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海漂浮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为助力我国科学有效地构建海上环卫体系治理近海漂浮垃圾,对辽东湾、山东沿海、东中国海沿线等典型区域近海漂浮垃圾污染物特征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我国典型海域大块和特大块漂浮垃圾数量在1~104个/km2,小块和中块漂浮垃圾数量在48~15551个/km2,二者的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50个/km2和4027个/km2。人类海岸活动是海面漂浮垃圾的主要来源,垃圾构成多以塑料和泡沫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海漂浮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为助力我国科学有效地构建海上环卫体系治理近海漂浮垃圾,对辽东湾、山东沿海、东中国海沿线等典型区域近海漂浮垃圾污染物特征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我国典型海域大块和特大块漂浮垃圾数量在1~104个/km2,小块和中块漂浮垃圾数量在48~15551个/km2,二者的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50个/km2和4027个/km2。人类海岸活动是海面漂浮垃圾的主要来源,垃圾构成多以塑料和泡沫塑
其他文献
基于上海某厨余垃圾干式厌氧项目的接种过程,对比分析不同接种启动方案下厨余垃圾干式厌氧启动过程碱度、挥发性脂肪酸、氨氮以及pH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大量高浓度的接种底物可以快速获得厌氧发酵的环境,缩短发酵罐调试时间。针对本工程,厨余垃圾干式厌氧系统可以稳定运行时,pH为7.8~8.4,碱度为12000~14000 mg/L,挥发性脂肪酸在4000 mg/L左右,氨氮在4000 mg/L以下。
在我国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政策的大背景下,原来混入环卫系统进行处理的部分园林垃圾均需进行单独的收运和处理,加上城市绿化水平不断提升,园林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资源化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总结园林绿化养护经验和园林垃圾收运处理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5种主要收运模式及其特点。同时,结合绿地分类标准和园林垃圾产生情况,创新性地提出了园林垃圾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模式的分界限,即园林垃圾日均产生量2 t(高峰期日均产生量约5 t)以内,或面积小于50 hm2的绿地,采用分散处理的方式;园林垃圾日均产生量
随着我国城市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递增。由于居民环保意识提高和邻避效应等因素,填埋场选址和建设越来越困难。如何利用现有填埋场增加库容,延长使用时间,显得尤其重要。结合填埋场实际运行经验,介绍了多种填埋场扩容方式及其适用性。通过某平原型填埋场扩容工程实例,采取控制边坡坡度和土工加筋等多种措施,计算扩容堆体边坡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通过扩容,填埋场增加了库容7.76×105m3,延长了使用时间。
为实现“四分类”中厨余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徐州市将厨余垃圾细分为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厨余垃圾,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项推进厨余垃圾分类体系在市区全覆盖。先后推动餐厨垃圾、其他厨余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一体化,市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以上;对于难度较大的家庭厨余垃圾,徐州市在对本地生活垃圾组分分析、对全市1555个居民小区普查和宣传的基础上,探索并实施了收集点定时开放、定点收集、定人监督,家庭厨余垃圾每日2次驳运1次转运,白色透明垃圾袋盛放的家庭厨余垃圾直接投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