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科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工具学科,它还充满和人性一样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是最具灵性的一门学科。语文课堂的灵性美体现在听、读、说、唱、写五个方面。让灵性之光折射进我们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语文学科;语文课堂;灵性美
语文学科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工具学科,它还充满和人性一样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是最具灵性的一门学科。回首过去的语文教学,我们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灵动性。因此,我们要呼唤“灵性语文”,努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丰富情感,获得智慧,拥有灵性。让我们学生的生命在灵性语文中涌动。
笔者认为,语文课堂的灵性美体现在听、读、说、唱、写五个方面。
灵性美之一:激发“听”的兴趣
要想激发学生听的兴趣,使之坐得住,听得进,边听边思考,真正成为一个“会学、乐学”的学习主体。教师要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1、富情趣,让学生想听。现代心理学已经证实,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我们面对的是十五、六岁的孩子,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要想方设法吸引孩子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倾听。
2、善评价,让学生爱听。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被鼓励、被表扬。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因而在“听”的培养中,身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一定要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尤其是当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点时,我们应专心倾听,并及时评价。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令我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在倾听中提高,在倾听中增智,在倾听中创新。
灵性美之二:启迪“读”的快乐
1、在诵读中培养情感的灵动美。诵读是人的视听感官、言语机能和心理机制和谐参与并积极作用的情感活动,是将静态文字转化为颇具韵味的音响的动态创作过程。品味语言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情感美。我们要引导学生用眼睛,用智慧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语言的丰富内涵。我们只有全身心地沉浸在里面,用心、用情,这样才能读懂文字背后的声音。
2、在解读中张扬个性的灵动美。阅读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张扬个性。语文课堂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意义,努力发挥其个性,使其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做自己所做,能够读出自我,读出见解,读出个性,读出精彩!这样才会表现出语文课堂应有的灵性美。
灵性美之三:放飞“说”的翅膀
语文教学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说话,释放学生积郁在内心很久的激情,让学生喜欢上语文,真切地感受到语文课的轻松与愉悦,从而在课堂上要发言,爱发言,并且有言可发!
课堂上教师要积极构建一个让学生合作探究的平台,并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寻找能够让学生活动起来的契机。不要怕他们说错,说得不好。只要学生敢于站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的目标就实现了一半。在课堂上适时安排活动,要让学生有不说不快之感。如上《桃花源记》一文时,摆脱传统讲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用路线图来描述诗人在桃源的行踪;如何用不同的语言模仿文中不同人物的对话;然后由各组推出两个代表上台进行角色表演。学生们表现出来的状态超出我的想象,每个小组都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而正是在这样的“说” 、“导”和“演”的活动中,学生踊跃参与,说得主动,说得热烈,说得尽兴,彰显了说的灵性美。后来呈现出来的结果虽然称不上完美但也颇有值得赞赏之处。
灵性美之四:发挥“唱”的魅力
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当代中学生大都喜欢唱歌,而且它能于优美的境界中陶冶人的情操,所以上语文课时如果能“投其所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入音乐的境界,发掘中的灵性美那一定会事半功倍,一举多得。
如教《水调歌头》,可先放王菲《但愿人长久》,在优美的音乐中介绍苏轼作《水调歌头》缘由,使学生既欣赏了优美的音乐,又了解了诗词的主要内容。教《蒹葭》一诗我们既倾听了原文版本的《蒹葭》,又一起合唱了邓丽君的《在水一方》,远古与现代紧密结合。这些设计都看似轻松简单,实则匠心独运。
灵性美之五:解锁“写”的密码
语文教师经常结合阅读教学进行适时的练笔活动——“写”。或依据插图驰骋想象,或在情感喷涌时抒发感受,或在空白之處着力补上一笔,如此这般丰富多彩的训练,都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对“写”的重视。 “写”不仅可以加深文本的理解、感悟,而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有效的“写”,为学生提供了放飞灵性的一片天空。因此,语文课堂上的“写”也要具有灵性美。
1、 有的写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表述真实的生活,发表内心真实的感悟。
2.乐于写
激发兴趣,乐于动笔。要使写作成为一项快乐的活动,就得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体验,学生的写作热情一旦被激发起来,就会感到“如骨鲠喉,不吐不快”。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就不会为写作而苦恼了。
3、善于写
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就能“情动而辞发”,就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也就是擅于写了。所以,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激发其创意表达的勇气。
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能思想的芦苇。”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作文条条框框的限制,将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新发现、新感受、新想法,不拘形式、不拘字数、以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创新就能成为自觉行为,写作就能成为学生纵横驰骋,放飞心灵的自由大地。
语文课堂,当我们用心灵和生命去触摸她的时候,她给予我们的是无限丰富的心灵空间和绚烂多彩的生命感受。让孩子们的心在语文课堂的灵韵中自由飞翔;让生命的活力在语文课堂的碧野中焕发光芒;让灵性之光折射进我们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语文学科;语文课堂;灵性美
语文学科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工具学科,它还充满和人性一样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是最具灵性的一门学科。回首过去的语文教学,我们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灵动性。因此,我们要呼唤“灵性语文”,努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丰富情感,获得智慧,拥有灵性。让我们学生的生命在灵性语文中涌动。
笔者认为,语文课堂的灵性美体现在听、读、说、唱、写五个方面。
灵性美之一:激发“听”的兴趣
要想激发学生听的兴趣,使之坐得住,听得进,边听边思考,真正成为一个“会学、乐学”的学习主体。教师要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1、富情趣,让学生想听。现代心理学已经证实,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我们面对的是十五、六岁的孩子,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要想方设法吸引孩子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倾听。
2、善评价,让学生爱听。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被鼓励、被表扬。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因而在“听”的培养中,身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一定要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尤其是当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点时,我们应专心倾听,并及时评价。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令我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在倾听中提高,在倾听中增智,在倾听中创新。
灵性美之二:启迪“读”的快乐
1、在诵读中培养情感的灵动美。诵读是人的视听感官、言语机能和心理机制和谐参与并积极作用的情感活动,是将静态文字转化为颇具韵味的音响的动态创作过程。品味语言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情感美。我们要引导学生用眼睛,用智慧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语言的丰富内涵。我们只有全身心地沉浸在里面,用心、用情,这样才能读懂文字背后的声音。
2、在解读中张扬个性的灵动美。阅读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张扬个性。语文课堂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意义,努力发挥其个性,使其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做自己所做,能够读出自我,读出见解,读出个性,读出精彩!这样才会表现出语文课堂应有的灵性美。
灵性美之三:放飞“说”的翅膀
语文教学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说话,释放学生积郁在内心很久的激情,让学生喜欢上语文,真切地感受到语文课的轻松与愉悦,从而在课堂上要发言,爱发言,并且有言可发!
课堂上教师要积极构建一个让学生合作探究的平台,并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寻找能够让学生活动起来的契机。不要怕他们说错,说得不好。只要学生敢于站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的目标就实现了一半。在课堂上适时安排活动,要让学生有不说不快之感。如上《桃花源记》一文时,摆脱传统讲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用路线图来描述诗人在桃源的行踪;如何用不同的语言模仿文中不同人物的对话;然后由各组推出两个代表上台进行角色表演。学生们表现出来的状态超出我的想象,每个小组都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而正是在这样的“说” 、“导”和“演”的活动中,学生踊跃参与,说得主动,说得热烈,说得尽兴,彰显了说的灵性美。后来呈现出来的结果虽然称不上完美但也颇有值得赞赏之处。
灵性美之四:发挥“唱”的魅力
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当代中学生大都喜欢唱歌,而且它能于优美的境界中陶冶人的情操,所以上语文课时如果能“投其所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入音乐的境界,发掘中的灵性美那一定会事半功倍,一举多得。
如教《水调歌头》,可先放王菲《但愿人长久》,在优美的音乐中介绍苏轼作《水调歌头》缘由,使学生既欣赏了优美的音乐,又了解了诗词的主要内容。教《蒹葭》一诗我们既倾听了原文版本的《蒹葭》,又一起合唱了邓丽君的《在水一方》,远古与现代紧密结合。这些设计都看似轻松简单,实则匠心独运。
灵性美之五:解锁“写”的密码
语文教师经常结合阅读教学进行适时的练笔活动——“写”。或依据插图驰骋想象,或在情感喷涌时抒发感受,或在空白之處着力补上一笔,如此这般丰富多彩的训练,都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对“写”的重视。 “写”不仅可以加深文本的理解、感悟,而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有效的“写”,为学生提供了放飞灵性的一片天空。因此,语文课堂上的“写”也要具有灵性美。
1、 有的写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表述真实的生活,发表内心真实的感悟。
2.乐于写
激发兴趣,乐于动笔。要使写作成为一项快乐的活动,就得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体验,学生的写作热情一旦被激发起来,就会感到“如骨鲠喉,不吐不快”。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就不会为写作而苦恼了。
3、善于写
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就能“情动而辞发”,就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也就是擅于写了。所以,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激发其创意表达的勇气。
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能思想的芦苇。”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作文条条框框的限制,将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新发现、新感受、新想法,不拘形式、不拘字数、以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创新就能成为自觉行为,写作就能成为学生纵横驰骋,放飞心灵的自由大地。
语文课堂,当我们用心灵和生命去触摸她的时候,她给予我们的是无限丰富的心灵空间和绚烂多彩的生命感受。让孩子们的心在语文课堂的灵韵中自由飞翔;让生命的活力在语文课堂的碧野中焕发光芒;让灵性之光折射进我们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