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的一个重要概念,其目的是支持课程改革,确保改革成功。对于大多数化学教师来说,它确实是一个过去很少应用的全新概念。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越来越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持,要高质量地实现化学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必须要有足够的课程资源作支撑,因此,化学课程资源的建设是化学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开发与利用化学课程资源的点滴体会。
一、努力开发与利用实验室的化学课程资源
实验历来是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更加突出了实验探究的地位。因此,任何时候都应该十分重视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
1、加强对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教育也离不开实验。目前,很多学校实验条件差,设备落后,学生实验少,有的根本开不出学生实验课,实验管理人员达不到应该具有的要求(甚至有的学校没有实验员),所以对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1)应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
要让实验室管理人员掌握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教育理念,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鉴别药品真伪、优劣的能力和常规实验操作技能,在学生自发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时,能进行有效的指导。
(2)应完善实验设备,优化实验装置。
力争按学生人数配备实验室面积,做到人手一套仪器配备,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验中学习化学。
2、开放实验室。
为科学探究创设条件,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很多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模型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在我国基本实现“两基”后,化学实验室的设备和条件已有了根本的改善,然而,实验室的丰富课程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过去的学生实验基本上是按照教科书上的设计,让学生“照单子抓药”而进行的验证性实验。课程标准则要求学生以实验室活动为手段,通过探究,自己去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搜集实验数据,归纳并总结规律;原来的学生实验只限于教科书规定的几个有限的实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在实验室活动,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创设条件。为此,实验室应该在中午和下午放学后向学生开放。重要的装置和药品要配以操作和用途说明,创设一个开放的环境,方便学生随取随用。有些常用的仪器与设备要进课堂,逐步做到大部分化学课在实验室中进行,让学生随时熟悉并接触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以便选择适当的仪器和器材进行科学探究。
3、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效益。
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实验探究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参与的教学活动,必须人人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为此,应减小小组人数,调整各组学生性别比例,改变实验组织模式,乃至将实验活动延伸到课外,甚至家庭,以便充分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
4、提倡并推行化学实验绿色化。
环境教育必须从自身做起。化学实验室的污染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忽视。实际上实验室的污染是严重的,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实验室里不注重解决污染问题,将对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实验室的最大污染不仅是实验过程中的逸漏,而且还有实验产物的不回收利用。“没有绝对的污染物,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因此,实验室的废物和产物应处理后再排放。绿色化学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崭新的化学理念,它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物产生的全新的方法和技术,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的治标不治本。所以,化学实验资源的开发应尽量贯彻绿色化学理念。
5、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应进入化学实验室。
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化学教师要重视将计算机等现代新技术应用到化学实验室,要逐步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要加快中学化学实验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要将现代化测量技术等引入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接触现代科技,丰富化学课程的内容。
6、开发微型实验和低成本日常器具或废弃物代用品实验。
化学微型实验可以节约试剂,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对于实验条件不十分好的地方和学校,要实现每位学生都能动手做实验,选择化学微型实验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不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同样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例如有些学生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做探究氧气的性质等化学实验。用日常器具做实验,简便、直观、原理单一,更有利于学生动手,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倡用日常器具做实验,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丰富实验室课程资源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即使是发达国家,在实验条件相当优越的情况下,仍然将学生身边的各种器材列入实验室的课程资源。因此,“坛坛罐罐当仪器”的经验在实施新课程时,仍然是开发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基本选择之一。
二、加快信息化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教学,将改变学校课程资源的结构,为课程资源的优化提供条件。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化学课程之中,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发展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教学纲要要求“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课程标准对开发与利用信息化、多媒体课程资源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说明。
1、开发与利用多媒体课程资源。
幻灯投影片、挂图、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等都是常用的课程资源素材,这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创设化学课程的情境,丰富化学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科学的热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和熏陶。如最新的仿真化学实验室等,演示效果非常逼真,大大方便了教学。因此,学校和化学教师要有计划地积极参与多媒体课程资源的系统开发,有条件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的,要努力实现跨学科多媒体资源的共享。
2、留心发掘广播、电视中的化学课程资源。
电视上播出的科技信息是非常新颖的直观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生动的课程信息,丰富化学教学的内容。
3、积极开发与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网络技术整合于化学课程改革之中,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互联网已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化学教育教学及相关网站网页,提供了丰富的化学教育教学素材,是教师开发、借鉴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的宝库,每个化学教师都应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这种现代化共享资源。教育部早已启动了“校校通”工程,不少学校已建立或开始筹建局域网,这为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时机,与时俱进。
三、对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用素材的发掘
为了使化学教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及生活相联系,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一些生产、生活中的热点素材充实化学教学,如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污水、垃圾处理,化肥使用,食品、营养、医药、健康等方面,也可以选专题设计并组织实践活动。
四、充分开发与利用社会、社区及家庭的课程资源
社会课程资源是最重要的校外资源。开发与利用化学课程社会资源,给学生带来了一个广大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动的天地。为此,课程标准提出了多种开发社会课程资源的渠道。教师应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注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大量的资源进行筛选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张祖春、王祖琴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一、努力开发与利用实验室的化学课程资源
实验历来是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更加突出了实验探究的地位。因此,任何时候都应该十分重视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
1、加强对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教育也离不开实验。目前,很多学校实验条件差,设备落后,学生实验少,有的根本开不出学生实验课,实验管理人员达不到应该具有的要求(甚至有的学校没有实验员),所以对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1)应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
要让实验室管理人员掌握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教育理念,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鉴别药品真伪、优劣的能力和常规实验操作技能,在学生自发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时,能进行有效的指导。
(2)应完善实验设备,优化实验装置。
力争按学生人数配备实验室面积,做到人手一套仪器配备,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验中学习化学。
2、开放实验室。
为科学探究创设条件,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很多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模型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在我国基本实现“两基”后,化学实验室的设备和条件已有了根本的改善,然而,实验室的丰富课程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过去的学生实验基本上是按照教科书上的设计,让学生“照单子抓药”而进行的验证性实验。课程标准则要求学生以实验室活动为手段,通过探究,自己去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搜集实验数据,归纳并总结规律;原来的学生实验只限于教科书规定的几个有限的实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在实验室活动,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创设条件。为此,实验室应该在中午和下午放学后向学生开放。重要的装置和药品要配以操作和用途说明,创设一个开放的环境,方便学生随取随用。有些常用的仪器与设备要进课堂,逐步做到大部分化学课在实验室中进行,让学生随时熟悉并接触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以便选择适当的仪器和器材进行科学探究。
3、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效益。
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实验探究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参与的教学活动,必须人人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为此,应减小小组人数,调整各组学生性别比例,改变实验组织模式,乃至将实验活动延伸到课外,甚至家庭,以便充分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
4、提倡并推行化学实验绿色化。
环境教育必须从自身做起。化学实验室的污染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忽视。实际上实验室的污染是严重的,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实验室里不注重解决污染问题,将对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实验室的最大污染不仅是实验过程中的逸漏,而且还有实验产物的不回收利用。“没有绝对的污染物,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因此,实验室的废物和产物应处理后再排放。绿色化学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崭新的化学理念,它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物产生的全新的方法和技术,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的治标不治本。所以,化学实验资源的开发应尽量贯彻绿色化学理念。
5、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应进入化学实验室。
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化学教师要重视将计算机等现代新技术应用到化学实验室,要逐步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要加快中学化学实验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要将现代化测量技术等引入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接触现代科技,丰富化学课程的内容。
6、开发微型实验和低成本日常器具或废弃物代用品实验。
化学微型实验可以节约试剂,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对于实验条件不十分好的地方和学校,要实现每位学生都能动手做实验,选择化学微型实验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不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同样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例如有些学生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做探究氧气的性质等化学实验。用日常器具做实验,简便、直观、原理单一,更有利于学生动手,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倡用日常器具做实验,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丰富实验室课程资源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即使是发达国家,在实验条件相当优越的情况下,仍然将学生身边的各种器材列入实验室的课程资源。因此,“坛坛罐罐当仪器”的经验在实施新课程时,仍然是开发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基本选择之一。
二、加快信息化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教学,将改变学校课程资源的结构,为课程资源的优化提供条件。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化学课程之中,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发展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教学纲要要求“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课程标准对开发与利用信息化、多媒体课程资源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说明。
1、开发与利用多媒体课程资源。
幻灯投影片、挂图、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等都是常用的课程资源素材,这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创设化学课程的情境,丰富化学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科学的热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和熏陶。如最新的仿真化学实验室等,演示效果非常逼真,大大方便了教学。因此,学校和化学教师要有计划地积极参与多媒体课程资源的系统开发,有条件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的,要努力实现跨学科多媒体资源的共享。
2、留心发掘广播、电视中的化学课程资源。
电视上播出的科技信息是非常新颖的直观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生动的课程信息,丰富化学教学的内容。
3、积极开发与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网络技术整合于化学课程改革之中,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互联网已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化学教育教学及相关网站网页,提供了丰富的化学教育教学素材,是教师开发、借鉴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的宝库,每个化学教师都应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这种现代化共享资源。教育部早已启动了“校校通”工程,不少学校已建立或开始筹建局域网,这为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时机,与时俱进。
三、对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用素材的发掘
为了使化学教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及生活相联系,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一些生产、生活中的热点素材充实化学教学,如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污水、垃圾处理,化肥使用,食品、营养、医药、健康等方面,也可以选专题设计并组织实践活动。
四、充分开发与利用社会、社区及家庭的课程资源
社会课程资源是最重要的校外资源。开发与利用化学课程社会资源,给学生带来了一个广大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动的天地。为此,课程标准提出了多种开发社会课程资源的渠道。教师应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注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大量的资源进行筛选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张祖春、王祖琴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