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投资者而言,上市公司要圈走上千亿元,却无法获知资金用途,以及对融资项目盈利的分析和评估。这无疑应受到更加严格的约束
2月28日,浦发银行(600000.SH)公布了它的2007年年度报告,并同时公布了拟实施10送3派1.6元的利润分配方案,及拟公开增发不超过8亿股的再融资方案。
方案印证了2月20日即流传开来的消息:浦发银行计划增发10亿股A股,筹集最多400亿元。这一提前泄露的消息一度导致股市的“黑色星期三”,使银行类股票随之纷纷下挫,也给本已脆弱的市场迎头一击。而再融资对市场的冲击,也自此被引爆。
当天收盘时,上证指数下跌97.27点,两市总成交量剔除新股外,较前一日增加了183亿元。市场价跌量增,说明市场有恐慌盘夺路而逃,蕴涵着加速下跌的潜能。
进入2008年以来,中国股市一边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进入了持续的大小非限售股解禁高峰期。市场资金面的压力开始集中体现。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的集中再融资无疑是雪上加霜。
浦发再融资引发暴跌
尽管2月20日当晚,浦发银行就发布公告,确认该行正就公开增发进行研究,具体数额尚未确定,但此举并未挽回投资者的信心。
浦发银行拟大规模再融资的消息,不仅带来自己当天的跌停,也最终压垮了大盘年线。此后两天,浦发银行的股价又连续大跌,至记者发稿时止,已经较2月20日的开盘价下跌超过20%。
浦发银行的再融资遭遇,无疑是中国平安的翻版。1月21日,中国平安(601318.SH)发布公告称,将公开发行不超过12亿股的A股和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是债券和股票的混合融资品种,其中的债权及由债权转换为股票的期权可分别进行交易)。
按当时的股价计算,此次中国平安的融资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创A股有史以来融资规模之最。平安股价则在1月21日、22日连续跌停,之后一周内又出现第三次跌停。在1月21日至1月30日,仅短短8个交易日内股价从100元直泻至70元左右,跌幅超过27%,至今仍未回振。A股市场受此影响也产生了剧烈波动。
浦发银行再融资风波还没过去,又传出大秦铁路(601006.SH)欲再融资500亿元。大秦铁路立即澄清传言,称董事会没有讨论过任何关于再融资的计划,同时也没有再融资的打算。
但再融资的传闻并没有因此有丝毫减退。2月22日,因中国联通(600050.SH)的再融资传闻,上证指数下跌至4182.77的近期低点。之后另一家有融资传闻的则是中国石化(600028.SH),在传言当日股价即大跌5.75%。接下来的“受害者”还有中国人寿(601628.SH)。
一个紧接一个传出的权重股巨额再融资计划,成为A股市场上的第一大害。不仅引发自身股价暴跌,也带动整个市场的下跌。毕竟这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想象,还有哪些股票圈钱?
从中国平安开始,权重蓝筹公司就已被指责再融资方案没有考虑市场承受力,且上市公司过多看重融资利益而忽视对投资者的回报。在中国平安后,投资者对这类大规模融资计划心有余悸,市场可谓谈“融”色变。
这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已成市场无法承受之重。有浦发高管透露,浦发增发规模可能将最多削减25%。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就浦发银行的情况而言,如果仅仅考虑补充资本充足率,融资额度在100亿元左右就足够了,可是浦发行竟一次性抛出400亿元的融资方案!
并且,浦发银行的大部分流通股被基金和保险公司持有,其大跌源自机构非理性的抛售,机构的抛售行为仿佛再次确证浦发将大规模再融资。
圈钱特性已显
此前市场普遍担心的焦点还是限售股的密集解禁。今年2、3月份将是“大小非”解禁的首个洪峰,并没想到再融资之声会频频出现,先于限售股解禁压垮市场,让人措手不及。
据Wind资讯统计,进入2008年以来截至2月20日,包括中国平安,共有44家上市公司提出再融资方案,融资总额2599.28亿元。中国平安计划再融资规模,占其中的62%。
以2599.28亿元的融资额计算,44家公布预案的公司平均每家融资额为58亿元。而2007年已实施再融资的190家上市公司融资总额也不过3940多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融资额为21亿元。
Wind资讯统计还显示,2007年1月份,实施再融资的A股上市公司只有13家,融资额为98亿元。而今年1月份,已实施再融资计划的公司就有27家,总计金额456亿元。
财经评论员皮海州点评称,一家中国平安融资1600亿元,一家浦发银行圈钱400亿元,中国股市有多少钱都会被抽完。
面对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呈现每年加剧上升势头,华泰证券研究所周林表示,自2006年5月《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并实施以来,2006年共有63家次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增发再融资1072.8亿元。到了今年,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和节奏明显加快,如上港集团(600018.SH)、中国石化等公司将发行可转债,山推股份(000680.SZ)、五矿发展(600058.SH)等公司则准备配股等等。
为何A股市场出现大量巨额融资案,上市公司再融资是否也有客观需求?中信建投策略分析师吴春龙认为,一是目前A股的估值较高,诱发上市公司融资冲动;二是当前宏观调控、货币紧缩政策的压力下,上市公司不约而同地冲向股市。
而上市公司可选的再融资方式,包括公开增发、配股、定向增发、可转债等多种形式,“公开增发”最不受市场欢迎。因为其融资额巨大、增发价相对较高,对市场抽血明显;而且,全部采用现金且绝大部分要小股东承担,大股东很少承诺参与增发;再者,与定向增发按董事会公告日股价为基准不同的是,公开增发按招股书刊登日股价为基准,定价往往要比前者高得多。
因此,皮海州认为,不能在大股东有利可图时,上市公司就采取定向增发的再融资方式向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而在大股东无利可图时,则采取公开增发的方式向投资者圈钱。时至今日,上市公司的融资之举已经显现出圈钱的特性。
迟来的调控
2月22日,暂停五个月后,两只股票型基金获证监会批准发行。市场人士据此分析说,新基金的获准发行很微妙,这应当是证券业管理层的又一调控手段。
2007年7月份行情的启动,也是因为基金发行开闸。2007年10月底开始下跌的同时,背后也有限制基金发行的因素。同样,2007年11月底基金的闸门打开,带来了一波慢牛上攻行情。
发行新基金对于再融资风波后稳定股市仅仅是权宜之计。基金申购的重新开闸,截至目前已获准发行4只股票型基金,总共也就只有约400亿元的募资额度。而浦发一家的增发金额就达接近400亿元,平安的1600亿元则能吞掉16只新基金的募资。因此,面对基金发行的重新开闸,市场并给予强烈反弹的呼应。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平安的再融资公告中,对资金用途并未进行详细披露,只是表示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营运资金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对投资者而言,上市公司要圈走上千亿元,却无法获知资金用途,以及对融资项目盈利的分析和评估。所以,当平安的行为被定义为“恶意圈钱”的时候,浦发银行股票的遭遇一点不令人意外。
人民网在对中国平安的巨额再融资计划网上调查结果也显示,不到一天的调查时间内,有近20万人参与投票,其中反对票占97.6%。
2月2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承诺,证监会将严格审核再融资申请。该发言人表示,上市公司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是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绝不应是恶意“圈钱”行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则应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实际需求,慎重考虑筹资规模和筹资时机,慎重考虑投资者的承受能力。
当晚,中国平安表态,将慎重考虑筹资时机规模及市场承受力。身陷再融资传闻的中国联通、大秦铁路、中国石化、中国人寿四家公司也公开澄清“再融资”传言,纷纷宣称“不存在任何通过证券市场向投资者公开再融资的计划”。
但申银万国证券,在评论中国证监会的干预时称,“证监会对再融资的表态十分空洞,供求实质问题并没有解决”。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程伟庆也认为,“从表述来看,证监会也没有澄清什么,读不出什么具体信息,也谈不上‘救市’”。
回顾此次风波的起伏可以发现,证监会用以提振市场信心的两次批准股票型基金,都被一桩又一桩再融资传言所淹没。就像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操纵着“再融资”这个绿字招牌拼命做空中国股市。
而证监会仅有的澄清,则让市场对于再融资的猜测显得更加敏感。使得A股市场在这些敏感与猜忌当中,继续震荡下行。
3月4日,记者发稿的当天,受市场传闻深发展(000001.SZ)将再融资500亿元人民币影响,深发展开盘后就放量大跌,一度封于跌停板,最终以跌幅9.85%收盘。又一只权重蓝筹股栽倒在“再融资”传闻面前。
今天夜里,市场会等待来自上市公司的又一份澄清声明,更加期待的则是来自证监会的,更加确切而透明的信息。
2月28日,浦发银行(600000.SH)公布了它的2007年年度报告,并同时公布了拟实施10送3派1.6元的利润分配方案,及拟公开增发不超过8亿股的再融资方案。
方案印证了2月20日即流传开来的消息:浦发银行计划增发10亿股A股,筹集最多400亿元。这一提前泄露的消息一度导致股市的“黑色星期三”,使银行类股票随之纷纷下挫,也给本已脆弱的市场迎头一击。而再融资对市场的冲击,也自此被引爆。
当天收盘时,上证指数下跌97.27点,两市总成交量剔除新股外,较前一日增加了183亿元。市场价跌量增,说明市场有恐慌盘夺路而逃,蕴涵着加速下跌的潜能。
进入2008年以来,中国股市一边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进入了持续的大小非限售股解禁高峰期。市场资金面的压力开始集中体现。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的集中再融资无疑是雪上加霜。
浦发再融资引发暴跌
尽管2月20日当晚,浦发银行就发布公告,确认该行正就公开增发进行研究,具体数额尚未确定,但此举并未挽回投资者的信心。
浦发银行拟大规模再融资的消息,不仅带来自己当天的跌停,也最终压垮了大盘年线。此后两天,浦发银行的股价又连续大跌,至记者发稿时止,已经较2月20日的开盘价下跌超过20%。
浦发银行的再融资遭遇,无疑是中国平安的翻版。1月21日,中国平安(601318.SH)发布公告称,将公开发行不超过12亿股的A股和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是债券和股票的混合融资品种,其中的债权及由债权转换为股票的期权可分别进行交易)。
按当时的股价计算,此次中国平安的融资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创A股有史以来融资规模之最。平安股价则在1月21日、22日连续跌停,之后一周内又出现第三次跌停。在1月21日至1月30日,仅短短8个交易日内股价从100元直泻至70元左右,跌幅超过27%,至今仍未回振。A股市场受此影响也产生了剧烈波动。
浦发银行再融资风波还没过去,又传出大秦铁路(601006.SH)欲再融资500亿元。大秦铁路立即澄清传言,称董事会没有讨论过任何关于再融资的计划,同时也没有再融资的打算。
但再融资的传闻并没有因此有丝毫减退。2月22日,因中国联通(600050.SH)的再融资传闻,上证指数下跌至4182.77的近期低点。之后另一家有融资传闻的则是中国石化(600028.SH),在传言当日股价即大跌5.75%。接下来的“受害者”还有中国人寿(601628.SH)。
一个紧接一个传出的权重股巨额再融资计划,成为A股市场上的第一大害。不仅引发自身股价暴跌,也带动整个市场的下跌。毕竟这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想象,还有哪些股票圈钱?
从中国平安开始,权重蓝筹公司就已被指责再融资方案没有考虑市场承受力,且上市公司过多看重融资利益而忽视对投资者的回报。在中国平安后,投资者对这类大规模融资计划心有余悸,市场可谓谈“融”色变。
这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已成市场无法承受之重。有浦发高管透露,浦发增发规模可能将最多削减25%。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就浦发银行的情况而言,如果仅仅考虑补充资本充足率,融资额度在100亿元左右就足够了,可是浦发行竟一次性抛出400亿元的融资方案!
并且,浦发银行的大部分流通股被基金和保险公司持有,其大跌源自机构非理性的抛售,机构的抛售行为仿佛再次确证浦发将大规模再融资。
圈钱特性已显
此前市场普遍担心的焦点还是限售股的密集解禁。今年2、3月份将是“大小非”解禁的首个洪峰,并没想到再融资之声会频频出现,先于限售股解禁压垮市场,让人措手不及。
据Wind资讯统计,进入2008年以来截至2月20日,包括中国平安,共有44家上市公司提出再融资方案,融资总额2599.28亿元。中国平安计划再融资规模,占其中的62%。
以2599.28亿元的融资额计算,44家公布预案的公司平均每家融资额为58亿元。而2007年已实施再融资的190家上市公司融资总额也不过3940多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融资额为21亿元。
Wind资讯统计还显示,2007年1月份,实施再融资的A股上市公司只有13家,融资额为98亿元。而今年1月份,已实施再融资计划的公司就有27家,总计金额456亿元。
财经评论员皮海州点评称,一家中国平安融资1600亿元,一家浦发银行圈钱400亿元,中国股市有多少钱都会被抽完。
面对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呈现每年加剧上升势头,华泰证券研究所周林表示,自2006年5月《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并实施以来,2006年共有63家次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增发再融资1072.8亿元。到了今年,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和节奏明显加快,如上港集团(600018.SH)、中国石化等公司将发行可转债,山推股份(000680.SZ)、五矿发展(600058.SH)等公司则准备配股等等。
为何A股市场出现大量巨额融资案,上市公司再融资是否也有客观需求?中信建投策略分析师吴春龙认为,一是目前A股的估值较高,诱发上市公司融资冲动;二是当前宏观调控、货币紧缩政策的压力下,上市公司不约而同地冲向股市。
而上市公司可选的再融资方式,包括公开增发、配股、定向增发、可转债等多种形式,“公开增发”最不受市场欢迎。因为其融资额巨大、增发价相对较高,对市场抽血明显;而且,全部采用现金且绝大部分要小股东承担,大股东很少承诺参与增发;再者,与定向增发按董事会公告日股价为基准不同的是,公开增发按招股书刊登日股价为基准,定价往往要比前者高得多。
因此,皮海州认为,不能在大股东有利可图时,上市公司就采取定向增发的再融资方式向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而在大股东无利可图时,则采取公开增发的方式向投资者圈钱。时至今日,上市公司的融资之举已经显现出圈钱的特性。
迟来的调控
2月22日,暂停五个月后,两只股票型基金获证监会批准发行。市场人士据此分析说,新基金的获准发行很微妙,这应当是证券业管理层的又一调控手段。
2007年7月份行情的启动,也是因为基金发行开闸。2007年10月底开始下跌的同时,背后也有限制基金发行的因素。同样,2007年11月底基金的闸门打开,带来了一波慢牛上攻行情。
发行新基金对于再融资风波后稳定股市仅仅是权宜之计。基金申购的重新开闸,截至目前已获准发行4只股票型基金,总共也就只有约400亿元的募资额度。而浦发一家的增发金额就达接近400亿元,平安的1600亿元则能吞掉16只新基金的募资。因此,面对基金发行的重新开闸,市场并给予强烈反弹的呼应。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平安的再融资公告中,对资金用途并未进行详细披露,只是表示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营运资金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对投资者而言,上市公司要圈走上千亿元,却无法获知资金用途,以及对融资项目盈利的分析和评估。所以,当平安的行为被定义为“恶意圈钱”的时候,浦发银行股票的遭遇一点不令人意外。
人民网在对中国平安的巨额再融资计划网上调查结果也显示,不到一天的调查时间内,有近20万人参与投票,其中反对票占97.6%。
2月2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承诺,证监会将严格审核再融资申请。该发言人表示,上市公司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是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绝不应是恶意“圈钱”行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则应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实际需求,慎重考虑筹资规模和筹资时机,慎重考虑投资者的承受能力。
当晚,中国平安表态,将慎重考虑筹资时机规模及市场承受力。身陷再融资传闻的中国联通、大秦铁路、中国石化、中国人寿四家公司也公开澄清“再融资”传言,纷纷宣称“不存在任何通过证券市场向投资者公开再融资的计划”。
但申银万国证券,在评论中国证监会的干预时称,“证监会对再融资的表态十分空洞,供求实质问题并没有解决”。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程伟庆也认为,“从表述来看,证监会也没有澄清什么,读不出什么具体信息,也谈不上‘救市’”。
回顾此次风波的起伏可以发现,证监会用以提振市场信心的两次批准股票型基金,都被一桩又一桩再融资传言所淹没。就像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操纵着“再融资”这个绿字招牌拼命做空中国股市。
而证监会仅有的澄清,则让市场对于再融资的猜测显得更加敏感。使得A股市场在这些敏感与猜忌当中,继续震荡下行。
3月4日,记者发稿的当天,受市场传闻深发展(000001.SZ)将再融资500亿元人民币影响,深发展开盘后就放量大跌,一度封于跌停板,最终以跌幅9.85%收盘。又一只权重蓝筹股栽倒在“再融资”传闻面前。
今天夜里,市场会等待来自上市公司的又一份澄清声明,更加期待的则是来自证监会的,更加确切而透明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