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三部分来具体阐述,分别是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从三个方面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74-01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结合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学习在目前阶段还是影响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因素。虽然教育体制的改革在不断推进,但是学生的压力依然十很大:学习任务量在增加;社会大环境的浮躁也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很多影响因素:不断上升的离婚率而出现的单亲家庭、屡禁不止的黄赌毒书刊和影像……这些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果不加以引导,接受大量的负面信息形成难以遗忘的心理阴影,容易造成学生在三观塑造期和性格成长稳定期的混乱和困惑。
因此,要加强并重视对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们解惑,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养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对社会上各种负面信息、消极情绪建立自己的防御机制和抵抗诱惑的能力。
此外,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对心理健康的辅导,更是对学生品德、素质形成的一种引导,从小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思想品德课不受重视。
思想品德课虽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主修课程,但是面对升学压力,思想品德课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根本不受重视。且很多学校对于思想品德课的考核主要以开卷考试为主,常采取考前突击的备考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意识的忽视学科知识,原本应该记住并践行的品德教育成为应付考试的条条框框。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出现思想品德课被主课程占用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从上到下的忽视导致思想品德课形同虚设,原本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品德养成的主要途径,却并不能发挥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虽然近年来很多学校设立了学生心理健康实验室,但并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师,相对公开的环境也让真正想要咨询的学生迫于私密被公开、公众对于心理问题的不正确认识而望而却步。
(二)课堂教学气氛死板敷衍。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普遍不喜欢纯粹说教意义上的教学,尤其是对新兴的00后而言。然而很多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课程死板,说教意味非常浓,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都让学生对课程失去了兴趣。还有部分老师认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所教的知识太过浅显和理所当然,以至于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教学推进工作,照本宣科,学生无法感同身受,自然接受程度低。
三、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挖掘教材中心理教育的有效素材。
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对课本知识进行总体上的把控,充分挖掘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并结合课外延伸,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将课程价值和趣味故事结合,寓教于乐,寓教于事,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长久以往,形成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并逐渐成为学生本人约束自己的一道标杆。
在《调控情绪》一课中,教材先用名人名言对情绪控制的理解来引入课程,让学生对控制情绪有一个总体的理解和认识,在慢慢引入情绪控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教会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及时排解负面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观看电影《愤怒的小鸟》来进行感悟式学习。片中胖红是一只非常容易生气的小鸟,因为急躁易怒的脾气没有朋友,经常闯祸,需要进行专门的情绪辅导,在这里他认识了飞镖黄恰克、炸弹黑,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爆点。在观影结束后将情绪控制的知识和要点传授给学生,通过对影片中的人物对他们的性格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控制情绪,寓教于乐,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影像资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积极性。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思想品德课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课堂知识的讲授,要增加教师和学生间的良性互动,保证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思考。
在《文明交往》这一课中,主要讲述人际交往中的一些问题,考虑到这一课时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可以联合两个班级组织学习,进行情景演练,比如以“很高兴认识你”为主题,实景模拟出不同场合、不同性格的人第一次见面是怎样的场景,同时对于不礼貌的见面场景以及打招呼的方式也进行模拟,在活动结束后由同学们对不同的文明交往的方式点评,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文明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的课堂互动激发课堂的活跃性,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并且提升知识教学效率的方式所在。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进行实践性学习。每个学校都建有学生心理健康实验室,要充分把心理健康实验室利用起来,引导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
针对现代社会对心理健康状态的忽视和偏见,认为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病,教师要通过引导和教育改变这一状况,引导学生自主进入心理健康实验室,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保密制度和咨询的专业性,让心理健康咨询室受到学生们的信任,学生愿意倾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解决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排除心理障碍。长久以往,必将改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结束语
在某种程度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互为表里、相互交叉的关系:既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地行为规范,时刻牢记行为准则,还要从深层次出發,培养学生养好的道德素养,保持平稳健康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快乐、健康的度过青春期这个充满躁动和不安定的时期。
参考文献:
[1]陈惠宇.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黄棉. 初中思想品德课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
[3]罗白屏. 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74-01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结合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学习在目前阶段还是影响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因素。虽然教育体制的改革在不断推进,但是学生的压力依然十很大:学习任务量在增加;社会大环境的浮躁也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很多影响因素:不断上升的离婚率而出现的单亲家庭、屡禁不止的黄赌毒书刊和影像……这些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果不加以引导,接受大量的负面信息形成难以遗忘的心理阴影,容易造成学生在三观塑造期和性格成长稳定期的混乱和困惑。
因此,要加强并重视对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们解惑,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养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对社会上各种负面信息、消极情绪建立自己的防御机制和抵抗诱惑的能力。
此外,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对心理健康的辅导,更是对学生品德、素质形成的一种引导,从小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思想品德课不受重视。
思想品德课虽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主修课程,但是面对升学压力,思想品德课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根本不受重视。且很多学校对于思想品德课的考核主要以开卷考试为主,常采取考前突击的备考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意识的忽视学科知识,原本应该记住并践行的品德教育成为应付考试的条条框框。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出现思想品德课被主课程占用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从上到下的忽视导致思想品德课形同虚设,原本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品德养成的主要途径,却并不能发挥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虽然近年来很多学校设立了学生心理健康实验室,但并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师,相对公开的环境也让真正想要咨询的学生迫于私密被公开、公众对于心理问题的不正确认识而望而却步。
(二)课堂教学气氛死板敷衍。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普遍不喜欢纯粹说教意义上的教学,尤其是对新兴的00后而言。然而很多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课程死板,说教意味非常浓,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都让学生对课程失去了兴趣。还有部分老师认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所教的知识太过浅显和理所当然,以至于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教学推进工作,照本宣科,学生无法感同身受,自然接受程度低。
三、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挖掘教材中心理教育的有效素材。
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对课本知识进行总体上的把控,充分挖掘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并结合课外延伸,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将课程价值和趣味故事结合,寓教于乐,寓教于事,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长久以往,形成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并逐渐成为学生本人约束自己的一道标杆。
在《调控情绪》一课中,教材先用名人名言对情绪控制的理解来引入课程,让学生对控制情绪有一个总体的理解和认识,在慢慢引入情绪控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教会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及时排解负面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观看电影《愤怒的小鸟》来进行感悟式学习。片中胖红是一只非常容易生气的小鸟,因为急躁易怒的脾气没有朋友,经常闯祸,需要进行专门的情绪辅导,在这里他认识了飞镖黄恰克、炸弹黑,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爆点。在观影结束后将情绪控制的知识和要点传授给学生,通过对影片中的人物对他们的性格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控制情绪,寓教于乐,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影像资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积极性。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思想品德课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课堂知识的讲授,要增加教师和学生间的良性互动,保证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思考。
在《文明交往》这一课中,主要讲述人际交往中的一些问题,考虑到这一课时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可以联合两个班级组织学习,进行情景演练,比如以“很高兴认识你”为主题,实景模拟出不同场合、不同性格的人第一次见面是怎样的场景,同时对于不礼貌的见面场景以及打招呼的方式也进行模拟,在活动结束后由同学们对不同的文明交往的方式点评,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文明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的课堂互动激发课堂的活跃性,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并且提升知识教学效率的方式所在。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进行实践性学习。每个学校都建有学生心理健康实验室,要充分把心理健康实验室利用起来,引导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
针对现代社会对心理健康状态的忽视和偏见,认为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病,教师要通过引导和教育改变这一状况,引导学生自主进入心理健康实验室,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保密制度和咨询的专业性,让心理健康咨询室受到学生们的信任,学生愿意倾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解决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排除心理障碍。长久以往,必将改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结束语
在某种程度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互为表里、相互交叉的关系:既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地行为规范,时刻牢记行为准则,还要从深层次出發,培养学生养好的道德素养,保持平稳健康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快乐、健康的度过青春期这个充满躁动和不安定的时期。
参考文献:
[1]陈惠宇.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黄棉. 初中思想品德课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
[3]罗白屏. 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