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经营的最大目的是育人,利润作为结果是随之而来的,不能把赚钱作为目的
21世纪制造业生产要如何转移价值观?中国制造业的价值观能怎样转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这两个问题的看法。我是研究日本丰田汽车生产方式的学者,过去,丰田的学习榜样是美国通用和福特,但今天,丰田却成功超越这些前辈。在中国以及日本和全世界都面临非常严峻的经济环境之下,我相信可以从丰田生产方式中找到很多启示。
创新要从小事做起
不久前,美国两大投行从市场上消失了,从银行借钱将越来越难,缺钱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这种状况与丰田想做汽车的时候很相似,丰田没有钱造车,它是怎么突破的呢?我们都知道经营有三个要素:人、财、物。丰田在无钱可用的情况下,只能去改变人和物,发挥一线员工的智慧,每天都进行改善。
创新就是要从小事做起,稍微改变一下做法,就可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要把员工的能力开发出来,把他们的能力提高上来。这是丰田生产方式最基础的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动力。
如果你们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忘掉,从零开始,这才是真正的创新。如果这样做的话,大家肯定会成功,我有这样的确信,我在美国和日本看到很多这样的先例。
选择合理的制造原则
关于制造原则的问题,现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其一是1920年福特提出的规模化生产,让所有资源都不停下来,以大量生产为前提,这种思维模式是假定做出来的产品肯定能够卖出去。
其二是上世纪70年代以丰田为代表的制造原则。它是按照可以卖出去的产品数量和时间进行生产,也就是说,按照能够卖出去的情况进行生产。这是因为丰田没有钱,因而不能生产过多的剩余产品,只能生产顾客需要的。
这种制造原则,只要开始生产,就不能中间再停下来,一定要正好赶上交货时间。所以,机器和人一定要动起来,从而加快物的流动速度。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两种制造原则的胜负就已经分清楚了,丰田作为汽车业的后辈成为了胜者。
生产原则有时是很难改变的,比如规模化生产,这种生产原则曾经受推崇,是来自于成本上的计算,因为生产数量越大,单个产品的成本就会越低。有了这种先入为主的会计理论,就很难再关心那些细节的东西。我认为,像丰田那样增加它的现金流是最重要的。
将缺钱变成创新动力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融资困难的情况下,要想利用自己的力量来创造资金,提高物流速度是个好方法。这在理论上是尽可能的减少库存,将物流的速度提高,缩短生产周期,这就可以使需要的资金量减少。
这种做法可以减缓对运转资金的需要,或者推迟这种需求。运转资金使用越来越少,省出来的资金就可以用在设备、研发上。丰田过去就是这么做的,也就没必要向银行借钱了。
现在来看,没钱倒也是好事,丰田依靠员工的智慧,把过去花一个月时间做的事情,改用半个月完成,把生产周期直接缩短,这样就可以把钱省下来。如果当年丰田很有钱的话,很可能就会像通用汽车和福特那样,进行规模化生产,剩下很多库存。
转型的三个要点
说到如何转型,有三点需要重视。
第一是生产和经营系统。生产制造的时候应该考虑经营、研发设计等环节,也应该考虑到顾客。如果说得再大一点,应该考虑整个社会,以及全球市场。需要这样的大视野;
第二是在整个系统范围里,尽可能地组合起来。丰田的总公司、分公司和生产现场之间的信息交流,实际上连接得不够,总公司是总公司,工厂是工厂,互相之间没有结合起来;
第三是微观和宏观的循环设计。微观就是生产线,比如说信息和现场,各个生产环节之间有这样一个循环。而宏观循环,比如销售和生产之间,还有设计和销售之间,都有这样的循环。现在,丰田就存在一个课题,如何让总公司和工厂之间做得更好,特别是在财务上让它们一致起来,也就是说,总公司的会计部门和现场要一致。这是丰田面临的一大挑战。
企业家需要高远的志向
作为企业最高领导者,方向性正确是非常重要的。要学会挖掘员工的智慧,对于小地方的创新一步一步的来,也会积累出大的成果。
我正在指导一家日本公司,从生产技术、营销到研发,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来跟我进行讨论,总结彼此的需求和差别,然后把整体的系统做出来。
21世纪对应的是全球经营系统,应当把全球经营系统做出来。对于中国企业,要想做世界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要有比较高远的志向。制造业经营的最大目的是育人,利润作为结果是随之而来的,不能把赚钱作为目的。这就是志向。
丰田汽车副社长内山田武志说,如果这样做确实是有效的,对于赚钱来说确实是有效的。如果站在长期的视角可以育人、教人,这一点的好处是更大的。这两者相比,赚钱太不重要了,丰田的社长已经到第十代,大家还是说出同样的话,这让我非常钦佩。
*本文是河田信在“2008年中国CEO年会”上的演讲,由陈振烨整理。河田信是日本著名管理大师、丰田汽车精益制造方式著名研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