
教学激情是成就一个好教师并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它源自于教师对职业的信念、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学生的关怀.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充分展现自身的教学魅力,营造愉悦的教学环
【摘 要】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首先应该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尤其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初中学生;培养;英语;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课堂上的英语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保障。尤其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学习兴趣始终起着至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的教学目的已经不仅仅是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包括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技巧的训练,而在以实验基础的物理教学中.初步观察能力对中学生是獲得物理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进程中,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当然也非常重要了。本
经济发展是一切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动力的源头.本文拟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以中西文化交流为例,分析经济在文化交流、传播中所起的作用.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就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等方面,
我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中国元素在当代社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凭借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突出的艺术
书桌上相框里镶着一幅照片,照片上有两个很可爱的小男孩.看着照片,我不禁回想起一年前的那段美好时光……rn那还是五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新来了一个同学.看他长相,我是无法企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