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正在向全面、深入的领域发展。从单纯的费用管理向医疗过程管理和医院整体管理转变;从以财务为核心的经营数据管理向全面决策支持的管理数据转变;从单体的医院信息化向区域协同医疗转变;从医疗过程信息化向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转变。
在这样的转变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行业规范和管理制度也在逐步建立、健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内部与外部环境趋于完善。医院对信息化建设慢慢变得理智起来,不再单纯以价格进行考量,开始注重产品的功能和信息化厂商所能提供的服务;而医疗卫生信息化厂商,经过几起几落的洗牌之后,也逐渐开始注重产品的实际使用需求和服务。虽然总体上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一些无法回避和难于解决的问题。
政策、法规亟待完善
在医改政策的推动下,医疗卫生信息化厂商面临着用户需求迅速增长的压力,新用户不断提出上线需求,老用户要求增加功能模块,优质的信息化厂商技术人员缺乏。同时,受商业利益驱使,厂商急于推出政策性的配套产品, 忽略了实际使用中会产生诸多问题。另一方面,迫于医改政策和医疗市场的压力,存在部分政府部门和医院不顾及当地的经济条件和发展要求,项目盲目上马的情况,医疗信息化的实际效果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自2002年修订后,已经过去10年之久,在此期间国家政策、医院管理体制,医学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规范亟待完善。
医疗卫生行业的电子认证服务、加强数字医疗过程的法律效力、保障数字医疗行为安全的法律效力有待提高。电子病历的法律效力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较差,尚存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规定,“电子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并能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很显然这是从功能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定义什么是电子病历,但是却将“电子病历与电子病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混为一谈了,这给实际的电子病历系统实施工作带来了理解上的困惑。
笔者看来,医疗行业管理规范严重滞后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阻碍了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首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传递普通处方时,应当同时打印出纸质处方,其格式与手写处方一致;打印的纸质处方经签名或者加盖签章后有效。”虽然我们可以知其义,但是从信息技术的专业角度分析,这些描述极度不准确。其次,“应当同时打印出纸质处方”意味着电子形式的处方是无效的,这与新近出台的《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规定相矛盾。这个管理办法针对的是手工模式下的处方,而实际上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医疗过程的信息化已经弱化了传统意义上处方的 “意义”和“功能”,甚至有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处方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药品医嘱的形式。此外,“处方经签名或者加盖签章后有效”意味着电子认证形式的处方签名是无效的。这与新近出台的《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体系系列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等规范相矛盾。
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关配套的管理制度、行业规范不健全。首先,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管理科学性不够。其次,行业管理规范的可操作性有待提高,医院的管理模式和信息化厂商的建设标准不尽相同,信息化厂商的研发标准和数据标准不尽一致,医院采用的医疗流程和信息化产品所支持的医疗流程不完全吻合,医院与信息化厂商对医疗业务的关注点有所侧重,这造成了信息化厂商的产品功能参差不齐,医院对信息化厂商的服务满意度普遍较低。“人才”与“课程”不完全匹配。医院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使用机制不合理,导致信息管理人员的价值无法最大程度展现。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专业、多学科、多行业的支撑,单一厂商无法也不可能提供完整的医院信息化解决方案。不同厂商产品之间的数据标准不一致、业务流程不一致、业务侧重点不同,相互关联的信息化产品的集成难度较大。不同厂商信息产品的互联互通对医院信息化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急需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规范。
机制急需健全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必须是加强医院的经营与管理、合理使用医疗物资和优化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体现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公益性要求,满足接受服务人群的地域性需求。目前许多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缺乏对自身特点、条件和需求的完整考虑,信息化建设出发点和目标不够明确。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除了医院自身以外,还涉及信息化厂商、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机构,并与银行、疾控、妇幼等机构发生业务关联。首先,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与社会、当地和医院的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的真实条件相结合,与地域性需求相结合。其次,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特性,决定了它所起的作用和实际效果是在相对静止的动态变化中逐步显现出来的,过程管理是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在某种程度上,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管理要重于信息化产品本身。持续改进要重于信息化建设资金的一次性投入。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改进,需要配套管理制度及有效的运维机制,需要自上而下的联动与配合,需要良好的医院文化,需要与信息化厂商的密切配合,需要当地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良好的信息化建设机制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灵魂,而这正是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最大和最突出的问题,也是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医院信息化建设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相反则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但其间接经济效益是可观的,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巨大的,不能简简单单用投入产出来看待。现阶段,医院已经开始注重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但是对医院信息化所带来效益的认识远远不够。有投资有机制,才会使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快,应用效果好。无投资有机制,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会变慢,应用效果一般。无投资无机制,医院信息化建设会停滞不前,应用效果差。有投资无机制,医院信息化建设最糟糕,不仅没有好的使用效果,更会带来巨大的资金浪费。目前,有投资无机制的医院信息化建设非常普遍,可以说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浪费相当严重。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是否完善、使用机制是否合理,会给医院信息化建设带来较大的影响。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密集、专业性强、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甚至可以说医院信息化本来就是一门科学。信息管理人员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还需要熟悉医疗流程、理解行业规范,也需要清楚医院的运营和管理,更需要将信息技术、医疗业务和管理理念、服务意识有效地与医院的自身特点融合。不要以为只要有了信息化厂商的产品,医院信息化建设谁都可以做,如果不重视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将直接影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和使用效果。
虽然医院信息化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但还是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的,那就是全面、科学的思想方法。首先保证两个前提:信息化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全面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一定要严格执行医疗行业、信息行业和其它相关行业的管理规范。其次,做好四个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要与社会、当地和医院的发展相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要与当地和医院自身的经济条件相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要与医院的自身特点相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要与医院和所服务人群的区域人文环境相结合。第三,把握四个要点: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必须是加强医院的经营与管理、合理和高效利用医疗资源、优化就诊流程,体现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公益性要求,满足所接受服务人群的地域性需求;信息化的医疗过程要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强化医院的整体管理。信息化的医疗流程要便于医务人员执行医疗活动,便于患者接受服务,便于医务人员操作信息系统;在进行医疗业务信息化的同时,要建立与信息系统相配套的规章制度,要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行政管理制度,要建立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运维机制; 要将医疗业务、信息技术、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融合于医院的自身特点,贯穿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甚至是日常的其它管理环节中。再者,医院信息化建设总结概括起来不外乎“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信息展示”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既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循序渐进的。信息采集要做到全面、完整,信息处理要做到科学、合理,信息展示要做到适时、到位。最后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过程管理,健全信息化建设的机制。
产品、服务需从实际出发
作为一名信息中心主任,我经常能够听到来自同行关于医院信息系统宕机、高峰期响应速度变慢等抱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部分医疗卫生信息化厂商的研发人员主要来自于信息技术专业,所掌握的医学知识不够,对医院运营管理和医疗业务的理解也相对肤浅,这直接导致了信息化的产品功能很难完全满足实际业务需求。其次,一些厂商的产品功能停留在基础业务表面,无法满足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虽然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医疗行业规范的要求,但是受技术人员所掌握医疗业务和医院管理知识的限制,对医疗过程的特殊性关注不够,导致信息化产品对医疗业务的技术支撑明显不足,有的时候不得不再辅以手工过程。此外,产品的可应用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在业务流程支持方面,日常业务结合上有待提高。例如,在业务拓展、强化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应用方面,受到医改政策和信息化建设行业政策的双重推动,部分医院信息化建设厂商在短期内推出各种各样的新产品和新功能,但用户实际使用起来产生许多问题。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医院与厂商在价格、产品功能等方面有时会产生医疗纠纷。事实上,医院与信息化厂商的关系更像现实生活中的夫妻,医院希望的是能够得到更好的服务,而信息化厂商想的则是能够提供更好的技术,双方需要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对于医院而言,信息化的使用需求源源不断;对于信息化厂商而言,有做不完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良好而融洽的关系不仅有利于个体的医院和信息化厂商,更有利于整个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行业进步。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不断推进,行业管理规范、行政法规在逐步健全,医疗技术手段、信息技术手段在不断进步,信息化厂商的产品和医院的信息化应用也在随之不断完善。
尽管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各类问题,但伴随着社会关注、行业思考,政府重视的不断加深,医院信息化建设乃至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将向着健康、全面和有序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呼吁更多的媒体声音和专家观点可以从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体会和做法等理论内容,向更多与信息技术、医疗业务、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紧密结合的深度内容过渡。
在这样的转变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行业规范和管理制度也在逐步建立、健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内部与外部环境趋于完善。医院对信息化建设慢慢变得理智起来,不再单纯以价格进行考量,开始注重产品的功能和信息化厂商所能提供的服务;而医疗卫生信息化厂商,经过几起几落的洗牌之后,也逐渐开始注重产品的实际使用需求和服务。虽然总体上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一些无法回避和难于解决的问题。
政策、法规亟待完善
在医改政策的推动下,医疗卫生信息化厂商面临着用户需求迅速增长的压力,新用户不断提出上线需求,老用户要求增加功能模块,优质的信息化厂商技术人员缺乏。同时,受商业利益驱使,厂商急于推出政策性的配套产品, 忽略了实际使用中会产生诸多问题。另一方面,迫于医改政策和医疗市场的压力,存在部分政府部门和医院不顾及当地的经济条件和发展要求,项目盲目上马的情况,医疗信息化的实际效果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自2002年修订后,已经过去10年之久,在此期间国家政策、医院管理体制,医学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规范亟待完善。
医疗卫生行业的电子认证服务、加强数字医疗过程的法律效力、保障数字医疗行为安全的法律效力有待提高。电子病历的法律效力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较差,尚存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规定,“电子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并能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很显然这是从功能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定义什么是电子病历,但是却将“电子病历与电子病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混为一谈了,这给实际的电子病历系统实施工作带来了理解上的困惑。
笔者看来,医疗行业管理规范严重滞后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阻碍了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首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传递普通处方时,应当同时打印出纸质处方,其格式与手写处方一致;打印的纸质处方经签名或者加盖签章后有效。”虽然我们可以知其义,但是从信息技术的专业角度分析,这些描述极度不准确。其次,“应当同时打印出纸质处方”意味着电子形式的处方是无效的,这与新近出台的《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规定相矛盾。这个管理办法针对的是手工模式下的处方,而实际上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医疗过程的信息化已经弱化了传统意义上处方的 “意义”和“功能”,甚至有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处方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药品医嘱的形式。此外,“处方经签名或者加盖签章后有效”意味着电子认证形式的处方签名是无效的。这与新近出台的《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体系系列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等规范相矛盾。
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关配套的管理制度、行业规范不健全。首先,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管理科学性不够。其次,行业管理规范的可操作性有待提高,医院的管理模式和信息化厂商的建设标准不尽相同,信息化厂商的研发标准和数据标准不尽一致,医院采用的医疗流程和信息化产品所支持的医疗流程不完全吻合,医院与信息化厂商对医疗业务的关注点有所侧重,这造成了信息化厂商的产品功能参差不齐,医院对信息化厂商的服务满意度普遍较低。“人才”与“课程”不完全匹配。医院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使用机制不合理,导致信息管理人员的价值无法最大程度展现。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专业、多学科、多行业的支撑,单一厂商无法也不可能提供完整的医院信息化解决方案。不同厂商产品之间的数据标准不一致、业务流程不一致、业务侧重点不同,相互关联的信息化产品的集成难度较大。不同厂商信息产品的互联互通对医院信息化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急需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规范。
机制急需健全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必须是加强医院的经营与管理、合理使用医疗物资和优化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体现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公益性要求,满足接受服务人群的地域性需求。目前许多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缺乏对自身特点、条件和需求的完整考虑,信息化建设出发点和目标不够明确。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除了医院自身以外,还涉及信息化厂商、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机构,并与银行、疾控、妇幼等机构发生业务关联。首先,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与社会、当地和医院的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的真实条件相结合,与地域性需求相结合。其次,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特性,决定了它所起的作用和实际效果是在相对静止的动态变化中逐步显现出来的,过程管理是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在某种程度上,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管理要重于信息化产品本身。持续改进要重于信息化建设资金的一次性投入。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改进,需要配套管理制度及有效的运维机制,需要自上而下的联动与配合,需要良好的医院文化,需要与信息化厂商的密切配合,需要当地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良好的信息化建设机制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灵魂,而这正是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最大和最突出的问题,也是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医院信息化建设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相反则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但其间接经济效益是可观的,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巨大的,不能简简单单用投入产出来看待。现阶段,医院已经开始注重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但是对医院信息化所带来效益的认识远远不够。有投资有机制,才会使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快,应用效果好。无投资有机制,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会变慢,应用效果一般。无投资无机制,医院信息化建设会停滞不前,应用效果差。有投资无机制,医院信息化建设最糟糕,不仅没有好的使用效果,更会带来巨大的资金浪费。目前,有投资无机制的医院信息化建设非常普遍,可以说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浪费相当严重。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是否完善、使用机制是否合理,会给医院信息化建设带来较大的影响。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密集、专业性强、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甚至可以说医院信息化本来就是一门科学。信息管理人员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还需要熟悉医疗流程、理解行业规范,也需要清楚医院的运营和管理,更需要将信息技术、医疗业务和管理理念、服务意识有效地与医院的自身特点融合。不要以为只要有了信息化厂商的产品,医院信息化建设谁都可以做,如果不重视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将直接影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和使用效果。
虽然医院信息化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但还是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的,那就是全面、科学的思想方法。首先保证两个前提:信息化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全面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一定要严格执行医疗行业、信息行业和其它相关行业的管理规范。其次,做好四个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要与社会、当地和医院的发展相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要与当地和医院自身的经济条件相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要与医院的自身特点相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要与医院和所服务人群的区域人文环境相结合。第三,把握四个要点: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必须是加强医院的经营与管理、合理和高效利用医疗资源、优化就诊流程,体现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公益性要求,满足所接受服务人群的地域性需求;信息化的医疗过程要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强化医院的整体管理。信息化的医疗流程要便于医务人员执行医疗活动,便于患者接受服务,便于医务人员操作信息系统;在进行医疗业务信息化的同时,要建立与信息系统相配套的规章制度,要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行政管理制度,要建立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运维机制; 要将医疗业务、信息技术、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融合于医院的自身特点,贯穿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甚至是日常的其它管理环节中。再者,医院信息化建设总结概括起来不外乎“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信息展示”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既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循序渐进的。信息采集要做到全面、完整,信息处理要做到科学、合理,信息展示要做到适时、到位。最后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过程管理,健全信息化建设的机制。
产品、服务需从实际出发
作为一名信息中心主任,我经常能够听到来自同行关于医院信息系统宕机、高峰期响应速度变慢等抱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部分医疗卫生信息化厂商的研发人员主要来自于信息技术专业,所掌握的医学知识不够,对医院运营管理和医疗业务的理解也相对肤浅,这直接导致了信息化的产品功能很难完全满足实际业务需求。其次,一些厂商的产品功能停留在基础业务表面,无法满足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虽然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医疗行业规范的要求,但是受技术人员所掌握医疗业务和医院管理知识的限制,对医疗过程的特殊性关注不够,导致信息化产品对医疗业务的技术支撑明显不足,有的时候不得不再辅以手工过程。此外,产品的可应用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在业务流程支持方面,日常业务结合上有待提高。例如,在业务拓展、强化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应用方面,受到医改政策和信息化建设行业政策的双重推动,部分医院信息化建设厂商在短期内推出各种各样的新产品和新功能,但用户实际使用起来产生许多问题。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医院与厂商在价格、产品功能等方面有时会产生医疗纠纷。事实上,医院与信息化厂商的关系更像现实生活中的夫妻,医院希望的是能够得到更好的服务,而信息化厂商想的则是能够提供更好的技术,双方需要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对于医院而言,信息化的使用需求源源不断;对于信息化厂商而言,有做不完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良好而融洽的关系不仅有利于个体的医院和信息化厂商,更有利于整个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行业进步。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不断推进,行业管理规范、行政法规在逐步健全,医疗技术手段、信息技术手段在不断进步,信息化厂商的产品和医院的信息化应用也在随之不断完善。
尽管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各类问题,但伴随着社会关注、行业思考,政府重视的不断加深,医院信息化建设乃至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将向着健康、全面和有序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呼吁更多的媒体声音和专家观点可以从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体会和做法等理论内容,向更多与信息技术、医疗业务、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紧密结合的深度内容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