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江河三角洲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河流三角洲。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早在1994年,国务院把“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列入了《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国家“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提出“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继续明确提出“发展黄河三角洲、三峡库区等高效生态经济”。可见,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与建设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引领下,黄河三角洲区域各项事业已取得长足进步,其巨大的潜力和后发优势已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但是,黄河三角洲区域服务业发展仍相对滞后,如何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黄河三角洲又好又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正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个时期是主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扩张,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的重要时期,是加快港口、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确立区域性物流中心的重要时期。为此,以滨州市为例,要抓住历史机遇,注重自身定位的“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扩展竞争优势,主动对接并加快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三大经济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丰富消费性服务业,改造传统服务业,努力打造成对接天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连接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经济圈的物流纽带,成为济南都市经济圈的北部海上通道和环渤海区域内颇具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园林旅游城市。
第一,坚持旅游业率先发展、提升会展经济。滨州旅游资源丰富,但存在点散不成线、个性不突出和品牌不响亮等问题。要加强资源开发与整合的力度,充分发挥“四环五海,生态滨州”、“孙子兵法,故国神游”、“渤海老区,红色旅游”等品牌效应,着力打造孙子兵法城、海滨湿地、鹤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徒骇河黄金水道、贝壳长堤、魏氏庄园、董永故里、吕剧之乡、黄河自然风光、特色林果产区、“四环五海七十二湖”等特色景点,最大限度地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要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服务业条件。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资源整合,利用多种促销手段,努力开拓客源市场。同时,要发挥滨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平台与载体作用,积极引进、精心策划国际性或全国性会展项目,扩大会展业影响力、知名度,促进会展经济的发展。
第二,培育现代物流业、提升商贸流通业、餐饮住宿业整体水平。首先,滨州物流业资源利用率低,物流企业分布散、规模小,大型工业企业物流自给率偏高。为更好地服务工业产业链延伸,助推大型企业专心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必需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要借势高等级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机遇,认真落实资金扶持、项目审批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于铁路物流、港口物流、航空物流,尽快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体系。其次,围绕“建设大市场、拓展大商贸、发展大流通”的目标要求,以城区发展为重点,不断完善中心城市商贸服务功能,培植骨干流通企业,发展新型业态,支持发展专业特色市场和特色商业街,形成多体系、多层次、多形式的商贸网络。再次,以实施品牌化战略为主线,坚持升级改造与新建并举,培育扶持一批高中档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商务酒店,抓好特色美食城、小吃街的整合与发展,繁荣活跃夜市生活,推进餐饮住宿业的规范化、产业化和现代化。
第三,突出发展金融保险担保业、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以融资形式多样化和信用手段现代化为方向,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加快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继续发展信托投资、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组织,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建设。积极吸引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加快城市商务金融区建设。积极拓展养老、医疗、人身、财产、農业、涉外等保险业务,完善健全保险产品和体系。还要大力发展会计、审计、律师、租赁、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大力推广代理、代办、经纪、拍卖、担保等服务方式。
第四,扶持发展社区服务业、构建农村服务网络。首先,按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坚持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养老等方面的公益性社区服务,鼓励发展包括社区维修、洗理、托幼、娱乐、家政、物业管理等在内的经营性服务业,逐步建立范围广、门类全的社区服务业网络。其次,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要求,不断健全农业技术支持体系和农村生产服务体系,逐步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农村市场开拓力度,逐步在县城建立起功能完备的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在乡镇建立连锁超市,促进城市商业网络向农村延伸。同时,为广大群众提供必要的劳动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服务,改善农村创业环境,鼓励外出务工和就地创业,加快由“民工潮”向“创业潮”的转变。
第五,提升科技产业水平、膨胀壮大信息服务业。加强与北京等地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交流合作,在滨州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中试基地、研究院所和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等各类科研合作机构,培养和引进大批科研人才,推进产学研实质性结合,全方位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建设信息公共平台为重点,加快信息数据网络建设,推广商贸、金融、物流、旅游、会展、政府采购等领域的电子商务,加快信息化进程。
第六,稳步发展房地产业。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定位和“绿色滨州”、“宜居滨州”的基本要求,突出“大水面、大绿化、大空间”的生态城市特色,调整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积极扶持品牌房地产企业,培育大型房地产开发集团,提升滨州房地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同时,不断提高住房科技含量,引导发展健康、绿色和环保住宅,鼓励节能型住宅建设,实现房地产业健康、持续、稳步发展。
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正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个时期是主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扩张,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的重要时期,是加快港口、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确立区域性物流中心的重要时期。为此,以滨州市为例,要抓住历史机遇,注重自身定位的“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扩展竞争优势,主动对接并加快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三大经济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丰富消费性服务业,改造传统服务业,努力打造成对接天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连接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经济圈的物流纽带,成为济南都市经济圈的北部海上通道和环渤海区域内颇具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园林旅游城市。
第一,坚持旅游业率先发展、提升会展经济。滨州旅游资源丰富,但存在点散不成线、个性不突出和品牌不响亮等问题。要加强资源开发与整合的力度,充分发挥“四环五海,生态滨州”、“孙子兵法,故国神游”、“渤海老区,红色旅游”等品牌效应,着力打造孙子兵法城、海滨湿地、鹤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徒骇河黄金水道、贝壳长堤、魏氏庄园、董永故里、吕剧之乡、黄河自然风光、特色林果产区、“四环五海七十二湖”等特色景点,最大限度地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要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服务业条件。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资源整合,利用多种促销手段,努力开拓客源市场。同时,要发挥滨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平台与载体作用,积极引进、精心策划国际性或全国性会展项目,扩大会展业影响力、知名度,促进会展经济的发展。
第二,培育现代物流业、提升商贸流通业、餐饮住宿业整体水平。首先,滨州物流业资源利用率低,物流企业分布散、规模小,大型工业企业物流自给率偏高。为更好地服务工业产业链延伸,助推大型企业专心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必需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要借势高等级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机遇,认真落实资金扶持、项目审批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于铁路物流、港口物流、航空物流,尽快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体系。其次,围绕“建设大市场、拓展大商贸、发展大流通”的目标要求,以城区发展为重点,不断完善中心城市商贸服务功能,培植骨干流通企业,发展新型业态,支持发展专业特色市场和特色商业街,形成多体系、多层次、多形式的商贸网络。再次,以实施品牌化战略为主线,坚持升级改造与新建并举,培育扶持一批高中档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商务酒店,抓好特色美食城、小吃街的整合与发展,繁荣活跃夜市生活,推进餐饮住宿业的规范化、产业化和现代化。
第三,突出发展金融保险担保业、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以融资形式多样化和信用手段现代化为方向,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加快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继续发展信托投资、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组织,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建设。积极吸引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加快城市商务金融区建设。积极拓展养老、医疗、人身、财产、農业、涉外等保险业务,完善健全保险产品和体系。还要大力发展会计、审计、律师、租赁、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大力推广代理、代办、经纪、拍卖、担保等服务方式。
第四,扶持发展社区服务业、构建农村服务网络。首先,按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坚持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养老等方面的公益性社区服务,鼓励发展包括社区维修、洗理、托幼、娱乐、家政、物业管理等在内的经营性服务业,逐步建立范围广、门类全的社区服务业网络。其次,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要求,不断健全农业技术支持体系和农村生产服务体系,逐步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农村市场开拓力度,逐步在县城建立起功能完备的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在乡镇建立连锁超市,促进城市商业网络向农村延伸。同时,为广大群众提供必要的劳动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服务,改善农村创业环境,鼓励外出务工和就地创业,加快由“民工潮”向“创业潮”的转变。
第五,提升科技产业水平、膨胀壮大信息服务业。加强与北京等地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交流合作,在滨州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中试基地、研究院所和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等各类科研合作机构,培养和引进大批科研人才,推进产学研实质性结合,全方位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建设信息公共平台为重点,加快信息数据网络建设,推广商贸、金融、物流、旅游、会展、政府采购等领域的电子商务,加快信息化进程。
第六,稳步发展房地产业。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定位和“绿色滨州”、“宜居滨州”的基本要求,突出“大水面、大绿化、大空间”的生态城市特色,调整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积极扶持品牌房地产企业,培育大型房地产开发集团,提升滨州房地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同时,不断提高住房科技含量,引导发展健康、绿色和环保住宅,鼓励节能型住宅建设,实现房地产业健康、持续、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