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片绿色波涛正在漫延,希望曙光即将濡染蓝天的热土,她正带着岁月的滚滚红尘,带着古海不朽的魂魄和东方大盐湖永恒的精髓,跨越时空,向着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走来。
这是一片喷发着热情与火的土地,它伴着历史的风云,将开拓者跋涉的脚印深深地烙印在3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使一代又一代后来的柴达木人为之奋斗,为之而骄傲。
这是一片充满神奇而富有魅力的土地,改革开放的篝火在这里熊熊燃烧,一座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像雨后春笋般地蓬勃而起,工厂林立、交通四通八达,让人目不暇接。
这里跳跃着无数颗年轻的心,托起黎明的地平线,点燃一个又一个腾飞的征程,在西部莽原上闪耀着璀粲夺目的光环,播撒着西部靓丽的圣洁之光。
西部如此辉煌,令无数承前启后的柴达木人竞折腰。让我们不得不从心底里奉献出一颗虔诚的心去拥抱这片热土,簇拥着这片年轻的柴达木再度走向辉煌。
柴达木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行政区域的主体。这片正在开发的25万平方公里的宝地面积相当于英国本土的面积,它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北临甘肃,西与新疆接壤,东连本省的海南海北自治州,南接果洛玉树草原,座落在青海湖以西故称海西,又因它占据了海西自治州总面积32万平方公里面积的75%,因而,人们习惯上把柴达木这个自然地理概念作为海西州的代称。
“南昆仑、北祁连,八百里瀚海涌春潮”。50年前,这片古老而荒凉的旷野突然间百船扬帆,成千上万的开拓者从四面八方涌向这片荒原,用叮咚的驼铃叩开西部神秘的大门,在八百里瀚海上搭起一座座帐蓬的新城,架起一座座钻塔的山峰,犁出一片片初春的田垄……
今天,柴达木神秘的面纱逐渐被揭开,一个真正的“聚宝盆”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矿藏之丰富,品种之多,让世人堪为称奇,在现已探明的57种矿藏中,氯化钾、氯化钠、镁、锂、石棉等七种矿藏居全国之首,锶、硼、天然碱等34种矿藏列全国前10名,各类矿产的潜在经济价值是青海省矿产总值的90%,占全国的18%。就青海省而言,矿产资源储量在全国名列前10位的50余种矿产主要集中分散在柴达木盆地,可供开采的资源总储量达3589亿吨,潜在经济价值16万亿元以上,柴达木盆地因此而成为青海省资源开发的主战场和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
大自然造就了柴达木这片神奇的土地,赋予了它丰富的宝藏。这里有“横空出世”的茫茫昆仑,有冰川雪水滋润的辽阔草原、片片绿洲和碧波荡漾的湖泊。不仅有盐花天成,煤田似海,原油飘香,更有高原精灵藏羚羊等数十种珍稀野生动物在高山盆地间纵横驰聘。
柴达木富有无穷的魅力,曾引来无数仁人志士投身于它的开发建设,并为此倾付了一生的辛劳。
时间雕刻了记忆,岁月沉淀了经典。长期以来,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注柴达木的开发建设,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人亲临柴达木,对柴达木的开发建设关怀备至,寄予很大的厚望;历届省委、省政府更是十分重视柴达木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力促资源开发上规模,上水平,并提出了“青海要发展,海西任务重”的殷切寄语。
光阴任冉,岁月如流。在柴达木开发伟大的实践中,一代又一代柴达木人用汗水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开发柴达木的赞歌,创造出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科学务实”的柴达木精神,成为激励年轻的柴达木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万木竞争,必有大树凌空。一代柴达木人靠柴达木精神成为跨世纪伟大的工程兵。
年轻而富有生机的柴达木从贪瘠中走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建立起了以钾肥为主的盐化工业,以石油开采炼化为主的石油工业,以铅锌采选冶炼为主的冶金工业,以石绵开采加工为主的建材工业和一大批为资源开发配套服务的工业企业。
西部大开发以来,柴达木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0年至2005年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标志性的工程——青海百万吨钾肥项目,在我国最大的察尔汗盐湖开工建设;青海油田实施油气并举的开发规划,涩北气田得到顺利开发,建成涩宁兰天然气输气管道;格尔木炼油厂50万吨扩产工程,青海庆华500万吨铁矿,青海100万吨钾肥产品综合利用项目,中信国安万吨级碳酸锂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由此,柴达木全面拉开了资源大规模综合开发的序幕。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柴达木经济步入了健康稳步发展的快车道。然而,令人不安的是支撑这种快速发展的背后,柴达木经济也和全国其它地区经济发展一样,也隐藏着资源的高消耗,以及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如果再这样开发几十年、几百年,不可生资源将会枯竭,将会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
2005年 6 月,省政府在格尔木召开柴达木循环经济研讨会,会议把循环经济摆上议事日程,与会人员集思广义,共谋发展,最后形成共识,柴达木的经济发展不仅是海西各族人民的大事,也关系到青海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此后,在省、州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10月27日,柴达木终于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列为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之一,这标志着柴达木经济将会在经济发展质量上实现一个质的飞跃。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确立,不仅掀起了柴达木地区新一轮资源开发的热潮,而且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资源扶持战略,提升青海省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保护高原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同年11月,青海省成立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领导小组,并批准成立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与海西州政府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合署办公,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各项工作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
人们不会忘记,就在柴达木循环经济批准后一年的时间里,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有关活动也频繁闪现。
2006年7月20日,中共海西州委召开“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专题研讨会,确定了依托交通干线,围绕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一区四园”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力争2015年前把柴达木地区建设成为青海省循环型工业示范区,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样一个奋斗目标。
2006年,省、州、市三级政府在格尔木成功举办了“中国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推介会暨盐湖城旅游文化艺术节”,就在这次推介会上,签订意向性协议资金203亿元。截止2006年10月,试验区共列进经济技术合作项目53个,总投资234.95亿元,其中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及化工项目36个,投资规模达22亿元,这是多么令人惊喜的一幕,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推介会首战告捷,棋开得胜,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开发先机。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从柴达木开发建设的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每一次成功决策的实施,都是经过反复实践论证,其中洒下了多少人的辛勤汗水!这“一区四园”建设规划设想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区四园”,“一区”,即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四园”,既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工业园,这四大园区形成了以优势产业为支撑,以大型骨干企业为引领的能源,盐湖、有色金属、煤炭产业集群。
让我们把目光伸向瀚海深处群星闪烁的产业集群。
格尔木这座有着光荣历史和辉煌未来的城市,想当年,被誉为“天路”之父的慕生忠将军搭起第一顶帐篷,插上第一根柳枝开始,它便成为一座坚实的“桥墩”,一步一步地向着现代化工业城市迈进,成为闪耀在青藏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五十年弹指一瞬间,如今油气化工、盐化工,冶金三个工业小区又衫托出一个大的格尔木工业园,在这个工业园内,油气化工小区利用盆地内石油天然气资源,着力发展油气化工产业链。规划建设年产30万千瓦燃气电厂、50万吨炼油扩建、90万吨天然气甲醇、123万吨尿素、20万吨醋酸等重点油气化工项目。2007年初,30万千瓦燃气电厂已建成发电。盐化工业小区以察尔汗盐湖、东西台吉乃尔盐湖资源综合开发为依托,着力发展盐湖化工产业链,规划建设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项目、东西台吉乃尔盐湖钾锂硼资源综合开发等重点盐湖化工项目。2005年盐湖集团启动百万吨钾肥项目综合利用工程,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首次建立了以盐湖资源与天然气资源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2007年1月,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万吨级碳酸锂、硼酸联产项目开始投料试生产。这标志着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迈向了综合利用发展的新阶段。冶金工业小区以肯德柯克等周边地区铁矿、铜矿和黑色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为依托,着力发展冶金工业产业链。目前,格尔木肯德柯克矿区500万吨铁矿采选项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在格尔木建设一座中型钢铁企业的计划也在2006年提交到了国家有关部委。
德令哈,这是一座闪烁着绿色光环,在七彩晨光里迎着朝阳,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希望之城。
德令哈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广阔的原野,青藏铁路和青新公路在它的腹地编织了两条绵延的陆上彩虹,悠悠巴音河不仅慈润着两岸广阔的原野,而且哺育着世代在它身边生活的儿女们。
德令哈市作为海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以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着八方来客。今日的德令哈市,就像一匹腾飞的骏马,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迅猛前进,已形成了以盐化、建材、中药材、食品等为主的工业格局。
而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德令哈工业园区,将进一步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充分利用柯柯盐湖及察尔汗盐湖的废弃盐、德令哈的石灰岩和大柴旦地区鱼卡、大煤沟的煤炭资源,着力构建盐碱化工产业链。目前,园区内90万吨纯碱、3.5万吨碳酸锶等项目已建成投产。青海金锋实业公司利用青海碱业废液制取12万吨氯化钙项目开始了试生产。烧碱、PVC、氢氧化钾、有机硅等一批综合利用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这里地域辽阔,山肥水美,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著名的茶卡盐湖、柯柯盐湖都在它的辖区之内。正在快速建设中的乌兰工业园区将以木里焦煤及茶卡、柯柯盐湖资源为依托,加快推进煤化工与盐化工的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煤化、盐化产业链。规划建设年产600万吨洗精煤、200万吨焦炭、10万吨煤焦油、20万吨高炉煤气甲醇、3.6万吨粗苯等重点煤化工与盐化工项目。青海庆华矿冶集团200万吨煤焦化一期工程于2006年初开工建设,2007年1月投料试生产,创造了柴达木资源开发史上工程规模大、投资效率高、建设时间最短的奇迹。
大柴旦是一个工业老区,在柴达木的开发建设中,解放初期一代柴达木人在这里利用大、小柴旦湖中的硼资源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提起这段往事,至今老一辈柴达木人记忆犹新、心潮澎湃。这几年,大柴旦依靠丰富的冶金资源、盐湖资源、煤炭资源使经济呈现出勃勃的发展生机。
如今的大柴旦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轨道上,大柴旦工业园区近两年间先后建成了锡铁山150万吨铅锌选矿项目,滩间山10万盎司黄金生产项目、鱼卡和大煤沟两个90万吨现代化采煤矿井,这些企业形成了支撑地方经济的支柱。工业园区还将充分利用大煤沟、鱼卡、马海湖等地丰富的煤炭、盐湖和硭硝资源,着力构建能源、煤化工、盐湖化工产业链。规划建设年产1200万吨原煤、100万吨煤化甲醇、10万吨精制硫化碱、万吨级聚苯硫醚、炭化硼、5万吨硼酸等重点项目。
百年开发梦,今朝梦正圆。我们的梦想在开拓与奋进的征程中变成现实,这是希望与现实的交替,这是人类智慧之光在西部闪耀的壮丽时刻,浩瀚的柴达木从这里又一次揭开开发史上一页辉煌的篇章。
到2006年底,柴达木地区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18亿元,工业经济的喜人成就向世人昭示着柴达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不到两年,省、州、市(县)政府都从产业政策、土地政策、招商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对入驻试验区的企业给予了积极的支持。人们更欣喜的看到:支撑试验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技术在一定领域和环节上取得了可喜的突破。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公司综合开发盐湖钾、锂、硼、镁资源项目完成试验工作,成功破解了高镁锂比盐湖卤水镁锂分离的技术难题,获得了4项科技成果,申请了17项国家发明专利,拥有了从盐湖卤水中提取钾、硼、锂、镁并加以综合利用的成套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中信国安开创性地运用这些专利技术,初步实现了对盐湖资源的循环使用。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近两年来取得的成就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和倍受鼓舞。循环经济,就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回收利用率,以最小投入产出最大的回报,在世界发达国家经过上百年的探索,而今已成为普遍采用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我国在经济刚刚进入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吗?
今日的柴达木今非昔比,座座新兴的工业城镇拔地而起,在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瀚海深处,工厂星罗棋布,处处看见那繁忙的人流、物流、车流,穿梭在盆地广袤的大地上,正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八百里瀚海掀起巨大的改革浪潮,发展是个硬道理,冲击着人们走出家门,走向市场,催促着新一代柴达木人以崭新的姿态加入开发者的行列。
柴达木资源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开发,但仍处于低层次和粗放型模式,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受资源结构的制约,更多企业由于技术和工艺条件的限制,采选矿回收率和伴生矿、共生矿、尾矿的利用率不高,锂、镁、硼等各种有用成分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柴达木开发建设的路还很长,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发展循环经济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语,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需要以丰富的资源作保障,以先进的科技为手段,以有效的管理为载体,需要我们这一代,甚至几代人不懈的努力。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地处青藏高原的环境敏感地区,保护环境的任务重,环保投入大。因此,需要我们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更有效地保护柴达木脆弱的生态环境,解决好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促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
展望明天的柴达木,以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这四大工业园区组成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将带动和实现柴达木经济腾飞的梦想。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石油天然气化工、盐湖化工、有色资源开发、能源、煤化特色产业必将纵向延伸,各产业间也必将横向融合发展,恰似八百里瀚海春潮叠浪。
柴达木人,不仅有坚韧不拔超人的毅力,更有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必将在科学开发资源,追求美好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大道上更加昂然阔步前行,并将以瀚海般博大的胸怀拥抱“聚宝盆”更加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海西州文联)
这是一片喷发着热情与火的土地,它伴着历史的风云,将开拓者跋涉的脚印深深地烙印在3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使一代又一代后来的柴达木人为之奋斗,为之而骄傲。
这是一片充满神奇而富有魅力的土地,改革开放的篝火在这里熊熊燃烧,一座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像雨后春笋般地蓬勃而起,工厂林立、交通四通八达,让人目不暇接。
这里跳跃着无数颗年轻的心,托起黎明的地平线,点燃一个又一个腾飞的征程,在西部莽原上闪耀着璀粲夺目的光环,播撒着西部靓丽的圣洁之光。
西部如此辉煌,令无数承前启后的柴达木人竞折腰。让我们不得不从心底里奉献出一颗虔诚的心去拥抱这片热土,簇拥着这片年轻的柴达木再度走向辉煌。
柴达木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行政区域的主体。这片正在开发的25万平方公里的宝地面积相当于英国本土的面积,它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北临甘肃,西与新疆接壤,东连本省的海南海北自治州,南接果洛玉树草原,座落在青海湖以西故称海西,又因它占据了海西自治州总面积32万平方公里面积的75%,因而,人们习惯上把柴达木这个自然地理概念作为海西州的代称。
“南昆仑、北祁连,八百里瀚海涌春潮”。50年前,这片古老而荒凉的旷野突然间百船扬帆,成千上万的开拓者从四面八方涌向这片荒原,用叮咚的驼铃叩开西部神秘的大门,在八百里瀚海上搭起一座座帐蓬的新城,架起一座座钻塔的山峰,犁出一片片初春的田垄……
今天,柴达木神秘的面纱逐渐被揭开,一个真正的“聚宝盆”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矿藏之丰富,品种之多,让世人堪为称奇,在现已探明的57种矿藏中,氯化钾、氯化钠、镁、锂、石棉等七种矿藏居全国之首,锶、硼、天然碱等34种矿藏列全国前10名,各类矿产的潜在经济价值是青海省矿产总值的90%,占全国的18%。就青海省而言,矿产资源储量在全国名列前10位的50余种矿产主要集中分散在柴达木盆地,可供开采的资源总储量达3589亿吨,潜在经济价值16万亿元以上,柴达木盆地因此而成为青海省资源开发的主战场和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
大自然造就了柴达木这片神奇的土地,赋予了它丰富的宝藏。这里有“横空出世”的茫茫昆仑,有冰川雪水滋润的辽阔草原、片片绿洲和碧波荡漾的湖泊。不仅有盐花天成,煤田似海,原油飘香,更有高原精灵藏羚羊等数十种珍稀野生动物在高山盆地间纵横驰聘。
柴达木富有无穷的魅力,曾引来无数仁人志士投身于它的开发建设,并为此倾付了一生的辛劳。
时间雕刻了记忆,岁月沉淀了经典。长期以来,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注柴达木的开发建设,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人亲临柴达木,对柴达木的开发建设关怀备至,寄予很大的厚望;历届省委、省政府更是十分重视柴达木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力促资源开发上规模,上水平,并提出了“青海要发展,海西任务重”的殷切寄语。
光阴任冉,岁月如流。在柴达木开发伟大的实践中,一代又一代柴达木人用汗水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开发柴达木的赞歌,创造出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科学务实”的柴达木精神,成为激励年轻的柴达木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万木竞争,必有大树凌空。一代柴达木人靠柴达木精神成为跨世纪伟大的工程兵。
年轻而富有生机的柴达木从贪瘠中走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建立起了以钾肥为主的盐化工业,以石油开采炼化为主的石油工业,以铅锌采选冶炼为主的冶金工业,以石绵开采加工为主的建材工业和一大批为资源开发配套服务的工业企业。
西部大开发以来,柴达木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0年至2005年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标志性的工程——青海百万吨钾肥项目,在我国最大的察尔汗盐湖开工建设;青海油田实施油气并举的开发规划,涩北气田得到顺利开发,建成涩宁兰天然气输气管道;格尔木炼油厂50万吨扩产工程,青海庆华500万吨铁矿,青海100万吨钾肥产品综合利用项目,中信国安万吨级碳酸锂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由此,柴达木全面拉开了资源大规模综合开发的序幕。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柴达木经济步入了健康稳步发展的快车道。然而,令人不安的是支撑这种快速发展的背后,柴达木经济也和全国其它地区经济发展一样,也隐藏着资源的高消耗,以及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如果再这样开发几十年、几百年,不可生资源将会枯竭,将会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
2005年 6 月,省政府在格尔木召开柴达木循环经济研讨会,会议把循环经济摆上议事日程,与会人员集思广义,共谋发展,最后形成共识,柴达木的经济发展不仅是海西各族人民的大事,也关系到青海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此后,在省、州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10月27日,柴达木终于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列为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之一,这标志着柴达木经济将会在经济发展质量上实现一个质的飞跃。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确立,不仅掀起了柴达木地区新一轮资源开发的热潮,而且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资源扶持战略,提升青海省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保护高原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同年11月,青海省成立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领导小组,并批准成立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与海西州政府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合署办公,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各项工作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
人们不会忘记,就在柴达木循环经济批准后一年的时间里,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有关活动也频繁闪现。
2006年7月20日,中共海西州委召开“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专题研讨会,确定了依托交通干线,围绕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一区四园”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力争2015年前把柴达木地区建设成为青海省循环型工业示范区,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样一个奋斗目标。
2006年,省、州、市三级政府在格尔木成功举办了“中国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推介会暨盐湖城旅游文化艺术节”,就在这次推介会上,签订意向性协议资金203亿元。截止2006年10月,试验区共列进经济技术合作项目53个,总投资234.95亿元,其中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及化工项目36个,投资规模达22亿元,这是多么令人惊喜的一幕,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推介会首战告捷,棋开得胜,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开发先机。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从柴达木开发建设的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每一次成功决策的实施,都是经过反复实践论证,其中洒下了多少人的辛勤汗水!这“一区四园”建设规划设想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区四园”,“一区”,即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四园”,既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工业园,这四大园区形成了以优势产业为支撑,以大型骨干企业为引领的能源,盐湖、有色金属、煤炭产业集群。
让我们把目光伸向瀚海深处群星闪烁的产业集群。
格尔木这座有着光荣历史和辉煌未来的城市,想当年,被誉为“天路”之父的慕生忠将军搭起第一顶帐篷,插上第一根柳枝开始,它便成为一座坚实的“桥墩”,一步一步地向着现代化工业城市迈进,成为闪耀在青藏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五十年弹指一瞬间,如今油气化工、盐化工,冶金三个工业小区又衫托出一个大的格尔木工业园,在这个工业园内,油气化工小区利用盆地内石油天然气资源,着力发展油气化工产业链。规划建设年产30万千瓦燃气电厂、50万吨炼油扩建、90万吨天然气甲醇、123万吨尿素、20万吨醋酸等重点油气化工项目。2007年初,30万千瓦燃气电厂已建成发电。盐化工业小区以察尔汗盐湖、东西台吉乃尔盐湖资源综合开发为依托,着力发展盐湖化工产业链,规划建设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项目、东西台吉乃尔盐湖钾锂硼资源综合开发等重点盐湖化工项目。2005年盐湖集团启动百万吨钾肥项目综合利用工程,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首次建立了以盐湖资源与天然气资源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2007年1月,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万吨级碳酸锂、硼酸联产项目开始投料试生产。这标志着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迈向了综合利用发展的新阶段。冶金工业小区以肯德柯克等周边地区铁矿、铜矿和黑色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为依托,着力发展冶金工业产业链。目前,格尔木肯德柯克矿区500万吨铁矿采选项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在格尔木建设一座中型钢铁企业的计划也在2006年提交到了国家有关部委。
德令哈,这是一座闪烁着绿色光环,在七彩晨光里迎着朝阳,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希望之城。
德令哈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广阔的原野,青藏铁路和青新公路在它的腹地编织了两条绵延的陆上彩虹,悠悠巴音河不仅慈润着两岸广阔的原野,而且哺育着世代在它身边生活的儿女们。
德令哈市作为海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以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着八方来客。今日的德令哈市,就像一匹腾飞的骏马,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迅猛前进,已形成了以盐化、建材、中药材、食品等为主的工业格局。
而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德令哈工业园区,将进一步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充分利用柯柯盐湖及察尔汗盐湖的废弃盐、德令哈的石灰岩和大柴旦地区鱼卡、大煤沟的煤炭资源,着力构建盐碱化工产业链。目前,园区内90万吨纯碱、3.5万吨碳酸锶等项目已建成投产。青海金锋实业公司利用青海碱业废液制取12万吨氯化钙项目开始了试生产。烧碱、PVC、氢氧化钾、有机硅等一批综合利用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这里地域辽阔,山肥水美,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著名的茶卡盐湖、柯柯盐湖都在它的辖区之内。正在快速建设中的乌兰工业园区将以木里焦煤及茶卡、柯柯盐湖资源为依托,加快推进煤化工与盐化工的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煤化、盐化产业链。规划建设年产600万吨洗精煤、200万吨焦炭、10万吨煤焦油、20万吨高炉煤气甲醇、3.6万吨粗苯等重点煤化工与盐化工项目。青海庆华矿冶集团200万吨煤焦化一期工程于2006年初开工建设,2007年1月投料试生产,创造了柴达木资源开发史上工程规模大、投资效率高、建设时间最短的奇迹。
大柴旦是一个工业老区,在柴达木的开发建设中,解放初期一代柴达木人在这里利用大、小柴旦湖中的硼资源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提起这段往事,至今老一辈柴达木人记忆犹新、心潮澎湃。这几年,大柴旦依靠丰富的冶金资源、盐湖资源、煤炭资源使经济呈现出勃勃的发展生机。
如今的大柴旦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轨道上,大柴旦工业园区近两年间先后建成了锡铁山150万吨铅锌选矿项目,滩间山10万盎司黄金生产项目、鱼卡和大煤沟两个90万吨现代化采煤矿井,这些企业形成了支撑地方经济的支柱。工业园区还将充分利用大煤沟、鱼卡、马海湖等地丰富的煤炭、盐湖和硭硝资源,着力构建能源、煤化工、盐湖化工产业链。规划建设年产1200万吨原煤、100万吨煤化甲醇、10万吨精制硫化碱、万吨级聚苯硫醚、炭化硼、5万吨硼酸等重点项目。
百年开发梦,今朝梦正圆。我们的梦想在开拓与奋进的征程中变成现实,这是希望与现实的交替,这是人类智慧之光在西部闪耀的壮丽时刻,浩瀚的柴达木从这里又一次揭开开发史上一页辉煌的篇章。
到2006年底,柴达木地区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18亿元,工业经济的喜人成就向世人昭示着柴达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不到两年,省、州、市(县)政府都从产业政策、土地政策、招商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对入驻试验区的企业给予了积极的支持。人们更欣喜的看到:支撑试验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技术在一定领域和环节上取得了可喜的突破。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公司综合开发盐湖钾、锂、硼、镁资源项目完成试验工作,成功破解了高镁锂比盐湖卤水镁锂分离的技术难题,获得了4项科技成果,申请了17项国家发明专利,拥有了从盐湖卤水中提取钾、硼、锂、镁并加以综合利用的成套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中信国安开创性地运用这些专利技术,初步实现了对盐湖资源的循环使用。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近两年来取得的成就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和倍受鼓舞。循环经济,就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回收利用率,以最小投入产出最大的回报,在世界发达国家经过上百年的探索,而今已成为普遍采用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我国在经济刚刚进入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吗?
今日的柴达木今非昔比,座座新兴的工业城镇拔地而起,在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瀚海深处,工厂星罗棋布,处处看见那繁忙的人流、物流、车流,穿梭在盆地广袤的大地上,正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八百里瀚海掀起巨大的改革浪潮,发展是个硬道理,冲击着人们走出家门,走向市场,催促着新一代柴达木人以崭新的姿态加入开发者的行列。
柴达木资源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开发,但仍处于低层次和粗放型模式,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受资源结构的制约,更多企业由于技术和工艺条件的限制,采选矿回收率和伴生矿、共生矿、尾矿的利用率不高,锂、镁、硼等各种有用成分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柴达木开发建设的路还很长,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发展循环经济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语,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需要以丰富的资源作保障,以先进的科技为手段,以有效的管理为载体,需要我们这一代,甚至几代人不懈的努力。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地处青藏高原的环境敏感地区,保护环境的任务重,环保投入大。因此,需要我们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更有效地保护柴达木脆弱的生态环境,解决好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促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
展望明天的柴达木,以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这四大工业园区组成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将带动和实现柴达木经济腾飞的梦想。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石油天然气化工、盐湖化工、有色资源开发、能源、煤化特色产业必将纵向延伸,各产业间也必将横向融合发展,恰似八百里瀚海春潮叠浪。
柴达木人,不仅有坚韧不拔超人的毅力,更有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必将在科学开发资源,追求美好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大道上更加昂然阔步前行,并将以瀚海般博大的胸怀拥抱“聚宝盆”更加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海西州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