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北京密云县精心打造的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群众生活贴得最近的卫生服务部门,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好服务而成为群众的“天使家园”的呢?今天,记者就带着你走进 ——
建设新农村从“服务”开始
穆家峪镇庄头峪村是密云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之一,一进村,就可以看到村头的一座漂亮的大花园,在花园的旁边是三座仿古式民居建筑,庄头峪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座落在这里。走进服务站的医疗室,站长丁晓云医生正在为村民诊脉。她告诉记者,这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是2005年10月18日建立的,一共只有五个人,人员有点紧张。因为,自从服务站建立以后,周边像上峪、荆子峪等五六个村子的村民看病都集中到了这里。
穆家峪镇社区服务中心书记徐广清说:“我们社区服务站的医生都是从中心调配的骨干,像丁晓云大夫就是毕业于中医大专班、具有多年经验的医师!”在一旁等待看病的村民刘凤林插话道:“丁大夫不但服务态度好,为人热情,医术也好,大伙儿看病都找她,一般的病呀经她一瞧拿点药一吃就好了!自从有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真是太方便了,再不用像过去似的,连得个感冒都得往县医院跑!”
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硬件之一,庄头峪社区卫生服务站也将“服务”放在了首要位置,用丁晓云的话说,我们建设新农村从“服务”开始。
说到服务,县卫生局副局长朱立志非常感慨:“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收入也就二三十万元,特别是施行药品零差价以后,收入要更低一些,因此,根本不够支出,而我们全县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98家,全年预计将由县政府投入4000多万元,所以,我们在构建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框架时,就决定了我们的根本宗旨就是以服务为中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现在的农村可跟以前的农村不一样了,村民们富裕了,生活质量提高了,精神面貌改变了,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高了,为此,市、县卫生局为社区卫生服务站配置了检测设备、心电图机等专业医疗设备。同时,零差价的药品已经有312种,包括西药、中成药和常用药,可以基本上满足群众的需要了。”丁晓云说,“与县里的大医院相比,同样类别的药品这里该有的都有了!”
丁晓云告诉记者,前几天,我们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进行体检,每人每天都要检查40多人!不过再忙,我们也要认真细致、尽职尽责,因为我们的宗旨就是为农村服务,为农民服务。
小山村里的贴心人
记者随县卫生局的工作人员来到位于密云西北部深山区的小石尖社区卫生服务站时,已近中午,服务站里的两名医生正在生火做饭。
小石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在村子东南角的一座小山下,院子不大,种满了各种蔬菜和鲜花,服务站的几间医疗室非常简陋,而且只有两名医生,站长肖立强说,在这里一天二十四小时,脑子里的那根弦啥时候都得绷着,服务站周边的几个村还有牛盆峪那边几个风景区的医疗卫生都需要我们服务呢!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村民李玉玲就抱着孩子走了进来:“肖大夫,您快给看看吧,我们家英子好像又感冒了!”肖立强赶紧洗了手,拿起听诊器……
小石尖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于2005年6月份,肖立强和另一名医生刘红芝在这儿已经工作近三年。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天24小时都要有工作人员在岗,以保证村民们能够随时看病、买药。为此,两名医生要每天轮换值夜班。
“山区农村和县城地区还不一样,常常是上下午时间没有几个病人,而到了中午和晚上打针、买药的村民却很多,特别是在农忙时节,因为中午、晚上来,不耽误干农活!”医生刘红芝说,“刚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时候,站里出诊的情况也比较多,村里那时还都是土路,坑坑洼洼的,很多农户家的柴垛就堆放在路的两旁,经常因为天太黑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坑里或者撞上柴禾垛!”
当记者问两位医生在这里工作是否艰苦时,他们都笑了。西田各庄镇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印民告诉记者:两位医生不仅要自己打扫院子做饭,而且柴米油盐都要自己负担。两人的家都在城里,而小石尖离密云县城区有10多公里远,每天都要自费赶公交车上下班和轮值夜班,还不能像别人那样正常照顾家里……但两位医生却这样说道:“我们的工作凭心而论,确实不容易,但山区的乡亲们过去看病难,更不容易呀!那时候,往往感冒、发烧这样的一些小病都要跑上十几里的山路去镇医院瞧,现在,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他们看病提供了方便,而他们也把我们当自家人看待,说实话,一想到这些,我们心里就感觉热乎乎的!”
专家坐诊村民家门口
在高岭镇有一个名叫栗榛寨的山村,可以算得上是密云最偏远的村子之一,栗榛寨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建在这里。
2007年7月,县中医院的主治医师张春漪,没想到作为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援医生,第一站就来到了这里。栗榛寨村离高岭镇政府有10多公里,离县城60多公里。这个村卫生服务站只有两个人,他还记得来报到的第一天晚上,和他一起来的医生回家取东西去了,那一晚,偌大的卫生服务站里就只剩下了他一个人。然而,就是在那个晚上,他连续接待了几名病人,大多是来输液或是拿药的。经过了解才知道,村里像他们这样患有高血压、肺气肿等病症的病人还有不少,而且,因为地处偏远,村民们只知道吃一些自己选择的降压药,用药很不规范,而且,常常是不连贯用药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健康卫生知识的缺乏,使这些村民们饱受病痛的折磨。这对张春漪有很大触动。于是,从第二天起,他就开始利用为村民们诊病和一早一晚闲暇时与村民们聊天的机会,向他们讲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治疗和用药常识,教授他们应该如何用运动,并以良好的生活方式结合长效药物治疗这些疾病。他还把这些知识制作成小卡片在大集上给群众发放讲解,很快,山沟里来了大医院专家的消息便传遍了栗榛寨和周边的村庄。
高岭镇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朱继华还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情,张春漪抽调到镇卫生服务中心以后,正赶上为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体检,考虑到张春漪当时父亲摔伤等实际情况,没有安排他参加这项工作,但张春漪却坚决要求参加,他说,为群众体检又可以同时宣传健康知识,不正好一举两得,再说,自己到这里对口支援,就是有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要为群众做好服务才是第一位的!结果那一个多月的时间,他晚上按时值夜班,白天参加体检工作,宣传健康教育,到后来,群众都知道张春漪是位老专家,都赶来听他讲课、请他诊病……
现在,密云的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像张春漪这样对口支援的骨干医生和专家已经达到100多名,他们都是县里各大医院临床科室中级职称以上,在本专科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通过会诊、门诊、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带教、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宣传等多种方式深入密云县的每一个乡镇和村庄,让全县的广大群众在自己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专家服务的待遇。
社区里的“天使家园”
一走进京溪社区卫生服务站,给记者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温馨、和谐和融洽。
这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在2006年6月份建立的,全站只有3名工作人员,站长名叫王平,中医药大学自考本科的毕业生,虽然很年轻,但已经是工作10多年的老大夫了。京溪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而这里的居民比较特殊,大多是来自北京的住户,而且,相当一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在王平的办公桌上放着三本书《社区常用药》、《全科医生处方手册》和《全科医生用药速览》,她告诉记者,这几本书是化工出版社社长奉培宗前两天来看望单位住在小区里的退休职工时,特意送给服务站的。说到这儿,她又指着桌上的鲜花说道,这束花也是住在这里的一位名叫孟广运的作家送的,他经常过来量血压、检查身体。
“这里就医环境好,王大夫她们医术水平高,服务态度好,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老年人过来检查身体、咨询健康知识,她们都非常细心、耐心,不像在城里那些大医院敷衍了事!”正在量血压的一位老人说道。这位老人名叫郭子利,是中国电子研究所退休的干部,也住在京溪社区里,他告诉记者:“在我们小区,王大夫可算是个明星级的人物了,很少有不知道她的!我们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或是想体检,全都找她哩!”
溪翁庄镇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思兴说,因为这里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就需要我们不断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生的医疗水平,同时,针对住在这里的北京城里居民主要对保健知识的需求,和对各种慢性老年病的医治需求,专门抽调了以中医为主的专业人员来这里工作。就在记者即将结束这次采访的时候,从门外进来了一位老人,手里提着一篮蔬菜,她说,这些都是自己在小区里种的,今天特意给王平大夫她们送来尝尝鲜。老人名叫唐传秀,已经76岁了,也是一位住在这里的北京居民,她告诉记者:“王大夫她们整天为我们忙,有谁腿脚不利落的,还要到家中去做针灸和按摩治疗,她们真是太好了,所以,我们呀,也都愿意过来看看她们,这里已经成为我们社区里的天使家园啦!”
建设新农村从“服务”开始
穆家峪镇庄头峪村是密云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之一,一进村,就可以看到村头的一座漂亮的大花园,在花园的旁边是三座仿古式民居建筑,庄头峪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座落在这里。走进服务站的医疗室,站长丁晓云医生正在为村民诊脉。她告诉记者,这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是2005年10月18日建立的,一共只有五个人,人员有点紧张。因为,自从服务站建立以后,周边像上峪、荆子峪等五六个村子的村民看病都集中到了这里。
穆家峪镇社区服务中心书记徐广清说:“我们社区服务站的医生都是从中心调配的骨干,像丁晓云大夫就是毕业于中医大专班、具有多年经验的医师!”在一旁等待看病的村民刘凤林插话道:“丁大夫不但服务态度好,为人热情,医术也好,大伙儿看病都找她,一般的病呀经她一瞧拿点药一吃就好了!自从有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真是太方便了,再不用像过去似的,连得个感冒都得往县医院跑!”
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硬件之一,庄头峪社区卫生服务站也将“服务”放在了首要位置,用丁晓云的话说,我们建设新农村从“服务”开始。
说到服务,县卫生局副局长朱立志非常感慨:“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收入也就二三十万元,特别是施行药品零差价以后,收入要更低一些,因此,根本不够支出,而我们全县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98家,全年预计将由县政府投入4000多万元,所以,我们在构建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框架时,就决定了我们的根本宗旨就是以服务为中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现在的农村可跟以前的农村不一样了,村民们富裕了,生活质量提高了,精神面貌改变了,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高了,为此,市、县卫生局为社区卫生服务站配置了检测设备、心电图机等专业医疗设备。同时,零差价的药品已经有312种,包括西药、中成药和常用药,可以基本上满足群众的需要了。”丁晓云说,“与县里的大医院相比,同样类别的药品这里该有的都有了!”
丁晓云告诉记者,前几天,我们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进行体检,每人每天都要检查40多人!不过再忙,我们也要认真细致、尽职尽责,因为我们的宗旨就是为农村服务,为农民服务。
小山村里的贴心人
记者随县卫生局的工作人员来到位于密云西北部深山区的小石尖社区卫生服务站时,已近中午,服务站里的两名医生正在生火做饭。
小石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在村子东南角的一座小山下,院子不大,种满了各种蔬菜和鲜花,服务站的几间医疗室非常简陋,而且只有两名医生,站长肖立强说,在这里一天二十四小时,脑子里的那根弦啥时候都得绷着,服务站周边的几个村还有牛盆峪那边几个风景区的医疗卫生都需要我们服务呢!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村民李玉玲就抱着孩子走了进来:“肖大夫,您快给看看吧,我们家英子好像又感冒了!”肖立强赶紧洗了手,拿起听诊器……
小石尖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于2005年6月份,肖立强和另一名医生刘红芝在这儿已经工作近三年。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天24小时都要有工作人员在岗,以保证村民们能够随时看病、买药。为此,两名医生要每天轮换值夜班。
“山区农村和县城地区还不一样,常常是上下午时间没有几个病人,而到了中午和晚上打针、买药的村民却很多,特别是在农忙时节,因为中午、晚上来,不耽误干农活!”医生刘红芝说,“刚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时候,站里出诊的情况也比较多,村里那时还都是土路,坑坑洼洼的,很多农户家的柴垛就堆放在路的两旁,经常因为天太黑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坑里或者撞上柴禾垛!”
当记者问两位医生在这里工作是否艰苦时,他们都笑了。西田各庄镇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印民告诉记者:两位医生不仅要自己打扫院子做饭,而且柴米油盐都要自己负担。两人的家都在城里,而小石尖离密云县城区有10多公里远,每天都要自费赶公交车上下班和轮值夜班,还不能像别人那样正常照顾家里……但两位医生却这样说道:“我们的工作凭心而论,确实不容易,但山区的乡亲们过去看病难,更不容易呀!那时候,往往感冒、发烧这样的一些小病都要跑上十几里的山路去镇医院瞧,现在,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他们看病提供了方便,而他们也把我们当自家人看待,说实话,一想到这些,我们心里就感觉热乎乎的!”
专家坐诊村民家门口
在高岭镇有一个名叫栗榛寨的山村,可以算得上是密云最偏远的村子之一,栗榛寨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建在这里。
2007年7月,县中医院的主治医师张春漪,没想到作为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援医生,第一站就来到了这里。栗榛寨村离高岭镇政府有10多公里,离县城60多公里。这个村卫生服务站只有两个人,他还记得来报到的第一天晚上,和他一起来的医生回家取东西去了,那一晚,偌大的卫生服务站里就只剩下了他一个人。然而,就是在那个晚上,他连续接待了几名病人,大多是来输液或是拿药的。经过了解才知道,村里像他们这样患有高血压、肺气肿等病症的病人还有不少,而且,因为地处偏远,村民们只知道吃一些自己选择的降压药,用药很不规范,而且,常常是不连贯用药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健康卫生知识的缺乏,使这些村民们饱受病痛的折磨。这对张春漪有很大触动。于是,从第二天起,他就开始利用为村民们诊病和一早一晚闲暇时与村民们聊天的机会,向他们讲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治疗和用药常识,教授他们应该如何用运动,并以良好的生活方式结合长效药物治疗这些疾病。他还把这些知识制作成小卡片在大集上给群众发放讲解,很快,山沟里来了大医院专家的消息便传遍了栗榛寨和周边的村庄。
高岭镇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朱继华还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情,张春漪抽调到镇卫生服务中心以后,正赶上为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体检,考虑到张春漪当时父亲摔伤等实际情况,没有安排他参加这项工作,但张春漪却坚决要求参加,他说,为群众体检又可以同时宣传健康知识,不正好一举两得,再说,自己到这里对口支援,就是有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要为群众做好服务才是第一位的!结果那一个多月的时间,他晚上按时值夜班,白天参加体检工作,宣传健康教育,到后来,群众都知道张春漪是位老专家,都赶来听他讲课、请他诊病……
现在,密云的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像张春漪这样对口支援的骨干医生和专家已经达到100多名,他们都是县里各大医院临床科室中级职称以上,在本专科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通过会诊、门诊、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带教、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宣传等多种方式深入密云县的每一个乡镇和村庄,让全县的广大群众在自己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专家服务的待遇。
社区里的“天使家园”
一走进京溪社区卫生服务站,给记者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温馨、和谐和融洽。
这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在2006年6月份建立的,全站只有3名工作人员,站长名叫王平,中医药大学自考本科的毕业生,虽然很年轻,但已经是工作10多年的老大夫了。京溪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而这里的居民比较特殊,大多是来自北京的住户,而且,相当一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在王平的办公桌上放着三本书《社区常用药》、《全科医生处方手册》和《全科医生用药速览》,她告诉记者,这几本书是化工出版社社长奉培宗前两天来看望单位住在小区里的退休职工时,特意送给服务站的。说到这儿,她又指着桌上的鲜花说道,这束花也是住在这里的一位名叫孟广运的作家送的,他经常过来量血压、检查身体。
“这里就医环境好,王大夫她们医术水平高,服务态度好,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老年人过来检查身体、咨询健康知识,她们都非常细心、耐心,不像在城里那些大医院敷衍了事!”正在量血压的一位老人说道。这位老人名叫郭子利,是中国电子研究所退休的干部,也住在京溪社区里,他告诉记者:“在我们小区,王大夫可算是个明星级的人物了,很少有不知道她的!我们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或是想体检,全都找她哩!”
溪翁庄镇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思兴说,因为这里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就需要我们不断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生的医疗水平,同时,针对住在这里的北京城里居民主要对保健知识的需求,和对各种慢性老年病的医治需求,专门抽调了以中医为主的专业人员来这里工作。就在记者即将结束这次采访的时候,从门外进来了一位老人,手里提着一篮蔬菜,她说,这些都是自己在小区里种的,今天特意给王平大夫她们送来尝尝鲜。老人名叫唐传秀,已经76岁了,也是一位住在这里的北京居民,她告诉记者:“王大夫她们整天为我们忙,有谁腿脚不利落的,还要到家中去做针灸和按摩治疗,她们真是太好了,所以,我们呀,也都愿意过来看看她们,这里已经成为我们社区里的天使家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