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60~85岁,BMI 18~28 kg/m2,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T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经皮穴位电刺激患侧合谷、内关穴持续至手术结束.C组不予电刺激.两组术中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入室时、拔管时、拔管后5、30 min的MAP、HR以及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β-内啡肽浓度.采用Rike
【机 构】
:
210017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60~85岁,BMI 18~28 kg/m2,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T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经皮穴位电刺激患侧合谷、内关穴持续至手术结束.C组不予电刺激.两组术中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入室时、拔管时、拔管后5、30 min的MAP、HR以及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β-内啡肽浓度.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估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记录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入室时比较,拔管时、拔管后5、30 min时C组MAP明显升高(P<0.05),拔管时、拔管后5 min时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T组拔管时、拔管后5、30 min时MAP明显降低(P<0.05),拔管时、拔管后5 min时HR明显减慢(P<0.05).与入室时比较,拔管时、拔管后5、30 min时两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明显升高(P<0.05),T组β-内啡肽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拔管时、拔管后5、30 min时T组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明显降低(P<0.05),β-内啡肽浓度明显升高(P<0.05).T组有2例(7%)发生苏醒期躁动,明显少于C组的10例(30%)(P<0.05).两组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有利于增加内源性阿片类物质释放,减轻应激反应,有利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可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苏醒期躁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相关因子3(CDCA3)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肾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来宾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收治86例肾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分析CDCA3在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分析CDCA3在肾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预后关系;肾癌细胞系(786-O)中转染si-CDCA3及阴性对照;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Westernblot检测CDCA3、Cyclin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患者微创手术后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0年12月我院微创手术治疗的48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术293例,经皮肾镜取石术86例,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06例,对出现术后感染性发热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出现感染性发热患者共59例,发生率为12.16%;其中女性(OR=1.056,95%CI:0.987~1.457,P=0.021)、糖尿病(OR =2.814,95%CI:1.551~3.532,P=0.013
目的:探讨circ0092516对腺性膀胱炎(CG)细胞存活和迁移的影响及其调控微小RNA(miR)-337-3p和同源性磷酸酶(PTEN)介导的机制.方法:从手术切除的10例CG样本中原代分离CG细胞(pCG),并从正常组织中分离正常对照组细胞(pCON).qRT-PCR用于检测circ0092516和miR-337-3p在pCG和pCON细胞中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法分别用于研究特定circ0092516和miR-337-3 p、miR-337-3p和PTEN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在体外转染cir
目的:探讨济南市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成分及特征,为诊治泌尿系结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泌尿外科于2017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患者资料,将符合标准的751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红外光谱法对结石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泌尿系结石患者中,41~60岁人群患病率最高,为47.27%;男性患者536例,是女性患者的2.49倍.结石主要位于上尿路,下尿路结石不常见.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结石,检出率为86.42%,其次是尿酸和磷酸盐类.部分结石成分在性别、年龄、部位分布
探讨经阴茎背侧入路改良Shiraki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效果.对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7例小儿先天性隐匿阴茎(中重度),均行经阴茎背侧入路改良Shiraki术治疗,观察疗效.本组87例(中度36例,重度5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中度隐匿阴茎患者手术时间(42.4±6.7) min,重度隐匿阴茎患者手术时间(44.5±7.1) min.术中出血量约5~8 mL.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6个月~2年,平均12个月,18例有包皮内板轻度水肿,随访6~12周后均恢复正常;85例阴茎体显露良好,家长对阴茎
在众多活体成像技术中,近红外荧光成像拥有快速实时、高度灵敏、经济便捷等优势,对肿瘤早期诊断、药物递送与控释、术中边界定位等展现出巨大潜力,是目前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最广的光学成像技术.近年来前列腺癌患者的管理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缺乏有效预测肿瘤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像手段,另外术中切缘阳性、术后性功能及尿控功能障碍以及去势抵抗型患者的高致死率等问题仍亟待解决.本综述就成像原理、探针设计、早期诊断以及术中导航等方面对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诊疗上的应用总结如下.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人数在国内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并严重威胁男性健康.雄激素及维生素D受体调节通路在前列腺癌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内雄激素及维生素D的水平不仅可以决定其受体的功能,还可以调节包括细胞增生、凋亡及分化等过程.细胞色素P450参与到多种内源性及外源性物质的代谢.目前已经发现细胞色素P450对雄激素及维生素D的代谢过程有着重要作用.这意味着其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有可能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就细胞色素P450可能导致前列腺癌发生的机制作一综述.
目的 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价值.方法 选择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00例,男67例,女33例,年龄≥65岁,ASA Ⅱ或Ⅲ级.患者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在术前及术后第7天通过Z计分法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POCD组和NPOCD组.记录术前1 d、术后1、3 d血清中NLR的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时点血清NLR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发生POCD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后7 d发生POCD患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中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男40例,女50例,年龄65~78岁,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组(D组),罗哌卡因组(Y组)和单纯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R组),每组30例.D组术后以罗哌卡因100 mg复合地塞米松0.1 mg/kg为药液行腰方肌阻滞同时联合PCIA作为术后镇痛,Y组术后以单纯罗哌卡因100 mg为药液行腰方肌阻滞并联合PCI
不育是近年来引起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不育的主要原因包括梗阻性无精子症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微小RNAs(microRNAs)表达水平的改变是导致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病因之一.目前,有关microR-NAs表达水平改变对男性不育的影响还没有系统的文献报道.本文将对microRNAs表达水平改变对男性不育的影响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