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把每一个在阅读中的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舞台,让学生在这舞台上尽情地张扬个性。
一、思想明确
1. 倡导民主化教学。民主化教学需要师生心灵之间的平等对话。平等对话能使学生舒展个性,思想自由。对于发表了见解的学生,不管他们所提的观点是有思维价值还是幼稚可笑的,教师都应肯定学生的动脑思考,维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坦然面对学生在《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中“少年毛泽东10岁时逃学是不正确的行为”,在《犟龟》中“小乌龟不顾实际,不会采纳别人的正确建议,是愚蠢的”,在《最苦与最乐》中“最快乐的是拥有金钱”等不一定客观的甚至是偏激的观点。
2. 提供交流平台。语文课堂是学生表现的舞台,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常担心考试内容讲不到位,追求面面俱到。结果,不仅白白浪费了时间,反而还让学生滋生厌学情绪。提供交流平台首先需要时间上的保障,教师要力求精讲、少讲,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其次是机遇的保障,要让学生人人都有大显身手、展示风采的机会,要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方法恰当
1. 确定活动形式,面向全体,力争人人动脑动口。提高学生整体的素质是教学的目的。教师不能让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成为阅读交流活动的看客,这就有必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我首先精心安排好“四人学习小组”,平衡好小组成员;其次,教学时运用灵活多变的交流形式,如互相提问、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等;第三,在教室墙上设“群英会”专栏,学生可在上面自由争论;第四,跟踪学生活动过程,特别留心“弱势”学生的活动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对他们多鼓励,力争使这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自我、激活自我。
2. 确定活动任务,把握重、难点。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想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就应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教学宗璞的《废墟的召唤》一文时,我列出了三道思考题:①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②作者是单纯地描绘废墟吗?还是有什么目的?③“废墟”召唤的是什么?用问题的形式明确了本文的重、难点,让学生的讨论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到位
1. 重发展。要让学生在肯定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在快乐中不断地向上成长。只要学生认真阅读研习了,思维自然会得到历练和激活,创新之火就会时有闪现。如《骆驼寻宝记》,文本解读给出了“坚忍不拔的毅力,不懈的努力,是成功的保证”主题,在学生品味后,我引导他们进一步讨论各自的阅读感悟。在讨论中,学生的观点或许只抓住一个小小的生活水滴,但这水滴虽小,有时却折射出整个太阳的光辉。如:其一,无私奉献的精神才是无价之宝;其二,求真务实,理解在追求中实现;其三,想成功却不肯付出努力,结果一事无成……
2. 重真理。阅读交流要有教师的必要引导,语文课堂不能变成乱说盲动的“集体无意识舞台”。教材文本是有整体倾向的,我们要适当地把握或引导学生的思想脉络,将真、善、美的种子种在学生的心里。如在讨论《范进中举》的主题时,有学生提出:“范进中举前穷困潦倒,中举后获得了富贵,如今,考上大学的学生前途光明,许多没考上大学的人生活艰辛,我们今天的高考不就是科举考试吗?”面对这种声音,我知道应该做好引导:“这位同学能从书本中跳出来,观察现实生活,这种认真学习、关心社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的这个观点比较独特,请大家思考讨论一下这种看法吧。”对这个问题的辩驳,学生都以自己身边的事例进行论述,比较客观。在辩论时,我把学生涉及的两个关键问题抄在黑板上:①今天的学生是否都冲着富贵去考大学的?②封建社会有许多读书人科举不第,结果生存也成了问题,今天我们身边事业有成的人是否都是大学毕业?学生愈争辩,真理愈清楚。最后,我说:“在‘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今天,我们没必要简单地以高考成败定英雄。当然,人的能力有大小,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勤奋来增加能力,用最大的能力来为社会作出贡献,走出自己光明的人生之路。”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一、思想明确
1. 倡导民主化教学。民主化教学需要师生心灵之间的平等对话。平等对话能使学生舒展个性,思想自由。对于发表了见解的学生,不管他们所提的观点是有思维价值还是幼稚可笑的,教师都应肯定学生的动脑思考,维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坦然面对学生在《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中“少年毛泽东10岁时逃学是不正确的行为”,在《犟龟》中“小乌龟不顾实际,不会采纳别人的正确建议,是愚蠢的”,在《最苦与最乐》中“最快乐的是拥有金钱”等不一定客观的甚至是偏激的观点。
2. 提供交流平台。语文课堂是学生表现的舞台,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常担心考试内容讲不到位,追求面面俱到。结果,不仅白白浪费了时间,反而还让学生滋生厌学情绪。提供交流平台首先需要时间上的保障,教师要力求精讲、少讲,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其次是机遇的保障,要让学生人人都有大显身手、展示风采的机会,要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方法恰当
1. 确定活动形式,面向全体,力争人人动脑动口。提高学生整体的素质是教学的目的。教师不能让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成为阅读交流活动的看客,这就有必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我首先精心安排好“四人学习小组”,平衡好小组成员;其次,教学时运用灵活多变的交流形式,如互相提问、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等;第三,在教室墙上设“群英会”专栏,学生可在上面自由争论;第四,跟踪学生活动过程,特别留心“弱势”学生的活动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对他们多鼓励,力争使这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自我、激活自我。
2. 确定活动任务,把握重、难点。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想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就应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教学宗璞的《废墟的召唤》一文时,我列出了三道思考题:①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②作者是单纯地描绘废墟吗?还是有什么目的?③“废墟”召唤的是什么?用问题的形式明确了本文的重、难点,让学生的讨论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到位
1. 重发展。要让学生在肯定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在快乐中不断地向上成长。只要学生认真阅读研习了,思维自然会得到历练和激活,创新之火就会时有闪现。如《骆驼寻宝记》,文本解读给出了“坚忍不拔的毅力,不懈的努力,是成功的保证”主题,在学生品味后,我引导他们进一步讨论各自的阅读感悟。在讨论中,学生的观点或许只抓住一个小小的生活水滴,但这水滴虽小,有时却折射出整个太阳的光辉。如:其一,无私奉献的精神才是无价之宝;其二,求真务实,理解在追求中实现;其三,想成功却不肯付出努力,结果一事无成……
2. 重真理。阅读交流要有教师的必要引导,语文课堂不能变成乱说盲动的“集体无意识舞台”。教材文本是有整体倾向的,我们要适当地把握或引导学生的思想脉络,将真、善、美的种子种在学生的心里。如在讨论《范进中举》的主题时,有学生提出:“范进中举前穷困潦倒,中举后获得了富贵,如今,考上大学的学生前途光明,许多没考上大学的人生活艰辛,我们今天的高考不就是科举考试吗?”面对这种声音,我知道应该做好引导:“这位同学能从书本中跳出来,观察现实生活,这种认真学习、关心社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的这个观点比较独特,请大家思考讨论一下这种看法吧。”对这个问题的辩驳,学生都以自己身边的事例进行论述,比较客观。在辩论时,我把学生涉及的两个关键问题抄在黑板上:①今天的学生是否都冲着富贵去考大学的?②封建社会有许多读书人科举不第,结果生存也成了问题,今天我们身边事业有成的人是否都是大学毕业?学生愈争辩,真理愈清楚。最后,我说:“在‘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今天,我们没必要简单地以高考成败定英雄。当然,人的能力有大小,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勤奋来增加能力,用最大的能力来为社会作出贡献,走出自己光明的人生之路。”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