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新形势对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新的难度。这都需要我们德育工作者就如何端正对待德育教育的认识,以及如何搞好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进行思索和探讨。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供关心德育教育的同行们参考。
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和难度
1、德育工作队伍的力量不足和差距。
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队伍,主要是由职业学校党组织、工会、学生科、共青团、学生会、班主任和政治教师共同组成,由于以上所说的认识原因,对德育工作队伍的人员配备相对是不足的,而且有些部门也没充分发挥作用。主要从事德育教育工作的人员中有些素质不高,缺乏责任心,爱心和耐心,工作方法不妥,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没有深入的了解,没有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兼职人员则工作过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如何进行德育工作。
2、职业学校、家庭和社会缺乏有效的配合
德育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教育,需要职业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效配合,但实际上职业学校与家庭的反差很大,表现在职业学校要求比较严格而家庭却溺爱保护。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更是多面的,如果配合不好,职业学校的教育效果会在回到家庭与接触社会的时间被抵消了。
3、新时期的德育的模式和体系尚待建立和完善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德育教育也处于一种转轨过程,建国后几十年沿用下来的德育模式和体系与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很不适应。改革开放,与世界经济接轨,社会交往和信息传播量与日俱增,市场经济的影响,国际环境的影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完善的商品经济发展时期各种价值观的矛盾冲突等,都要求我们对德育的模式和体系必须进行改革,尽快建立一种新的适应发展形势的德育模式和体系。
教育对象的特点
首先,从年龄上来看,一般职业学校生年龄在16—22岁之间,这种年龄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年龄,是对道德具有初步评价能力的年龄,还是形成科学思想方法的年龄,所以这一年龄段的德育教育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思想方法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次,从学生的层次来分析,现在的职业学校生大致分为两个群体,一部分是边远地区农村和农场的子女,他们向往到城市找一份工作,这部分学生应该说比较单纯,容易接受正面教育,应该放置环境的不良影响。另一部分学生则是中考的落榜生,学习成绩较差,沾染的不良习惯也较重。对这部分学生则要认真对待、重点教育。
第三,少数民族学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民族学生也感到职业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如何搞好德育教育
1、提高对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新旧体制的转轨,道德观念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尚不完善,这一切对德育工作都是严峻的考验。在新的历史时期德育教育不但不能削弱而是更要引起大家的重视,要走出对德育教育人士的误区,即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上政治课,也不能与过去的空头政治划上等号。德育教育是关系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民族存亡的头等大事,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达到以上的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才有坚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德育工作的力量,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质。
首先,职业学校领导分工要明确,领导层在德育教育上的认识和行动保持一致,充分发挥对德育教育的领导作用。第二,要组织一支素质较高的专业德育工作队伍,对搞专业的德育工作人员如团委、学生处、学生科和班主任等,要选派具有“三心”的同志担任,“三心”即责任心、爱心和耐心。第三,德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德育课题,不断开拓视野,探索新的途径,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何况改革开放都是前所未有的,还有东西方文化的冲撞和融合这都需要我们去求索。
3、对德育教育实行不断的改革
首先是教育内容的改革。教育内容的改革主要突出两点,一点是“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转变,这都是前所未有的变革,我们的道德,观念都要与之适应,所以要注意德育教育的更新。另一点是要“全”,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政治课的内容,智体美劳方面也可以渗透德育教育,法律知识,性知识,典型模范人物的报告等都是德育教育的内容,只要你去用心发掘并紧密结合形势,结合实际,德育教育内容一定会很丰富多彩。
其次是教育方法的改革。要想取得来那更好的教育效果必须要掌握行之有效教育方法,常言道:“动之以情,晓之以礼”所以大多数专家学者都提出“爱心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对“差下生”、“后进生’更应如此。另一点是因人施教,人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要注意调查研究有的放矢。
第三是教育方式的改革。要搞好我们的德育教育就要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动员一切人员,扩展更多的空间。在时间上除了教学的第一课堂,要把其他时间变为课外活动的第二课堂,在施教者方面除了职业学校的教师,领导和员工还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各方面先进人物做报告和讲课;在空间上除了校园还可到博物馆、展览馆、工厂、农场去参观去学习。
新的历史时期对我们德育教育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对我们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们坚信,只要广大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就一定能够开创出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
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和难度
1、德育工作队伍的力量不足和差距。
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队伍,主要是由职业学校党组织、工会、学生科、共青团、学生会、班主任和政治教师共同组成,由于以上所说的认识原因,对德育工作队伍的人员配备相对是不足的,而且有些部门也没充分发挥作用。主要从事德育教育工作的人员中有些素质不高,缺乏责任心,爱心和耐心,工作方法不妥,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没有深入的了解,没有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兼职人员则工作过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如何进行德育工作。
2、职业学校、家庭和社会缺乏有效的配合
德育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教育,需要职业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效配合,但实际上职业学校与家庭的反差很大,表现在职业学校要求比较严格而家庭却溺爱保护。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更是多面的,如果配合不好,职业学校的教育效果会在回到家庭与接触社会的时间被抵消了。
3、新时期的德育的模式和体系尚待建立和完善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德育教育也处于一种转轨过程,建国后几十年沿用下来的德育模式和体系与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很不适应。改革开放,与世界经济接轨,社会交往和信息传播量与日俱增,市场经济的影响,国际环境的影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完善的商品经济发展时期各种价值观的矛盾冲突等,都要求我们对德育的模式和体系必须进行改革,尽快建立一种新的适应发展形势的德育模式和体系。
教育对象的特点
首先,从年龄上来看,一般职业学校生年龄在16—22岁之间,这种年龄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年龄,是对道德具有初步评价能力的年龄,还是形成科学思想方法的年龄,所以这一年龄段的德育教育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思想方法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次,从学生的层次来分析,现在的职业学校生大致分为两个群体,一部分是边远地区农村和农场的子女,他们向往到城市找一份工作,这部分学生应该说比较单纯,容易接受正面教育,应该放置环境的不良影响。另一部分学生则是中考的落榜生,学习成绩较差,沾染的不良习惯也较重。对这部分学生则要认真对待、重点教育。
第三,少数民族学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民族学生也感到职业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如何搞好德育教育
1、提高对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新旧体制的转轨,道德观念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尚不完善,这一切对德育工作都是严峻的考验。在新的历史时期德育教育不但不能削弱而是更要引起大家的重视,要走出对德育教育人士的误区,即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上政治课,也不能与过去的空头政治划上等号。德育教育是关系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民族存亡的头等大事,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达到以上的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才有坚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德育工作的力量,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质。
首先,职业学校领导分工要明确,领导层在德育教育上的认识和行动保持一致,充分发挥对德育教育的领导作用。第二,要组织一支素质较高的专业德育工作队伍,对搞专业的德育工作人员如团委、学生处、学生科和班主任等,要选派具有“三心”的同志担任,“三心”即责任心、爱心和耐心。第三,德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德育课题,不断开拓视野,探索新的途径,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何况改革开放都是前所未有的,还有东西方文化的冲撞和融合这都需要我们去求索。
3、对德育教育实行不断的改革
首先是教育内容的改革。教育内容的改革主要突出两点,一点是“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转变,这都是前所未有的变革,我们的道德,观念都要与之适应,所以要注意德育教育的更新。另一点是要“全”,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政治课的内容,智体美劳方面也可以渗透德育教育,法律知识,性知识,典型模范人物的报告等都是德育教育的内容,只要你去用心发掘并紧密结合形势,结合实际,德育教育内容一定会很丰富多彩。
其次是教育方法的改革。要想取得来那更好的教育效果必须要掌握行之有效教育方法,常言道:“动之以情,晓之以礼”所以大多数专家学者都提出“爱心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对“差下生”、“后进生’更应如此。另一点是因人施教,人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要注意调查研究有的放矢。
第三是教育方式的改革。要搞好我们的德育教育就要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动员一切人员,扩展更多的空间。在时间上除了教学的第一课堂,要把其他时间变为课外活动的第二课堂,在施教者方面除了职业学校的教师,领导和员工还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各方面先进人物做报告和讲课;在空间上除了校园还可到博物馆、展览馆、工厂、农场去参观去学习。
新的历史时期对我们德育教育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对我们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们坚信,只要广大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就一定能够开创出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