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青绿山水画发展概述
青绿山水画作为古典传统绘画形态,是以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为主色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金碧山水之分。在中国山水画中,青绿山水是水墨山水领域中的一个独特画种,在中国美术史和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自魏晋萌芽开始,从隋唐到明清,青绿山水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总体态势上呈现出从鼎盛衰落、复兴到潜隐的过程。
2017年9月15日至12月14日,为期3个月的故宫午门《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展出了以《千里江山图》为代表的诸多青绿山水作品,集中展现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在青绿山水画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宋代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如今被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是国宝级的文物。这幅国宝级的传世名画背后,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一种高度,更有不为众人所知的画中“猛料”,例如,石青、石绿是由绿宝石、孔雀石等昂贵材料制成,一点白色则可能是由水透无瑕的砗磲所制等。也正是如此,宏伟的山水色彩可以如蓝绿宝石般晶莹、闪耀,历时近千年而鲜亮如新。
然而,青绿山水画在宋代达到鼎盛之后便渐趋没落,之后历代历朝的画家孜孜不倦地耕耘纵使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但仍未能挽救青绿山水在画坛归于沉寂的命运。近现代,虽然有张大千、刘海粟等人发展了泼彩青绿山水,尤其张大千,他善用石青、石绿制造出浓烈的视觉效果,再用泼彩处理,使画面产生出一种自然的深远、空旷和厚重的美感,对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又推进了一步。但整体上,青绿山水画日渐式微,山水画逐渐丧失了雍容典雅的庙堂之气和富贵明丽的装饰效果。明清所谓的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实际上只是水墨山水发展的一种演绎,真正意义上的青绿山水已经不复存在。
二、现当代青绿山水画的崛起
历经千百年的兴衰演变,青绿山水从巅峰跌落谷底,人们很遗憾地看到青绿山水画较早地沉寂为古典的艺术形态,偏离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主流位置,辉煌不再。但作为文化艺术审美的独立品种,青绿山水画始终延续着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并在逆境中独善其身,为这一民族艺术延续了一缕不息的香火。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青绿山水画作家张大千、何海霞、刘海粟等,创作了大量富有时代特色的青绿山水画作品,开启了近现代青绿山水画新局面。尤其是80年代以后,随着中西文化的融合,中国文艺界开始了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时代,开发发展中国画的色彩也成了热门话题。此时,沉寂多年的青绿山水画重新回到了民众的视野,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一大批画家涌现出来,如杨启舆、杨延文、卢禹舜、方骏、朱葵、范扬、林容生、许俊、宋玉明、崔强、姚鸣京、黄国铭等,在青绿山水画创作方面作出了各自的研究与探索。他们有以传统青绿技法为基础再创造的,有借鉴传统青绿的色彩进行现代图式构成再创造的,都为我国传统青绿山水画的崛起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杨启舆先生为例,他被誉为“当代复兴大青绿山水画的第一人”。2000年,他应邀为北戴河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厅创作巨幅金碧山水《源远流长》。2003年,他應钓鱼台国宾馆作巨幅《群峭碧摩天》等多幅青绿山水,并于同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青绿山水个人画展,深得画坛好评,多幅画作被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协、中南海紫光阁、中国美术馆收藏。除了自身投身于青绿山水画,同时带动了一大批中青年从事青绿山水画的研究与创作,其风格多样,形式不一,引爆了青绿山水画创作的热潮。
此外,青绿山水画的复兴,还表现在当代社会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对绿色的渴望、对和谐大自然的原生态的爱护、对天籁无声境界的倾心,这无不呼唤着青绿山水画的复兴与崛起。笔者相信,青绿山水画一定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变革升华,创造新的辉煌。
三、现当代青绿山水画创作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以及全球文化的大融合,现当代的青绿山水画家大致可按其艺术表现样式分为三种,一种是传统延续型,一种是传统改良型,一种是现代表现型。他们在创作上共同表现出有别于传统青绿山水画作的特点,关注和表现面更加广泛。
(一)运用新材料与技法。
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带动了绘画材料在质量、种类、数量上的提升,对于青绿山水完成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笔墨与设色技巧的灵活使用给青绿山水画注入了新的血液,展现了现当代青绿山水画家的智慧和创新发展,表现出勇于突破的精神。装饰性、写实性、没骨、彩墨等多种技法面貌出现,突出了情绪张力。山水画画家华拓表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他多方面学习传统技法,自如驾驭笔墨和造型,同时十分重视对山水画的诗意和境界的营造,“取法乎上”,还将传统技法翻旧为新,并把写生与创作的矛盾消解在“去伪存真”的完美结合中。
(二)设色种类扩大
传统青绿山水画以矿物质石青、石绿为主要颜色,辅以蓝铜矿石、青金石、朱砂、雌黄、赭石、砗磲等。这些矿石要每天研磨8小时,连续研磨20天之后方能成为使用的颜料。在绘制工艺方面,青绿山水共需绘制5遍,第一遍是水墨画作为底稿也叫“粉本”;第二遍使用红色,也就是赭石色,为后面的绿色铺垫,冷暖对比;第三遍使用石绿色;第四遍使用绿色;第五遍使用青色。如此高昂的成本与复杂的工艺,自然阻碍了青绿山水画的纵深发展。现当代的青绿山水画家根据时代的变化要求,扩大了设色种类,并结合其它画种的颜料共同使用,尝试现代化丰富的色彩构成,并取得了积极效果,突破了传统的用色法则。
(三)构图奇巧
传统青绿山水画多以长卷或竖轴的形式出现,在构图上遵循实景再现法则,全景入画,讲求立意布景。而现当代的青绿山水画除在长卷与竖轴的形式之外,又增加了方形构图,讲求奇巧,不受传统法则的束缚,大多采取局部取景。
(四)笔墨运用多勾勒、少皴擦
传统青绿山水画的最大特点在于笔墨,注重结构皴擦,而现当代的青绿山水画多以勾勒为主,少有皴擦,甚至将之舍弃,用色彩来弥补空缺,采取泼、破、积、烘等方式丰富画面,强调青绿山水画的装饰性与平面化,完美表达山水画气韵生动的美学意蕴,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四、现当代青绿山水画创作的意义
青绿山水作品视觉观赏效果非凡,一直是收藏界追捧的藏品。在2002年上海东方国际拍卖会上,张大千于1947年用小青绿绘就的《仿赵大年湖山清夏图》,被一藏家以255.2万元拍得。时隔3年,当这件作品在北京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亮相时,以880万元的高价成交,3年价格翻了3倍多,这与其青绿技法的绘就是分不开的。
中国的山水画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为我国民族文化所特有,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精髓和悠久历史内涵。青绿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的较早成长的古典绘画形态,经历了萌芽、发展、衰退、复兴等发展演变阶段,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其衰落与鼎盛一样,离不开所赖以生存的经济、政治、社会时代背景。
当前,社会化大生产的突飞猛进给人类创造便捷生活的同时,亦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在这种背景下,复兴青绿山水这一艺术形态,不仅是艺术追求、精神追求,更是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时代呼唤青绿山水的再次复兴,时代的发展给了青绿山水画重回舞台的机会,如何被认识、接受并发扬光大,这是青绿山水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平心而论,青绿山水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其本身的技术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青绿山水的发展需要适度的装饰性,又不能直接沿袭传统画法,避免装饰过度。
尽管青绿山水在当下的发展转型中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人们有理由相信,在广大艺术从业者、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与关注下,无论现代青绿山水,还是现代文人画,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潜力,再创辉煌指日可待。
(洛阳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赵明洋(1985-),男,河南信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中国青绿山水画。
青绿山水画作为古典传统绘画形态,是以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为主色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金碧山水之分。在中国山水画中,青绿山水是水墨山水领域中的一个独特画种,在中国美术史和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自魏晋萌芽开始,从隋唐到明清,青绿山水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总体态势上呈现出从鼎盛衰落、复兴到潜隐的过程。
2017年9月15日至12月14日,为期3个月的故宫午门《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展出了以《千里江山图》为代表的诸多青绿山水作品,集中展现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在青绿山水画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宋代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如今被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是国宝级的文物。这幅国宝级的传世名画背后,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一种高度,更有不为众人所知的画中“猛料”,例如,石青、石绿是由绿宝石、孔雀石等昂贵材料制成,一点白色则可能是由水透无瑕的砗磲所制等。也正是如此,宏伟的山水色彩可以如蓝绿宝石般晶莹、闪耀,历时近千年而鲜亮如新。
然而,青绿山水画在宋代达到鼎盛之后便渐趋没落,之后历代历朝的画家孜孜不倦地耕耘纵使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但仍未能挽救青绿山水在画坛归于沉寂的命运。近现代,虽然有张大千、刘海粟等人发展了泼彩青绿山水,尤其张大千,他善用石青、石绿制造出浓烈的视觉效果,再用泼彩处理,使画面产生出一种自然的深远、空旷和厚重的美感,对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又推进了一步。但整体上,青绿山水画日渐式微,山水画逐渐丧失了雍容典雅的庙堂之气和富贵明丽的装饰效果。明清所谓的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实际上只是水墨山水发展的一种演绎,真正意义上的青绿山水已经不复存在。
二、现当代青绿山水画的崛起
历经千百年的兴衰演变,青绿山水从巅峰跌落谷底,人们很遗憾地看到青绿山水画较早地沉寂为古典的艺术形态,偏离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主流位置,辉煌不再。但作为文化艺术审美的独立品种,青绿山水画始终延续着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并在逆境中独善其身,为这一民族艺术延续了一缕不息的香火。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青绿山水画作家张大千、何海霞、刘海粟等,创作了大量富有时代特色的青绿山水画作品,开启了近现代青绿山水画新局面。尤其是80年代以后,随着中西文化的融合,中国文艺界开始了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时代,开发发展中国画的色彩也成了热门话题。此时,沉寂多年的青绿山水画重新回到了民众的视野,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一大批画家涌现出来,如杨启舆、杨延文、卢禹舜、方骏、朱葵、范扬、林容生、许俊、宋玉明、崔强、姚鸣京、黄国铭等,在青绿山水画创作方面作出了各自的研究与探索。他们有以传统青绿技法为基础再创造的,有借鉴传统青绿的色彩进行现代图式构成再创造的,都为我国传统青绿山水画的崛起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杨启舆先生为例,他被誉为“当代复兴大青绿山水画的第一人”。2000年,他应邀为北戴河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厅创作巨幅金碧山水《源远流长》。2003年,他應钓鱼台国宾馆作巨幅《群峭碧摩天》等多幅青绿山水,并于同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青绿山水个人画展,深得画坛好评,多幅画作被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协、中南海紫光阁、中国美术馆收藏。除了自身投身于青绿山水画,同时带动了一大批中青年从事青绿山水画的研究与创作,其风格多样,形式不一,引爆了青绿山水画创作的热潮。
此外,青绿山水画的复兴,还表现在当代社会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对绿色的渴望、对和谐大自然的原生态的爱护、对天籁无声境界的倾心,这无不呼唤着青绿山水画的复兴与崛起。笔者相信,青绿山水画一定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变革升华,创造新的辉煌。
三、现当代青绿山水画创作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以及全球文化的大融合,现当代的青绿山水画家大致可按其艺术表现样式分为三种,一种是传统延续型,一种是传统改良型,一种是现代表现型。他们在创作上共同表现出有别于传统青绿山水画作的特点,关注和表现面更加广泛。
(一)运用新材料与技法。
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带动了绘画材料在质量、种类、数量上的提升,对于青绿山水完成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笔墨与设色技巧的灵活使用给青绿山水画注入了新的血液,展现了现当代青绿山水画家的智慧和创新发展,表现出勇于突破的精神。装饰性、写实性、没骨、彩墨等多种技法面貌出现,突出了情绪张力。山水画画家华拓表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他多方面学习传统技法,自如驾驭笔墨和造型,同时十分重视对山水画的诗意和境界的营造,“取法乎上”,还将传统技法翻旧为新,并把写生与创作的矛盾消解在“去伪存真”的完美结合中。
(二)设色种类扩大
传统青绿山水画以矿物质石青、石绿为主要颜色,辅以蓝铜矿石、青金石、朱砂、雌黄、赭石、砗磲等。这些矿石要每天研磨8小时,连续研磨20天之后方能成为使用的颜料。在绘制工艺方面,青绿山水共需绘制5遍,第一遍是水墨画作为底稿也叫“粉本”;第二遍使用红色,也就是赭石色,为后面的绿色铺垫,冷暖对比;第三遍使用石绿色;第四遍使用绿色;第五遍使用青色。如此高昂的成本与复杂的工艺,自然阻碍了青绿山水画的纵深发展。现当代的青绿山水画家根据时代的变化要求,扩大了设色种类,并结合其它画种的颜料共同使用,尝试现代化丰富的色彩构成,并取得了积极效果,突破了传统的用色法则。
(三)构图奇巧
传统青绿山水画多以长卷或竖轴的形式出现,在构图上遵循实景再现法则,全景入画,讲求立意布景。而现当代的青绿山水画除在长卷与竖轴的形式之外,又增加了方形构图,讲求奇巧,不受传统法则的束缚,大多采取局部取景。
(四)笔墨运用多勾勒、少皴擦
传统青绿山水画的最大特点在于笔墨,注重结构皴擦,而现当代的青绿山水画多以勾勒为主,少有皴擦,甚至将之舍弃,用色彩来弥补空缺,采取泼、破、积、烘等方式丰富画面,强调青绿山水画的装饰性与平面化,完美表达山水画气韵生动的美学意蕴,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四、现当代青绿山水画创作的意义
青绿山水作品视觉观赏效果非凡,一直是收藏界追捧的藏品。在2002年上海东方国际拍卖会上,张大千于1947年用小青绿绘就的《仿赵大年湖山清夏图》,被一藏家以255.2万元拍得。时隔3年,当这件作品在北京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亮相时,以880万元的高价成交,3年价格翻了3倍多,这与其青绿技法的绘就是分不开的。
中国的山水画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为我国民族文化所特有,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精髓和悠久历史内涵。青绿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的较早成长的古典绘画形态,经历了萌芽、发展、衰退、复兴等发展演变阶段,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其衰落与鼎盛一样,离不开所赖以生存的经济、政治、社会时代背景。
当前,社会化大生产的突飞猛进给人类创造便捷生活的同时,亦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在这种背景下,复兴青绿山水这一艺术形态,不仅是艺术追求、精神追求,更是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时代呼唤青绿山水的再次复兴,时代的发展给了青绿山水画重回舞台的机会,如何被认识、接受并发扬光大,这是青绿山水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平心而论,青绿山水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其本身的技术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青绿山水的发展需要适度的装饰性,又不能直接沿袭传统画法,避免装饰过度。
尽管青绿山水在当下的发展转型中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人们有理由相信,在广大艺术从业者、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与关注下,无论现代青绿山水,还是现代文人画,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潜力,再创辉煌指日可待。
(洛阳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赵明洋(1985-),男,河南信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中国青绿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