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凡是有成效的教学或教育,均需要有与其目标相应的情境。“性相近,习相远”说明情境与教育目标不符。而“孟母三迁”、“断织教子”等千古佳言,说明教育需要情境。教学情境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特殊环境,起着特殊的作用。在新课程观的指导下,如何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教学情境;情境创设;问题悬念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02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所谓教学情境是教学环境的一个即时条件,是师生双方在教学交往中的一种相互刺激模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加深理解课堂教学要求,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设置各种教学情景,造成问题悬念,展现矛盾冲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发现精神。下面,笔者探讨一下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设计情境并进行教学。
一、化学史话,引入情境
化学史是世界自然科学的瑰宝。化学史上那些著名的实验和发现事例,都是情景教学的优秀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恰当地补充一些名人秩事、历史故事,让学生去追踪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
例如在讲氧气时,笔者引入了舍勒发现氧气的化学史:
舍勒在玻璃曲颈瓶中装进一些硝石,放到炉子上加热,同时,在曲颈瓶上缚上一个挤瘪了的牛尿泡。硝石熔化了,放出的气体使牛尿泡渐渐胀大起来,接着很快将牛尿泡取下来,把泡里的气体贮存在一个烧瓶里。把烧红的木炭、刚吹灭的木柴、磷分别放进这一烧瓶中,这时木炭四周火星迸裂,猛烈燃烧,发出白炽的光芒;带余烬的木柴重新燃烧起来了;磷爆发出火焰,光亮得刺目。舍勒高兴地从实验室冲出来,摇着手中的一只瓶子喊着:“火焰空气!火焰空气!”
这一故事,情境开发了:
1. 舍勒发现了一种怎样的气体?
2. 这种气体可以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3. 如何能获得这种气体?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饶有兴致,深奥的化学知识在听故事中愉快地理解了。
还有很多史事:如讲王水时,可插入“诺贝尔巧藏奖章的故事”、“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的故事”、“库尔特瓦发现碘的故事”;学习苯的分子结构时,可创设“凯库勒联想梦中游蛇的故事”等情境。
这些丰富的史料,扣人心弦,再现了科学家们忘我探索的情景,强烈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既陶冶学生情操,又鼓舞其斗志,激发他们的发现精神,给学生今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有用的思维模型。
二、生活背景,创设情境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情境是丰富和鲜活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如:家用洗涤剂,食品与健康,饮用水质量,修正液的使用,葡萄糖的生产,化肥生产和使用,化妆品成分等这些都是创设学习情景的丰富材料。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教师可以联系客观实际,用强烈、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1. 提出生活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学习中涉及很多生活问题,鼓励学生提问,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2003年4月,一场可怕的灾难在中国发生,非典的传播和流行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生存。在一节有机化学课上,当教师讲到了“乙酸”分子结构时,有一学生提出问题:“预防非典中所使用的消毒剂是什么成分?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它为什么能起消毒作用?它和我们平时使用的消毒剂有什么不同?”学生一连串的问题打乱了教师的上课节奏,也打破了课堂的沉寂,学生们都纷纷议论起来。
这不是一个人为预设的情境,也不是教师课前准备的问题。但是一个学生的问题却把每一位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知识的理解与非典消毒剂的认识结合起来。它虽然打乱了课堂计划,但是请保护和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2. 展现生活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生活是一切活动的源泉,离开生活的学习是没有生机的。所以,展现生活背景,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如在讲酸碱性时,若教师不按教材内容作实验,而是在讲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饮料,有可口可乐、芬达桔子水、雪碧、七喜、統一冰红茶、绿茶、果粒橙、矿泉水、牛奶、咖啡、酸奶……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好像这不是化学课堂,而是在超市购物,一个活生生的生活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然后,设置问题:“这些饮料都是同学们所喜爱的,可是我们在喝它们的同时,是否知道它们的酸碱性是如何的呢?我们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呢?”
教师所选用的溶液不是来源于实验室中的化学试剂,而是学生身边可以触及的日常饮品,学生在对饮料酸碱性的测定中学习了化学知识,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模拟生活背景,感悟理解知识
在课堂上,模拟与表演有直观和形象生动的特点,它能把抽象、理性的东西给人以感性的认识。
如在讲氮、硫的性质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评说氮、硫的“功”与“过”。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来设计一堂“专家研讨会”,让学生分别扮演角色:环保局长、大学教授、市大气监测中心主任、市人大代表、副市长……然后进行演讲讨论。
学生通过扮演各自的角色,身临其境地投入到对社会问题的探讨中,提高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分析问题的全面性、综合性。
三、实验探究,深化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创设实验情景,化学课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化学实验室里玻璃仪器形状各异,化学药品五颜六色,化学反应激烈奇幻,化学现象生动鲜明,这些都强烈触发了学生思维的遐想。如高中化学所做的“喷泉实验”、“空杯生烟”、“滤纸自燃”、“黑色面包”等,可以说美不胜收。因此,化学教学中恰当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思考,使其产生动力,主动探究。
如高一化学中“化学能与化学电池”的教学,单凭理论分析未免枯燥无味,教师可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番茄电池”实验的情境:教师取出两只番茄,在每只番茄中分别平行插入一片铜片和一片锌片,用导线、电流计将铜片、锌片相连,让学生观察现象。
一双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师的每个动作和可能产生的现象,生怕遗漏一个小小的细节,当学生看到番茄能够导电,立即欣喜若狂,引起浓厚兴趣,真想自己动手做一下。教师接着设置悬念:“为什么番茄能导电?产生电流的条件是什么?”随后,教师拿出很多水果,有苹果、生梨、橘子……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一个,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水果电池,同时思考为什么水果能制成电池?学生像炸开了锅一样,觉得太有趣了,大家都动手完成了实验,然后踊跃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这一情境来源于教材上的内容,教师在进行原电池的教学中,充分挖掘了书本上的内容,从番茄电池的演示入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水果电池,从而使理论性很强的知识,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使学生并不觉得枯燥乏味,实验探究也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觉得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真正成为一种乐趣。
四、新闻热点,渲染情境
人们生活在信息社会,新闻应快速、真实、准确、客观地将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进行及时报道。在这些新闻中有许许多多都是和化学有关的。如“煤矿瓦斯爆炸”、“化工厂重大事故”、“硫酸毁容案”等等。这些涉及到化学知识的新闻是创设教学情境绝佳的素材。教师利用新闻热点设计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时效性和创造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价值,同时可促进学生对教材抽象内容的理解和深化,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以上谈了化学教学中情景设置的若干途径,仅作为抛砖引玉。更广泛、更生动的教学情景,还需要我们更加深入、更加努力地去研究!
关键词:教学情境;情境创设;问题悬念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02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所谓教学情境是教学环境的一个即时条件,是师生双方在教学交往中的一种相互刺激模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加深理解课堂教学要求,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设置各种教学情景,造成问题悬念,展现矛盾冲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发现精神。下面,笔者探讨一下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设计情境并进行教学。
一、化学史话,引入情境
化学史是世界自然科学的瑰宝。化学史上那些著名的实验和发现事例,都是情景教学的优秀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恰当地补充一些名人秩事、历史故事,让学生去追踪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
例如在讲氧气时,笔者引入了舍勒发现氧气的化学史:
舍勒在玻璃曲颈瓶中装进一些硝石,放到炉子上加热,同时,在曲颈瓶上缚上一个挤瘪了的牛尿泡。硝石熔化了,放出的气体使牛尿泡渐渐胀大起来,接着很快将牛尿泡取下来,把泡里的气体贮存在一个烧瓶里。把烧红的木炭、刚吹灭的木柴、磷分别放进这一烧瓶中,这时木炭四周火星迸裂,猛烈燃烧,发出白炽的光芒;带余烬的木柴重新燃烧起来了;磷爆发出火焰,光亮得刺目。舍勒高兴地从实验室冲出来,摇着手中的一只瓶子喊着:“火焰空气!火焰空气!”
这一故事,情境开发了:
1. 舍勒发现了一种怎样的气体?
2. 这种气体可以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3. 如何能获得这种气体?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饶有兴致,深奥的化学知识在听故事中愉快地理解了。
还有很多史事:如讲王水时,可插入“诺贝尔巧藏奖章的故事”、“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的故事”、“库尔特瓦发现碘的故事”;学习苯的分子结构时,可创设“凯库勒联想梦中游蛇的故事”等情境。
这些丰富的史料,扣人心弦,再现了科学家们忘我探索的情景,强烈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既陶冶学生情操,又鼓舞其斗志,激发他们的发现精神,给学生今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有用的思维模型。
二、生活背景,创设情境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情境是丰富和鲜活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如:家用洗涤剂,食品与健康,饮用水质量,修正液的使用,葡萄糖的生产,化肥生产和使用,化妆品成分等这些都是创设学习情景的丰富材料。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教师可以联系客观实际,用强烈、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1. 提出生活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学习中涉及很多生活问题,鼓励学生提问,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2003年4月,一场可怕的灾难在中国发生,非典的传播和流行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生存。在一节有机化学课上,当教师讲到了“乙酸”分子结构时,有一学生提出问题:“预防非典中所使用的消毒剂是什么成分?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它为什么能起消毒作用?它和我们平时使用的消毒剂有什么不同?”学生一连串的问题打乱了教师的上课节奏,也打破了课堂的沉寂,学生们都纷纷议论起来。
这不是一个人为预设的情境,也不是教师课前准备的问题。但是一个学生的问题却把每一位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知识的理解与非典消毒剂的认识结合起来。它虽然打乱了课堂计划,但是请保护和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2. 展现生活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生活是一切活动的源泉,离开生活的学习是没有生机的。所以,展现生活背景,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如在讲酸碱性时,若教师不按教材内容作实验,而是在讲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饮料,有可口可乐、芬达桔子水、雪碧、七喜、統一冰红茶、绿茶、果粒橙、矿泉水、牛奶、咖啡、酸奶……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好像这不是化学课堂,而是在超市购物,一个活生生的生活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然后,设置问题:“这些饮料都是同学们所喜爱的,可是我们在喝它们的同时,是否知道它们的酸碱性是如何的呢?我们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呢?”
教师所选用的溶液不是来源于实验室中的化学试剂,而是学生身边可以触及的日常饮品,学生在对饮料酸碱性的测定中学习了化学知识,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模拟生活背景,感悟理解知识
在课堂上,模拟与表演有直观和形象生动的特点,它能把抽象、理性的东西给人以感性的认识。
如在讲氮、硫的性质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评说氮、硫的“功”与“过”。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来设计一堂“专家研讨会”,让学生分别扮演角色:环保局长、大学教授、市大气监测中心主任、市人大代表、副市长……然后进行演讲讨论。
学生通过扮演各自的角色,身临其境地投入到对社会问题的探讨中,提高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分析问题的全面性、综合性。
三、实验探究,深化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创设实验情景,化学课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化学实验室里玻璃仪器形状各异,化学药品五颜六色,化学反应激烈奇幻,化学现象生动鲜明,这些都强烈触发了学生思维的遐想。如高中化学所做的“喷泉实验”、“空杯生烟”、“滤纸自燃”、“黑色面包”等,可以说美不胜收。因此,化学教学中恰当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思考,使其产生动力,主动探究。
如高一化学中“化学能与化学电池”的教学,单凭理论分析未免枯燥无味,教师可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番茄电池”实验的情境:教师取出两只番茄,在每只番茄中分别平行插入一片铜片和一片锌片,用导线、电流计将铜片、锌片相连,让学生观察现象。
一双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师的每个动作和可能产生的现象,生怕遗漏一个小小的细节,当学生看到番茄能够导电,立即欣喜若狂,引起浓厚兴趣,真想自己动手做一下。教师接着设置悬念:“为什么番茄能导电?产生电流的条件是什么?”随后,教师拿出很多水果,有苹果、生梨、橘子……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一个,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水果电池,同时思考为什么水果能制成电池?学生像炸开了锅一样,觉得太有趣了,大家都动手完成了实验,然后踊跃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这一情境来源于教材上的内容,教师在进行原电池的教学中,充分挖掘了书本上的内容,从番茄电池的演示入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水果电池,从而使理论性很强的知识,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使学生并不觉得枯燥乏味,实验探究也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觉得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真正成为一种乐趣。
四、新闻热点,渲染情境
人们生活在信息社会,新闻应快速、真实、准确、客观地将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进行及时报道。在这些新闻中有许许多多都是和化学有关的。如“煤矿瓦斯爆炸”、“化工厂重大事故”、“硫酸毁容案”等等。这些涉及到化学知识的新闻是创设教学情境绝佳的素材。教师利用新闻热点设计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时效性和创造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价值,同时可促进学生对教材抽象内容的理解和深化,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以上谈了化学教学中情景设置的若干途径,仅作为抛砖引玉。更广泛、更生动的教学情景,还需要我们更加深入、更加努力地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